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唐书仪小声跟萧淮说:“这考试制度有些不人道,三天都是吃干粮,哪能正常发挥啊!”萧淮:“回头让人改一改不就是了。”
“朝堂上的老顽固可是不少,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唐书仪想着李景熠登基,宣布封她为帝师的时候,肯定是场硬仗。就又跟萧淮说:“赶快回家,我也看书去。”
萧淮知道她的想法,低声道:“放心,我都安排好了,就是那几个老顽固反对,也影响不了什么。”
第383章
外面的世界才能让夫人更加光彩
萧淮虽然说他都安排好了,但是唐书仪也没有懈怠。这个帝师她是靠真才实学做的,可不是靠男人。她要让朝堂上的人都明白,女子并非不如男。
穿越以来,她没有想过在这个朝代,干出多么重大的事情,她更多的是想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活得好。但是有了为这个朝代,为封建社会的女性做些什么的机会,她便不会放过。
她知道,以她一己之力,没有办法完全改变,这个朝代女性低微的地位,但能做一点是一点。
回家之后,她就窝在书房看书,她不打无准备之仗。萧淮便在她旁边陪着,给她拿书磨墨。他还自己调侃地问唐书仪:“我是不是比翠云磨得好?”
唐书仪忍不住笑着回:“国公爷甚得我心。”
萧淮便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转眼三天过去,萧玉宸要从考场出来了。一家人又去接他,他们站在考场外边等,就见走出来的考生,一个个都好似被蹂躏了一样,甚至有出了考场就晕倒,或者被抬出来的。
唐书仪看了眼那被抬出来的考生,担忧地说:“玉宸应该没事儿,他平时挺注重锻炼的。”
萧淮脸上倒很是平静,反正又死不了人,不过是受些罪而已。
不一会儿,萧玉宸从里面出来了。就见他头发凌乱,脸色有些苍白,衣服也皱巴巴的。不过长得好看的人,就是这样,一样有种脆弱的美。不少女孩儿少妇眼睛都往他身上瞟。
一家人和佳宁郡主都快步走过去,萧玉铭接过他手中的篮子,萧玉珠把手里的手笼递给他,佳宁郡主在旁边担忧地看着。
唐书仪说:“累了吧。”
萧玉宸点头,他真的是累坏了。三天的时间,在漏风的号舍里待着,吃不好睡不好,还要写文章,真真是受罪了。
一家人簇拥着他上了马车,往定国公府而去。他们走后,不少人在议论:
“刚才那位考生是谁啊?”太幸福了。
“你不知道他?那是定国公世子。”
“都是世子了,还科考干嘛?”
“人家喜欢,谁能管得着。而且,他很有可能会是今科状元。”
“怎么这么说?”
“他师从两人,一个是当世大儒方大儒,一个是内阁大臣齐良生。”
“这....这真是没办法比啊!”
.........
别人的议论,唐书仪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回到家里,萧玉宸好好地洗了澡,又狠狠地吃了一顿,就躺下睡觉了。
而唐书仪和萧淮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明日便是登基大典。萧淮要做好整个上京城的安保工作,唐书仪要准备好她帝师之位的考验。
晚上躺在床上,萧淮轻轻拍着唐书仪的背说:“你不必紧张,一切照常变好。”
唐书仪头枕在他的肩膀上,笑了下说:“其实我一直是个考试小能手,当初高考若不是中间有些变故,我也必能考上名校。后来在公司的每次考核也是一样,所以我不紧张。”
萧淮抱着她轻笑,“真遗憾那时不认识你。”
唐书仪:“在这里认识也挺好。”
“是,在这里认识也很好。”萧淮又轻轻地拍了拍她,“睡吧。”
唐书仪嗯了一声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萧淮却透过黑暗,目光柔和的看着怀中的人。其实他一直是孤独的,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真的很幸运,能遇到她并彼此相伴。
对于他们两人的相处方式,萧淮觉得很好。他成为萧淮后回到这个家,那时她已经把这个家经营的很好了。三个孩子走上了正轨,即使有些危机,凭她的能力就能够解决。而他的忽然回归,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闯入者。
一个闯入者,还要对她对这个家指手画脚的话,想想就很令人讨厌。而且,她一切都处理的很好,他也没有必要指手画脚。
所以,这样很好!
第二天,夫妻俩早早起床,穿上各自的朝服。大乾朝正一品的朝服是紫色,两人都属于一品,所以颜色一样。不过唐书仪的朝服更加精致,带了些女性的特点。且唐书仪的朝服里没有乌纱帽,这也是唐书仪自己要求的,她觉得那顶帽子戴上去,显示不出女性的光彩。
她就是一个女帝师,不必去刻意让自己去学男人。
穿戴好后,萧淮看唐书仪的眼睛都直了。愣了一会儿他才道:“果然,外面的世界才能让夫人更加光彩。”
唐书仪朝他拱手一礼,“谢定国公夸奖。”
萧淮笑着回礼,“唐大人客气了,您实至名归。”
两人在这边玩角色扮演,那边翠云翠竹捂着嘴笑,她们也觉得今日她们家夫人,不是,她们家大人很是神采奕奕。
两人收拾好,兄妹三人过来了。见到身着朝服的唐书仪,三人也是一愣,然后萧玉珠跑过来,围着唐书仪转了一圈,说:“娘,您今日真好看。”
萧玉宸和萧玉铭都附和地点头,唐书仪哈哈笑,然后一家人一起用早膳。
皇帝的登基大典,三兄妹都没有资格参加,但是昨日李景熠让人过来传信,想让萧玉珠过去观礼。一早宫里的车子就来了,萧玉珠坐车先出发,然后唐书仪和萧淮一起出发去皇宫。
到了后,夫妻两人一起下车,就有不少官员朝他们看来。见到唐书仪的着装,许多人都是一脸惊讶,但因为萧淮在她身边,没人敢上前问究竟。
当然,也有人事先知道新皇要封唐书仪为帝师,例如唐书白和齐良生。唐书白见到今日的唐书仪,那是一脸的骄傲,而齐良生则是黯然得很。
感受到他的情绪,唐书白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说:“你应该高兴,最起码你的眼光很好。”
齐良生叹口气,他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
第384章
唐书仪堪为帝师
皇宫里,李景熠听着礼官跟他讲,登基大典的流程以及每一步他做什么说什么。其实,这些事情,这几天礼官反复给他讲过了,甚至还让他演练过两次。
但是这位胡大人,真的是太负责了,今日他还没起床他就到了宫里,把他从床上叫起来,再一次一步一步地给他讲。李景熠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见这胡大人头发胡子都白了,就什么脾气也没有了。
他能理解,今日的登基大典,若是有一点意外,礼部的所有人说不定都要官职不保。他只能说,大家都不容易。
“皇上,这个陈词您再背一遍。”胡大人看着李景熠小心地说。他很庆幸,这位新皇虽然年龄小,但是没有一点顽劣的气息,还很配合他。
李景熠嗯了一声,正要开口背。这时叶德本小跑着进来了,在李景熠耳边小声说:“皇上,康乐县主来了。”
李景熠眼睛一亮,迈步就往外走,嘴里还跟胡大人说:“胡大人,朕已经背得很熟了,不用背了。”
胡大人见状有些着急,抬步就要去追。叶德本连忙拦住他,说:“胡大人,可以了。皇上还不够配合吗?”
胡大人老脸一红,“本官就是怕有什么闪失。”
叶德本:“皇上是念你年迈又做事认真,才如此配合的。皇上聪慧,那点东西早就会背了。”
“是是是。”胡大人连忙道,头上都冒了一层汗。他现在怕人说他欺负皇上年幼。
朝堂上确实有些老臣,觉得当今皇上年龄小,好说话,打了“养帝王”的心思。想把帝王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他就是一个礼官,没有多大权柄,也没有多大的欲望,从没有想过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叶德本站在一边,看着他擦额头上的汗,心里冷哼,这些大臣啊,一个个真是异想天开。
这边,李景熠进了偏殿,就见萧玉珠正坐在桌子边吃点心。他笑着走过去坐到她的身边,问:“好不好吃?”
萧玉珠点头,“是太妃做的吗?”
李景熠也拿了一块点心吃,“昨日祖母就搬到了宫里,知道你今日要来,就做了你爱吃的点心。”
“等大典结束后,我去跟太妃,不,太皇太后说话。”萧玉珠说。
“祖母肯定很高兴。”
萧玉珠咽下口中的点心,看着李景熠问:“你紧张不紧张?”
李景熠点头,“有一点。”
所以,那些陈词即使会背了,胡大人让背的时候,他还是认真地背了。就怕到时候一紧张忘了。
“那你就想开心的事儿,心情轻松了就不紧张了。”萧玉珠说。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还带着对自己的关心。李景熠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满满的。他想说,不用想高兴的事情,他现在就很高兴,只要见到她,他就高兴。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叶德本就过来说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李景熠得走了。萧玉珠把他送到门口,说:“我一会儿就在观星台看着你。”
李景熠重重地点头,最后还是没有忍住,握上了萧玉珠的手,嘴里说:“我现在一点也不紧张了。”
萧玉珠低头看了眼两人紧紧握在一起的手,脸有些红:“你快走吧,别耽误了正事。”
李景熠不舍地松开手,然后转身离开,萧玉珠也被人带到了观星楼。
登基大典流程繁琐时间长,不少大臣都怕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年皇帝,中间会出差错。但是整个流程,李景熠沉稳大气,没有一丝纰漏。
登基大典结束,新皇和朝臣们一起到了金銮殿。接下来就是新皇的第一次册封。李景熠稳稳的坐在龙椅之上,摆了下手,叶德本拿出圣旨开始念第一道圣旨,“朕,承天命继位,念及皇室传承之重,特此宣告封太皇太后之旨意....”
宣读完封太妃为太皇太后的旨意,叶德本又拿出一道圣旨展开,然后开始念:“朕年少罹难,四岁起被禁居于冷宫,时只开蒙尔。冷宫禁居八年,只有一本三字经可读,不懂人情世故,礼仪大义,更不明国家之政。
但朕之大幸,遇定国公夫人、唐氏书仪,教朕读书,以致朕得以明辨是非、通达事理、修身齐家、安邦治国。无师父之教导,便无朕之今日。故,唐书仪堪为帝师.....”
圣旨念完,金銮殿一阵寂静,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唐书仪。他们现在才明白,定国公夫人为何会出现在朝堂之上,还身着官服。
也到现在他们才明白,定国公为何力推当今皇帝。这是早有联系啊!定国公夫妻下了一盘大棋啊!
就在这时,唐书仪迈步上前,撩袍跪地,“臣叩谢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景熠起身走下台阶,弯腰将她扶起来,“师父请起。”
两人之间一派师徒和乐,但一个声音打破了这温馨的氛围,“皇上,臣有异议。”
内阁大臣赵大人上前一步,看了眼唐书仪说:“从古至今,从未有女子入朝为官的,更未有女子做帝师的,望皇上收回成命。”
李景熠皱眉,正要说话,唐书仪看了他一眼,示意他不用管,她来。李景熠深深地看了一眼赵大人,然后转身上了台阶坐回龙椅。
这边,唐书仪看着赵大人问:“大乾可有律法,说女子不可为官,不可为帝师?”
“无,”赵大人说:“但从古至今,都是男子在外行走,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千百年来,有哪个朝代女子可为官的?”
“赵大人祖籍宁水,你祖父之前赵家都是耕田为生,对吗?”唐书仪看着赵大人问。
赵大人不知道她怎么扯到自己的祖籍了,但这是事实他无从辩驳,也不需要辩驳,就点头道:“是。”
唐书仪点头,“赵大人一家是得了科举之利,才得以改换门庭。想来在场的不少大人,也都是如此。”
她的话说完,现场再次静的针落可闻,大家都不知道她为何忽然扯到科举。
PS:用AI生成图片的时候,我描述的是男孩儿穿着黄色龙袍,女孩儿穿着蓝色衣服,结果好几次AI都给我弄反,没办法,就这吧。
第385章
你就不能收敛点儿
“大隋之前,朝廷官员都是,又为何不能为帝师?”
“好,”内阁赵大人看向唐书仪,说:“那本官就考教考教了。”
唐书仪:“请讲。”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赵大人的题目一出,在场的官员都不由得吸了一口气,这可是道难住不少学子的策论题,就是他们现在回答,也不一定能答的很好。
不少人看向唐书仪的目光,开始有些幸灾乐祸,女子就该在家里相夫教子,怎能出来做官?
这边,唐书仪好似没有感觉到众人的目光,垂眸开始沉思,过了一会儿她道:“吴国叛乱,晋武帝一人谋划、指挥,谋略得当,审时度势,最终平定战乱,这叫集权而非独断。但是苻坚伐晋之时,刚愎自用,不考虑战局战势,最终失败,他这才是独断......”
唐书仪洋洋洒洒讲了一刻来钟才完,坐在上面的李景熠恨不得拿笔做笔记,就是在场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唐书仪这篇“策论”做的很是精彩。
赵大人和牛大人之流,脸色却很是不好看。在他们看来,唐书仪作为一个女子,即使有才学,也不应该出来卖弄。女子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
“何为修心?”赵大人又问。
唐书仪看着他笑,“修心先要问心,然后修己。人之一生总会遇到坎坷不平,此时会抱怨会沉溺悲伤,但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此时最应该做的,是问自己的内心,为何要如此.....”
她站在百官之前,沉稳平和地讲自己对修心的理解。即使赵大人之流,顽固的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得不承认她讲得精彩。
最后就听她讲:“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弃、自强者成,内心强大便无可畏惧。我唐书仪虽还未到无所畏惧的地步,但为官为帝师之事,我不惧任何。”
最后一句话,她说得铿锵有力,同时目光淡然地看着赵大人。赵大人的目光有些躲闪,他重重地哼了一声,道:“不是所有女子都如你这般。”
唐书仪:“也不是所有男子,都如赵大人这般熟读诗书,能科举入朝为官。”
赵大人绷着脸不说话了,坐在上面的李景熠哈哈笑了起来,“各位大人,觉得朕的老师学识如何啊?”
大臣们还是一时没办法接受一个女子为帝师,所以一时没人回答皇帝的话。这时一个声音响起,“唐大人学识渊博。”
众人听到这个声音,都是一脸无语。定国公,上京都在传你惧内,你就不能收敛点儿。
“唐大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堪称大才。”齐良生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萧淮扭头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忽然觉得,齐良生似乎对他家夫人很不一样啊!
“既然如此,朕的师父做帝师,实至名归。”李景熠的声音中都带着欢快,然后他又道:“若是无事,就散朝吧。”
他起身离开,大臣们行了礼也陆陆续续离开。唐书仪和萧淮走在一起,不一会儿唐书白走到两人身边,齐良生也跟着。
唐书白看着唐书仪道:“父亲昨日训斥了我一顿,说我还不如你。唐家光耀门楣,居然是靠他的女儿。”
唐书仪:“........”
她能说什么。
唐书白又道:“一会儿你回家一趟,老爷子盼着你回去呢。”
唐书仪拍了拍他的手臂,“我尽量给你美言几句。”
唐书白一脸无语,然后看向萧淮说:“仔细想想,你的日子也不好过。”
萧淮睨了他一眼,“我乐在其中。”
唐书仪哈哈笑起来,唐书白叹气,拉着齐良生说:“走,咱俩喝酒去,借酒消愁。”
唐书白拉着人走,萧淮站在后面又深深地看齐良生的背影。这时唐书仪拍了他一下,“走啊!”
萧淮嗯了一声,夫妻两人一起回府。而没有多长时间,唐书仪被封为帝师的事情,传遍了上京城。
对于这件事褒贬不一,甚至有些女人也觉得唐书仪太过招摇,作为女人即使有才学,也不应如此抛头露面,更不应该入朝为官。
而定国公萧淮惧内的名头,这一次算是坐实了。
PS:这个AI生成图片,不错是不错,但还是没办完全理解意思。也或许是我的指令有问题。
第386章
我很羡慕你
会试考试是三场,每场三天,三场考试每场中间隔一天。第二天,萧玉宸又要去考试,一家人一大早,又送他去考场。等他进了考场后,唐书仪直接进了皇宫。
身为帝师,虽然不去上早朝,但是帝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她还是要承担的。每隔几天,她都要进宫给皇帝上课,特别是现在皇帝年幼,正是学习的时候。
唐书仪到了宫里后,先去后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见了她很高兴,拉着她说了好一会儿话,把兄妹三人问了个遍。唐书仪还很贴心的把萧淮的情况也报备了。当娘的自然挂念儿子。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唐书仪就起身告辞。太皇太后知道她有正事儿,就没有多留她。
从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出来,唐书仪径直往御书房走。经过御花园的时候,梁贵妃从一座假山后走出来,拦住了她的去路:“唐大人请留步。”
唐书仪停下脚步看着她,没有行礼也没有称呼,她现在已经不是贵妃了,唐书仪一时想不到如何称呼她。
“之前还要称呼你为定国公夫人,转眼就要喊你唐大人了。”梁贵妃看着唐书仪笑,“若是知道唐大人有如此大才,或许我就不会家破人亡。”
唐书仪面色平静,“梁家和二皇子的死,虽然跟我国公府有关系,但造成那样的结果的,又何尝不是你们自己?”
她对梁贵妃这人,倒是没有多少恶感。
梁贵妃笑,很坦然。她往前走了一步道:“成王败寇,你胜了自然可以站在这里,说一切都是我们的不是。”
唐书仪站着没动,低头看了眼她迈动的脚步,说:“你叫住我,不是单单为说这些吧。”
“我就是明日要搬出这困了我多年的皇宫了,出来走走,没想到遇到了唐大人你,忽然有很多感慨。"梁贵妃又向前走一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