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367章无力===
姚欢下乡看小龙虾前,听从杜瓯茶的建议,跑到简王府和端王府化缘,将王府库房里陈旧的布匹绢纱,乃至上上下下不要的裙裳,都讨了来。
她让学坊里的近百号学生,缝缝补补,做成许多夏季穿的凉衫凉裤,大人娃娃的都有。
这些衣裳,将以京城百姓劳军之名义,被送到枢密院,再往西北发运。
这日晌午,杜瓯茶领着艺徒坊一个叫宝萍的女学生,坐着骡车,去枢密院。
宝萍坐在一只装满衣衫的麻袋上,像一只云雀,喳喳不停地议论着从眼前掠过的街景。
杜瓯茶很认真地听,末了评论道:“宝萍,你在学坊里能说半个月的话,怕是都在今日讲完了吧?”
宝萍一愣,吐吐舌头:“我,吵到杜娘子了么?”
杜瓯茶温和笑道:“怎会,我喜欢爱说爱笑的小娘子。对了,宝萍,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儿?”
女孩眼里的欢愉退去几分。
她放慢了语速:“我娘怀我的时候,朝廷给的军粮不够,边关的妇人们,就去摘野黍子、捞水畦里的浮萍,给一家老小充饥。我爹怕我娘累着,操练时偷跑出来,下水采浮萍,我娘就给他唱歌,唱的是,就算小小浮萍,若有人心疼,也是个宝。我落地后,我爹就叫我宝萍。”
杜瓯茶“哦”了一声,迅速地扭头,去将因骡车颠簸而被震得悬空的半只麻袋拉回来一些。
宝萍完全没有留意到杜瓯茶面色的变化,十分乖巧地转了话题,带着讨好意味道:“杜娘子,我从前特别怕鬼,现在不怕了。我指望着,中元节时,我爹娘能来看看我,看到我先后得了刘将军一家的照拂和姚娘子学坊的收留,手上也学了本事,他们就不会伤心咯。哎,杜娘子,你怎么了?”
杜瓯茶一手遮住双目,一手拭着眼角:“无事,四月里风大,眼眶子里进了沙子。”
深吸几口气,杜瓯茶接过孩子的话茬:“宝萍,你爹娘都是好人,应是早就投胎了。你会过得好好的,他们也是。”
骡子停到枢密院衙门一侧,宝萍双脚踩到地面后,身子下意识地佝偻起来。
杜瓯茶拍拍她的肩头:“怕什么,这是枢密院,又不是阎罗殿,你爹爹为大宋战死疆场,当年抚恤的银钱就是从这里出的。”
意识到周遭往来男子们猎奇的目光,杜瓯茶的口吻越发淡静:“你不必脸红,你是随我来办事的,又不是来相亲的。姚娘子叮嘱过,让我带你们出来与人打打交道,将来做工时,也不至于瑟缩怯惧。”
杜瓯茶从容地走上台阶,向门吏递上名帖,说了几句,那门吏冷峻的面色登时就松泛了三分,招呼墙根下蹲着的两个力夫,将骡子上的麻袋卸了,又客气地引两位女子进院。
宝萍十分羡慕。
她想,杜娘子是端王府出来的,举止风仪就是不一样呐。
一趟差事办完出来,杜瓯茶问宝萍:“不怕了吧?”
宝萍笑道:“刚看到钱承旨时,更怕了,他的眉毛拧在一处,紧得能夹死蚊子。后来就好一些。”
杜瓯茶点头:“枢密院的曾相公,认过姚娘子做孙女的,我们又是来给枢密院送劳军的衣物的,钱承旨对我们怎会凶神恶煞?况且,钱承旨管的是枢密院下的河西兵房,所以方才,他听说你爹爹是熙河路的将士时,对你一下子和气起来。”
宝萍抿抿嘴。
杜娘子的话,令她堪称愉快地回忆起那个场景。钱承旨甚至,还亲自拿了一块玫瑰酪酥给她,看她的目光里,的确,是有暖意的。
杜瓯茶道:“宝萍,你先跟着骡车回学坊,我去佛寺进个香。”
……
杜瓯茶扣响那对铁环,斑驳的木门吱呀开启,一个小郎冲她行礼,引她进去。
杜瓯茶一面走,一面将手探入自己交领中衣内的锁骨处,摸出一枚十字架。
庭院深处,一位穿着皂袍的老者,背袖而立,正在等她。
“无上诸天深敬叹,大地重念普安和……”
捏着十字架的杜瓯茶,与老者唱诵完长长的段落后,觉得自己好歹,能够畅快地呼吸了。
“孩子,你的面色很不好。”
老者望着杜瓯茶说。
他是开封城中,为数不多的景教教士,时人称作“景僧”。
多年前,唐代武宗灭佛,大量西来的宗教,亦被殃及。大宋肇始,佛教与道教不仅恢复元气,且越发兴盛。基督教的分支,景教,由于不像摩尼教那样带有大量聚集教徒的色彩,且借力于佛教与道教的一些文字转化,因而未受朝廷打压,能够从凋零中缓慢地复苏。
杜瓯茶低着头,轻声向景僧道:“我越来越痛苦,因为觉得自己离大圣慈父越来越远。”
景僧道:“为何?”
“我在积攒我的罪孽。”
“孩子,大圣慈父不会远离身怀罪孽之人。相反,慈父、景尊、明子的存在,正是为了拯救罪的奴仆。告诉我,你犯了什么罪孽?”
杜瓯茶将十字架贴紧自己的胸口:“我助长邪虐的男子,我构陷善良的妇人,只因,要求我做这些事的人,曾经,像江面上仁慈的船主一般,将我从溺水般的恶境中解救出来,给予我体面的日子。”
“原来如此。”景僧蹙起眉头,斟酌着,应怎样开解这位教众的困境。
仆从在不远处,扫着晚春的落花。
昨夜一场豪雨,浅白轻红的花瓣,沾在潮意驻留的土地上,极难扫净。
杜瓯茶听着景僧如涓涓细流的话语,她也看着那些花瓣,一点点地,在笤帚粗糙的枝条下变得面目全非。
最后,她向景僧致谢,握着十字架,缓慢地离开。
她有些失望。
今日来,她只是续了一口苟延残喘的气,并没有获得重建精神世界的力量。
杜瓯茶也不想回艺徒坊去,便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
行过开封府衙时,她停了下来。
衙役正枷了一溜囚徒,粗声厉气地清点。
杜瓯茶盯着囚徒们脖子上的枷板,她在对比,自己与他们的区别。
似乎没有区别。
突然,杜瓯茶的眼神,从厌世变得专注,继而难以置信。
她快步地走到一个白发囚徒跟前。
“爹爹!”
===第368章
命案(上)===
白发老囚身上的短衫还不太脏,显是刚被官府捕来。
戴有重枷的他,艰难地侧过身子,盯着杜瓯茶。
“洛梅儿?”老人叫着杜瓯茶的小名。
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将她从只会嚎哭的懵懂婴儿,养到八九岁的懂事女娃,纵然又经历了六七年,这孩子已出落成玉颜如兰的小娘子,养父又怎会认不出她。
衙役趋近过来,眯眼斜睨着杜瓯茶:“你是他闺女?有什么话,探牢时去问。目下衙门正办差,你得守规矩!”
因一眼看出杜瓯茶身上穿的的褙子是上等货色,衙役对她的语气不太凶戾。
只是心下疑惑,犯案的这老头儿,干的是撑船的苦活,闺女怎地穿着举止十分体面?瞧那发髻与包冠的式样,应还未嫁人,不像是给贵户做妾的。
不知什么来头。
杜瓯茶正要与衙役软声讨个方便,目光蓦地越过他的肩头,捕捉到从衙门里走出来的功曹许参军。
艺徒坊挂靠开封府的功曹,学坊成立后,接连做出几桩或行善、或扬名之事,许参军对姚欢和杜瓯茶也是越来越客气。
杜瓯茶绕过衙役,疾步上前,拦住许参军,说明情由。
许参军面露惊讶,但到底点了点头,过来吩咐衙役:“莫为难他们。”
衙役最是机灵,连声应着,随即又小心地凑过去,与许参军耳语几句。
许参军眉头皱了皱,转身向杜瓯茶道:“令尊犯了命案,你竟不晓得?”
杜瓯茶嗫嚅:“民妇数年前就入端王府当差,爹爹在老家……”
许参军的心性涵养,皆算京官中的上乘,他察言观色,明白杜瓯茶或另有隐情不好道明,遂只缓和着语调,对她道:“你父女两个先说几句,本官且与法曹那边打个招呼,你回头再去请法曹参军,给你提点提点。”
……
日暮时分,端王府。
院中一溜摊开的长案上,上百个精致的画匣。
皆是内层楠木、外层樟木的打制方式,且绝无半分髹漆,以免漆料中的油脂散发出来,侵毁画卷。
梁师成指挥着二十几个仆从,例行检视端王所收藏的前朝书画珍品,查验是否有长虫、霉变、鼠咬的痕迹,然后装入厚实的锦囊,扎紧,重新放回画匣中。
梁师成抬袖,轻轻擦拭一下额头的细汗。
二十岁上下的清俊面孔,被斜阳的金色光辉结结实实地笼住,令人见了,越发为之神夺。
周遭颇有几个刚到知慕少艾年纪的小婢子,抱着画匣经过梁师成身边时,忍不住溜着眼梢,偷看他好几眼。
入府已久的年长仆婢们,则未免带着微妙之意,于心中嘀咕,梁都知这般好模样,受端王的倚重程度又不逊于高俅,可惜是个阉人,否则,小杜娘子这孤女跟了他,也算上辈子积德修来的好姻缘。
梁师成看着最后一批书画入库妥当,微微吁一口气,转过身,但见杜瓯茶倚在门边,面色苍白,垂袖静立,似已等了颇有些时辰。
梁师成一惊,快步上前,低声问她:“这个时辰赶过来,何事?”
杜瓯茶望着情郎,恳求道:“帮帮我爹爹。”
二人来到一旁的廊下,杜瓯茶急切地告知原委。
瓯茶的养父杜七,这些年受雇于一个跑货运的船东。前日,货船自黄河转入汴河后,停泊于城外。几个年轻的船工上岸回家,只留下杜七这孤身老头子。
半夜里,一对私奔的年轻男女登船求救,央着杜七将他们藏起来,说是二人若被捉回去,必被处以私刑。杜七看他二人可怜,便打开货舱,让他们躲进一间舱中小舱。片刻后,岸上果然有持着火把的家丁寻来,蛮横地要艘船。
恰遇一队禁军巡视码头,也过来查问。杜七原以为那对男女定是在劫难逃,可是家丁们见到禁军,却似乎不愿多声张似地,马马虎虎只说是找两个逃奴,登船浅浅搜了一圈,便不再纠缠。
杜七松一口气,又熬了两炷香的工夫,待到家丁们将附近的几条泊船都查过,与小队禁军走得远了,他才去开仓唤人出来。
不料,一挪开仓板,就见那两个男女,倒在舱口,已经断了气。
杜七吓得魂飞魄散,忙跳下船,要去附近的卫所找禁军来看。他没跑得几步,先头寻人的家丁又转回来,正拿住杜七,再回到船上看见死了人,一口咬定是杜七做下的命案……
梁师成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一处太湖石假山,听杜瓯茶说到杜七被抓后,就打断了她,问道:“这大半年,开封府你也熟了,你来之前,去府衙法曹问过么?”
杜瓯茶道:“问了,法曹说,殒命的那对男女,女的,是章授的妾,男的,是章家请的先生。”
梁师成闻言,面色严峻:“哪个章授?章惇的第三子?”
杜瓯茶点头,忽地意识到什么,冷冷道:“怎么?章相公的儿子,出了家丑之事,就能随便冤枉我爹爹出气了!”
梁师成望着杜瓯茶。五年的朝夕相处,他很少看见她像今日这样,将急躁与敏感挂在脸上。
爹爹?
梁师成在心底深处哂笑一声。
无力再护佑孩子的周全了,便不配再被称为父亲。
从前,他对姚欢流露过恻隐之情,被张尚仪察觉时,尚仪就这样斩钉截铁地告诉过他,让他忘记自己有个姓苏的生父,也不必对姚欢有什么感激之意。
不过,瓯茶的这位身陷囹圄的爹爹,虽与她没有血缘,到底养过她。
梁师成的目光,于是及时地现出安抚之意。
“瓯茶,我想的,是另一层干系。若端王出面,为你从中转圜,一来,我怕章惇捏造端王有干涉刑狱之举,去官家前头诬毁端王。二来,你这些时日所为,本是要假作自己被姚氏蛊惑、倒戈至简王与章惇那处的,若你与章家杠上,这一节,便说不通了。”
杜瓯茶猛地抬起头,直愣愣地盯着梁师成。
“梁都知,所以,你的意思是,为了这场本就是构陷姚娘子将艺徒坊开成了淫窝的龌龊事,我便要坐视爹爹被冤杀?”
“你小声些!这是端王府!”梁师成喝斥道。
杜瓯茶目光凄迷:“守道哥哥,爹爹是个好人,他今日告诉我,那夜他没有犹豫就藏下那对男女,乃是因为想起当年我的生父生母,他们抱着我,求他收留我,他照做了,我才活了下来。后来蝗灾风灾齐聚,爹爹实在怕我饿死了,才让人牙子带我去应天府。”
梁师成叹气:“杜老丈救你、养你,干娘难道没有救你吗?当初我在应天府的庵酒店里看到你,立刻请求干娘救你。如果不是她替你出了那样大一笔赎身钱,你早就成了妓子,受尽欺凌,人不人,鬼不鬼。瓯茶,我和干娘对你不好么?端王府亏待过你么?忠孝、忠孝,忠字本来就在孝字前头。”
杜瓯茶的眼底蓄起一层淡淡地泪水,她咬着嘴唇,一字一顿道:“瞒着端王,用阴谋诡计为他扫清继承大统之道,这是忠吗?守道,你提到五年前,的确,五年前我跟着你上船、离开应天府时,我就像快要被水草缠死在湖底的人,突然被拎出水面,畅快至极,庆幸至极。可是如今,你们让我去做的事,比溺死我,还要残忍。好比是凌迟,每送一个女孩子去给那些看似道貌岸然、实则猥琐不堪的朝臣,我就觉得自己被剜上几刀。”
梁师成不许她再继续失控地说下去,他抓起杜瓯茶的手,劝道:“自古以来继位之争,多少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的故事,干娘让我们做的,已经温善许多。徐德恰,钱承旨,还有其他的五六个朝臣,他们的确不是好东西,但那些女娃娃,也不过是被破了身子,待你出面举告后,干娘会给她们寻个妥善出路的,至少衣食无忧,定不比姚氏安置她们去做匠人的命途差。”
杜瓯茶张着嘴,呆呆地。
她有一百句、一千句话,要驳斥梁师成的谬论,却不知从何说起。
梁师成仍用低柔的嗓音试图哄她:“瓯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秋来气爽、桂子飘香时,你应已住进干娘为我们置备的宅子,什么都不用再去想、再去做。”
杜瓯茶垂下头,让五六颗眼泪啪嗒啪嗒地落在廊柱边。
她在为养父的蒙冤心急如焚,她在为自己辜负姚娘子的信任、将学坊女娃娃当诱饵的恶行而忏悔,可是梁师成,却在畅想天凉好个秋?
而这,是她动了真情、准备执手相伴的男子!
她仿佛从一开始,就不在意梁师成身体的真相,不在意床第欢爱的注定缺失。她只希望,伴侣是个光明磊落的人。
然而这一点,也成了奢望。
杜瓯茶抬手,隔着衣襟,感受到悬在心口处的那枚十字架。
===第369章
命案(下)===
杜瓯茶失魂落魄地回到御街西头。
暮色里,门房迎上来:“杜管事,姚坊长在等你。”
杜瓯茶一愣,问道:“姚娘子回来了?她去县里租地,可顺遂?”
门房大智若愚的憨态,咧嘴道:“我这个杂役,怎好探问,不过,看面色,她挺乐呵的。”
杜瓯茶努力打起精神,笑道:“娘子一直是乐呵呵的。嗯,就是性子急,这时辰还在,想是许多坊务要问,等不得明日说。”
门房忙殷勤地补充:“邵提举也在。邵提举应是要接姚娘子回宅的,不知怎地说了几句,二人又没走。姚娘子叮嘱我,见到你,就请去她屋里。”
杜瓯茶“哦“一声,脚下步子快起来。
她穿过耳廊,踏入姚欢平时处理坊务的小屋。
屋里已经点起油灯,邵清和姚欢正在吃汤饼。
邵清穿着官袍,显是直接从太府寺下值过来。
姚欢则是一身布衣布裤,恰好被灯光映照到的一侧裤管上,隐约能辨出,沾满田间灰泥。
杜瓯茶捺下心头的惶惶,向屋中二人行礼:“邵提举,姚娘子。姚娘子,今夏的鳌虾和桑稻,收成如何?”
姚欢放下筷子:“长势不错,水田也多租了十亩。瓯茶,用过晚膳么?”
杜瓯茶挤出两分轻松的神色:“街上吃了。”
姚欢看看邵清,直奔主题:“瓯茶,今日府衙外,公差清点囚犯、押去大牢时,邵提举看到,你与一位戴重枷的老丈说话。他们被押走后,你就进了府衙,出来又拦下马车,往东去。你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杜瓯茶面色一变,忽地蹬圆了眼睛,盯着邵清。
邵清目光坦然:“夏月将至,恐有时疫,我今日本就去开封府户曹办事,离你虽然不近,但亦瞧出你神色不对。平时你们出门都坐牛车,今日换乘马车,必是急事。往东……是回端王府一趟?”
杜瓯茶没有立即回答夫妇二人的问题。
她不喜欢这种被窥探的感觉,眉梢眼角漫上一股严霜冷气。
相处大半年,姚欢明白这姑娘骨子里是有些孤高清傲的,遂也理解她此刻的愠意。
姚欢于是越发柔缓了口吻道:“瓯茶,我常与邵提举说,你协理学坊事务,十分得力,我都难免急躁时,你仍是颇有章法。他今日见你竟如此仓惶,自要知会于我,毕竟,你现下算是学坊的管事。我夫君身上穿的是红袍子,去法曹打听一句,十分便宜,但他没有。我们想着,还是先问问你。”
杜瓯茶瞥了一眼邵清身上的绯服,咬了咬嘴唇,气息的起伏,稍见平顺了几分。
但她仍沉默着。
邵清沉吟须臾,接着妻子的话茬:“杜娘子,倘使你已在端王府,寻得了妥善的法子,自是最好。倘使端王那边,有所忌讳,你不妨说给我夫妇二人听听,我们与你一起,想想办法。”
杜瓯茶抬手捂住自己的面颊,轻轻抽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