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第205章
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确切地掌握敌我虚实,分析敌我虚实,进而用避实击虚之法克敌制胜,就是对这一客观规律的尊重和实践。
虚实是孙子对彼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比较概括后较为抽象的总的概念,而《孙子》一书中充满了对敌我力量虚实状态的具体形象的描述。
如《计篇》中的“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虚实篇》的“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还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备者多,敌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另外,《形篇》、《势篇》、《军争篇》,以及《地形》、《九变》等篇都有类似的虚实描述。
孙子的这些描述无非渗透了这样一种强烈意识,这就是如何认识和把握敌我虚实,如何造成我“实”敌“虚”的态势,如何在避实击虚这一行动原则下克敌制胜。
而敌人的“无道”,“无能”,“兵弱”、“士卒不练”,“赏罚不明”,“好利”,“混乱”,“疲劳”,“离心离德”,“不意”,“不备”,“不守”,“空虚”,“分散”,“势寡”,“不知战地”等,都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