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6章

    “姐......我、害怕。”

    小草说:“那你靠着妈妈睡。”

    小花问:“妈妈、是什么?”

    小草:“就是娘。”

    小花心想,姐姐懂得真多。

    她挪了挪,贴在女人纤瘦的脊背处,似乎感到了一点心安。

    ...

    第二天一早,等第一缕晨光照进屋子时,小草睁开眼,发现原本安安静静睡在身边的女人不见了。

    小草的瞌睡立马醒了,她连忙下床,走出大门,推开牛棚的门看到女人蜷缩在里面时才放下了心。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心底的酸涩。

    在白天,她似乎不愿意走出这间屋子。这里于她而言,是一栋安全屋。

    小草有些沉默,她心知这样不行,但需要循序渐进。

    她拉上门,但是没有关紧,透了一束光进去。

    现在李余粮已经不再担心她会逃走了,门上也已经没有锁了。

    小草进屋把小花喊醒,然后自已去厨房煮面。

    这边的面条都是自已家小麦磨成的粉,用水和面做出的面条。

    小草就做了三人份的,她让小花先吃,自已端了一碗去喂母亲。

    喂饭的时候,早晨日光让她看清了女人身上的皮肉,似乎还有旧伤,腿上长有疮疡,好在看样子还没有化脓,应该是初期好处理。

    又喂她喝了一碗水后,小草走出屋子,然后在门栓处上了一把锁。

    吃完饭后,李余粮和李有根两人还没起床。

    小草从房间里拿出自已攒的五块钱,然后拉着小花的手走出了院子,往村口的小学走去。

    要想离开这个地方,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透这片区域的地形,然后搞钱。

    原主在村子里的活动轨迹并不广泛,除了在村子里面,就是上山放牛的路线。

    在原主的记忆中,她放牛的时候从来没有在哪看到过大路。

    这座村子,似乎被困在了大山的深处。

    第222章

    逃离大山(3)

    这座村子名叫小巴村,一共约50户人口,村子主姓王,亲戚关系盘根错节。

    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建立在村口处,是一座希望小学,听村子里的人说曾经是城里某个有钱人捐钱修建的。

    原主只在这里上到了五年级就没念了,为了养家现在在学校的食堂里面当帮工,一个星期20块钱,只需要来中午和晚上,早上不用来。

    学校门口的大爷就是校长,看到小草,他有些诧异。

    “你这妮儿咋来了?”

    说起来,原主能上学还有这位王校长的功劳。

    李余粮一分钱都不肯掏,是他替小草出了学杂费,才让小草上了这五年书。

    小草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王校长,用这儿的方言说:“王校长,您让小花在这儿上课行不?”

    “不用买课本啥的,您就让她在教室后面听着就成。”

    王校长正抽着旱烟,他的眼睛眯着,脸上的褶子一层又一层。

    “这都六月中了,学期都快过了,还听啥?九月再来吧。”

    小草说:“学期还剩几天您就让她听几天,俺爹最近又喝酒了,俺怕她在家挨揍。”

    王校长想到她爹李余粮那个货色就闭了闭眼。

    “成成成,你把她放一年级一班吧,钱莫给了,就这几天,留着九月开学吧。”

    王校长摆摆手,没有收她的五块钱。

    “谢谢王校长。”小草对小花说:“小花,谢谢王校长。”

    小花老老实实鞠了一躬,捏声捏气:“谢、谢,王、王校长。”

    王校长吐出一口烟:“这妮儿磕巴毛病咋还有?”

    小花的性格本就胆小怕事,再加上成天被李余粮打,见人说话就有些结巴,说不了长句。

    ...

    小草把小花带到一年级一班,现在第一节课还没开始上,但是已经有人陆陆续续来了,都是小巴村的村民小孩。

    小草从背后的竹篓子里掏出一个碗,递给小花。

    “你拿着,上午渴了就去那边的压井水接水喝。”

    她从办公室里搬出一张小板凳,放在班级后面。

    “上午你就在这里听课,认真听,知道没?”

    学校里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上午三节课下午两节课,一般同一个学科都是连着一起上。

    小花一听自已要一个人留在这,顿时害怕了,眼泪花花的。

    “姐,俺、俺不要、呆在这,害怕。”

    小草说:“你要认真听课一上午,姐就买麦芽糖给你吃。”

    一听有麦芽糖吃,小花眼睛亮了一瞬。

    “你、咋有钱?买糖?”

    隔壁小猴子吃麦芽糖的时候,她看着可馋了,闻起来可香了。

    “只要你乖乖上课,认真听讲,姐就买给你吃。”

    小花立马点头。

    “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去找王校长,知道不?”

    ...

    安顿好小花后,小草就按照记忆里的路线绕过村子准备上山。

    又看到昨日那片金灿灿的小麦田,六月成熟,应该是冬小麦。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和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四个区,听村子当地的方言和常见的植被来看,这儿大概是华北或者华中地区。

    而村子里的建筑,大多都是以石条或石块砌墙、以石板盖顶的石板房。

    这种石块,有点像是太行山附近才会有的石矿资源。

    也许这个村子,正是在太行山附近。

    绕过麦田上山后,除了一条上山放牛的小路,再无其他被人为踩出的路。

    两侧青黄交加的灌木甚至超过了小草的脑袋,抬起头便是遮天蔽日的大树,亭亭如盖矣,只有几束日光透过树冠的缝隙洒下来。

    小草继续往上走,一路走到原主经常放牛的地方,是一处小山坡上。

    这边的灌木没有那么高了,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小溪附近水草丰茂,仔细一看水里似乎还有游鱼。

    站在山坡上,眼前便是广阔无尽的森林,青翠黛蓝的远山被空气一点点吞噬颜色,变得稀薄,绵延至尽头。

    小草一路走来,发现这边的植被资源十分丰富,村民经常用来洗衣服的皂荚树,还有祛痰、开窍散风、消肿杀虫、通便的功效。

    她脚下踩的这处草地上,还长有很多艾叶草,艾叶草也是十分有用的好东西,对女性身体十分友好。

    除此之外,在来的路上她还看到了几棵板栗树,不过板栗的成熟时间是在秋天,尤其地处偏北方而言,成熟时间通常在九月至十月。

    若是在秋日,还能捡一些板栗果实,板栗能健脾养胃,还能补肾。在中医学说里,肾主骨,吃板栗可以强筋壮骨。

    ...

    小草走下山坡,蹲在小溪旁洗了一把脸,借着澄净的溪水反光,才让她看清了自已的脸。

    枯草一样的短发,因营养不良呈现一种褪色的黄。

    皮肤有点黑,一张脸估计只有巴掌大小,长的也比较平淡普通,只有一双还算明亮的眼睛。

    原主的身体还算结实,就是有些营养不良,瘦得身上肋骨一根根凸出来,个子看上去也不高。

    14岁似乎连140cm都没有。

    小草心知这样不行,没有一副健康的身体也是走不出大山的。

    这时一条鲫鱼从她眼前游过,行动很迅速,一溜烟就游走了。

    这条小溪还有鲫鱼?

    鲫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要是能抓到鲫鱼拿回去煲汤,也算是改善伙食了。

    小草脱掉鞋,将自已的裤脚挽起,小溪不深,踩下去刚好到膝盖。

    这些鱼行动很是敏捷,浑身滑溜溜的,小草费了很大的劲才抓到两条,丢进了自已的竹篓子里。

    还顺手捞了好几只野生草虾。

    忙活完后,浑身衣服也湿透了。

    小草干脆把自已的衣服脱下来丢在草地上晾晒,在小溪里认认真真把自已搓干净。

    日头正大,衣服不一会就晾干了。

    她重新穿上衣服,背上竹篓准备进山碰碰运气。

    进山前,她用艾草碾碎,带上草汁一起抹在自已的脚腕和手腕上避免一些蚊虫叮咬。

    怕迷失方向,小草不敢往太远的地方走,毕竟这边原主也不太熟悉。

    森林里的植被大多以侧柏、黄连木、落叶松为主。

    黄连木的树皮和叶子可以用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可以用来治疗牛皮癣风湿疮等。

    第223章

    逃离大山(4)

    黄连木还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将含有黄连木树胶的组合物涂抹在皮肤上,可以改善皮肤出油,还有抗氧化的功效,减轻皱纹改善皮肤光泽。

    黄连木的种子可以用来榨油,制造肥皂等。

    不过这都不是小草需要的。

    她在眼前这棵黄连木的树下,发现了几株地黄。

    小草直接蹲下拿手将地黄的根茎刨出,块茎肥厚肉质黄褐色,还是一株怀地黄。

    这可是好东西。

    一个地黄三个药,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就是现在新鲜挖出来的,没有加工和晾晒过。鲜地黄具有止血的功效,还可以用于咽喉肿痛吐血等,用于治疗热病。

    干地黄就是烘烤过变成干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熟地黄就是蒸煮或者炖煮后再晒干的产品,具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

    《本草纲目》里有关地黄的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

    不过地黄不适合胃虚食少者服用。

    还是卖给村里那个赤脚医生吧。

    小草将身下几株挖出来,一同丢进了竹篓里。

    之后她又发现了不少连翘,它的果实也可入药,但是要等到一两个月后果实才能成熟。

    最后摘了不少金银花后,背着满满的一竹篓回了村子。

    她没有先去学校找小花,而是找到村子里的赤脚医生,将自已挖出的地黄放在桌上。

    “王叔,地黄您收不?”

    王医生本来眯着眼睛坐在院子里边喝茶呢,看到这新鲜的地黄,瞪大了眼睛。

    “你自个去挖的?”

    小草点点头。

    王医生拿起来端详一会,还真是地黄。

    小草说:“这应该是怀地黄,野生的。”

    “你咋认识这个的?”

    小草随口胡诌:“俺在食堂洗菜的时候听人说过嘞,和红薯像。”

    “您收不?”小草说:“俺家没啥钱了,小花九月份还得上学呢。”

    王医生说:“50成不?”

    小草说:“50一斤?”

    王医生叹气,他本意是50全收的,但是看小草这营养不良的样子,一下心软了。

    李余粮什么德性他是知道的,身上的钱全拿去喝酒了,一大家子还的靠大闺女养活。

    “成成成,俺称一下。”

    “刚好一斤,瞧见没。”王医生将秤杆的刻度亮给小草看,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子,里面放着一些钱。

    “呐,一共50,拿好了别弄丢了。”王医生将钱递给小草:“别给你爹啊。”

    小草道谢接过:“谢谢王叔,您这还收啥药材不,俺看到了就挖给你。”

    王医生将小草带到后院晾晒药材的地方。

    “呐,这些,冬凌草,这个罕见,瞅见没?有看见这个就带来。”

    小草问:“连翘和金银花收不?”

    这两个常见,有的时候王医生自已也会去上山采药。

    看小草实在可怜,王医生说:“你以后干脆来跟着俺做学徒得了,俺给你每周30。”

    小草自然同意,立马喜笑颜开:“谢谢王医生!谢谢师父!以后您去给人看病,俺就给您背药箱子。”

    王医生眯起眼笑:“你这妮儿!”

    ...

    离开王医生的家后,小草这才赶往学校。

    到学校时最后一堂课还没下课,小草先是进了从学校食堂,迎面撞上了王圆圆,也就是带原主离开了大山的那个女孩。

    王圆圆比原主大两岁,长得比原主高了一个头,虽然也瘦但是没到骨瘦如柴的地步。

    她扎着两根粗亮的麻花辫,皮肤有点黑,脸红红的。

    “小草!你怎么现在才来?”

    王圆圆抬起胳膊擦了擦腮边的汗:“可把俺忙坏了。”

    这时王圆圆的妈妈也走了出来,看到小草眉头一皱:“今天咋来的这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