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孙子思想哲学/ 爆款热文 第218章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爆款热文 第218章

    了解战争的权变谋略,而随意任用一些外行监军。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管理上,一般的赏罚升降由将帅掌握,所谓“戎帅禀命则不威”(《陆宣公奏议》卷六),不能事无巨细都要将帅报告国君批准,否则将帅就没有威信、没有主动权了。

    在作战指挥上,由将帅根据战争的规律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打还是不打,所谓“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地形》)。

    总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九变》)。

    “君命有所不受”,西方称之为“委托式”指挥。

    无论怎么称谓,它的前提条件都是不违反国家利益,不违背国家战略,当然就更不是指拥兵自重,分裂割据了。

    孙子不单从一方面讲君主对将帅的关系,而是从国家利益、战争全局的高度来讲了君主与将帅的另一方面关系:将帅受命之后,不能时时拘谨地机械固守君命,应根据战争实际进程有所权变;同时,君主也不能脱离实际地去干扰将帅的作战指挥。

    孙子在《谋攻篇》中写道: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二是正确处理仁利关系。

    作为将帅,在战争目的上是只讲仁义不求功利,还是只求功利不讲仁义,还是既讲仁义又求功利?

    对于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各有不同的回答。

    作为兵学家的孙子,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出发,基本上是仁义与功利的统一论者。

    他多次讲过,要“修道而保法”(《形》),要“安国全军”(《火攻》)。

    他并且认为,不知敌情而盲目进行战争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