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我父刘玄德/ 第103章 人工鱼水情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3章 人工鱼水情

    人工鱼水情

    看着满营的伤兵,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昌豨手下的泰山贼,可刘封依旧心情沉重。

    继续加大投入医疗建设,还是刻不容缓啊。

    毕竟以后的战事只会越来越多,而一个老兵的价值,是四五个新兵都无法替代的。

    扎营之后,刘封并没有将两军的伤兵分开安置,而是将双方的伤兵聚拢到了一块儿,只是在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才优先照顾己方将士的重伤员,之后才是泰山军的重伤员。

    这年头,能够有效治疗的手段其实很少,刘封主要还是提供煮沸过的绷带,以及外伤敷用的草药,再加上尽量干净的环境,以及石灰的消毒。

    其他方面,高度蒸馏酒刘封还没发明出来,暂时只能用盐水消毒,虽然剧痛,但好歹也有些杀菌的效果。

    伤兵里的哀嚎惨叫此起彼伏,刘封却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呆在里面帮忙。

    刘封很清楚,这是刷军心的最佳时机,无论什么人受伤了,都会变得软弱,在这种时候雪中送炭,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封带着一些辅兵,一边照料伤员,一边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操作。

    刚开始时,还有泰山军的伤兵因为刘封的年轻而小觑于他,等对方被告知这是徐州牧之子,也是这次击败他们的徐州军统帅时,这几个伤兵险些吓尿。

    是文字意义上的吓尿。

    这些泰山军们早已经被徐州军从肉体到精神上给打崩了。

    现在听说眼前的少年竟然就是敌军统帅,泰山军伤兵们如何能不怕?

    刘封倒是没责怪他们,而是一视同仁的对待,让这些士卒很是心折。

    其实刘封对长枪方阵的信心还是非常足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主动找到夏侯博和陈到索要指挥权的原因。

    因为他怕夏侯博和陈到不会正确指挥长枪方阵,以至于糟蹋了他的心血。

    大汉立国,秉承前秦制度,也包括了军事制度。

    所以,在西汉开国初年,西汉的长枪方阵的武器其实是要比秦朝更长的,而且不同于西方,东方的长枪阵是花色阵,而不是纯色阵。

    这里的花色阵的意思是,武器并不单纯是长枪,除了

    人工鱼水情

    天亮之后,刘封带着部队开始回师。

    同时,他已经提前派出信使前往襄贲县和郯城报捷。

    鲁肃此时已经暂时离开了岗位,担任关羽那一路的参军北上开阳了。

    因为没有主簿、功曹等官员的缘故,因此县中的事务被委托给了先前表现出色的长吏金睿。

    很快,信使就将刘封大破泰山军,生擒昌豨,俘获上千的消息带给了金睿。

    同时而来的,还有刘封的一封书信。

    当第三天,刘封带着徐州军回到襄贲县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数百名老人、妇孺站在城门外欢迎他们。

    这些妇孺老幼手里捧着各色篮子,里面放着一些鸡蛋、蒸饼、饵、糍粑等汉代便捷的食物。而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手里更是捧着醪糟,旁边一群孩童手捧木碗。

    刘封等人很远就看见了城外的百姓,徐州军有些讶异,不知道这些人出城做什么。

    古时并非没有百姓喜迎王师凯旋的事迹,但那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长安,洛阳这等都城,迎接的也是远征敌国归来的中央军。

    像丹阳兵这种地方武装,别说是喜迎王师了,平时百姓看见他们不躲着走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刘封勒停马匹,掉头朝着面前的徐州军大声喊道:“徐州军的将士们!看见那些百姓了吗?他们是来迎接你们的!”

    “你们身上的衣服,你们口中的饭食,你们病痛时的药材,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耕种。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你们的饭食粮饷!”

    “同样,也正是你们的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才让他们能够安心耕种,享受安宁。”

    “你们中许多人或许还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但是不要紧,现在,你们有足够的资格去享受百姓的爱戴,享受百姓的拥护,享受百姓的赞誉。”

    “这是你们英勇奋战所赢得的,你们配得上这一切!”

    的确如刘封所说的那样,虽然这一批徐州军,是跟他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也在潜移默化里,被他洗脑了一个多月。

    但最明显的效果也只是军纪变得严明了起来,士卒更加服从军官的命令了。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许多士卒还是有些不明白的,他们只是本能的觉得刘封对他们好,他们就要报答刘封。

    既然刘封要他们遵守军纪,那他们就遵守军纪。

    刘封要他们令行禁止,那他们就令行禁止。

    只是今天,看着这些老幼妇孺们,冒着寒冷的天气出城迎接。

    不少人的心里都有些堵的慌,可这种淤塞并不难受,让他们全身上下有些舒爽。

    “现在,都把胸膛给我挺直了!”

    “你们可是刚刚打了大胜仗,痛击了顽敌,保护了徐州百姓。”

    “现在,就让他们看看你们浴血奋战的结果!让他们看看你们击败收降的贼寇!”

    “出发!”

    刘封一声令下,徐州军继续前进。

    只是比起先前来,徐州军像是又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进化,整个军队的士气、斗志和精气神发生了一种奇妙的蜕变。

    这种蜕变的效果暂时还不明显,但的的确确又与先前产生了不同。

    这种玄妙而不可言的变化,就连刘封本人都没能发现。

    当徐州军靠近后,妇孺老幼们却还是有些不敢靠近,但与以前害怕的躲避逃走相比,无疑也是巨大的进步了。

    只有其中几个老人,捧着手中的醪糟奉献到刘封的马前。

    刘封翻身下马,伸手把几位老人搀扶起来。

    “老丈,快快请起。”

    “你们如此这般,岂不是要折煞了我。”

    几个老丈顺势而起,拍马的话不要钱的送上。

    “小公子少年威武,文武双全,竟已能统兵保境安民,真乃是我等黔首之福啊。”

    “对啊对啊,小公子武运长久,将来必定封侯拜相,直入神京。”

    “先前屯田,也得小公子照料,若非公子父子,我等俱是道旁饿殍也。”

    这些老人的赞誉虽然像是彩虹屁,但里面的情感却是发自肺腑的。

    毕竟的的确确是刘备父子俩在徐州搞屯田,不但给了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更给了他们一个未来的希望。

    现在刘封又亲自带兵击退想要入寇襄贲、兰陵、承县,洗劫钱粮,掳掠百姓为奴的泰山贼寇,这又何异于恩同再造?

    没错,刘封早在动手之前,就已经让金睿先散播谣言,渲染泰山贼寇要来抢劫了。

    现在的战事,更说明了先前的消息是可靠的,真实的。

    那这些百姓又如何能不感激涕零。

    刘封手握其中最年长者粗粝的手掌,回身指着徐州士卒道:“长者此言差矣,真正拯救尔等的,非我父子,实是徐州士卒也!”

    刘封此言一出,不但妇孺老幼都愣住了,就是徐州军士卒也懵逼了。

    这话咋听不懂捏?

    刘封继续说到:“若不是这些勇士从军,随我浴血奋战,视箭矢如雨而不退,面刀枪如林而奋进。若是只靠我父子俩,纵是三头六臂,又如何能击破泰山贼寇?如何能保境安民,如何能护得大家周全?”

    “是以,此战最大的功臣,乃是我徐州军士卒也!”

    “父老乡亲们,缘何不谢真正的功臣,而只谢我一人焉?”

    刘封的话说完,声音还在旷野中回荡,久久不能平息。

    妇孺老幼们面面相觑,这些话是他们第一次听见,居然还有将军推功给士卒的。

    可刘封说的好有道理啊。

    终于,在场的妇孺老幼们一个接着一个,都弯曲下腰杆,朝着徐州军士卒慢慢鞠躬参拜!

    看着面前的百姓们对着自己大礼参拜,徐州军阵营中出现了一阵慌乱。

    别说是徐州军了,就是队伍里的泰山军们也是看的目瞪口呆。

    一种酸酸涩涩,却又带着微微的酥麻感觉,在这些士卒们的心里翻涌。

    而泰山军的士卒们,更多出了一种羡慕的感情。

    面对着徐州百姓们的感谢,泰山军们只有面红耳赤,满心羞愧,对于身旁趾高气昂的徐州军羡慕不已,恨不能以身代之。

    就是徐盛、潘璋,也有了不小的触动。

    他们一个是豪强大家,一个是乡间游侠,平时哪里会把普通百姓放在眼里。

    对于他们来说,百姓不过牛羊也,用来耕地产出粮食的。

    即便平时被百姓害怕畏惧,甚至背后咒骂,他们即便知道了,也只会是得意的大笑。

    因为百姓的害怕咒骂,不就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强大吗?

    可现在,这种想法有了一些变化,原来被百姓爱戴的感觉这么舒服,原来为民而战,是如此的畅快酣畅。

    徐盛看过一些书,感觉更深一些,联想起武王伐纣,光武复汉,都打起吊民伐罪的旗号,是否是为了眼前这一幕呢。

    “乡亲们都请起吧!”

    刘封也看见了徐州士卒们的复杂情绪,趁机大声下达命令:“全体都有!行军礼,拜谢百姓!”

    徐州军如今虽然还达不到如臂指使的地步,但令行禁止已经完成的很好了。

    在听见了刘封的命令后,自徐盛、潘璋起,所有士卒以右手锤击左胸口。

    这年月,地方军哪有什么军礼可言,这个动作是刘封特地为徐州军设计的。

    简单干净又好学,相当方便,于是很快就被刘封所部普及。

    接着,有胆大的百姓上前进奉食物,刘封也没有拒绝,而是表达了感激,然后派遣专人收下,统一发放。

    “刘使君福寿延绵!小公子公侯万代!”

    突然,一个村妇喊了起来。

    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们,感受到你们的支持和激励了,没说的,继续码字,继续日万,我会坚持下去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