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从五龙寨走来/ 良心推荐 第219章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良心推荐 第219章

    出现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等集体经济组织。

    一九五八年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全国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热潮。

    一年不到的时间,全国成立了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一亿两千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在毛主席树立的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大跃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一场超英赶美,大战六十天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狂潮。

    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在锣鼓喧天的热闹声中,兴隆人民公社成立了。

    兴隆乡原来只是两个村,刚解放时隶属于八堡乡,因为边远,不利于管理,后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乡,现在改成独立的一个人民公社,下辖狮子、马河两个生产大队,不到两千人口,是瓢井区最小的一个公社。

    公社所在地原本叫马过河。

    马过河是由五龙寨、下寨流下来的河水,加上左面岩脚下的大龙谭,右面坡脚的小龙潭涌出来的水汇成的河流。

    河水流经上坝,缓缓向东注入乌江。

    据考证,大小龙潭和五龙寨后龙山的清泉洞都是乌江的源头之一。

    马过河是毕节和大方之间商贸往来,人员流动的必经之地,早年间,南来北往的马帮到此必须涉水过河,故得其名。

    当地还流传一首童谣:三千马过河,八路马爬坡,多少马脚杆,多少马耳朵。

    后来当地人为了方便驮马赶场,驮煤回家就用粗木棒搭成一座简易木桥。

    但是公社成立时,一位教书先生说,马过河这个地名土气又小气,把马过河人民公社改为兴隆人民公社,用意是好的,其寓意当然也是路人皆知的。

    公社成立后,接着就是马河、狮子生产大队成立,再下来就要成立生产小队了。

    五龙寨虽说是苗汉大杂居,但起房盖屋却泾渭分明。

    以大路沟为界,往黄泥坡方向居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