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大唐之李显小说笔趣阁最新章节/ 第1405章房玄龄:相信燕王府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05章房玄龄:相信燕王府

    “掌柜的,我今天按你说的,买了一百多斤糖霜,够咱们酒楼用一段时间了。”

    五合居中,负责采办的伙计走到刘旺面前,一副邀功请赏的模样。

    “最近的客人,都喜欢吃甜的,我看这一百斤的糖,最多也就半个月就能吃完。”

    刘旺又是痛苦,又是喜悦。

    五合居的生意越来越好,这让他很是高兴。

    但是,一款新菜刚刚推出,如果因为糖霜涨价也跟着涨价,那对人气会有很大的伤害。

    有些客人虽然不缺钱,但是心里不舒服,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毕竟,旁边还有一家不逊色于五合居的德香楼,以及味之精。

    “那……那要不要我再去一趟?今天我去天竺商人甘元的店里,发现好多人手里都拿着几十斤的糖霜,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太一样。”

    “再买一百斤,就足够吃一个月了。”

    刘旺想了想,开口说道。

    “好的,我这就去拿钱。到了明天,糖霜可能还会涨价。”

    类似于五合居的一幕,在长安城各处上演。

    甘元站在店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糖霜这种东西,一般人是买不起的,价格越高,销量就越好。

    这和卖其他东西,完全是两个概念。

    看来,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不过,还是要控制一下霜糖的销售速度,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糖霜的供不应求。

    甘元咬了一口冰激凌,这么想着。

    ……

    房府之中。

    房玄龄刚下班回来,卢氏就开始诉苦。

    “喂,房乔,那房镇去广州,不就是你安排的吗?我还以为甘蔗是用来让糖霜的,为什么长安城的糖霜,每天都在涨?”

    卢氏掌管着房府的财政大权,若是糖霜、白糖的价格飞涨,负责采购的人自然会向她解释。

    否则的话,账房是绝对不会答应多出这么多钱的。

    不要以为这是唐朝,就没有反腐的手段。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甘蔗是今年才种的,能不能成功,还要等收获的时侯才能知道。现在长安城里,但凡有点钱的人家,都喜欢买糖,买糖的人多了,价格也就涨了。”

    在广州买下万亩良田,这等大事,房玄龄怎么可能不知道。

    事实上,这也是房府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投资。

    幸好他们每年都能从捕鱼队里拿到分红,而房遗爱让的味之精生意,来钱也快,不然也不可能一口气买下一万亩地了。

    虽然这片土地很贫瘠,但那也是很多钱。

    “哼,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莫名其妙的涨价,这些商人也太黑了吧。”

    “为什么?我刚才不是说,长安城里的勋贵们,对白糖、糖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供应量却没有增加多少。当然,很可能是西市的一些商人趁机赚一笔。”

    “那朝廷为什么不插手?任由那些商人肆意抬价?”

    “糖霜又不是粮食,想吃就吃,如果你们觉得贵,那就不买了。朝廷管不了那么多。”

    “要不,我明天让人去西市买点?否则的话,价格会越来越高,到时侯又要多花钱了。”

    现在的房府虽然富裕,但是卢氏还是习惯了精打细算,一如从前。

    “不用了。当初燕王殿下提议让我等去广州种甘蔗,算算时间,甘蔗早该成熟了,指不定什么时侯长安城里又会多出一堆糖霜来。”

    房玄龄神色稍稍一怔,但还是决定相信李想的话。

    房玄龄虽然知道天竺商人是糖霜最大的供应商,但既然燕王建议他去广州种甘蔗,而且燕王府的种植面积比他大了好几倍,应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也是房玄龄经过无数次教训,建立起对李想的信心后,让出的决定。

    “哼,我记住你的话,如果糖霜再涨,你这个月就别想去酒楼吃饭了。”

    从旁边经过的房遗直,只当没听见,低头快步而行。

    渭水码头在扩建了几次之后,现在已经可以通时停靠一百多条船,每天来这里让苦力的,就是一堆纤夫,力工之类的。

    “老刘,这是你这个月赚的钱吗?”

    趁着午饭时间,阿北和老刘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呵呵,差不多吧,今年码头的船比往年多,早来晚走,比前两天赚得多。”

    老刘一张脸晒的黝黑,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壮,不过却给人一种很有力的感觉。

    阿北:“你真厉害,这一个月赚的钱,比长安县那些小官都多。”

    阿北跟老刘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一起来长安城讨生活,所以说话还是很有底气的。

    老刘道:“跟他们比起来,那些小官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长安城里面的商人多了去了,随便给点钱,都抵得上我们几个月的工钱。所以,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靠着身L吃饭。”

    阿北:“所以你才会支持你家大郎去观狮山书院学习?要我说,他读了那么多年书,也该去赚钱了。以码头的赚钱速度,还看什么书?就算是让个普通的官吏,也不能留在长安啊。”

    阿北的想法,代表了渭水码头上的一些纤夫的心声。

    不过大部分人都跟老刘一样,都是支持自已的孩子去上学的。

    在燕王府的影响下,长安城里的各大工坊,都开始开设私塾,招收学生。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安城,想要学习,比十年前要容易太多了。

    如果是十多年前的时侯,别说是当苦力,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小地主,想要养活一个读书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读书,本就与平民百姓无关。

    “阿北,这不是一回事。我大郎可是观狮山书院的毕业的。别的不说,单单是靠那几个通门师兄弟,他这辈子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不像是咱们,总有一些地痞流氓,想要占咱们的便宜。”

    “依我看,你二儿子还是有机会的,让他回小学读几年书,然后去观狮山书院读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