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3章

    沈砚知还有一个姥姥。

    八十岁的高龄,看上去只有六七十。

    那精气神,比杨从心还要好。

    婚礼时,姥姥包机过来参加外孙的婚礼。

    送了一套繁花系列的金饰,光一条项链就一百多克,龙凤呈祥,繁花似锦,那层层叠叠的花,又密又闪,又漂亮又富贵。

    敬茶时,姥姥亲手给闻溪戴上,压得闻溪抬脖子都费劲。

    姥姥还想给闻溪戴上那对巨大的比项链还要重的金手镯,是沈开远看了太夸张,咳了一声,杨从心才去制止。

    回去时,听说小两口要去绍城度蜜月,她开心得像个小孩,拉着闻溪的手一个劲地说,回去看她的珠宝箱,看上哪样就拿走。

    沈家低调内敛,杨从心都是悄悄送,可管不住姥姥高调阔绰,当面送。

    下午抵达绍城。

    绍城下着毛毛雨。

    姥姥居住在市中心的一处老宅里,闹中取静,古色古香。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回廊婉转,真正展现了东方简雅的气质。

    一下雨,雨水化成一条线,从房檐上挂下来。

    房檐的内侧,有一个空置的燕子窝,小燕子还没回来。

    天井里种了一棵杏树,开满了玉白色的花。

    难怪古人会写出“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绝美诗句,真实写照了。

    闻溪是学建筑的,对这种古朴的建筑特别着迷。

    她去过更出名的某镇某塘,还去过苏城的江南园林,虽然同属于江南,但每个地方的特色也不同。

    “老祖宗的审美堪称顶级啊,这老宅有多少年了?”

    “始建于晚清。”

    “百年古宅啊,那还能住人?”

    沈砚知一笑,“当然需要维护,每年都修修补补。原来的老宅更大,姥爷在世时就捐了,只留了最偏的一个角,自住。”

    杨家是江南望族,好几代的世家。

    到了姥爷这一代,亲族陆陆续续搬离,大家在世界各地安家,很少愿意留下的。

    特别是杨从心这一代,几个堂亲都出了国。

    到了沈砚知这一代,赶上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家族里人丁凋零啊。

    人都少了,房子要那么大干嘛,维护起来还麻烦,捐了省心。

    “那现在都有谁住这儿?”闻溪很好奇,一路走来看到不少人。

    “都是退了休的叔伯,还有一些老佣人的家属。年轻人出去闯,姥姥会给钱支持,留下的,姥姥也欢迎。”

    闻溪听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老宅在隔壁,现在是国家保护性景区。这里是后来重修的,那也有好几十年了,修修补补住到现在。其实明信片上的老建筑,不是景区的老宅,而是这里。”

    老宅讲究一个尊重历史,不会大修大改。

    而这里是私人住宅,姥爷姥姥花了许多心思打造,既保留了建筑外观的古色古香,又顺应时代将内部改建得宜居宜家。

    能上明信片代表绍城,是一种肯定。

    沈砚知一边沿着回廊走,一边给她介绍,“你看中间那个小墩子,那真是文物,原先是个凉亭,我小时候还在里面乘凉。有一年台风,刮塌了。”

    江南地带潮湿多雨,夏秋季节又有台风,这种古建筑要想保留下来,属实不易。

    姥姥在大堂已经备好了姜糖茶,“砚知,小溪,来,喝一杯姜糖茶,驱寒暖胃。”

    “谢谢姥姥。”

    姥姥握着闻溪的手。

    年轻女孩的手,柔软细嫩,老人家喜欢摸。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