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向五小姐苦着一张脸,“我没有跟他们走得近,就是你拘我在家太长时间了,我想出去逛逛。他们说带四姐去散心,我一心动,就跟着出去了。”向夫人一脸无奈,“上京不是北疆,你骑着马想跑哪儿跑哪儿。你这性子得收一收。”
向五小姐苦着脸嗯了一声,向夫人叹口气又道:“那三公子明显是嚯嚯着你打架,你看不出来?”
向五:“看出来了,但我也好长时间没跟人比试过了,手痒痒。”
向夫人:“...说来说去还是我没有教好。”
骑马走在外边的向大将军,听到母女俩的对话,道:“小五想干什么,干什么就是。”
向夫人一听他说话就来气,还不都是他给惯的,挑开车帘子朝外边丢了一句:“你别说话。”
向大将军果然闭口不语了。
“你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嫁人?”向夫人又苦口婆心地说:“我想着,趁着这次我们能在上京多待两年,给你在上京说门亲事。你好好收收性子行不行?”
向五小姐瘪着嘴,低声哼唧,“干嘛非要嫁给上京的人?在北疆找不好吗?”
向夫人又叹口气,“你父亲不可能一直待在北疆,皇上这次让我们一家在上京待这么长时间,很有可能是想收你父亲手中的军权。”
说到这里,她心里又来气。边关告急的时候,让他们去冲锋陷阵,边疆安稳的时候,又怕他们手握军权造反,哪有这样的道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懂吗?
“到时候我们都待在上京,你嫁到了北疆,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办?”向夫人又道。
向五小姐低头不语。
说话间到了家,一家三口回了向夫人的院子,坐下后向夫人开口就说:“我要分家。”
一般人家,父母不在了后都是要分家的。但是他们家以前一直在北疆,所以一直没有分。其实,如果大家都安安分分的,这个家不分也没什么,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安分。
就这次的事儿,明明是因为三房的孩子而起,但事后他们一句话不说,就让他们一家去摆平。想想就来气。
那边,向大将军见她真的生气了,从旁边拿出几个核桃,食指和拇指一用力,咔嚓核桃裂了。他又一点点地把核桃皮剥掉,把仁放到向夫人面前的碟子里。
向夫人心中的火气,瞬间下去了一半。不过她还是说:“听到了没?我要分家。”
向大将军继续剥核桃,这次把核桃仁给了闺女,嘴里顺便嗯了一声。
向夫人捏着核桃仁放进嘴里吃完,又道:“这次的事儿,尽量别传出去。你明日去齐府一趟,找齐大人说说。”
向家的人她有法子让他们闭口,现在关键是齐家、永宁侯府和南陵伯府。刚才她为什么答应教导萧玉铭,还不是怕永宁侯夫人得不到想要的,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
现在他们答应了指导萧玉铭,永宁侯夫人为了自己儿子,也不会把事情说出去。她与南陵伯夫人关系不错,跟她说一说,应该也没有问题,那么就剩下齐府了。
向大将军不爱说话,但不是脑子不管用。听了向夫人的话,他又嗯了一声,然后继续手中剥核桃的动作。其实他脑子里已经在想,齐良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送什么礼物。
这边,唐书仪送走了向家三人,又回了萧玉铭的院子,嘱咐几句让她好好养伤,才回了自己的世安苑。
她很清楚,向夫人让向大将军答应教导萧玉铭,是怕她把向五姑娘打断了萧玉铭两根肋骨的事情,说出去。
她觉得这没什么,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无亲无故的,人家凭什么无缘无故地帮你?现在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完美。
刚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就有人来报,唐国公和唐书白夫妻以及唐书杰夫妻都来了。他们是听说萧玉铭被人抬回了家,以为出了大事,马上就过来了。
唐书仪又带着他们见了萧玉铭,然后跟唐国公单独聊了一会儿。把萧玉铭三人和向家人发生冲突,和向大将军答应指导萧玉铭的事情,讲了一遍。
虽然答应不把向五打人的事情说出去,但亲爹还是要说的。
唐国公听了后道:“总算这顿打没有白挨。”
“我也是这么说。”唐书仪道:“就是玉铭觉得被个小姑娘打了,丢人。”
唐国公:“不是坏事,知道了自己差了多少。”
唐国公他们没有多待,见没有发生太大的事儿,他们就回去了。唐大夫人和唐二夫人猜到,萧玉铭肯定不是像唐书仪说的那样,骑马摔了,但知道她肯定有不说实话的缘由,所以两人都没有多打听。
第二天一早,南陵伯夫人就来了永宁侯府,还带了许多养身用的药材。齐家那边,也让人送了不少药材过来。
唐书仪领着南陵伯夫人去看了萧玉铭,她也是一脸的歉疚,还说:“要不是我家那个孽障与人口角,玉铭也不会受这样的罪。”
“也是他技不如人。”唐书仪道。
这话南陵伯夫人自然不能接,安慰了萧玉铭几句,就跟着唐书仪去了世安苑。坐下后她道:“我哪里会想到向家三房的人那么不懂事,还好亲事没成,这要是成了,以后还不知道怎么闹腾呢。”
唐书仪深以为然,她问:“你怎么看上向家三房的姑娘了?”
“我跟向夫人能说得来,经常去向家玩儿,见了那四姑娘几次,觉得模样可以,看着温温顺顺的,谁知道是个能惹事的啊!”南陵伯夫人道。
“男孩子,再晚几年说亲也可以。”唐书仪真不赞成给孩子早定亲。
南陵伯夫人叹口气,“我不是想着他天天的招猫逗狗,让他早日成亲,早点懂事吗。”
唐书仪忍不住笑,“男人成了亲就能懂事?”
南陵伯夫人一脸无奈,过了一会儿她说:“我看齐二跟着你做会馆,懂事了不少,要不让我家这个也给你跑腿儿?”
唐书仪连忙摆手,她可没有那么多精力教育熊孩子。不过她还是给出了建议,“把你家的一些产业拿出来给他管,管个几年,性子稳了,举荐做官也好,继续管理家里的产业也罢,总比现在强。”
“我怕他给我霍霍了。”南陵伯夫人道。
唐书仪看着她说:“那你说,我怕不怕齐二把我的会馆霍霍了?”
南陵伯夫人沉思,唐书仪又道:“无论学什么,总得交学费的。给你出个主意。”
“你说。”南陵伯夫人凑近唐书仪认真地听。
唐书仪:“抽成。就是你给你家严五管的产业,每个月给他一部分抽成。这个抽成别太低,他能拿到不少钱,自然就好好干了。”
至于画饼什么的,她想南陵伯夫人应该会做。
“我好好想想。”南陵伯夫人若有所思。
第169章会是什么关系呢?
为人父母的,就是处处得为孩子操心。就是孩子再不好,再纨绔,那也是亲生的。
唐书仪和南陵伯夫人说着自家的糟心孩子,翠云过来报,向夫人来了,又来看望萧玉铭。唐书仪就和南陵伯夫人又去萧玉铭的院子。
向夫人又是拿了不少礼物,问了萧玉铭的情况,听他比昨日好了许多,放了些心。她是真的担心萧玉铭落下病根,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温声问候了萧玉铭,向夫人就和唐书仪出去,然后三位母亲坐在一起说话。向夫人看着南陵伯夫人说:“本来我还想着一会儿去你府上呢,结果在这里碰到你了,正好,省得我跑一趟。”
南陵伯夫人大致知道她找自己是为什么,都是为人父母的,她懂。所以没用向夫人开口,她就道:“放心吧,事情绝对不会从我这里说出去,我也会嘱咐我家那个孽障,不让他说。”
向夫人一脸感激,“真是多谢了。”
说着她叹了口气,“这儿女啊,真的都是债。前边我生了三个小子,我家夫君天天盼着我再生个小姑娘,好不容易给他生了吧,他却给我养成这个样子。我都要愁死了,这要是传出去她把人的肋骨打断了的话,还怎么嫁出去啊!”
“孩子还小,慢慢教就是。”唐书仪道。
南陵伯夫人也附和,“就是,孩子大了就懂事了。”
她们也只能这样说,别说南陵伯夫人,就是唐书仪这个拥有现代思想的人,也不太愿意娶这样的儿媳妇。夫妻之间难免有矛盾,这要是一起冲突就打架,还是那种有可能断肋骨的架,那可怎么得了啊!
其实主要还是向五的性子不够稳重,若是稳重些,做事情不毛毛躁躁的,武力高些倒是很好。但性子不稳,一冲动就打架,可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天,南陵伯夫人和向夫人就告辞了。她们刚走,就有管事小跑着来报,说是嘉舒太妃来了。唐书仪听了赶忙起身去迎。
见面后,太妃笑着道:“不怪我没有下帖子,直接过来吧?”
“哪里,您能来我就再高兴不过了。”唐书仪道。
太妃嗯了一声,然后道:“我听说府上二公子昨日被抬回来了,出什么事儿了?”
萧玉铭昨日被人抬着回来,很多人都看到了,太妃一直让人关注着永宁侯府,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出去骑马摔了一下。”唐书仪道。
太妃一脸心疼,“严重不严重?”
对于太妃对他们家这突如其来的亲近态度,唐书仪已经麻木了。她道:“有些严重,断了两根肋骨。”
太妃又哎哟了一声,“快让我去看看。”
唐书仪带着她去了萧玉铭的院子,进了内室,见萧玉铭在床上趴着呢,太妃又是一脸心疼,说了很多宽慰的话,弄得萧玉铭都有些不知所措。
太妃也不管那些,让人拎了一堆的药材和男孩子喜欢玩的物件儿过来,摆了一大桌子。
等和唐书仪出了萧玉铭的内室,两人在厅堂里坐下后,太妃道:“男孩子总有几年顽劣一些,不算大事儿。以后自然....以后懂事了,自然就好了,他的前程你也不用太担心,我看这孩子有大造化。”
唐书仪笑着应是,但心里却是想了很多。刚才太妃话说了一半又改了,她说以后自然...以后自然什么?根据她后面话的意思,应该是以后自然有好前程。
若真是这样的话,太妃又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一个死了儿子娘家不得力的太妃,她自己应该没有为萧玉铭铺陈大好前程的能力,那么谁有呢?
唐书仪忽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逍遥王没有死。
这就能说通了,太妃为什么忽然精神很好了。儿子死而复生,有了活着的希望,自然精神好。但太妃又为何忽然对他们这么好呢?
跟逍遥王有关系吗?若是有关系,会是什么关系呢?
唐书仪一时间脑子里一团乱麻。
又聊了一会儿,太妃就告辞走了,唐书仪回了世安苑,坐在锦榻上想之前想的事情,但想得脑袋都涨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索性就丢在那里不想了,该来的总会来的。
接下来几天,陆陆续续有亲戚朋友来看望萧玉铭,唐书仪又是一阵忙活。
而这时,皇宫里的皇帝也听说了萧玉铭“摔马”的事情。当然皇帝得到的信息,自然不会是假的,就听大太监焦康盛道:“....说是向家人先提出的比试,萧二公子就跟向大将军的嫡女打了起来。萧二公子不是向姑娘的对手,被打断了两根肋骨。”
皇帝把手中的折子丢在一边,面色平静地道:“五根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呢,哪能家里的孩子各个争气?不过这样挺好。”
焦康盛立在一边不语,皇帝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又想起了自己那几个糟心的儿子。别人家是有长有短,他家是没有一个长的。
“老大在干什么呢?”皇帝问。
焦康盛:“奴才不知,这就让人去问问?”
“问什么?肯定又不知道在哪个女人身上呢。”皇帝不耐地把茶杯放到桌子上,心情不好,喝口茶都是苦的。
第170章
不会这么巧吧?
萧玉铭开始了养病的日子,但唐书仪也没有让他闲着,从萧淮的书房里,找了许多兵书,从浅到深排着号放在他面前。
“当大将军可不是说会舞刀弄枪就可以了,关键的时候还是要靠脑子的。不然你爹书房里,怎么大部分都是兵书?”唐书仪道。
萧玉铭倒是没有排斥,其实很多事情他都明白。
“这些书你好好看,不懂的地方就写下来,娘让人送到向大将军府,让向大将军给你解惑。”唐书仪又道。
既然答应指导了,那就得好好利用。可不能仅仅是学一些刀枪功夫,关键的还是兵法。向大将军虽然看着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但唐书仪相信他绝对不是个莽夫,不然不会成为手握北疆兵权的大将军。
萧玉铭忽然觉得压力很大,脸有些苦。唐书仪见了在旁边说:“娘虽然说你努力就能胜过向五,但说实话,娘对你的期望可不是胜过她,而是比肩你父亲和向大将军,甚至超越他们。”
萧玉铭抿着唇不说话,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个愿望很美好,但要让他去完成,想想就很难,也很迷茫。
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唐书仪自然知道怎么拆解目标。她道:“成为你父亲那样的大将军,这个目标虽然看起来很不容易达成,但是我们一步一步来,就不是很难。”
说着,她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上大将军三个字,又在那三个字下面画了四条线,下面写上文韬、武略、心智坚毅、知人善任。然后道:“具备这四点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将军。怎么才能具备这四点?我们一点点来说.....”
唐书仪把四点一点一点地拆解,最后形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把写得密密麻麻的一张纸,递给萧玉铭,“娘没有当过大将军,这是娘想到的。回头你跟向大将军学的时间长了,可以再对此进行修改。”
萧玉铭眼中带了亮,他看着唐书仪说:“娘,你若是男子定然比我爹还要强。”
唐书仪哼了一声,“我就是女子,也没有比他弱。”
萧玉铭挠着头嘿嘿笑,他居然觉得他娘说得很对。
“你自己给自己列个章程出来,按照你自己的章程来做就行。”唐书仪又道。
萧玉铭认真地点头称好,他现在对前面的路明朗了很多,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他这边安排好了,唐书仪又忙起了会馆的事情。会馆装修好了,接下来就是人员的配置培训,然后就是试运营,再然后开业。虽然具体的事情交代下去就可以了,但整体地规划她还是要亲自做的。
她把齐二叫过来,跟他商量这件事,谁知跟过来的还有严五。
“婶婶,我在家也没事儿干,给您跑腿儿好不好?”严五笑嘻嘻地跟唐书仪讲。
唐书仪一脸无奈,人都来了,她能不答应吗?只好点头。她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一条条地列出来,交给齐二和严五两人,让他们回去做个章程出来,然后再实施。
两人拿着“作业”去了萧玉铭的院子,就见他正咬着笔龇着牙看书呢,两人再看看手中的作业,异口同声的叹口气。齐二道:“这都不去书院读书了,还要天天跟字儿打交道。”
严五瘫在萧玉铭旁边的椅子里,唉了一声,“我娘说,你俩都在上进,我要是再不上进,肯定就被你俩甩远了。”
萧玉铭看了两人一眼,“现在读书跟以前在书院读书不一样,以前读书是瞎读,现在读书是有章程有目的地读,不一样。”
齐二和严五都认同地点头,两人自发地在萧玉铭的房间里找了个位置,一起写“作业”。
下午严五回了家,南陵伯夫人问他今天都做了什么。严五详细地讲了一遍,然后还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给她看。
南陵伯夫人拿在手里仔细看,越看脸上的笑容越大,等看完后她道:“我就说侯夫人会教孩子吧,你看看你写得多好。我明日就去谢谢侯夫人。”
说着她就让身边的丫鬟,去永宁侯府下拜帖,说明日要过去。然后她又跟严五道:“你好好跟着侯夫人学,学好了,娘把家里的产业都给你管。”
她倒不是因为怕严五霍霍自家产业,让他先去唐书仪那里霍霍。是因为齐二近些日子明眼地长进了很多,她觉得若是自己,绝对不能把一个顽劣的孩子教成那样。
看看,他儿子刚去半天,就有这么大的进步。
第二天,她就拎了一堆礼物去了永宁侯府。见到唐书仪就是一阵感谢,唐书仪笑着说:“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赶,我就多赶只羊吧。”
南陵伯夫人拍手笑,“我家那只羊要是不听话,任你打任你骂。”
唐书仪笑着应了,但怎会真的打骂。不过她有的是方法让熊孩子听话。
两人聊了一会儿,南陵伯夫人忽然凑近唐书仪,小声道:“有个事儿你肯定没听说。”
唐书仪一听就知道是有八卦,她也凑近南陵伯夫人几分,问:“什么事儿?”
“童家你知道吧?”南陵伯夫人问。
唐书仪想了想说:“观文殿大学士童大人家?”
南陵伯夫人点头,然后道:“这童大人有个嫡亲的兄弟童二老爷,十多年前谋了个外放,上任的路上遇到劫匪,一家人都没了。这事儿你应该听说了。”
唐书仪嗯了一声,她也不知道前身有没有听说过,不过这不重要。她问:“然后呢?”
“因为那事儿,老童大人还一病不起,险些没了。”南陵伯夫人道:“谁知前些日子,他们找到了这童二老爷的儿子。”
唐书仪点了下头,“然后呢?”
“你知道这童二老爷的儿子,这些年一直生活在哪里吗?”南陵伯夫人也没等唐书仪答,直接给了答案,“生活在崇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这可真是的,那童家老夫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崇光寺上香,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发现自己的孙子就在寺里呢?”
而唐书仪听到小和尚三个字,脑子里冒出一个人---常净。
不会这么巧吧?
PS:常净:当初原书女主吴静云在崇光寺里,想设计萧玉宸和她继妹吴静姝那那啥,但是萧玉宸没有中招,吴静云就设计了常净和尚和吴静姝。
第171章人性有时候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唐书仪心里正在想着不会这么巧吧,就听南陵伯夫人道:“孩子找到了也不是多稀奇的事儿,但这孩子一回来,就说吴家人要杀他,就是你家玉宸曾经定亲的那个吴家。”
唐书仪:“......”
还真是这么巧啊!
“得亏你家玉宸跟吴家那个丫头退亲了,那吴家可真不是什么好人家。”南陵伯夫人又道。
唐书仪听出了她这话里有话,问:“吴家也有新鲜事儿?”
南陵伯夫人喝了口茶,道:“你家玉宸不是与那吴二小姐退亲了吗?”
唐书仪:“嗯嗯。”
“为什么退亲啊?可别跟我说是八字不合。”南陵伯夫人忽然说。
唐书仪笑而不语,南陵伯夫人知道中间应该有什么不可说的,就没有再问,而是接着说:“这吴二小姐跟你家玉宸退亲后没多长时间,就跟他表哥张五公子勾搭上了。现在张五公子闹着要跟赵家大姑娘退亲呢。你说这不是祸害人吗?”
唐书仪端起杯子喝茶,人世间这些情情爱爱啊,真是作弄人得很。明智人心坚的人还好,不会被它左右,但那些心智不明的人,很容易陷进去。
何必呢?
“你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唐书仪问南陵伯夫人。
南陵伯夫人:“张五公子要与赵大小姐退亲,人家赵家也不是吃素的,不能无缘无故地让自家的姑娘污了名声,就把吴二小姐与张五公子之间的事儿说出来了。这事儿上京的很多人都知道了,你天天忙,估计没注意。”
唐书仪点头,“确实没有注意,以后有什么新鲜事儿你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