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章

    “好,我明天就带着齐二严五出去耍。”萧玉铭道。

    “但是别闯祸,也不能荒废了练武。”唐书仪提醒。

    “娘您放心吧,我一定努力。”萧玉铭道,今天的事情,让他再次明白,如果他和萧玉宸不努力,手里面没有实权,以后他们更会被人欺负。

    唐书仪见天色晚了,就让两人回去休息,萧玉珠今天晚上跟她睡。

    母女两人躺到床上,唐书仪一手拍着萧玉珠的背,嘴里轻声说:“虽然我说以后沾上皇家的事情要小心,但你也没必要怕他们。就是皇家也得讲理。

    就像今天,皇上想把事情糊弄过去,我坚持要审,就是皇上也不能说不审,因为我们占理。当然,皇上不高兴了,以后有可能会找由头惩治我们。但是,我们有你外公做后盾,还有你祖父和父亲的功绩在,皇上不能随意地找由头处置我们。

    不过我们也不能一直靠着你外公,靠着你祖父和父亲的功绩。你外公会老,你祖父和父亲的功绩,会被人慢慢遗忘。所以,我们要自己强大起来。”

    “我知道了娘,我以后一定小心,也努力学习。”萧玉珠道。

    唐书仪笑:“好,不过那些女红、琴棋书画不喜欢也没必要学。”

    萧玉珠嘻嘻笑,“我跟娘学做事。”

    唐书仪捏了捏她的鼻子,“好,娘都交给你。”

    第142章有一丝疏漏,都有可能灭九族

    第二日,唐书仪他们刚用过午膳没多长时间,唐大夫人就到了。坐下后,她先拉着萧玉珠看她脖子里的伤。一夜过去,那些青紫更加严重,唐大夫人一脸心疼,但嘴里说:“这种伤看着吓人,不过好了后不留疤,以后我们玉珠还是个小美人儿。”

    萧玉珠咧嘴笑着说:“我娘也这么说。”

    唐大夫人拉着她的手跟唐书仪说:“这孩子也长大了不少,性子豁达。”

    若是心性小的小姑娘,遇到那样的事情,说不定被吓得直接卧床不起了,但是这丫头还能笑。

    唐书仪向来不吝啬对孩子的夸奖,也笑着对萧玉珠夸奖了一番。唐大夫人见她们母女都没受昨天事情的影响,还如往常一样,放心了。

    她知道现在唐书仪做事情,都不会瞒着萧玉珠,也就没有让她出去,直接说了昨日皇上叫齐良生去谈话,事后齐良生给唐国公书信的事情,然后道:“父亲让我跟你说,这段时间别拘着玉铭,让他出去玩儿。”

    唐书仪没想到,齐良生能在皇上面前,帮着萧玉铭遮掩。这位齐大人挺够意思的,齐二她更要好好培养。

    “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她道:“昨儿我就跟他说了,出去招摇过市的玩儿。”

    唐大夫人听后笑,“玉铭也懂事了不少,你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我现在的日子也不差。”唐书仪诚心地说,她真不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有多难。

    很多人觉得,萧淮死了,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娘的,日子过得苦,但她觉得现在的日子就挺香。

    三个孩子虽然都有缺点,但并不是完全无可救药。侯府财力雄厚,她没有经济压力,且,整个侯府她说了算。

    还有,她不是原身,对萧淮情根深种。说句不可能的话,若是有一天萧淮活过来了,对她还真是个灾难。一个深爱着前身的男人,她怎么要?但不要吧,她又占着这个身份。

    不过这是她多想,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且书里,萧淮是真的死了。

    脑子里胡思乱想着,嘴上跟唐大夫人聊着天。唐大夫人又说了七皇子的事儿,唐书仪表示明白了。然后唐大夫人又跟她说了唐家跟黎家联姻的事情.....

    姑嫂两人说了一上午话,唐大夫人留下吃过午饭才回去。

    下午唐书仪把牛宏亮叫过来,跟他商议挑选跟随萧玉宸出外游历的侍卫。

    “我的意思是,找两个身手好机灵些的。”唐书仪道。

    牛宏亮想了想,“咱们府里的侍卫,基本都是侯爷从西北军里选出来的,都上过战场,护着大公子出门,都没有问题。”

    唐书仪听后想了想,“那就选两个身手最好的,选好后,就让他们去玉宸院子里吧,熟悉一下。”

    “好。”

    牛宏亮得了吩咐走了,唐书仪想要不要找个大夫随行。但是,萧玉宸这次出行,长风长明肯定是要跟着的,再跟着两个护卫,还有关宜年及他的随从,这样算下来就七八个人了,再加人目标就太大了。

    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本来就是要出门历练的,什么都准备好了,还历练什么?

    用过晚膳,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唐书仪就说了这事儿。萧玉宸听后一脸无奈,:“母亲,我打算就带着长风和一个护卫,人多了反而不方便。”

    唐书仪想了想也是,就道:“衣物之类的不用多带,到时候随处买就是。”

    虽是这样说,但她心里还是担忧的。在现在那么好的治安,车船交通住宿都便利的情况下,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出门,大人也是有些担心的,更何况是处处落后的古代。

    但就是再担忧,孩子该出去还得出去。

    “出门游历不是让你吃苦,”唐书仪又道:“家里在通达钱庄存了不少银两,需要银两的时候,去钱庄取就是。”

    萧玉宸点头,“儿子知道,母亲不用担心。”

    这时,翠云从外边挑帘子进来,说赵管家在外边,有事汇报。唐书仪想到有可能是,调查苏丙仓的事情有结果了,就马上让赵管家过来。果然,如她想得那样。

    就听赵管家讲:“苏丙仓有一同胞姐姐,名苏玉琴,多年前嫁给了一位江南来赶考的举子,叶成济。这叶成济当年春闱名落孙山,本打算回家继续奋战科考,这时遇到了他的一个同乡,那同乡是二皇子府里的幕僚。

    叶成济也算有些才干,那位同乡就把他举荐给了二皇子。后经人介绍,娶了苏丙仓的姐姐苏玉琴。据老奴调查,苏丙仓与叶成济十分亲厚。”

    “我就说苏丙仓与二皇子有关。”萧玉铭听了赵管家的汇报,咬牙切齿,萧玉宸和萧玉珠脸上都带着愤恨,很有可能,他们父亲的死,是二皇子害的。

    而唐书仪再次觉得,二皇子必须得死了。有这样一个仇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又会使出什么样的阴毒手法。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且这件事必须好好筹谋。

    二皇子就是再蠢再无能,那也是皇帝的儿子。皇帝可以嫌弃他,但绝不容许他被别人杀害。

    “接着查苏丙仓,看还有没有遗漏。”唐书仪吩咐赵管家。

    赵管家应了一声出去了,唐书仪看着兄妹三人,面色很认真地道:“都不能冲动,二皇子得死,但必须从长计议。”

    弄死皇帝的儿子,有一丝疏漏,都有可能灭九族。

    兄妹三人虽然心里都恨得很,但还是认真地点头。

    唐书仪见状放心了,又道:“以后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件事不能在外边有任何一点显露。”

    兄妹三人又认真点头,唐书仪不再说这件事,又说起了萧玉宸游历的事情,直到很晚,一家人的座谈会才结束。兄妹三人走后,唐书仪进浴室沐浴。

    靠在浴桶里,她脑子里扒拉二皇子和梁贵妃的所有信息,但想来想去,她都觉得,这两个人不会与敌国勾结。

    第143章萧易元

    唐书仪觉得梁贵妃母子不会跟敌国勾结,主要是他们没有跟敌国勾结的能力和条件。

    梁贵妃出身低微,娘家给不了她助力。这种情况下,他们跟敌国勾结,纯粹就是被利用,他们根本就借不到敌国的势。梁贵妃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这条争夺皇位的路,对他们母子不适合。

    你说二皇子完全可以利用敌国的军队逼宫啊,但是利用敌国军队的前提是,你自己手里也要有军权啊!你自己手里没有军权,就让敌国军队过来,到时候就不是逼宫了,而是直接被对方灭了。

    而梁贵妃母子的势力,真的是跟军权沾不到一点边。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二皇子想拉拢萧淮的原因了。只不过,萧淮拒绝了。

    那么,苏丙仓是怎么回事?

    唐书仪想了又想,觉得很有可能,苏丙仓表面上是二皇子的人,但真正的身份是另一个势力的人。而那个势力,才是真的与敌国勾结的人。

    那么这个势力是谁呢?

    唐书仪想了想几位皇子的势力,心里大概有了些猜测。不过,现在不是跟这些人对上的时候,或者说,萧玉宸兄妹三人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她都不会去碰这件事。

    沐浴好躺在床上,唐书仪没一会儿就睡着了。虽然要面对的事情很多,但她不是个纠结的人,所以基本不会因为思索某件事睡不着。

    第二日,刚用过早膳,萧玉珠兄妹三人还没有离开的时候,赵管家来报,大理寺来人了,说是萧玉珠在皇宫差点被人勒死的事情,已经审出了结果。

    唐书仪听后冷笑了一声,“可真是够快的。”

    这才过去一天吧,就审出了结果。往常大理寺办案可没有这么快。

    “玉宸、玉铭,你们两个去接待吧。”唐书仪道。

    萧玉宸和萧玉铭应了一声,起身去前厅。来人是大理寺卿孙修为。这孙修为跟永宁侯府还有些亲戚,老侯夫人娘家孙辈的大姑娘,嫁给了孙府的嫡长孙,孙新觉。这孙修为是孙新觉的嫡亲二叔。

    有些亲戚关系,说起话来也容易。相互见了礼后,孙修为就道:“其实这事儿到我们大理寺就是个过场,那晴儿没用怎么审就招了。说是惠妃买通了她,让她杀了永宁侯府的小姐。宫里很配合,把惠妃送到了大理寺。惠妃根本就没用审,直接担下了所有罪名。”

    这个结果,他们早就想到了,惠妃就是宫里推出来的替罪羊,所以萧玉宸和萧玉铭都没有惊讶。

    孙修为又道:“皇上的旨意是,惠妃贬为庶人,打入冷宫。与这件事有关的所有宫女太监,全部杖毙。”

    萧玉宸和萧玉铭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对孙修为如实相告表示感谢。毕竟,若是他公事公办,直接说结果就是了,没有必要把事情讲这么清楚。

    送走孙修为,兄弟俩又回了世安苑,跟唐书仪讲了他说的话。唐书仪听后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因为已经猜到了。

    她道:“惠妃应该是为了三皇子才承担所有罪责的,至于三皇子会不会把惠妃的遭遇,怪罪到我们头上,我们以后对他多留心就是了,没有必要太过担忧。”

    他们这样的家庭,有一两个仇人再正常不过。若是天天因为仇人会不会害自己而担忧,那就别活了。

    兄妹三人都点头说知道了。

    萧玉宸出门游历的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他准备这几日去向方大儒和齐良生辞行,然后就出发。而萧玉铭这边,也开始了招摇过市地玩耍。

    这日,他约上齐二和严五出城,三人各自带着自己的长随骑马出去。说是招摇过市,当然不能低调,萧玉铭打马在上京的繁华街道穿行而过,引得不少人躲闪。齐二和严五以及三人的长随都紧随其后。

    一众人过去后,不少人在后面议论纷纷:

    “这是谁家的公子哥儿啊?怎能在闹市如此张狂?”

    “他们你都不知道啊,是永宁侯府和齐府、南陵伯府的,哎呀,都是惹不起的。”

    ......

    萧玉铭自然不管这些,他骑着马一路奔向城门,城门口的侍卫见到是他们,什么也没说,让他们骑行而过。这三个纨绔,他们都熟悉了。

    但谁知道,刚出城门就出事儿了。萧玉铭骑着马从城门里出来,一般人见了都躲得远远的,但一个十八九岁的后生,不知道被吓傻了还是怎么着,直直地站在那里没动。

    萧玉铭见马眼看就要撞上他了,就马上勒紧缰绳。马儿嘶鸣一声抬起前蹄,萧玉铭又往旁边勒了下缰绳,马儿往旁边踏了两步,总算没有踩着人。而那后生,被吓得跌坐在了地上。

    萧玉铭骑在马上看了他一眼,又扬起鞭子打马前行,同时丢给石墨一句话,“石墨给钱。”

    石墨见状,马上下马,走向那后生。这时,一个书生模样、二十出头的男子,正把那后生从地上扶起来。石墨走过去,见人没什么大事,就掏出一锭元宝塞到后生手里,说:“若是身上受了伤,这些钱不够,回头去永宁侯府找我。”

    说完他跨上马,鞭子一甩也走了。前边萧玉铭已经跑远了,他得马上追上。

    而那后生低头看着手中的银元宝,有些不知所措。他看向身边书生模样的男子道:“大哥,这....这是十两银子啊,就这么给我们了?我没事儿啊!”

    就是摔了个屁股墩儿,屁股有些疼。

    那书生模样男子,扭头看了眼萧玉铭他们远去的方向,说:“既然他们给了,收着就是。”

    后生听后眼睛亮了,嘿嘿笑着说:“这要是每天都碰到这样的事儿该多好啊!”

    书生模样的男子拍了下他的后脑勺,“想什么呢?这些权贵人家的公子,哪能各个都讲理?走吧。”

    后生挠了下后脑勺,憨憨地笑,然后伸手把那银元宝递向书生。书生摆手,“你自己收起来吧。”

    后生笑着把银元宝小心地揣到怀里,还说:“正好咱们银两快花完了,听说上京的东西可贵了。”

    书生没有说话,背上箱笼往城门走去。

    这书生名字叫萧易元。

    第144章命才是最重要的

    萧易元和堂弟萧易生进了城门,见到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萧易生张大了嘴巴,眼睛四处地看,他现在只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多长两只眼睛。

    萧易元则只是随意地打量了四周的环境,然后扭头看了眼,眼睛不够用的萧易生,笑了下道:“走吧,还要赶快找住的地方。”

    “哦哦。”萧易生连忙跟上萧易元,过了刚才的新鲜劲儿,他又开始担忧了。凑近萧易元,他道:“大哥,这么大的上京城,我们住哪儿啊!”

    “你跟着就是。”萧易元说着往前走,萧易生又马上跟上。

    到了一个胡同口的面摊前,萧易元走过去坐下,“老板,来两碗面。”

    萧易生马上走到他身边坐下。

    老板是个四五十岁的老妇人,见到有客人来了,端着两碗粗茶过来,放在兄弟俩面前,笑着道:“二位稍等。”

    老板娘走回去给他们下面,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手里拎着一袋子面过来了,他走到妇人身边把面放下,跟妇人说了几句话,然后自己倒了一碗茶,走到萧易元旁边的桌子坐下。

    萧易元打量了下那汉子,见他面相忠厚,眼神憨直,就走过去坐到他对面,笑了下道:“这位大哥,在下可否向你打听些事。”

    他说话文质彬彬,汉子有些不适应,搓了下手憨笑一声道:“你...你问。”

    “上林书院怎么走?”萧易元问。

    “上林书院啊,那可有些远。”汉子想了想道:“这里是南城,上林书院在东城。你要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走到东城你再问吧,我也没有去过上林书院。”

    萧易元起身向汉子拱手道谢,汉子很少跟读书人接触,也没有与人如此见过礼,马上起身也拱手,但动作僵硬又有些好笑。萧易元笑了下,走回刚才坐的位置。

    “给客人上面。”老妇人朝汉子喊了一声,汉子起身过去,端了两碗面给兄弟俩。

    吃过饭,兄弟俩起身,一人背着一个箱笼,沿着街道往东城走。走了将近一个时辰,也没有到东城,两人找个地方坐下休息,然后继续走。

    这样的行走,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从南疆来到上京,可以说跨了千万里,这点路程不算什么。萧易生边走边问萧易元,“大哥,我们这样去找那个方大儒,他会让你去上林书院读书吗?”

    萧易元默声走了一会儿,说:“应该会,老师给他去过信,他也回了信,说让我到上京来找他。”

    “那就好,那就好。”萧易生脸上带了些轻松。

    但萧易元心里并不是很轻松,他生在大乾边远的南疆,那里土地贫瘠教学落后。在那里,他被人说是文曲星下凡,刚开始他也是有满满自信的。

    但从南疆到上京这一路,他经历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意识到其实他只是那块贫瘠土地上的文曲星,与外边的人比,他并没有优秀太多。

    脑子里胡思乱想着,两人到了东城,又经过打听,才来到了上林书院门口。看着高高的门楼,和苍劲有力的上林书院四个大字,萧易元心里有着忐忑也有着不服,他并不比那些从小有名师教导的人差。

    “咱们进去吗?”萧易生问。

    萧易元又看了眼牌匾上“上林书院”四个字,说:“先找个地方休息,明日再来拜见。”

    兄弟俩又走了好远,才在一个有些偏僻的地方,找了一家相对便宜些的客栈。进了房间,萧易元嘴里小声嘟囔,“上京的客栈真贵,这么小的房间,就要一两银子。还好今天那位贵公子,给了十两银子,不然明天就没饭吃了。”

    萧易元把箱笼放在地上,从里面拿出两本书,嘴里说:“明日我看这里有没有地方可以抄书。”

    以往他都是以抄书来供自己读书的。

    萧易生见他把书拿了出来,知道他要读书了,便不再说话,就是做事情都轻手轻脚的,怕影响他读书。

    永宁侯府

    此刻,唐书仪正在萧玉宸的院子,看他准备的出行用的行李。几套换洗的衣物,几本书以及笔墨纸砚,再有就是常用的药物。

    “准备骑马?”唐书仪问。

    萧玉宸坐到她对面,道:“是,骑马更方便一些。”

    唐书仪嗯了一声,表示认同。其实,如果是她出行,更想坐马车,毕竟舒适装的东西也多。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她不强求。

    “出门在外,什么都没有安全重要。”唐书仪轻声嘱咐,“若是遇到歹人,财物和其他都是次要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萧玉宸点头,“儿子知道。”

    “明日去向方大儒辞行?”唐书仪问。

    萧玉宸:“是,后日去师父那里,然后就出发。”

    这个师父自然指的是齐良生。

    “好。”唐书仪拿出一方小印,递给他,“拿着这个小印,到大乾境内所有的通达钱庄,都可以取银子。但记住一点,财不外露。”

    唐书仪没有说不用省着花钱的话,他们家这三个孩子,富贵窝里长大,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省钱。当然,他们也不必省。

    萧玉宸再次应好。

    第二日,萧玉宸用过早膳就带着长明出了门,去上林书院向方大儒辞行。长明这几日不是很高兴,因为萧玉宸出门游历带着长风不带他。

    见他脸有些耷,萧玉宸道:“你虽然在家里,但也要注意京中的动向,每隔段时间我都会来信,你要汇报与我。因你做事周全,我才留你在家的。”

    长明听他这样说,脸上挂了笑,嘴里还为自己解释,“奴才没有不高兴,奴才是舍不得您。”

    萧玉宸哼了一声,长明嘿嘿笑。

    坐着马车,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上林书院。萧玉宸带着长明一路往方大儒的书房而去,到了院门口,就见一位二十出头儿的书生,正在跟看门的小厮说着什么。

    那小厮见到他过来了,马上躬身笑着道:“萧世子安。”

    萧玉宸看了那位书生一眼,两人目光对上,他朝对方颔首,算是打招呼了,然后问小厮,“方大儒可在?”

    “在,我这就领您过去。”小厮笑着道。

    “不用了,我自己过去吧。”萧玉宸说着往里走,长明倒是没有跟进去,而是在外边等着。

    第145章

    起了惜才之心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