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百零八章 增产

    好东西是真不愁销路,再加上有兰英这个销售科的科长帮忙,第二次周贵芳回城的时候石柱就带一批太阳帽、小扇子和花瓶、果盘一起进城了。

    嫂子,咱们的货可好卖了,你猜他们拿去卖多少钱一个

    我的个天,他们可真敢卖啊,一个太阳帽卖一块八毛钱,一把扇子卖九毛八分钱,一个花瓶卖二块二,一个果盘卖一块二,嫂子,我们亏大了。

    想想批发价,足足便宜了一半啊。

    石柱心口都疼了。

    李红梅听了就在算着账,确实亏大了。

    也不算亏吧。杜红英道:首先咱们私人不能卖;第二个,如果让你们在城里卖吃要吃钱住要住钱,哪怕上个茅房也要钱,这些开销算到本钱里面也不少;再者,商场有的店铺人员开销也要算在成本呢,只能说,咱们各赚各的钱。

    比如村中妇人们挣的是手工费,石灵挣加工费,她和石柱挣的就是销售的钱了。

    算下来,大家都挣了一些,生产队也有提留,给李婶子记了一百个工分。

    杜红英单独给了李婶子六十块。

    红英啊,我知道你赚了钱,但是这钱婶子不能要你的,你还要养两个孩子呢,以后的日子长得很,好好整。

    婶子,我会努力的,这钱您拿着。

    不要不要,你以后挣钱的时候带上红梅和石柱就行。

    女儿女婿悄悄的透露过,卖太阳帽这段时间夫妻俩就挣了三位数。

    有这样的好事她还担心啥,穷女婿也会想办法,她心里偷着乐呢。

    婶子,您得拿着,以后我才好请您帮忙,明年咱们再想点新花样来编。

    那行,婶子就跟着你发财了。

    知道杜红英是真心要给,李婶子也就收下了。

    七生产队的妇女们悄悄的数着自己积攒下来的私房钱,多的挣了五六十,少的也有一二十。

    今年的麦秸秆用完了,心里都暗自想着明年还要多编点。

    队长杜天全又有了新的愁苦。

    又天干,秧子栽下去了田都裂缝了,再干下肯定不行。

    老天爷要作弄人,又不只干咱们七生产队,大家都是一样的,你愁啥子

    陈冬梅就觉得杜天全是找不到来愁。

    你不懂,我们七生产队的小麦都丰收了,遇上天干大家都问我咋个整。

    意思是都要向他学经验。

    咋个整抗旱呗,又不是没抗过。

    唉,也只能这样了。

    遇上大问题就开社员大会。

    队长,没啥说的,咱们别的本事没有,力气大,不就是挑水抗旱吗,为了吃干饭,干就完事了。

    就是,小麦都能丰收,就不信谷子还会差了。

    那行,既然是要抗旱,那顺便就施点肥了,各家各屋茅坑里有肥的,都挑出来加一点。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争取咱们的谷子也大丰收再创辉煌,大家都多分点粮。

    好,我们听队长的。

    见过一窝窝浇小麦的,没见过一窝窝浇秧苗的。

    天太干了,水一沾泥地就没影儿,肩挑背磨的水珍贵得很,全村人都在田里穿梭抗旱,看得别的生产队的人都在嘲笑。

    这么干的天这点水下去能管几天

    有个铲铲的用,这个天干下去还是得晒死。

    他们小麦分得多收吃了饱饭有力气干。

    唉,我们今年可能又恼火了噢。

    ……

    有人在哀叹有人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八队也在抗旱但是人心不齐,偷懒的占多数,记工分都不好记,甚至发现记的工分再多也没用,到时候的粮还不够争。

    七生产队的抗旱一直都在干。

    轮流着没停歇,直到秧子封箱了,绿油油的一大片挤都挤不进去人了才罢休。

    抽穗了。

    别的生产队的秧苗变黄了,晒死了,七生产队的抽穗了。

    这个时候他们也没空闲,又在地里种红苕。

    反正就觉得七生产队的人都是铁打的似的,个个干劲儿十足。

    你们生产队的人打了鸡血啊,为什么干活都这么扎劲儿

    八队的队长就好奇的问杜天全。

    他们知道干了才有啊。

    杜天全这时候无比庆幸分了组,各组的人都铆足了劲儿来干,因为他们尝到了甜头,多干多得,地里有了家里才有。

    没分组的八队出工的时候百多号人,真正干活的有几个呢

    都怕自己吃亏多干了,力气都省着用。

    杜队长啊,我总觉得你给他们施了魔法。

    哈哈哈,我有这能耐就好了。

    毫无例外,立秋的时候七生产队的两百来亩地黄灿灿的一片丰收景象。

    没新闻可写的云同志骑个自行车就往通安村跑,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情激动,按下了快门键。

    采访,必须采访杜队长。

    杜红英为了感谢他给自己找销路,又辛苦了追风搞了几条大鱼回来煮给他吃。

    你们生产队简直就是鱼米之乡。

    鱼足饭饱,素材也多,云同志觉得只有到通安村来才会有灵感。

    今年粮食欠收是注定的,很多地方甚至绝收。

    通安村却是两派场景,八队的谷子稀稀落落的,一亩地可能就一两百斤的收入。

    采访杜队长,杜队长估算了一下。

    今年的穗子长,我也看过了不比去年差,甚至可能比去年增收。杜天全感慨道:我们社员同意从小春抗旱中总结了经验: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我们足足抗了一个多月的旱,直到秧苗封箱了才没管。

    我一直很好奇,杜队长给社员们都是怎么做思想工作了,才能让社员们听从安排不抗拒干活

    我们的社员生产积极性都高,大家都在争做生产积极分子,多生产多打粮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杜天全总结了一点经验,采访的时候只管说好话,给全社的社员都把高帽子戴上,他们想下都下不来,之后才会更努力的干。

    立秋后第十天,又开始打谷子了。

    因为分了组,这些活儿都不用杜天全操心,他和保管会计妇女主任只需要监督就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