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刚住到这里什么都没准备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程锦年把孩子尿湿的裤子捡起来泡在桶里。
姜晚还在坐月子没办法沾冷水。
这段时间洗洗刷刷的事情全部都是程锦年来解决。
姜晚接过两人的行李包,开始整理物品。
程锦年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决定先去山上打点柴回来。
新的住处百废待兴,除了卫生暂时不用打扫。
家里现在没柴没水,也没有食物家具和碗筷。
除了这张床以外,可以说得上是家徒四壁。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两个成年人稍微将就点也没什么。
可现在家里还有两个刚出生一周的小婴儿。
他们那么小那么柔弱,特别是大宝,刚被抢救回来,身体都没彻底恢复。
屋里甚至没有柴刀以及一些别的农具,程锦年只能厚着脸皮去村里借。
程锦年去了最近的一户村民家里,红着脸借了柴刀。
他们今天刚回来的时候闹出了很大的动静,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的情况了。
程锦年本身就是军人,信誉也算不错。
现在闹的这一步,跟魏明香有很大的关系。
村民家里也没挖苦他,大大方方的把柴刀借给了他。
程锦年拿着刀去山上砍柴,他身体强壮,干活有劲,一会儿的功夫就扛了两大捆柴。
程锦年轻巧的背着两捆柴下山。
他把其中一捆柴放到自已家里,一些大的柴也全部劈成小的,再把剩下的一捆柴连同柴刀一起还给了那户人家。
接下来是打水,家里有个旧的土陶水缸,虽然边上裂了些缝隙,但也勉为其难能用。
程锦年刚刚送柴的热心之举,让村民很是感动,知道程锦年家里没水,主动把自家的水桶和扁担借给了他。
程锦年连着跑了好几趟,填满了自家的水缸,又挑了满满一桶水还了回去。
程锦年总是这样,从来不喜欢欠别人的人情。
别人对他好他就要加倍的还回去。
程锦年离开村子多年,村里人对他没多少印象,不过他今天这一波举动还是为他赢得了一波好感。
至少村民一家,现在对他的印象就很不错。
都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程锦年借了东西不仅还的快,还额外有赠送。
这样的人谁不愿意借东西给他?
程锦年回去后拎着孩子换下来的尿布和湿裤子又去河边洗衣服去了。
家里没有老人帮衬,姜晚坐月子不能泡冷水,他要做的事情还是挺多。
程锦年洗完衣服回去,才发现没有衣撑子。
看着空荡荡的房子,程锦年脑子里不停的回荡着姜晚说的分家。
如果不分家,以他现在的经济条件,姜晚跟着他恐怕是要过苦日子。
他为了两个哥哥的孩子们奉献了这么多年,家里添置的所有物品都有他一份功劳。
他上次找魏明湘要医药费她就拿不出来。
他估摸着钱肯定是分不到了,就算是分家也只能分到一些常用物品。
对于眼下这个情况,锅碗瓢盆木桶,以及各类工具,床单被子褥子都是迫切需要的。
程锦年把木桶放到一边就上山去了。
眼下中午的饭还没着落,现在去买菜也不好做,不如就去山上打个猎。
既可以省钱,中午也能简单对付一下。
姜晚待在房间里带孩子,她能听到程锦年进进出出的声音,也知道家里这个情况,他眼下肯定是很忙碌的。
姜晚原本想着趁孩子睡着起来写点稿子,但一看屋里连张桌子都没有,最后只能作罢。
她脑子里构思着,总不能让自已闲着。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好好整理一下又能写出好几篇稿子。
魏明香免费给她送素材,姜晚可不打算浪费。
她最近写的都是一些关于婆媳关系的稿子。
这种题材争议比较大,好处是容易有热度,过稿率高。
姜晚都是根据自身的事情改编,再稍稍润色一下。
一些发生在自已身上,有些震碎三观的内容还做了修改。
如果按照真实的情况写稿子,估计很多人都会接受不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奇葩的婆媳关系,但是像他们家这样,婆婆想让儿媳妇流产,还想置儿媳妇于死地的关系还是少见。
就连他们村子里的人,除了那些亲眼所见的,光是听着别人嘴上说着其实都是不信的。
姜晚写过多年的稿子,她心里有一杆秤,知道该怎么拿捏人心,但又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很多人都说来源于生活,其实生活比还更残酷,作者都不敢按真实的来写。
姜晚斜靠在床上,表面上看着是在休息,实际上她的脑子一刻都没停。
算算时间,上次寄出去的稿子这几天就会有回音了。
只是她写文章的事情为了避免被魏明香知道,都不敢写家里的收件地址。
姜晚写的是邮局的地址,上面的要求是自取。
她现在在家里坐月子,受不得风,也没办法出远门。
看来到时候只能麻烦程锦年帮她取一取,若是这次能顺利拿到稿费,他们接下来的日子又要好过一些了。
程锦年是在两个小时后回来的,现在天气不好,山上的猎物也很少,他找了许久才抓到两只野兔。
原本还想抓只野鸡,结果等了半个小时还一无所获,想着姜晚还在家里挨饿,他提着野兔就回来了。
第75章
雪中送炭的人
程锦年一回来就利落的把野兔收拾完了。
家里没有锅,没办法炖汤,野兔只能烤着吃。
程锦年在灶台里生了火,拿了两根棍子把处理好的野兔串起来,就这么架在火堆上烤。
家里没有调料,野兔没办法调味。
程锦年烤野味的手艺很不错,两只野兔很快被他烤得两面金黄。
即使没有调料,姜晚在房间里也能闻到阵阵香味。
程锦年拿着小木棍在野兔身上捅了捅,确定烤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喊姜晚吃饭。
姜晚正准备起身,大宝小宝接连醒来,一个哭的比一个更大声。
程锦年也听见了孩子的哭声,他赶紧从灶眼里里拿出了几块木头,把火调到最小。
兔肉继续架在上面慢慢的烤,这样既不会烧焦,吃的时候也能保持热度。
他一进房间就看到姜晚正在守门搅乱的给两个孩子换尿布。
一个孩子一天都能换一桶尿布,更何况是两个孩子?
吃奶的孩子屎尿特别多,往往是喝完没多久就拉了,拉了又肚子饿了,每天反反复复,非常考验人的耐心。
程锦年不动声色的过来帮忙,两人一人招呼一个孩子,很快就收拾完毕。
姜晚给两个孩子喂了奶,程锦年把脏了的尿布拿出去了。
孩子刚出生那几天因为个头小,身体里的器官也很小,膀胱根本处分不了多少尿液,一个晚上就要拉个七八次。
程锦年有时候也会想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有这么多尿?
一开始心里还有些不解,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再听别人说小孩子都是这样,他被磨平了性子,也就彻底释怀了。
他也想清楚了,孩子尿了大不了他就去洗尿布。
每天勤快一点,有时候给孩子把把屎尿,也可以少洗点尿布。
姜晚伺候两个孩子躺下,程锦年拉着她去吃兔肉。
兔肉很香,姜晚看着却有些皱眉。
因为她住院的时候听隔壁床的婶子说过,妈妈在喂奶期间如果吃了上火的东西,小孩子就会红眼睛还会有很多眼屎。
“怎么了?不喜欢吃兔肉吗?”
程锦年非常敏感,一下就察觉到了姜晚的不高兴。
“不是,我也挺想吃的,只是现在的情况吃不了。”
姜晚简单给程锦年解释了一下原因。
程锦年低着头沉默了,也怪他没想到这茬,这才闹出了这样的乌龙。
他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经验不足很正常。
“你在家里等着,我用兔肉跟邻居换点吃的。”
程锦年拿着烤好的兔肉转身就走。
“程锦年,刘婶子帮了我们很多忙,你若是要换就去跟她换吧。”
刘婶子是个靠得住的人,姜晚一直想着回报她。
只是她眼下这个情况,实在是有心无力,程锦年好不容易打了两只兔子,既然自已吃不了,还不如送给他们吃。
“好,我现在就去。”
程锦年原本的想法是为了节约时间,就去最近的那户邻居家里交换。
不过晚晚说的对,野兔是比较难打的东西,平常人家也吃不上,不如就拿到刘婶子家里让他们过过嘴瘾。
唯一让他觉得不太妙的是,刘婶子家里跟他家离得很近,万一被撞见,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程锦年拿着烤兔肉一路小跑着来到刘婶子家。
他敲了门,刘婶子很快过来开门了。
“婶子,谢谢你把房子给我们住,这是我今天刚打到的兔子,烤好了送给你吃。”
程锦年把兔肉塞到刘婶子手上,也不好意思开口要食材,转头就立刻走了。
“喂!程锦年,你跑那么快做什么?我还想给你拿点东西呢!”
刘婶子话都没说完,程锦年可能是不好意思,立刻就跑的没影了。
刘婶子轻轻的叹了口气,把自已提前准备好的饭菜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全部装在了一个袋子里。
她把烤兔放在桌上,家里人看到自然会去吃。
而她原本就是要去给姜晚送饭菜的。
姜晚去镇上之前还留了些钱在她这里。
她之前在村里听说姜晚难产,这次生孩子受了老鼻子罪,她为了维护姜晚跟村里人大吵了一架之后就去买了新鲜食材回来做饭了。
当时她就想着,姜晚住的那个房子里什么都没有,他们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这几天恐怕连饭都吃不上。
所以她紧赶慢赶的做好了饭菜,就是想着早些送过去。
没想到程锦年来的这么快,来的时候还带了这么大一只烤兔,可真是太客气了。
她拿着大包小包追了出去,原本她以为只要她跑得快一点就能追上程锦年,没想到她一出来他早跑的没影了。
她只能拿着这一堆东西去了老房子。
李淑萍过去的时候看到程锦年在别人家门口转悠。
他在院子门头走来走去,有时候会停下来往里看看,有时候又想着往回走去。
李淑萍看得出来,程锦年此刻非常纠结,但她不知道他因为什么纠结。
“锦年,婶子给你们送东西来了。”
李淑萍笑着跟程锦年打了声招呼,程锦年可能是看的太入神了,竟然被她吓了一跳。
看到她手上拿着的保温盒,他顿时面上一喜。
“婶子,你该不会给晚晚准备好了午饭吧?”
“是啊,这几天你们不是还没稳定下来吗?我就想着你们屋里锅都没有,就多做了些饭菜给你们送过来。”
李淑萍笑呵呵的,程锦年停止了纠结走到她身边。
“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啊?”
程锦年嘴上说着不要不要,在李淑萍主动把东西递过去的时候,他还是伸手接了。
“你没回来之前姜晚就给了我几十块钱,让我专门买些好菜做给她吃。”
“她提前跟着你去了镇上,钱却没有花完,我现在继续之前的工作,不也是正常的吗?”
“婶子说的对。”
眼下是特殊情况,是他们最难熬的日子,程锦年也舍不得拒绝她的好意。
程锦年接过了李婶子递过来的所有东西,原本他以为李婶子这时候该回去了,没想到她却依旧跟在他后面。
“姜晚都出院了,我也该去看看她和孩子了。”
第76章
分家的好处与坏处
李淑萍跟着程锦年回了家,姜晚听见动静睁开了眼睛。
看到李淑萍的瞬间,她赶紧从床上坐了起来。
李淑萍跨前一步按住她的肩膀,重新让她躺回了被窝。
“别起来,屋里冷,别把你给冻坏了。”
“我就是来看看你和孩子,看到你们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
程锦年搬了张凳子过来,李淑萍接过坐在床边上。
李淑萍自然的拉着姜晚的手,轻轻的在她手背上揉搓着。
她看着躺在姜晚身边的两个孩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
“好啊好啊,这两个孩子长得好,像你们夫妻俩。”
“姜晚啊,你以前虽然过了很多年苦日子,但是你生了两个这么好看的孩,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李淑萍盯着两个孩子看了又看,她脸上的笑容越发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