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孙子思想哲学/ 爆款热文 第198章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爆款热文 第198章

    中力量的迅速发展,战略导弹和核武器的出现,影响战术发挥越来越多的己是军队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地理因素己相对降到了次要地位。

    由此可见,战术思想和战术方法的变化与发展,完全在于人类的战争活动受什么力量支配和驾驭了什么新的力量,并受这些力量的制约和影响程度所决定。

    现将孙子有关战术学理论总结分述如下:一、任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孙子说:“势者,因利而制权。”

    “权”指主动权。

    可以说,“任势”的作用就表现为主动权。

    “任势”为什么就有了作战主动权呢?

    孙子自己的解释是:“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木石之性,安则势无,危则势动,方则势止,圆则势行,孙子以此为喻,认为部队一旦处于有利态势,打击敌人就如同从高山上转动圆石、圆木一样,西两拨千斤,也就是所谓“如峻坂走丸,用力至微,而战功甚博”(张预注引李靖语),“以弱胜强,必因势也”(《卫公兵法·将务兵谋》)。

    这种用力少而收功多的“任势”如何才能达成呢?

    要认识这个问题,必须注意孙子说的“勇怯,势也”(《势》)这句话。

    勇怯,从治军的角度说,它是军事心理学问题,从作战的角度说,它是任势的问题。

    现在我们着重从任势的角度来探讨它。

    这个问题可以从对敌、己两方面来分析。

    从对敌而言,孙子提出了“西治”之法:“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军争》)这里,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即“西治”,乃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