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章

    靠在包裹的软绵舒适的车壁上,接过翠竹递过来的参茶,唐书仪轻轻啄了一口,心里再次感叹,舒服!

    暖和了一会儿,唐书仪和翠竹翠云聊起了西山庄子的庄头,关有根一家。大户人家庄子上的庄头,一般都是家生子,但关有根一家却不是。关有根是老侯爷萧成昆参军前,同村的邻居。

    当年萧成昆参军,一年后就被人传在战场上阵亡了。再然后,战乱又遇上荒年,萧成昆的家人跟着村里人一起逃荒,再然后就杳无音信。不少人说,萧家人都死了。

    据说当年,萧成昆找家人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最后只能悲痛地承认,家里人确实都死了。

    唐书仪想到这些,忍不住又叹口气,这次是叹息,叹息命运作弄人。

    关有根的父亲在偶然的情况下,碰到了萧成昆,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分自然不浅。萧成昆那时已经是永宁侯,想要提携关有根父亲。但关老爷子说,他就是个庄稼人,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还让他种地吧。

    就这样,关家人在西山庄子上落了根。不过听说,他们为侯府看守西山庄子之外,自己也置办了些田地,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殷实。

    到了崇光寺,天已经大亮。唐书仪被安排在了上次来时歇息的那个饭房间。这房间也是早就准备好的,里面燃着炭,整个房间暖如春天。

    刚坐下一会儿,外边就传来通报声,说是关有根带着他婆娘和儿子来请安了,唐书仪连忙让人进屋。

    关有根三四十岁年纪,黑脸庞,高高大大的,一副忠厚的模样。关大嫂倒是长得白净,五官也很是清秀。他们的儿子关宜年样貌随了关大嫂,很是斯文俊秀。他的穿着与农人打扮的关有根很不同,一副读书人的样子。

    关有根夫妻见到唐书仪就要下跪行礼,但他们的腰刚弯,唐书仪就让起身了,还道:“从我公爹那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别拘谨。”

    听了她的话,关有根嘿嘿笑了一声,关大嫂红着脸说了声谢谢侯夫人。倒是关宜年大大方方地朝唐书仪行礼,道:“多谢侯夫人。”

    唐书仪摆手让他们坐,笑着聊了会儿家常,中间关有根提起,关宜年上次春闱中了秀才,想找个名师给指点指点。他提出这个要求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唐书仪会不会答应。

    他们跟老侯爷有些情谊,要是萧淮还活着,也能看在老侯爷的面子上,给他们家一些照拂,但侯夫人跟他们可是没有一点情谊。

    却见坐在上首的侯夫人脸上带着笑,看着他们的儿子问话,如之前在哪里读书,平时都做些什么之类的。他们的儿子恭恭敬敬地答,看侯夫人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关有根夫妻脊背都直了几分。

    “我家大公子也是个喜欢读书的,回头你们一起学就是。”唐书仪问完关宜年话道。

    关有根和关大嫂一听,惊喜得连忙跪下,这次唐书仪怎么阻止都不管用,关宜年也朝唐书仪深深一礼。

    他们都听说过,侯府的大公子也是要科考的,侯府给他请的老师自然是极好的。现在侯夫人让关宜年跟侯府大公子一起读书,关宜年岂不是也能受到名师的指点?

    唐书仪笑着让他们起身,她对关家人印象不错,又有老侯爷的情谊在,帮一帮也没什么。而且,关宜年已经是秀才了,万一到时候考中进士,说不定以后就是侯府的助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说完关宜年的事情,唐书仪把话引到了正题上。她问:“柳姑娘在庄子上住得可好?”

    关有根和关大嫂来之前,就猜到侯夫人见他们,可能就是为了住到庄子上的柳璧琴。毕竟说的是个女子,关有根和关宜年都没有说话,关大嫂组织了下语言道:

    “这柳姑娘一副大家小姐做派,在庄子上自然不适应。而且这段时间,她和她的那个丫鬟,总是打探外边的事情,看着是有些想法。”

    唐书仪听到这里笑了,有想法好啊,有想法就太好了。

    第83章嘉舒太妃

    唐书仪听柳璧琴开始有想法了,没有意外,之前她就猜到了。

    爱情这种东西,需要有物质基础,然后两人精神上达到共鸣,物质和精神两者缺一不可。柳璧琴从锦衣玉食到艰难度日,物质生活上的落差,生活的艰难,对爱情产生怀疑很正常。

    而,这么长时间,她没办法跟萧玉宸沟通交流,精神上也无法得到慰藉,开始有些想法再正常不过。

    唐书仪唇角勾起一个弧度,只要柳璧琴这里“配合”,她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回去之后,柳小姐的一切供应照常,不用苛待她,反而恭维她,让她觉得她就应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唐书仪跟关有根夫妻交代:“若是她问起侯府和大公子,一问三不知就可以了。”

    关有根夫妻连忙应好。他们虽然不知道柳璧琴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大致也有些猜测。无非就是侯府大公子喜欢,侯夫人不喜欢,要拆散两个人。

    至于侯夫人,大公子、柳姑娘,三人谁对谁错他们不会深究。反正,现在侯府是侯夫人当家,他们听侯夫人的就是。

    事情说完,关家的三人就告辞离开。至于关宜年什么时候去侯府跟萧玉宸一起读书,唐书仪让他们等段时间。她想等柳璧琴离开西山庄子上后再说。

    现在必然有不少人盯着侯府呢,一举一动都要小心。

    关家三口人走了,唐书仪起身去寺院前院上香。刚走到院子门口,就见一众人浩浩荡荡地过来了。为首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华贵妇人,旁边有位住持模样的和尚为她引着路,后面跟着一众太监、丫鬟、婆子以及侍卫。

    这仪仗至少是个皇妃。

    唐书仪没有再往前走,而是立在院门一边,等着仪仗过去再走。那众人越来越近,到了近前时,唐书仪拱手深深一礼,“嘉舒太妃安好。”

    是的,这位华贵妇人,是先皇的妃子嘉舒太妃,也是逍遥王的亲生母亲。

    嘉舒太妃停下脚步,看了一瞬唐书仪,然后问:“永宁侯夫人?”

    “是,家夫永宁侯。”唐书仪道。

    嘉舒太妃看着她怔愣了一瞬,又问:“夫人是来上香的?”

    唐书仪点头,“是。”

    嘉舒太妃沉默了一瞬,然后叹口气道:“给他们多上些香,也算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一份慰藉。”

    萧淮与逍遥王亡故的消息,同时传到上京,想来是嘉舒太妃见到她同病相怜了。对此,唐书仪只能答是。

    这时,嘉舒太妃又道:“你还有三个孩子,好好把孩子养大,日子总不会难过。”

    唐书仪听出了嘉舒太妃是在宽慰她,心一软,就道:“我们希望他们在那边过得好,他们自然也希望我们过得好。所以,我们努力把日子过好了,想来他们在那边也不会太挂怀。”

    嘉舒太妃笑了下,“你说的是,我们自然要好好活着。”

    说到最后两个字,她的语气里带着坚定。

    “有空了到王府坐坐。”嘉舒太妃又道。

    唐书仪唇角微微扬了下,道:“是,那就叨扰太妃了。”

    这个邀请真是太好了!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唐书仪看着嘉舒太妃的仪仗进了院子,才带着翠竹翠云离开。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去王府拜访嘉舒太妃合适,毕竟人家邀请了不是。

    哎呀,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边,嘉舒太妃进了休息室,一众丫鬟婆子太监离开,就剩一个贴身嬷嬷在跟前伺候。

    “我看永宁侯夫人气色不错,想来是想开了。”嘉舒太妃接过嬷嬷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说。

    嬷嬷搬了一个小杌子坐在嘉舒太妃身边,道:“为母则刚,永宁侯夫人有三个孩子,自然不能一直沉溺在伤痛中。”

    然后她又看着嘉舒太妃道:“永宁侯夫人说得对,王爷在那边必然也想您过得好。”

    嘉舒太妃深深地吸口气,又长长地呼出,然后坚定地说:“我儿的仇还没有报,我自然要好好活着。”

    嬷嬷叹口气,想要劝两句,但也不知道怎么劝。现在太妃就靠着报仇来支撑着活下去了。

    ........

    唐书仪高高兴兴地在前院上香,希望前世的爷爷奶奶来生安康幸福,希望“唐书仪”也有个幸福的未来,这次她还祝愿了萧淮,也希望他有个幸福的来生。

    上完香,她就离开了崇光寺,回到世安苑,就见萧玉铭在呢。见到她,他蹭地站起来,因为用力过猛,扯动了膝盖上的伤,疼得他龇牙咧嘴。

    不过,他依然眼睛亮晶晶地问:“娘,您今天去上香一切顺利吧?”

    他猜到,唐书仪去崇光寺,是为了接下来的计划。

    唐书仪走到锦榻边坐下,摆手让屋里的丫鬟婆子都出去,只剩下母子二人,然后她低声跟萧玉铭交代了一番。萧玉铭听了后,眼神更加亮了,且带着崇拜。

    “只是,大哥知道了怎么办?”萧玉铭道。

    唐书仪坐直了身体,道:“脓疮只有下死手才能剜除,不然会越来越烂,到时候说不定因此把命丢了。他舍不得,我替他拔了那脓疮。”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异常冷酷,萧玉铭听了都不由得皮一紧。

    “交代你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唐书仪问。

    萧玉铭连忙保证,“娘,你放心吧,我肯定办好。”

    唐书仪嗯了一声,“现在还不能让你大哥知道。”

    萧玉铭认真地点头,“我明白,消息肯定不会从我这儿流出去。”

    唐书仪满意地点头,“你赶快养伤。”

    “娘,我可以带伤干的。”萧玉铭十分积极,往日干这种事情,都要被人说不务正业、纨绔,现在可是家长下达的任务,想想就带劲。

    唐书仪想说,我可没有让人带伤工作的习惯,不过看他那兴奋劲儿,就随他吧,反正事情早一天结束,早一天安心。

    第84章没有了萧世子,还会有别人

    萧玉铭一瘸一拐地从世安苑回了他的院子,斜躺在榻几上,眯着眼睛想事情该怎么办。过了一会儿,抬手招砚台过来。

    砚台凑近他,萧玉铭道:“去通知严五和齐二,说明天去马场骑马。”

    砚台看了眼他的膝盖,小声劝解,“二公子,您刚被罚过,现在伤还没好呢。再说,严五公子和齐二公子,说不定也在被罚呢。”

    萧玉铭瞪了他一眼,抬腿朝他屁股上踢了一下,一下子又扯到了伤口,疼得他皱起了脸,“哪那么多废话,让你去你就去。”

    砚台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去办事,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要是让侯夫人知道可怎么办。萧玉铭听到后,指着他的背影说:“再多嘴我就把你换了,让你去烧火。”

    砚台回身跟他行礼,说了句奴才知道错了,然后去办事了。这一幕经常发生,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当回事。他们都知道,砚台虽然胆小还憨得不行,但二公子最信任他。

    这边砚台出了府,先去了南陵伯府,走到西边院墙的一角,抬手往里面扔了一块石头。不一会儿,一个小厮的头就从院墙里冒了出来。见到墙下站着的砚台,他道:“你们公子让你来传信的?”

    砚台点头,那小厮叹口气说:“我们公子被打了,正在床上躺着呢。”

    砚台早就猜到是这种情形,但还是说:“我们公子约五公子,明日去马场骑马。”

    “哎哟,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去骑马?”那小厮说到这里,愣了一瞬又道:“你们二公子没有被罚?”

    砚台老实地说:“罚了,跪了一晚上祠堂。”

    “那还去骑马?”小厮道。

    砚台也有些不耐烦了,他道:“你赶快去通传吧。”

    小厮又叹了口气,下去了。不一会儿,他的头又冒出墙头,“我家公子说了,明天一定过去。”

    砚台得到回信,转身又去了齐府,在院墙外的一个狗洞边停下,左右看了看,见没人然后很熟练地就钻了进去。

    进去后,沿着一条小径到了一个院子前敲门,不一会儿,门被打开,见到是砚台,那小厮吓了一跳,连忙把人拉进院子,然后压低了声音说:“你怎么来了?”

    砚台说明了来意,小厮惊讶得都张大了嘴巴,“你们家公子没有被罚?”

    “罚了,在祠堂跪了一个晚上,你们家公子呢。”砚台道。

    那小厮叹口气,“在老夫人院子里藏着呢。”

    那天齐二被齐良生从书院带回了府里,刚一下马车,他就撒丫子往齐老夫人院子跑,齐良生见状,忙吩咐人追。但齐二别的不行,这逃跑的工夫一绝,十几个小厮愣是没有追上他,让他冲进了齐老夫人的院子。

    齐良生亲自去抓人,齐老夫人就一阵哭闹,说要罚她孙子可以,她跟着孙子一起受罚。齐良生哪敢罚她,气得在齐老夫人屋里摔了一个杯子。

    然后齐二就一直在齐老夫人院子里待着。

    “我们家公子估计明天去不了。”小厮道。

    “去不去吧,你去通传就行。”砚台说完就离开,又沿着小径到了狗洞前,爬狗洞出去了。

    回了永宁侯府见到萧玉铭,他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萧玉铭很肯定的说:“等着吧,明天他们一定会去。”

    .......

    西山庄子

    天已入了冬,庄户人家正在忙着去山里砍柴,以备过冬。泥土的小径上,行走的人都脚步匆匆,偶有停下来跟人寒暄,呼出来的气都成了白烟。

    柳璧琴窝在炕头的一角,身上裹着层层的被子,面色凄苦地跟丫鬟红儿说:“你去问问关大嫂,有没有炭,这也太冷了。”

    红儿冻得脸都红了,她道:“前天奴婢问了关大嫂,她说庄子上从不用炭。”

    “不用炭?”柳璧琴惊了,“不用炭这个冬天怎么过去?难道要被冻死吗?”

    说完她眼泪珠子一样地往下掉。美人就是美人,即使头上没有华贵的朱钗,也一样我见犹怜。

    红儿眼睛也有些红,“小姐,得想想办法啊,我们不能一直在这庄子上待着啊!”

    柳璧琴用帕子轻轻擦了眼泪,“宸哥哥应该很快就来接我了。”

    “哎哟,我的小姐,您怎么还没有看清楚呢?”红儿坐到炕沿上,看着柳璧琴小声说:“萧世子如果会来接您,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一点音信都没有?我看啊,要不就是被侯夫人关在了府里出不来,要不就是被狐媚子勾去了。”

    “不会,宸哥哥不会。”柳璧琴还是很相信萧玉宸对她的感情的。

    “就是萧世子心里一直有您,但是侯夫人呢?”丫鬟红儿想起那天晚上侯夫人的架势,到现在还紧张得不行。她又道:“侯夫人那么强势,以后您就是进了侯府,日子会好过?”

    柳璧琴也想到了那天晚上,唐书仪那不容反驳的态度。她紧紧地抿了下唇,有些哀戚地道:“那能怎么办?现在只有宸哥哥能帮我了。”

    “那可不一定。”红儿又凑近了柳璧琴一些,声音更低地道:“小姐您这般姿容,哪个男子见了不得放在心尖上疼?没有了萧世子,还会有别人。”

    柳璧琴被她说得脸红,被子下面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一起。其实她一直惶恐着,从她父亲获罪开始到现在,即使萧玉宸把她救了出来,即使萧玉宸待她一如既往,她依然惶恐,现在更甚。

    “我们还剩多少钱,不行的话我们自己买些炭回来。”柳璧琴道,先过去眼下再说。

    但却听红儿道:“就剩下一两银子了。”

    柳璧琴大惊,“怎么这么少?”

    红儿也是一脸苦色,“小姐,您之前让买的那些胭脂水粉吃食,可都是要钱的啊!”

    柳璧琴从小锦衣玉食,就是后来家里出了事,她在牢房里没有待几天,就被萧玉宸救出来了。住在梅花巷的时候,一应用度比当初在家里还要好。后来忽然到了庄子上,她不适应,自然就用手里的钱买。但二十两银子,怎么禁得住花?

    “那你去问问关大嫂,有没什么解决的办法?”柳璧琴放在被子里的手,握得更紧,长长的指甲都陷进了肉里。她甚至都有些恨萧玉宸了。

    既然不能保护好她,当初为什么要救她?

    第85章运气真是太好了

    关家夫妻,虽然看着忠厚老实,但心里也是有成算的。两人正坐在暖烘烘的炕上,说他们儿子关宜年去侯府,跟侯府大公子一起读书的事情。

    关有根拿着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听着关大嫂唠叨,“我们宜年以后要是跟着萧世子读书,萧世子若是知道我们算计了柳姑娘,会不会迁怒我们家宜年?”

    关有根眉头皱成了疙瘩,沉默着抽烟,过了一会儿说:“也不算算计她,没短她吃没短她喝的,不过是聊家常的时候说几句话,最后要怎么做,不还是她自己决定?就按照侯夫人说得算。”

    关大嫂声音坚定地嗯了一声。让她说,这柳姑娘好好的姑娘家,长得好看又读过书,嫁给县城的大商户人家,做正妻都可以,为什么非要攀着侯府的世子?还是给人当妾,这当妾的,即使给有钱有势人家当妾,那也没有平民百姓家的正头娘子好啊。

    这时门被敲响,关大嫂去开门,就见红儿在门口站着。她笑着道:“红儿姑娘,啥事啊?”

    红儿搓了搓手,“关大嫂,我们姑娘屋里太冷了,您看怎么取暖啊?”

    “咱们庄户人家,都是烧炕。”关大嫂说着走出门,又道:“前两天不是跟你们说过了吗?”

    红儿脸有些红,当时关大嫂跟她们说了,但是柳璧琴嫌弃烧炕脏,而且只有炕上那一块儿暖和。她想用炭,就拒绝了关大嫂给她们烧炕。

    但这话红儿怎说,她只能尴尬地道:“那时候不是太冷,没想到这几天就一下子冷起来了。”

    关大嫂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也没有揭穿,跟着红儿去了柳璧琴她们屋。一进去,就感觉阴冷阴冷的,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见到用被子紧紧裹着的柳璧琴,她道:“哎哟,可怜见儿的,你这样的大家小姐受这种苦。”

    她这一句话,让本来就委屈伤心的柳璧琴,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关大嫂见状,走过去坐到炕沿上,叹口气说:“我们庄户人家都是实诚人,要是说了什么不好听的,柳小姐您别介意。”

    柳璧琴用帕子擦了擦眼泪,说:“关大嫂,你说。”

    关大嫂又重重地叹口气,看了看这空荡荡的房间,脸上带着怜惜道:“我也不知道,你们是为啥被送到了这庄子上,但是你们总不能在这里待一辈子?你是大家小姐,从小吃的穿得用的,都金贵得很,我们这种地方的苦你们吃不了。”

    柳璧琴哭得已经泣不成声,抽抽噎噎地问关大嫂,“关...大嫂,这段时间你和关大哥可曾去过侯府?”

    关大嫂摇头,“我们等闲是不会去侯府的,只有等年底盘账的时候,我家男人才会去侯府一趟。但也都是跟管家对账,侯府的主人是见不到的。”

    “那你近来可曾听说宸...萧世子的一些信息?”柳璧琴不死心地问。

    关大嫂又摇头,柳璧琴一脸的失落悲伤。

    关大嫂脸上带了不忍,又道:“柳小姐,侯府规矩大,您又何必....,就您这样貌气度,到哪里都会有好日子过。”

    柳璧琴低头不语,关大嫂不再说,起身给她们烧了炕,然后又是叹息一声离开了。

    炕慢慢地热了起来,屋内的温度也慢慢升高,柳璧琴从裹得厚厚的被子里出来。走到窗前的破旧桌子边,从抽屉里拿出一面小镜子。

    已经有些刮痕的铜镜里,映出她精致的面庞,想到关大嫂刚才说的话,她问红儿,“你说他正在做什么?”

    红儿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萧世子,她在这庄子上,哪里知道侯府公子在做什么,就道:“奴婢不知。但萧世子的屋里,肯定已经染上了带着香的银骨炭,出门也是狐裘披身,一点冷也不会受的。”

    柳璧琴眼中又含了泪,“他难道是真的把我给忘了?不然怎么一点信儿都不给我?”

    红儿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小姐,您得早做打算啊!”

    柳璧琴握着铜镜的手紧了紧,沉默了许久道:“我知道了。”

    听了她这句话,红儿的脸上带了惊喜。她们这些做婢女的,主子好他们才会好。而她认为,拥有富足生活就是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