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第206章
虚弱”之处。这一过程就是围绕对抗的力学原则并为之创造条件的过程,虚实无论在这一过程的认识阶段还是运用实践阶段,都是战争指挥者所关注的问题中心。
所以说,虚实在《孙子》战争理论中具有基本概念的性质,认识了虚实,就认识了《孙子》战争哲学的精髓。
《孙子》关于战争中的虚实理论,是对敌我双方而言的,即我们所说的有关战争双方各种力量因素比较后的各种虚实结果,这些虚实结果来自于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诸多差别之中。
深入认识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差别,并透过这些差别的现象把握其虚实、强弱的本质,就是所谓的“虚实彼我之法”。
孙子正是从敌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差别现象中,来认识其虚实的本质的。
孙子对各种虚实状态的描述,既体现了各种力量因素的差别,又体现了其虚实状态的本质。
如其所说的“众”与“寡”,既是指数量上的差别,而本质上又是“众实”与“寡虚”。
另外如“守”与“不守”,“虑”与“不虑”,“勇”与“怯”,“弱”与“强”,“速”与“缓”,“饱”与“饥”,“劳”与“佚”,“静”与“哗”等,都是对各种力量因素差别和虚实本质的描述。
由此可见,差别是无限多的,而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敌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差别比较中所包含的虚实状态。
虚实既属于战略运筹的范围,也属于战术运筹的范围,它是东西方军事学术思想理论的重大区别之一。
因而,虚实概念具有广泛性和概括性的重要特征,它既高度抽象,又十分具体,富于概括,而又生动形象。
它的抽象概括的宏伟气象,体现了战争活动普遍原则的博大精深;它的具体形象的客观实在精神,避免人们从概念到概念而陷入形而上学和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泥坑,为充分的灵活想象和自由创造提供了条件。
虚实概念代表了《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