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我父刘玄德/ 第104章 牵招到来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4章 牵招到来

    牵招到来

    片刻的安静之后,百姓们纷纷跟风喊了起来。

    到了后来,就连徐州军士卒也一起喊了起来。

    只有泰山军俘虏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他们倒是能猜到那小公子就是刘封,可一想到那血淋淋的枪阵,这些泰山军们就很难把公侯万代和那血淋淋的场面联系在一起。

    能发明这种可怕军阵的,分明是个恶魔好不好。

    刘封只觉得这个妇女有些眼熟,仔细一想,还真是熟人。

    这妇女正是先前他去的溪山村古姜家的媳妇古陈氏。

    刘封冲着对方笑着点了点头,就看见古陈氏受宠若惊的表情,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直到徐州军的队伍完全进城后,襄贲县的百姓们都还在原地没有散去,颇有些依依不舍的样子。

    这一幕对于徐州军的影响固然是巨大的,但对于百姓们自己似乎也并不轻。

    徐州军的士卒们自然是不会知道,这些百姓并不是自发前来的,而是被金睿所组织起来的,甚至还有不少吏员混在其中,生怕出现意外。

    之前报捷信使带回来的信中交代,让金睿在尽量不耽误农活的基础上,召集一些百姓欢迎凯旋回来的徐州军。

    要尽量让百姓明白,正是因为徐州军的浴血奋战,才能让他们享受和平的生活。

    是徐州军血的代价,才让他们免遭敌人的屠戮。

    要让他们理解徐州军,感谢徐州军,亲近徐州军。

    刘封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想慢慢的经营起军民之间的融洽氛围,更重要的是想给这个时代的徐州军一点精神奖励。

    让他们意识到,当他们是保家卫州的情况下,州郡的百姓会如何的爱戴拥护他们。

    这种精神上的情绪价值,虽然现在的徐州军不能理解,但一定会有正向的情绪收获。

    金睿做的非常不错,成功组织起了百姓们前来迎接。

    在一天的时间里,金睿不厌其烦的告诉这些屯田民户,正是因为徐州军的奋战,才让他们的屯田得以保存。

    如果不是刘封带着的徐州军打赢了昌豨,现在他们早就被泰山贼寇给洗劫一空了,赖以活命的农田都可能会被一把火给烧了。

    尤其是刘封,金睿知道襄贲县的民众对这位小公子的感激之情最深。

    先前正是刘封的微服私访,才让那些贪腐的吏员全部被处罚,而且还是斩首示众。

    同时,少发的粮食也很快重新发放了下来,让他们这些年来

    牵招到来

    随后,叔侄俩的书信往来更为密切,刘封经常请教经义的问题,而牵招则乐于解答。

    但偶尔,刘封也会讨论时局,品评英雄。

    刘封在书信中,对曹操极为推崇,却对袁绍不以为然。

    牵招不禁生出了好奇心,要知道曹操乃是宦官之后,虽然削尖了脑袋想当士族,成天和袁绍等人混在一起,虚与委蛇,曲意逢迎。

    袁绍却是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乃是天下仲姓,家族门生故吏多如牛毛,虽然只是婢女所出,却因为过继的关系,已经变成了袁家的嫡子。

    更重要的是,袁绍已经是冀州牧,而曹操不过是东郡太守,而且还是袁绍为他表奏的。

    双方名为盟友,实为藩属。

    可刘封却坚持认为,曹操博学多才,善于学习,家族实力雄厚,人才众多,又能唯才是举,必定能在兖州站住跟脚。

    牵招初时不以为意,只是觉得刘封对曹操好感过多,以至于痴人说梦。

    可接下来的事情却险些惊掉了牵招的眼睛,刘岱迎击黄巾军,战败身死,曹操火线接任兖州牧后,竟反败为胜,大破黄巾,一战收降青州黄巾青壮三十万。

    随后又连续败公孙瓒,陶谦、袁术,就连自家兄长刘备都被揍的鸡飞狗跳。

    牵招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已是兴平元年。

    这时候的曹操已经开始一征徐州了,杀的彭城尸山血海了,只是消息传递的比较慢,牵招还一时不得知罢了。

    从这一刻起,牵招不再以孩童视刘封,他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兄长家这位小侄子乃是天之骄子,少年早慧到如此地步,纵然是神童满地走的东汉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实牵招并不知道,刘封不是真那么崇拜曹操的,他猛曹操乃是暗度陈仓之计。

    他明着是夸曹操,暗地里是在踩袁绍,毕竟曹操可够不着牵招,唯有袁绍,才能征辟牵招。

    以牵招的性格,一旦被袁绍征辟成功,就再也和刘备无缘了,除非刘备能够攻灭对方。

    而在牵招来看,大侄子本就欣赏曹操,看不上袁绍。

    既然曹操表现出了亮眼的水平,这不就证明了大侄子的眼光好吗?

    既然大侄子的眼光好,不就更说明了袁绍确实不行吗?

    这样一来,牵招的心里就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这让牵招在初平三年,第一次接到袁绍的征辟时,虽然几经犹豫,最终还是谢绝了这次征辟。

    袁绍闻讯很是吃惊,在他看来,牵招不过是幽州地方士族而已,在整个大汉国连三线都未必排的进,自己给的可是从事的身份,可牵招居然不识好歹?

    袁绍内心是有些不悦的,但表面上还是得做出雅量宽容来,也就没有计较这个事情。

    要说牵招后面后悔不后悔,说实话,是后悔的,但并不多。

    大侄子这方面居功至伟,他不断的给牵招灌输不可贸然下注的想法,暗示择主一定要慎重。

    同时,刘封还在字里行间暗示,自己家父亲若是能有机会得到一份基业的话,他这个儿子很是担心他能不能守得住啊。如果这时候亲如兄弟的叔父能帮上一把的话,父亲应该会很感激吧。

    毕竟父亲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宗族可以依赖,这就缺乏了最可信任的亲戚啊。能够算得上亲这一级的,不过就只有关张简和您牵招叔父了啊。

    牵招虽然不觉得刘备能有什么创立基业的可能性,但也认同自己大侄子的话,潜移默化的觉得自己和刘备的感情,确实已经达到了亲兄弟的地步了。

    有了这么许多的铺垫衬托,当刘备最终入主徐州,然后送来亲笔信,邀请牵招前往徐州辅佐自己的时候,牵招竟然有了一种奇怪的归宿感。

    因此,牵招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就接受了自己家兄长的邀请,南下前来徐州。

    只是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路上也不太平,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兵祸连绵,盗匪横行。

    牵招直到现在才抵达了徐州。

    跟随者牵招而来的,还有刘备委托他招募的北地游侠儿,这些可都是有过交情,知根知底的帮手,各个骑术精湛,拥有一手不错的技能,不是擅长射术,就是武艺过人。

    这也难怪刘备看见牵招,会如此喜出望外了。

    刘备当晚就设下宴席,款待牵招和一众北地游侠儿。

    宴罢之后,刘备拉着牵招不肯松手,要彻夜畅谈,抵足而眠。

    两人洗漱之后,正躺在榻上闲聊。

    一别十多年,彼此之间却已然没有了半点生疏,仿佛从来不曾分开过。

    “子经,且先委屈你暂任从事,元龙此番北征琅琊,必定大获全胜。待他归来之时,便可卸任功曹,转任东莞郡太守。功曹之职既然空缺,为兄当请贤弟任之。”

    刘备还是没变,骨子里依然是那个任气侠义的游侠儿。

    牵招一来,他就高兴的忘乎所以,竟然直接给对方许诺了功曹的位置。

    功曹的位置,乃是一州之中的要职,陈登能担任,那是因为他家里是下邳国、徐州第一大士族。

    陈登本身就少有才名,又为陶谦搞成屯田,使得徐州府库仓满廪实,这可是大功劳,才得以迁功曹之位。

    牵招有何家世?

    又有何功劳于徐州州郡?

    好在刘备飘了,牵招本人却没飘,他很清楚的知道这道任免是乱命,甚至会引起徐州本地士族的强烈反弹。

    到那时候,刘备既会损害威名,他牵招也会得不偿失。

    区区一个功曹之位而已,若是吾兄能继续上升,还怕自己没有美职吗?

    于是,牵招坚辞不受,刘备才有些回过味来。

    清醒过来之后,刘备尴尬的笑了笑,脑子里转了好一会儿,想出个解决办法:“子经,既然你无意功曹,那只能暂时屈居从事之位,另外,还请你负责为州内建立一支骑兵部队,你觉得如何?”

    “哦!?”

    刘备一说这个,牵招可来兴趣了。

    他在来的路上可是听说了,曹操两次征伐徐州,杀的徐州尸山血海,每克一城,便将其化为白地。

    如此惨烈的兵祸,徐州应该入不敷出才对。

    自家兄长如何还有余财建设铁骑?

    这骑兵有多烧钱,北地人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哪怕就是游牧的胡人,战马也是最亏钱的牲畜。

    不论是出肉,还是饲养难度,普通的马匹都远远不如猪、牛、羊。

    至于战马,那更是娇柔的不行。

    这里说的娇柔,并不是战马娇生惯养,没了这些就活不下去了。而是你想要养出强悍的,有战斗力的战马,就必须要对它娇养,所谓马无夜草不肥,其实说的是战马。

    马匹这种动物,胃口大,吸收差,而且还是单胃,没有反咀能力,需要吃上多顿。

    一匹好的战马,需要一到两个马夫全天看护,光是夜晚就需要喂养一至三顿精饲,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战马的膘肥,让它充满力量。

    可想而知,战马的价格,以及后续的饲养有多烧钱了。

    牵招特意提醒道:“兄长,这铁骑可不是那么好建设的,可得要花大钱。”

    刘备连连点头:“子经勿忧,我也素知此事。你且放宽心,可先挑选合适的种子训练起来,马匹可再等一段时间,自有招财童子为你我送来。”

    “招财童子?”

    牵招疑惑不解,难道是有人要送我兄好马?

    “哈哈!”

    看见牵招满脸的疑惑,刘备更是神秘兮兮道:“此招财童子,乃是我家至宝,子经你也曾经见过啊。”

    刘备所言不错,不说刘封在牵招回乡之后,亲自前往拜会过,就是刘封当年出生时,牵招可是亲自来参加了刘封的百日宴的。

    看见刘备不肯明说的样子,牵招也是无奈摇头,自家这兄长,都年过三十了,有时候竟还是一副稚童脾气。

    接着,刘备和牵招还聊了许多,只觉得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

    就在夜色渐深,月至天中时,院外突然传来了吵杂之声。

    这声音打断了刘备和牵招的聊天,使得刘备有些不悦。

    他穿鞋下地,骂骂咧咧道:“备倒是要看看,是何人夜半生事,搅扰了我和子经的畅谈。若是没有个道理,必要重治其罪!”

    牵招也有些不解,这可是堂堂徐州州牧府邸啊。

    居然还有人敢闹事?

    还是半夜闹事,这也太奇怪了。

    于是,牵招也下地穿鞋,跟着刘备一起出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