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热文 第200章
得胜利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信破赵的井陉之战。韩信背水列阵,士兵退无所归,逃无生路,只有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他就是这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孙子“任势”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战国时代,“兵形势”便成为军事上的一个独立的流派。
孙膑继承其先世的传统成为这个流派的杰出代表。
《吕览·不二》说:“孙膑贵势。”
当时的“兵形势家”的著作今多己失传,存世的只有《尉缭子》。
据《汉书·艺文志》概括:“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这是从军事学术上和战争实践上对其特点的概括和描写。
“雷动风举”言兵锋之盛,“后发先至”言军行之快,“离合背向”言其机动能力高,“变化无常”言其战术变化巧,“以轻疾制敌”即言快速行动,速战速决。
从唯一存世的《尉缭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兵形势家的特点。
这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调拥有军事实力,建立战前的对敌优势;第二,精心运筹谋划,造成最佳的战场布势;第三,临敌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击敌威势。
战国秦汉以后,从理论上进一步发挥“任势”命题的也不乏其人。
唐朝著名的军事学家李靖对“任势”就作了很好的发挥。
他说:“兵有三势:半轻敌,士乐战,志励青云,气等飘风,谓之气势;关山狭路,羊肠狗门,一夫守之,千人不过,谓之地势;因敌怠慢,劳役饥渴,前营为舍,后军半济,谓之因势。”
(张预注引李靖语)自从李靖把“势”分解为“气势”、“地势”、“因势”三类之后,宋人许洞又在《虎钤经》中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五势”:“势之任者有五:一曰乘势,二曰气势,三曰假势,西曰随势,五曰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