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果然,在梁贵妃和皇后争吵得最激烈的时候,外边传来通报的声音,“皇上驾到。”房间里一时安静了下来,然后众人起身接驾。唐书仪拉着萧玉珠跪下,听到一声都起吧,她又拉着萧玉珠起身,回到刚才的座位坐下。
唐书仪朝上面瞄了一眼,马上又把眼神收了回来。她一直对古代皇帝挺好奇的,今天见了,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就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没有所谓的霸气,也没有多威严。
“这就是子安家的小丫头?”
萧淮字子安。
皇帝朝萧玉珠招手,唐书仪轻轻推了萧玉珠一下,又微不可察的朝她眨了下眼睛,萧玉珠抿了下唇,迈步朝皇帝走去。到了近前,她规规矩矩地行礼。
“过来,朕看看。”皇帝又道。
萧玉珠又往前走,到了皇帝身边。皇帝看了看她脖颈上的伤痕,说:“让丫头受惊了。”
萧玉珠想起刚才唐书仪跟她说的话,同时也确实觉得自己委屈,皇帝的话音一落,她就开始吧嗒吧嗒地掉眼泪,且那泪如出闸的水,越来越汹涌。
PS:下一章会晚一些,等不上就明天看吧。
第139章没门儿!
萧玉珠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家里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如果父亲还在,那些人就肯定不敢这么欺负他们。
想到这里,她就哭得更凶,还看着皇帝说:“皇上,臣女的父亲以前跟臣女说,只要有他在,臣女就不会被人欺负。是不是…是不是就是因为臣女的父亲死了,别人就可以欺负臣女,就可以杀臣女?”
……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萧玉珠抽噎的声音。
这话让皇上怎么回?
若是唐国公或者唐书仪说类似的话,皇帝还能生一生气,说他们用萧淮的功绩压他。但这话出自一个不到九岁的孩子,他生气都不能生。
抬手摸了摸萧玉珠的头,皇帝一脸疼惜,“你父亲是为大乾捐躯的,他没了朕也不会让人欺负你们。”
若是成年人,听了皇帝这话,就应该马上跪地谢主隆恩,但是萧玉珠哭得伤心,什么都顾不上了,就只站在那里哭。
皇帝耷拉下眼帘,沉默了一会儿又看着哭成泪人儿的萧玉珠道:“小丫头别哭了,朕封你做县主好不好。”
萧玉珠哭得打嗝,听了皇上的话,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唐书仪见状,连忙上前,拉着她一起跪下,“谢主隆恩。”
皇上嗯了一声,道:“封永宁侯嫡长女萧玉珠为县主,赐号康乐,封地平吉县。”
唐书仪连忙又拉着萧玉珠谢恩,她没有想到皇上这次这么大方,不仅给了封号,封地也有。这有封地的县主和没有封地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么说吧,没有封地的县主郡主,都是花花架子,不过是地位高些而已。但是萧玉珠这样的高门贵女,还真不在乎那什么县主不县主的。但有封地就不一样了,那可是真金白银。
“起吧。”皇帝抬了下手道。
其实他的算盘打得也是噼里啪啦响,萧淮战死,虎符没了,且萧家在西北扎根多年,威望甚大。其实虎符是次要,只要不是萧家人拿着虎符,基本是调不动西北兵的。
经过这三年的试探观察,他确认永宁侯府没有虎符。那么现在只要永宁侯府不再出萧淮一样的人物,掌握西北的军权,他就放心了。所以他压着不让萧玉宸袭爵。
但这种行为,有他欺负萧淮遗孤的嫌疑。现在,他给萧淮的女儿封县主,给赐号封地,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且萧玉珠一个女孩子。
但这能显示出他对永宁侯府的厚待,最起码脸面上好看很多。
至于今天的事情,其实不用审,他就大致明白,虽然生气,但毕竟是他的后宫,还是关起门来算账的好。看了眼瘫在地上的宫女晴儿,他道:“拉出去杖毙吧。”
皇帝的话音一落,就有人过来拉那晴儿出去。唐书仪见状,连忙起身跪倒在地,“皇上,一个宫女怎敢谋害侯爵府的贵女,背后定有人指使,臣妇只想要个明白。”
想要稀里糊涂地把事情糊弄过去,没门儿!
皇帝没想到唐书仪会如此倔强执拗,给了她女儿一个县主的封号还不可以吗?为什么非要把事情弄明白?但是,她的要求正当合理,没办法反驳。
心里不快,他就耷拉着眼皮沉默。
房间里再次安静,安静的让人揪心。但是唐书仪跪在那里,没有一点要服软的意思。
她想得很明白,这次让事情稀里糊涂地过去了,那么下次呢,是不是后宫里这些女人争斗,还会利用他们永宁侯府的人?
这一次她要让这些娘娘们明白,虽然萧淮不在了,但他们母子四人也不是她们可以随意利用的。
她笃定,皇上不会因为她坚持要结果,就治她的罪。这位皇帝是个很要面子的人。
果然,过了一会儿皇帝道:“事情交由大理寺审理吧。”
唐书仪默默地松了一口气,然后道:“皇上英明。”
皇帝在心里冷哼一声,嘴上说:“起来吧。”
唐书仪起身,皇上又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就让唐书仪她们离开,剩下他和皇后几人。
宫宴是没有心情参加了,唐书仪她们往宫宴上去,与唐国公萧玉宸他们汇合,然后回家。走了一会儿,萧玉珠脚步微停,看向一座假山的方向。唐书仪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就看到一个瘦弱男孩儿的半边身子。
这应该就是那位救了她女儿的李景熠,唐书仪微微朝他点了下头,然后拉着萧玉珠脚步不停地往前走。这个时候,不适合与这位受难的皇子接触,不然对他不利。
李景熠看着萧玉珠一群人渐渐远去,默默地回身往相反方向走,越走越偏僻,最后到了一个几乎荒废的院子,推门进去。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监见到他,连忙迎上来问:“殿下可见到永宁侯夫人了?”
李景熠点了下头,然后迈步往里走。到了一扇破旧的门前,伸手推开进去,走到一个断了一条腿、斑驳得几乎看不出模样的桌子边坐下,然后拿出一本泛黄的书翻看。
这本书他读了一遍又一遍,背了一遍又一遍,熟悉的随便挑出一个字,他都知道在哪一页第几行。但他还是每天翻,每天看,因为他只有这一本书。
“永宁侯夫人可说要帮您?”老太监道。
李景熠翻了一页书,道:“没有。”
“您不是救了永宁侯家的嫡女吗?”老太监声音带了急切。
“现在不是时候。”李景熠眼睛没有离开书道。
“什么叫没到时候?你救了他们家....”
“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办。”李景熠打断老太监的话。
老太监深深叹口气,“老奴也知道这样挟恩图报不好,但是殿下,这是咱们唯一的转机了啊!”
李景熠一只手紧紧地握成了拳,过了一会儿松开,然后声音平静地说:“我知道,现在外边风声紧,不适合跟永宁侯府的人联系。”
“哦,对对对。”老太监拍了下自己的脑门,“是老奴糊涂了,殿下您看书,老奴去给您弄吃的。”
“不用了,我不饿,明天吃。”李景熠说。
老太监点了下头,颤颤巍巍出去了。一天只吃一顿饭哪有不饿的,不过是想省口粮罢了。
第140章孩子多了,怎能个个成才?
皇后的景仁宫
“啪!”
“啪!”
“啪!”
连着三声脆响,皇后梁贵妃以及惠妃、长平公主都跪在了地上。
“丢不丢人?丢不丢人!”皇帝怒喝。
房间里死一般的寂静,看着地上跪着的女人,皇帝忽然觉得心力交瘁。他大把年纪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儿子却是没有一个能承担起大任的,但这些个女人不知道为他分忧,却是一天天你死我活的争斗。
今天更是差点害死了萧淮的女儿。现在整个大乾朝的人,估计都知道他后宫的妃子争斗,差点弄死了功臣之女。脸真是让她们给丢尽了。
深吸了一口气,缓解下心中的沉闷,他起身道:“梁贵妃、惠妃禁足半年,罚奉一年。皇后罚奉两年。”
说完他大步走了出去,跟随的宫女太监马上跟上。走了一会儿,他问焦康盛:“前边的宫宴怎么样了?”
“敏妃娘娘主持着,一切还算顺利。”焦康盛道。
“敏妃是个懂事的。”皇帝说着往御书房走,本来他是要去宫宴的,就是不去也要在宫宴上露个面,但是现在他没有心情去,也觉得没有脸面去。
“叫齐良生到御书房。”皇帝又道。
焦康盛马上吩咐小太监去叫人,皇帝到御书房门口的时候,齐良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见到皇帝过来,他马上行礼,皇帝摆手道:“爱卿免礼吧。”
说着他迈腿进了御书房,走到窗前的棋盘边坐下,跟齐良生道:“陪朕下盘棋。”
齐良生走过去,在皇帝对面的位置坐下,等皇帝放下一子后,拿起一个黑子放在棋盘上。两人你来我往地下了一会儿,皇帝道:“爱卿家里姬妾平日可曾吵闹?”
齐良生把一个棋子放在棋盘上,想到刚才发生的事情,大致猜到皇帝为什么要问这个了。
他道:“臣有两房妾室,一个是之前伺候臣的婢子,一个是臣的母亲为臣从家生子中挑的。两人都生有女儿,未有男嗣,臣发妻生前对她们还算优待。她们平时虽有些口角,但也无伤大雅。”
皇帝哼笑了一声,“说到底还是为了皇位。”
对皇帝此话,齐良生自然沉默以对。
皇帝又叹口气,“这女人多了也是麻烦,为宠爱,为地位,为皇位,争得你死我活。平时她们用些小手段也就罢了,今日竟然险些让子安家的小丫头丧命,朕深觉对不住子安啊!”
齐良生垂眸,沉默了一瞬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像我家那个孽障和永宁侯家的二子,天天不学无术,招猫逗狗,前些日子还被书院退学了。
退学后,我就压着他在家读书,谁知他跟永宁侯家的二子,搞什么做皇商。皇上您说,他们几个二世祖,懂什么经商?还想做皇商,臣当时气得简直想把他逐出家门。”
皇帝听了他的话似乎来了兴致,道:“朕记得你与子安不对付,你两家孩子倒是玩得好。”
齐良生一脸无奈,“他们是臭味相投。”
皇帝哈哈笑了两声,问:“子安的二儿子叫什么来着?”
“萧玉铭。”齐良生道。
“那孩子如何啊?”皇帝问。
齐良生脸上带了为难,“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臣不好多说。”
皇帝:“朕就是与你聊家常,你说就是。”
齐良生叹口气,“永宁侯家的大儿子,读书还算可以,方大儒也夸赞过,前些日子书白求到臣这里,臣考教了那孩子学问,觉得还不错,就收了徒弟。”
皇帝点头,“朕听说了,没想到永宁侯府还能出个读书的。”
齐良生点头,“那孩子不错。但是这萧玉铭...委实顽劣了些,读书不成,前段时间唐国公想让他习武,结果练了几天就说苦,不练了。”
说完他重重地叹口气。
皇帝脸上带了些笑,“孩子多了,怎能个个成才?只要不惹大祸就行了。”
“唐国公前几日也跟臣如此说,”齐良生道:“不求他多出息了,只求他不惹祸,安安分分地做个富贵闲人就行了。”
“做父母的,都想让子嗣成才,但成不了才也没办法。”皇帝把一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心情似乎好了不少。
齐良生默默地舒口气,萧玉铭之前审那宫女时露出的狠厉,皇帝应该也听说了,所以叫自己过来了解萧玉铭的情况。他是怕永宁侯府再出个萧淮啊!
接下来君臣二人边下棋边聊些朝堂上的事情,最后齐良生输给了皇帝。皇帝赢了棋哈哈大笑,然后放他走了。
出了宫回到家,他就进书房把今日在御书房,跟皇帝的谈话写了下来,然后让人秘密送到唐国公府。
唐国公收到书信,看了后沉思了良久,跟坐在一边的唐书白道:“明日让你媳妇去永宁侯府,跟书仪说,近段时间别拘着玉铭。”
唐书白拿着齐良生写的信看,嘴里说:“好,一会儿就跟她说。”
唐国公冷哼一声,“自己没有好儿子,就也不想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唐书白看完信,拿出火折子把那几页纸点燃,然后道:“今日的事情,估计也查不出什么结果。”
“查不出也得推个替罪羊出来,还不能是随便的一个小人物。”唐国公道,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冷。
今日的事情,真的让他心寒了,不说他当初跟着先皇打江山时立下的功劳,就说萧成昆和萧淮,都为了大乾死在战场上,就不该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使发生了,皇帝也不应该想着轻飘飘地揭过去。
“等着吧,”唐国公冷笑了一声又道:“迟早要乱。”
“书仪说是一个叫李景熠的孩子救了玉珠,”唐书白皱着眉想了一会儿说:“七皇子应该就叫李景熠。”
唐国公嗯了一声,“让你媳妇跟书仪说,七皇子有什么要求,能做的就答应,不能做的拒绝就是。救命之恩,找个机会还了就是。”
唐书白应了声好,然后就告退回唐大夫人的院子。
第141章招摇过市的玩儿
唐大夫人从宫宴上回家后,心里也是有些烦乱。本来唐黎两家说好要联姻的,对象就是她的二儿子唐三公子,和今日落水的那位黎小姐。但是现在她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合适。
之前她打探过这位黎小姐,知道这孩子性子活泼,那时觉得活泼挺好,他们家安乐不也很活泼,这样的孩子看着讨喜。
但是从今天的事情看,那黎小姐可不是活泼,那是跳脱莽撞。若是这样的姑娘做儿媳妇,今后还不得天天担忧?
你说娶回来后好好教导就是。又不是亲闺女,她没那个心力教导。再说,有更好的姑娘让他们挑,何必娶回来一个还得教导的?
正在她想着怎么跟黎家说这事儿的时候,唐书白来了。走到锦榻边坐下,见她皱着眉就问:“怎么了?”
唐大夫人就把她的担忧说了,然后又道:“就是要与黎家联姻,也要换个人,性子太跳脱鲁莽了。”
唐书白听后嗯了一声,“回头我跟父亲说这事儿。”
唐家跟黎家联姻,是因为唐国公跟黎御史之间关系亲厚,要换人的话,自然要跟他说一声。
唐大夫人听他也同意,放心了,又道:“这宫里真是吃人的地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都要利用。我觉得,今天这事儿,皇后和惠妃都脱不开干系。”
“惠妃娘家家世不显,又想为三皇子争皇位,就得上赶着巴结皇后。”唐书白跟唐大夫人解释,“梁贵妃是宠妃,皇后自然看她不顺眼,想利用永宁侯府跟二皇子之间的矛盾,扳倒梁贵妃和二皇子。”
这中间的曲直唐大夫人也想到了,她道:“只是我们玉珠这次受罪了。”
“吃一次亏,下次就小心了。”唐书白道:“我们离开宫宴后,皇上叫珣之去了御书房,跟他说了一些话。”
他把皇上和齐良生说的话,跟唐大夫人讲了一遍,然后又道:“皇上估计是怕玉铭从军,以后成为跟萧淮一样的人物。明日你去永宁侯府,跟书仪说,近段时间不要拘着玉铭,让他出去耍,闯些小祸也没什么。”
唐大夫人点头,但是嘴里说:“就是这纨绔的名头一直戴着,影响玉铭娶亲。”
唐书白笑了,“放心吧,他若是成了大将军,上京的贵女多少都抢着嫁给他呢。”
唐大夫人也笑了,“也是,只要有出息,自然会有好亲事。”
“另外,今日救玉珠的应该是七皇子。”唐书白道。
唐大夫人惊讶地问:“就是那个明妃生的七皇子?”
唐书白点头,唐大夫人脸上一阵唏嘘。
“你明日跟书仪说,七皇子若是提出什么要求,能答应的就答应,不能答应的就拒绝,救命之恩抽机会我们还上。”唐书白道。
唐大夫人认真地点头,“应该这样做,跟皇子牵扯太多不是好事。”
唐书白笑,“还是夫人聪慧。”
唐大夫人白了他一眼。
永宁侯府
唐书仪拿着药膏往萧玉珠脖子上抹,皇后给的药膏她没用,就是再名贵,她也不敢用。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东西。
“过几天应该就会好了,不会留疤。”唐书仪轻声跟萧玉珠说,想起她在皇帝跟前说的那些话,她又笑着道:“我们玉珠今日表现特别好,特别是在皇上跟前说的那些话。”
萧玉珠被夸奖,咧嘴笑。萧玉铭在旁边问:“玉珠说了什么?”
唐书仪把萧玉珠说的那些话讲了一遍,萧玉铭听后给萧玉珠竖起了大拇指,萧玉宸也笑着说:“所以说,玉珠这县主的封号,是她自己挣回来的。”
唐书仪一脸自豪:“可不是。”
萧玉珠被他们说得不好意思,“我也是跟娘学的。”
唐书仪听了哈哈笑,“哎呀,也有我的功劳。”
母子四人一起笑了起来。正在这时,赵管家来了,说是圣旨和宫里的赏赐到了,唐书仪起身带着兄妹三人去前厅接旨。圣旨是封萧玉珠为县主的,赏赐有皇上的,皇后的,宫里各宫娘娘都有。
唐书仪让人把一大堆名贵物品造册入库,还专门吩咐,立一个萧玉珠的账册,这些东西都记在她的账册上。这以后都是她的嫁妆。
母子四人又重新回了世安苑,坐在一起分析今天的事情。分析的结果跟唐国公和唐书白说得差不多,他们也没有奢望大理寺能真的把事情查清楚,但是也不能随便拉一个宫女太监出来顶罪。
“其实说来说去,都是皇位之争。”唐书仪道:“皇子皇妃们怎么争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站队,也不能被利用。以后,沾上皇家的事情,都要小心再小心。宫里那群人,心眼都成了筛子,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兄妹三人点头。
“玉宸你开始准备游历所需的东西吧,家里你不用担心。”唐书仪又说。
萧玉宸脸上带了些歉疚,点头道:“我明日就开始准备。”
唐书仪嗯了一声,然后跟萧玉铭说:“你今日审那宫女时的表现,皇上应该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多出去玩儿,招摇过市的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