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热文 第275章
书,就找来《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和《中华活页文选》等书籍,让我在课余时间边读边背诵,他再给我讲解。到现在我都还能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密的《陈情表》和多首唐诗。
父亲那时才三十多岁,闲暇时,他还会弹琴吹箫。
他弹的是凤凰琴,尤其喜欢弹《公社是棵常青藤》,有时边弹边唱:公社是棵常春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要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拿出黑色的长箫,吹起《苏武牧羊》曲,怡然自得,自我排解。
并经常把《诗经》的《黍离》中那两句诗挂在嘴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都谓我何求。
这句古诗成了他的口头禅,也成了同事们跟他开玩笑的笑料。
有的老朋友好久没见,一见面就大声说:“嘉厚,知我者谓我心,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在八堡小学读三年级下学期,因为是插班生,所以只认识一个皮坡寨来的亲戚同学,母亲后家的堂兄弟,我叫他:小娘舅。
皮坡寨来的这帮同学经常在班上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谁也听不懂,连街上最聪明的杨班长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讲什么?
有时候,他们会指着我议论并嘻嘻哈哈地笑。
我问小娘舅:“他们说什么呀?”
小娘舅说“他们说你这个小子很聪明。”
我说:“我为哪样一个字都听不出来呢?”
小娘舅告诉我,这是他们发明的正话反说。
比如说:“这一个小子很聪明。”
反过来说:“个一这子小明聪很。”
原来如此,这以后我也正话反说,开始有点语迟,练多了就能和他们一起交流,别的同学好长时间才慢慢明白其中道理,也跟着正话反说。
因此,我们班在学校无论讨论什么或议论别人,都是正话反说,独具优势。
一次父亲和我一起回五龙寨,走到鸭子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