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全民皆兵
g同样的场景发生在通城各大家族,待到各大家族的屋子再挤不进人,剩余的百姓便纷纷往各大家族的族人们家中冲。虽挤了些,跟保命比起来,这就是不值一提的小问题了。
只是苦了各家老爷夫人们。
唯一安宁的便是州衙。
沈逾白已吩咐完相关事宜。
州衙除了重要文书外,还有大量他搜刮来的银子,是一定要保住的。
沈逾白留下九个人守在州衙,并由郑甲带领。
剩余六人跟随他一同前往通城外的一个破庙。
虽在城外,坐马车也不过半个多时辰便赶到了。
离破庙二里地时,郑乙迎了上来,对着马车行礼,攻击喊了声大人。
沈逾白撩开帘子,道:情况紧急,先行上车。
郑乙坐上车辕,与车夫并列后干脆利落道:那刀极硬,开刃难度极大,铁匠们这几日除了吃饭睡觉便一直在忙,也只开刃了一百来把。
自苏锦将武器传送过来,沈逾白就将郑乙安排到这间破庙来进行开刃事宜。
为了避免大家怀疑,他将唐刀全放进自己从京城带来的装行李的大木箱子里,由郑乙领着另外四人一同搬运到破庙。
郑乙等人虽惊讶,却只以为这都是沈逾白从京城带来的。
能在京城得到如此多兵器,除了当今天子所赐,还能作何解释。
事实上此事并不稀奇。
沈大人上任,天子又是给钱又是让周大人领着他们护卫,再多赏赐些兵器也并非不可能。
而沈大人在通城州的种种强势,便可知沈大人背后站着的是何人。
郑乙等护卫自是不会多问。
当日他们便将通城的六位铁匠带到此处开刃。
马车在破庙前停下,沈逾白从马车下来,就听到破庙中传来的磨刀声。
对门口两名行礼的护卫点了头,沈逾白进了破庙,就见六名铁匠散在在破庙中,一人面前一快磨刀石,正费力地磨着。
破庙内巡逻的护卫带着铁匠们便要行礼,让沈逾白制止了。
沈逾白对众人拱手,朗声道:辛苦各位了,今日海贼来犯,开好刃的刀就要运往护卫镇,剩下的刀还要仰仗各位。
那些铁匠因着几日来的劳累,已是神情疲倦,听到沈逾白这话,又是精神一振,个个义愤填膺。
只要能为杀海贼尽一份力,我便是累死也心甘!
大人为了我们通城州的百姓做的桩桩件件,我们都记在心里。
我们就是臭打铁的,也就能帮大人做这点小事。
沈逾白一一看向他们,顿了下,又是一拱手,对郑乙道:将所有开好刃的刀全放进马车。
一百把刀并不多,他们两人抬一箱子,很快就放进了车上。
沈逾白再次上了车,带着开刃的刀朝着湖河镇而去。
随着车轮声响起,破庙内再次响起霍霍磨刀声。
马车一路疾驰进入湖河镇,却发觉整个镇子安静得好似没有一人。
郑乙警惕的目光在四周巡视,手里的刀已被拔出,还对身后众人道:保护大人!
随着话音落下,便是此起彼伏的拔刀声。
一阵风吹来,带着一股咸腥味。
沈逾白心底便是一沉,旁边屋子响起一个孩子的声音:是知州大人来救我们了!
门被陆续打开,冲出许多小萝卜头,纵使大点的也不过十岁出头。
他们齐齐围住沈逾白的马车。
海贼又来欺负我们了,大人快把海贼都打跑吧。
哥哥说要去救爹,大人能去救爹和哥哥吗
七嘴八舌的声音中童音仿佛一团团火,让郑乙他们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沈逾白下了马车,轻轻摸着最靠近他的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的头发,问道:你们的娘呢
那小丫头仰着头,圆圆的双眼里尽是惶恐:娘说要保护我们,让我们躲在家里别出来。
旁边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道:娘说不能让海贼来镇上,要放火挡住海贼们。
沈逾白喉咙发紧。
这个镇已经空了。
虽是他想将他们往勇上推,却也没料到连妇人都上了。
若此次无法将海贼打退,他便愧对整个湖河镇。
沈逾白顿了下,放缓语气道:你们都回屋躲着,我这就带人去救他们。
小萝卜头们立刻欢呼起来。
在他们心里,知州大人是最厉害的人。
大人可以将凶狠的海贼都杀死,染红一条巷子,会让他们有饭吃,还要给他们建新房子。
只要知州大人去救人,他们的爹娘和哥哥们都会平平安安回家的。
孩子们躲回屋子后,推开窗户看着马车渐渐远去,他们努力对着马车挥着小手,脸上的惶恐也变成了期待。
马车临近镇口时,便瞧见许多妇人正往路上堆柴火,还有一名三十多岁的妇人正举着火把指挥。
临近一看,才发觉是当初第一个捅死海贼的妇人。
那满脸的决绝,分明是准备待海贼冲过来,就一把火点燃所有柴火,阻挡海贼。
沈逾白再次下了车,那些妇人瞧见是他便喜极而泣,只觉得他们镇子有救了,丝毫不顾沈逾白身边只待了十来个护卫。
柴被众人搬开,给马车队伍让开一条路。
沈逾白撩开帘子,目光对上那些妇人,道:若有胆大者,跟我走。
那举着火把的妇人头一个便道:民妇跟大人走!
立刻又有许多人道:我不怕,我也跟大人走。
走!
女子们纷纷呼喊,尽数跟在马车后。
一瞬间,马车队伍后面跟着许许多多的妇人。
郑乙喉头滚动,一股莫名的悲愤让他心中对海贼生起滔天恨意。
他握刀的手越发紧,却听车内传来沈逾白平静的声音:郑乙可会射箭
郑乙出口才发现自己已经声音沙哑:会。
一会儿便多射些。
郑乙几乎是耗尽全身的力气道:是!
其他护卫也大声呼喊:杀海贼!
妇人们心神激荡,举着拳头齐声呼喊:杀海贼!
滔天的战意响彻天际,传向远方的战场。
队伍再次出发,已从十一人,变成几百人,随着一路向前,在各处准备的妇人们纷纷加入进来,很快便凝聚成一个庞大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