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花与叶

    看了《中国电影艺人访问记》第二十六(这是访问《铁板红泪录》导演洪深先生的),稍稍明白了当代前进的quot;电影艺人quot;正有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即quot;花与叶quot;的问题。《访问记》中借了quot;友人某君quot;的嘴巴说:

    ……所以我总这样想,我画了这朵花,我自己以为

    很象了,我的个性也表现出来了,可是别人说还得加几

    笔叶子,而我却不想加上去,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必要

    的。

    这是一个主张:不要叶。被访问的洪深先生以为quot;我们的作品就是太少了叶子quot;。这是倾向于quot;要叶quot;的。而《访问记》的作者沙基先生的意见则是quot;折中quot;的。他说:

    不消说我并非同意以无谓的噱头来趣味化,可是技

    术上生动化的成就,仍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因太顾全生

    动以致毒害主题,那自然是再愚笨不过的事了。然而在

    花之外多加上两笔绿叶,使真实生动化而更加真实起来,

    这便是艺术的真价。

    “花与叶quot;这一问题概要具如此。本来中国有句老古话: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光是一朵牡丹花,并不好看,必待带叶,然后完成了牡丹之美。所以quot;叶子quot;在这里并不是帮衬,而是完成quot;牡丹之美quot;的必要条件。花与叶是对立的,相成的,而不是一个为主体,一个为附属。

    艺术上的quot;花与叶quot;的问题,也应该如此去理解。问题不在quot;要不要加几笔叶子quot;或quot;多加上两笔叶子quot;,问题是在那些叶子画得对不对。倘使一朵牡丹花旁边加上了菊花的叶子,弄得既不象牡丹,又不象菊花,这才真正是quot;没有必要的quot;。

    如果花是牡丹花,叶也确是牡丹叶,那么,即使叶子太多了些,也不至于quot;毒害主题quot;。因为一朵牡丹两张叶固然是牡丹,四五张乃至七八张叶,也仍然是牡丹,不会变做了芍药的。quot;叶子quot;而至于quot;毒害quot;了花(主题),一定是这些“叶子quot;和quot;花quot;本非同类。所以文艺上的quot;花叶问题quot;,第一要认明花与叶是相需相成的,叶子不处于帮衬的地位;第二要注意是否配错了叶子。质诸洪深先生等三位,以为何如?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