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章

    无论如何,萧玉铭这么小的年纪,且没有太多心机手段,武力值也是个渣的情况下,不能动不动就想要杀人。到时候,很有可能是,他没有把别人给杀了,别人先抓住了他的把柄,把他和侯府置于死地。

    前世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但还真没有接触过这种有危险思想,动不动就说杀人的人。现在她的儿子就是这样的人,她该如何教育?

    总不能真地给他上思想品德课吧?

    关键是他还没脸没皮。

    萧玉宸被罚跪祠堂的时候,气氛严肃又凝重,但到萧玉铭跪祠堂似乎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气氛太松散了。

    “夫人,披上披风吧。”翠竹拿了件披风,帮他披上。

    唐书仪站在那里,任她动作,过了一会儿问:“以前玉铭也这么顽劣吗?我怎么都记不清楚了。”

    翠竹听了她的话,想了想说:“奴婢开始在您身边伺候的时候,二公子都七八岁了。那时候二公子虽然皮了些,但也不怎么惹祸。”

    唐书仪拢了拢披风往世安苑走,脑子里在想怎么教育这个二儿子,但到了世安苑也没有好想法。最后她只能跟自己说,慢慢来吧。孩子不是一天就能长大的,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不过这次,他就在祠堂多跪些时间吧。

    到了世安苑门口,就见赵管家在那里候着,见到她,赵管家行礼道:“夫人,吴大人在前厅等着您呢。”

    “让他等吧。”唐书仪说着进了世安苑,赵管家在她身后跟着,又道:“吴大人态度很是卑微。”

    唐书仪重重地哼了一声,“卑微?戏谁都会做。他有这做戏的功夫,不如去好好管管家中人。”

    “那奴才就不管他了?”赵管家道。

    “不用管他,他想等就等,想走就走。”唐书仪进了屋,坐到锦榻上沉默了一会儿说:“吴家可有什么把柄?能拿到朝堂上参吴国良一本的那种。”

    吴家最大的把柄就在她手里,但是她不能说出去,不是因为跟吴国良之间的约定,而是崇光寺的事情一旦爆出去,整个吴家的女眷,无论是嫁出去的还是待字闺中的,都会跟着遭殃。

    没有嫁出去的,已经定亲的可能会被退亲,还没有定亲的,很难找到好人家。嫁出去的,在婆家受重视的、站稳脚跟的还好,只是在婆家抬不起头,丢些脸面。但那些不受重视的,没有站稳脚跟的,很有可能被休。

    这就是古代女子的命运。

    她不能为了报复吴国良和吴静云,而把这么多无辜的女子牵扯进来。或许她这样做,很多人会说她太优柔,但她没办法看着她的一个举措,毁了无辜人的一生。

    这边赵管家想了一会儿说:“奴才的一个表兄,曾经因为手中银钱紧张,借过吴夫人的印子钱。”

    这事儿他听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儿,毕竟放印子钱这种事儿,虽然朝廷明令禁止,但很多大家夫人都在做。但这毕竟是违法的事情,想来参吴国良一本应该是够了。

    唐书仪听了他的话,笑了下,吴国良真是娶了个好继室啊!

    “把你那表兄向吴夫人借印子钱的经过写出来。”怕他顾忌吴家报复他表兄,唐书仪又安抚道:“放心,吴家不敢找他麻烦,我们侯府以后罩着他。”

    赵管家应了声是。

    归根结底,还是吴静云不死心啊!

    还是之前太手软了,她觉得前世吴静云因为萧玉宸吃了那么多苦,最后还郁郁而终,心怀痛恨是应该的,想报复也能理解。所以吴静云做的那些事情,她虽然阻止了,但都没有反击。

    但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这次绝对不能善了了。

    人都是自私的,她也是。她现在是永宁侯夫人,是萧玉宸的母亲,就不能任吴静云继续下去。

    前院厅堂里,吴国良已经坐在那里喝了好几杯茶,茅厕都跑了两次,但还是没有见到唐书仪的身影,就是那赵管家也一个人影子也没有。他知道这是侯夫人气狠了,故意晾着他呢。

    但是,他也很委屈好不好。他到现在都稀里糊涂的,怎么方山长就忽然为他女儿出起头来了?

    虽然方山长与他死去的岳父关系匪浅,但方山长也只是与张家关系不错,他的女儿吴静云,平日也没见他多关照啊!

    这不是添乱吗?

    他现在怕得很,就怕侯夫人气急之下把崇光寺的事情说出去。那件事若是爆出去,不仅吴家的女眷都要遭殃,他也没脸见人了,以后也别在官场上混了。

    他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就他一人的厅堂里走来走去。看到站在门口候着的侯府小厮,他从荷包里拿出一个五两的银元宝,递向那小厮,“帮我向你家侯夫人通传一声。”

    小厮连忙后退,“吴大人您别害我。”

    吴国良能怎么办?只能回厅堂继续等。

    第70章

    总办糊涂事

    吴国良焦躁的在侯府的厅堂里,等着见唐书仪,而唐书仪却出府去了唐国公府。她打算把吴夫人放印子钱的证据,给唐国公,让他找人参吴国良。

    朝廷官员家眷放印子钱,虽不是大罪,但也会被责罚,算是给吴国良一个教训,让他尝尝管家不严的后果。至于吴静云,这次她不打算轻易放了她。

    之前她揭发萧玉宸也好,在崇光寺企图给萧玉宸下药也好,都没有对她太追究。有一部分原因是,吴静云的前世确实被萧玉宸渣了。她想出气想报复,她能理解。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就不行了。

    即使忌惮她手中或许还有不利于永宁侯府的东西,但唐书仪也不打算忍着了,不然吴静云还以为她怕了她呢。

    到了唐国公府,见到唐国公,她先把之前在上林书院发生的事情,跟唐国公说了一遍。唐国公听后布满皱纹的双眸眯了一下,道:“既然如此,那吴家女就是个祸害...”

    他的语气中带着危险,唐书仪不由的心头一跳。她承认,跟土生土长的古人比起来,她可能真的手太软,因为她从没有想过主动杀人。而,唐国公现在明显有除了吴静云的意思。

    “父亲,吴二小姐我会处理。”唐书仪道。

    唐国公叹息一声,觉得女儿还是心太软了。他道:“有些人不除,以后可能会是大患,还有那柳家女。”

    之前的事情,若是让唐国公处理,他会毫不犹豫的杀了柳璧琴。人死了才最干净。

    “女儿知道。”唐书仪也知道柳璧琴得尽快解决,让她在西山庄子上待的时间长了,也会出问题。

    “我看玉宸这些时日长进不少,”说到吴静云和柳璧琴,唐国公自然想起了萧玉宸。自家的孩子,就是问题再多,也会选择教导挽救。他又道:“侯府的事情你放手一些让他做,至于他科考的事情,考不过也无事,只要有办事能力,一样有前途。”

    像他们这种勋爵人家的孩子,参加科考能考出个名堂出来最好,考不出名堂,也能通过举荐走仕途。

    但是,唐书仪还是想让萧玉宸参加科考,最好考出个名堂出来。因为后面还有个大危机呢。

    “玉宸在读书方面还算聪慧,让他试试吧。”唐书仪道。

    唐国公见她坚持,嗯了一声,想到她顺杆爬给萧玉宸,谋了方山长教导的机会,唐国公脸上带了笑,他又道:“过两天,我带着玉宸再去拜访一趟方山长。”

    说完萧玉宸,唐国公又说起了萧玉铭,“不去书院读书就不去吧,也不是读书的料。既然在家里练着武,就还练着,有机会了,把他送到禁卫军里,或者京郊大营,历练几年性子就稳了。”

    唐书仪想了想,把想把萧玉铭送到向大将军跟前的事情说了,唐国公听后眉头皱了下说:“虽说子安生前与他有恩,但他那人性子拗,若是玉铭入不了他的眼,就是天大的恩情,也不管用。”

    唐书仪没想到向大将军是这样的性子,她以前还想着“挟恩图报”呢。

    “那就让他先在家练着,以后再说。”她道。

    父女俩又说了会儿话,唐书仪把吴夫人放印子钱的证据留下,就去了国公府内院找唐大夫人。想着能不能从她那儿打听到些逍遥王家眷的一些事情。

    到了唐大夫人的院子,走到厅堂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的笑声。挑帘子进去,就见唐二夫人也在呢,两人正在说笑。唐书仪笑着问:“这是有什么喜事?”

    唐大夫人招呼她坐下,看了一眼唐二夫人笑道:“我正说,还是你二哥会挑首饰,看看你二嫂头上的金钗,和手上的镯子,是不是好看?”

    唐二夫人被她说的老脸一红,“大嫂,你就别打趣我了。”

    唐书仪觉得唐书杰两口子也真是有意思,都四十来岁的人了,马上就要当祖父祖母了,还隔三差五的吃醋吵架,吵完架后再腻腻歪歪。

    心里虽这么想,唐书仪还是笑着说:“我说怎么觉得二嫂今日特别好看呢,原来是二哥给买了新首饰。”

    唐大夫人听了她的话哈哈笑,唐二夫人脸更红,“行了行了,你俩别打趣我了,你进来可好?”

    她问唐书仪。

    “都好。”唐书仪道。

    姑嫂三人聊起了家常,在唐书仪的引导下,慢慢的就说到了逍遥王。唐二夫人还叹息道:“当初,我那堂妹对逍遥王痴迷的很,还求了我祖父恳求皇上赐婚,最后被逍遥王拒了,我堂妹只能嫁与他人。听到逍遥王身死的消息,她还回娘家哭了一通。”

    在婆家是不敢哭的,一个已经出嫁的妇人,因为别的男子身死而哀恸,算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我去崇光寺上香,还碰到了太妃。”唐大夫人也叹口气道:“太妃又瘦了许多,想来是思念儿子....”

    想到萧淮与逍遥王死的时间差不多,唐大夫人怕唐书仪又因为萧淮伤怀,就想转移话题。但这时却听唐书仪问:“太妃现在一人住在逍遥王府?”

    大乾朝有规矩,皇帝薨逝,有儿子的妃子,可以搬出宫跟儿子住在一起。当初,先皇死后,太妃就搬到了逍遥王府。

    唐大夫人看了唐书仪一眼,见她神色平常,不见哀戚之色,放了心,道:“太妃不是上京人,娘家人也没有在上京任职的。不过听说她的一个寡姐带着女儿,跟她一起住在逍遥王府。”

    唐书仪了然的点头,看来要是想买逍遥王那宅子,还是得找太妃。不过,她不抱太大希望,毕竟那算是逍遥王的遗物。但有机会了,也可以试探一二。

    知道了想知道的,唐书仪又跟唐大夫人和唐二夫人聊了一会儿,就告辞回了侯府。见到她,赵管家禀报吴国良还在前院的厅堂里等她。唐书仪看了看即将要黑的天,道:“去跟他说,不用等了。”

    “是。”

    赵管家得了吩咐往书房走,心里说,这吴大人看着是个聪明人,怎么总是办糊涂事?查不清楚事情的原委,就是让你见了侯夫人有用吗?

    第71章

    自己想吧

    赵管家到了厅堂,见到吴国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来回踱步。他走过去行礼,然后道:“吴大人您还没离开呢?”

    吴国良在这厅堂里,干等了一个下午,等到的却是赵管家这样一句话,他气的鼻子简直没歪了。想发火,但是又不敢,即使面对侯府的一个奴才管家,他现在也不敢发火。

    “赵管家,侯夫人忙完了没啊?”吴国良想挤出一个笑,但无论如何都挤不出来。他又道:“今日之事,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吴大人,”赵管家虚虚的行了个礼,做到让人挑不出错处,然后道:“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来您家里的某个人应该知道吧。事情都没弄清楚,你想跟侯夫人说什么?空口白话?”

    “这...这...”

    吴国良不知道怎么说了,其实他哪里不知道赵管家的意思。他在这里等这么长时间,就是想和稀泥。这是他一向办事的方法,事情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是最好的。至于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没有必要弄的太清楚。

    但现在侯夫人明显是想把事情弄个清楚明白。

    “吴大人,还是那句话,您把事情弄明白了再来吧。”赵管家道。

    吴国良长长的叹口气,然后脚步匆匆的离开了。他现在打死吴静云的心都有,唐书仪想到的事情,他又何尝想不到。这事儿即使不是吴静云干的,也必然跟她有关系。

    更何况,这段时间,她一直住在张府。

    .......

    唐书仪收到吴国良离开的消息时,正在和萧玉宸、萧玉珠吃晚饭,她已经把今日在上林书院发生的事情,跟两人说了。此刻,萧玉宸握着筷子的手都有些抖,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只是把柳璧琴藏在了梅花巷,怎么就牵扯出这么多事情。

    先是被举报,若不是母亲动作快,还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呢。

    然后就是吴静云因为他心里有琴妹妹跟他退亲,且退亲一事也搞出了好些事情。好不容易亲事退了,他想着事情就完了,没想到,还有事儿等着自己。

    他甚至有些怀疑,当初把琴妹妹救出来是不是错了。但一有这个想法,他马上就按了下去,不能这样想。

    唐书仪见到他脸色不好,但什么也没说,也没有跟他讲道理,让他自己想吧。现在想想,他们兄妹三人经历些事情也是好事,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的到彩虹?

    “今日在学堂里学了什么?”唐书仪问萧玉珠。

    萧玉珠自然感觉到了唐书仪心情不是很好,就乖巧的道:“夫子讲了《女戒》。”

    唐书仪垂了下眼眸,嗯了一声道:“吃过饭再陪娘看会儿书。”

    古代男子科考要学四书,女子也有四书。女四书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都是教女子如何恭顺贤良,如何三从四德。

    虽然唐书仪对这些东西嗤之以鼻,但她不能不让家塾里的先生教这些东西,不然传出去,萧玉珠和二房的那些女孩子,都别想嫁出去了。但她也不想萧玉珠被那些思想捆绑,只能给她开小灶。

    吃过饭,萧玉宸看着唐书仪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唐书仪当做没看到,牵着萧玉珠的手进了书房,拿出《史记》,开始边看边给她讲。

    前世某位文学大家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但也要看读的什么书。唐书仪一直觉得,读历史最能长知识。历史上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无论好坏,都是时代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经验,吸取教训。

    至于萧玉宸,很多道理都跟他讲过了,现在让他自己想吧。她不可能永远站在他身后,遇到事情就教他怎么做,怎么处理。

    母女两人看了会儿书,差不多到休息的时间了,唐书仪让萧玉珠回房间休息。萧玉珠临走的时候,问她:“娘,您这次要罚二哥多长时间?”

    唐书仪笑了,“怎么?心疼他了?”

    萧玉珠摇头,“没有,就是...就是....”

    唐书仪摸了摸她的头,道:“你二哥这次犯的错有点大,得让他好好反省,你别再给他送点心了。”

    萧玉珠脸一囧,唐书仪拍了拍她,“快去睡吧。”

    萧玉珠点头走了,唐书仪吩咐翠竹翠云准备热水,她要沐浴。翠竹翠云吩咐促使婆子打了热水过来,两人一个准备沐浴用的衣物和香胰子,一个拿了花瓣洒在浴桶里。等都收拾妥当了,翠云去请唐书仪过来。

    唐书仪让翠竹翠云帮着脱了衣物,迈腿跨进浴桶。整个身体浸如水中,被温热包裹,她舒服的叹口气。

    闭着眼睛,想她从穿越过来,发生的一桩桩事情,不由的笑了一下。刚开始穿过来的时候,她还想躺平来着,可人生又怎么可能让你躺平?即使吃喝不愁,成群的丫鬟婆子伺候着,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而且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祸及全家。

    不过,人也不能真的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也不做,那岂不成了废物?总体来讲,她现在的日子还是不错的。

    泡的差不多了,她抬起手臂搭在浴桶边上,翠云走过来拿着巾子给她擦洗。唐书仪问她:“长平公主身边那人查的怎么样了?”

    “今日那人从长平公主府出来了,长明见到那人后,就让奴婢回来了,后来查的怎么样了,奴婢不清楚。”翠云答。

    唐书仪嗯了一声,“回头多问问长明。”

    “是。”翠云又答。

    擦洗好后,翠竹马上拿了厚厚的袍子给她穿上,嘴里说:“天一天天的冷了,屋里差不多要烧上炭了。”

    “明日烧上吧。”唐书仪道。

    这具身子畏寒,现在她就觉得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些凉。

    “赵管家前些日子就让人买了些炭回来。”翠云说。

    唐书仪嗯了一声往内室走,上了床,她忽然问:“庄子上会烧炭吗?”

    “庄子上怎么会用炭,”翠竹道:“不过庄子上屋里都有火炕,火炕一烧屋里就暖和了。”

    唐书仪躺下,脑子里想着,天冷了,庄子上的日子对柳璧琴来说,估计会更加艰难。那么,她会扛过去吗?扛不过去,她会怎么做?逃跑?找下家?

    从内心来讲,唐书仪希望柳璧琴受不了庄子上的苦,跑出去找下家。至于被人发现了怎么办,她没有在永宁侯府的地盘上出现,就是她本人说,萧玉宸曾经把她藏在梅花巷,他们也可以不承认。

    当然,柳璧琴不会那么傻。

    第72章别想晋升了

    大乾朝十日一朝,第二日就是上朝的时间。吴国良寅时起了床,小妾胡氏帮他穿衣服。

    “打发人到张府,把静云叫回来,她不能一直住在那里。”吴国良吩咐胡氏,现在内宅的事情,暂时由她管理。

    胡氏应了声是,吴国良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昨晚他几乎一晚上没睡着,脑袋里一直在想事情怎么解决。

    方山长说萧玉宸“德行有亏”,肯定跟吴静云有关。但是吴静云在张府住着,他没有证据,也没办法查,怎么给永宁侯夫人解释?

    他倒是想永宁侯夫人这次跟上次一样,收些赔礼然后事情就过去了。但明显这次,永宁侯夫人较真儿。

    愁眉苦脸的出了小妾胡氏的院子,他坐上轿子去上朝。到了乾清宫外,见到唐国公,他笑着过去深深施礼道:“国公爷早。”

    唐国公知道他为什么主动过来问好,但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说:“吴大人也早。”

    “不敢,不敢。”吴国良又朝唐国公行礼,即使平日他也不敢当唐国公一句问好,更何况是现在。

    这边唐国公低头理袖子,没有要与他攀谈的意思,吴国良从脸上也看不出,他知不知道上林书院发生的事情。有心想要跟唐国公求个情,但又怕唐国公之前不知道那事儿,他一求请反而知道了,迁怒他。

    斟酌了下语言,吴国良小声跟唐国公说:“小女与萧世子退亲之事,实有对不住。”

    “这婚姻本就是两家想结秦晋之好,但是两个孩子实在不合适,亲事退了也好。”唐国公道,面色平常。

    “是,是。”吴国良脊背微弯,笑着附和。正想再说什么,宫门打开,大臣们开始往里走。他连忙朝唐国公行了礼,往后面退去。

    朝臣们上朝,根据官位的大小,站的位置是有讲究的,自然是官位越高,站得越靠前。唐国公是超品国公,自然是在最前面的位置。而吴国良是四品官,在中间靠后的位置。

    进了朝堂,大臣们开始奏本,吴国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脑子里一直在想该怎么办,心思一点没有放在朝堂上,就留着一只耳朵,以防有什么疏漏。

    这时,忽然听到有人说:“皇上,臣有本启奏。吏部侍郎吴国良纵容家中女眷放印子钱。”

    吴国良脑子嗡了一下,赶快小跑着到前面,扑通一声跪下说:“皇上,臣冤枉啊!

    ”

    “吴大人,本官可没有冤枉你。”御史大夫黎元中道:“今年九月,你夫人借给一位叫郑实的人一百五十两银子,下了朝本官可把那人找来,与你对质。”

    “这.....”

    吴国良猛然看向唐国公,他可是知道,这黎元中跟唐国公关系匪浅。他敢肯定绝对是唐国公指使黎元中参他的。

    都说唐国公是老狐狸,今天他算是真正地见识到了。刚才在乾清宫外边,他还跟唐国公打招呼,那时候他还客客气气地跟自己说话呢,谁知道人家早就在算计他呢。

    而唐国公感受到了他的目光,跟没有感受到一样,直直地站在那里,目视前方,没有给吴国良一个眼神。

    “吴国良,黎爱卿说的可是事实?”这时上边传来皇帝的声音,吴国良已经是冷汗淋淋。他结结巴巴地说:“臣...臣不知。”

    唐国公能把这事儿拿出来,在早朝上奏他一本,必然不会无的放矢。他现在真是恨极了冯氏。

    皇帝冷冷地哼一声,“家都管不好,想来差事办得也不怎么样。你回家休息两个月,好好管管家再上职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