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我父刘玄德/ 第175章 拜访鲁肃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5章 拜访鲁肃

    拜访鲁肃

    之后,刘封又和刘备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由孙乾带信前往会稽,拜会王朗,并且同对方商议守望相助的事情。

    这也算是徐州集团对扬州内部的一次试探。

    从历史上来看,孙策横扫江东的时候,王朗是坚决抵抗的,而且也倾尽了全力,最后没死,也是自己确实德行不错,在会稽声望很高,且还不是本地人。

    多重原因之下,最终使得孙策放了他一马。

    刘封觉得,孙家现在横扫了吴郡,压着许贡打,一旦拿下了吴郡中部,兵锋立刻就会转移到王朗身上。

    历史上王朗可不是在会稽抵御孙策的,他先发制人,在看见许贡不行了之后,立刻出兵北上,直接占领了吴郡南部几个县,然后将重兵放在固陵旧城,依托坚固的城墙以及钱塘江江水为障,成功的挡住了孙策。

    可惜,他没下狠手,直接把呆在富春的孙静给宰了,否则没了孙静的献计,孙策还能不能过钱塘江就真的不好说了。

    “父亲,你对刘繇的求援和盟约有何看法?”

    刘封突然提起了刘繇,想要听听刘备内心的真实想法。

    眼下历史已经被刘封给改变了,原时空的刘备恐怕连现在五分之一的实力都没有,只能缩在下邳城中,依靠陈家和糜家的支持来统治徐州残破的下邳郡。

    那时候的刘备,总动员的实力不过两万人。

    而现在,刘备已经地跨八郡国,拥兵六七万,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超历史。

    与之相对的是,刘备周围的对手和敌人却没有历史上强了。

    就拿袁术来说,在广陵被刘封一口气解决了四五千嫡系,虽然孙策在吴郡大肆扩军,可袁术的基本盘却反而缩小了。

    若是孙策在吴郡站住脚,后勤不那么依赖袁术了的话,孙贲以及剩下的孙家诸将百分百会去吴郡扩张,而不是留在九江袁术的麾下。

    到那时候,袁术就靠他本部的三万人,恐怕连扩军后的广陵都挡不住。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刘封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在说出口之前,他想先听听刘备对刘繇的看法。

    “刘正礼?”

    刘备愣了下,随后才反应过来,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不好办啊。他是朝廷拜除的正牌子扬州牧,又和我同为宗室。他来求援,于情于理,我们都该帮他一把。可如果是为他人做嫁衣,为父也心不甘情不愿啊。”

    果然,刘备也不是真仁厚到舍己为人的地步。

    他也担心答应了刘正礼的求援后,自己这边节衣缩食,靡师费饷,最后反倒是便宜了刘正礼,帮他一统扬州了。

    刘封眨眨眼睛:“那不如给孙家放点水?”

    刘备惊讶的重复道:“给孙家放点水?你刚刚不是还说要限制孙家的吗?怎么又放起水来了。”

    “没错。”

    刘封嘿嘿笑道:“父亲你有所不知,本朝肇始,并无吴郡,其时会稽有县二十六邑。本朝建国之后,至吴会分治之前,吴县作为会稽郡郡治所在,人口过十万,乃是天下仅次于洛阳神都的

    拜访鲁肃

    这次旱情特别,就像是老天针对袁术似的,仅在他控制的地盘上,灾情最重的就是庐江和九江两个郡国。

    也正是因此,缺粮的危机迫使袁术对陈国下手,直接派刺客张闿成功刺杀了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然后吞并了陈国,得到了大量的粮食物资,缓解了旱情。

    如果真有机会,后年才是灭袁术的最佳时间,可事半功倍。

    不过刘封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了,因为他的缘故,历史已经改变的越来越多了,天知道以后会是个什么情况。

    他虽然改变不了旱灾的天时,可就怕到时候徐州集团被其他方面的突发事情给绊住了脚,没办法集中力量消灭袁术。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备思索良久,虽然有些被刘封描述的美景所打动,但他最后也还是摇了摇头:“袁公路手下可还是有数万人之众。”

    “父亲,这件事情的关键点其实并不在袁公路处。”

    刘封善意的提醒道:“我们这个计划的关键点是王朗,他能不能撑住,才是整个计划的关键点。”

    刘备恍然,因为在刘封这个计划里,最薄弱的一环就是王朗。他不但力量最弱,而且距离也最远,想要支援对方还只能走海路。

    因此,能不能守住固陵一线,就成了死生存亡之地。

    刘封有心想派一支队伍过去支援,但心存犹豫。

    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是收获颇丰,不但帮着王朗限制住了孙策,让他没法继续扩张,同时还借着王朗养活了一支部队,最后还能施恩于会稽。

    可这么做也有风险,虽然王朗,周昕都不像是这样的人,但谁也没法担保一定不会发生。

    况且即便要派兵,也要看时间,派的太早,王朗等人未必感恩,而且一旦战败,说不定连徐州军也一并坑死了。

    还是再看看,有些便宜还真是贪不得。

    父子俩围绕王朗这个点商议半天,最后还是只能维持之前的办法,最多在北边呼应一下,牵制部分孙策兵力。

    父子俩聊了半日之后,一起吃了午饭。

    东汉时候,贵族阶层已经明确一日三餐了,甚至晚上饿了还能吃些点心。底层平民,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日两餐,可农忙的时候,也会偶尔一日三餐。

    和刘备分开之后,刘封就出了州府,前往鲁肃的宅邸。

    幸好之前约定的是下午,否则被刘备这么一拖,今日定然是失约了。

    透过车窗,刘封远远的就看见鲁肃站在大门口等候他了。

    于是刘封赶忙下车,向着久侯的鲁肃行礼问好:“子敬先生何须如此厚遇,小子愧不敢当。”

    鲁肃憨厚的容颜上堆满了和善的笑容,既没有解释,也没有否认,只是客气道:“公子请进。”

    在鲁肃的引领下,两人来到正堂。

    等上完茶汤之后,鲁肃挥退了下人。

    鲁肃此人,能力极强,而且长袖善舞。

    明明是个心思缜密且灵活百变之人,却始终能给人以稳重憨厚的感觉,不得不说真乃是天赋异禀也。

    鲁肃伸手邀请道:“公子,请用茶汤。”

    刘封笑着点点头,然后尝了一口。

    说实话,这个年代的茶汤,刘封是真的消受不起。

    你见过加佐料的茶吗?

    这与其说是茶,真不如说是汤。

    而且还是味道古怪的汤。

    抿了一小口之后,刘封就果断把茶汤放下,朝着鲁肃说到:“子敬先生,小子今日前来拜访,实有几件要事想同先生商议。”

    鲁肃放下茶碗,脸容一整:“此处并无外人,公子尽可言之。”

    刘封开口道:“之前拜托先生为我采办甲胄,强弩,不知可有结果?”

    之前刘封曾经找过鲁肃,请他帮忙采购甲胄和强弩,至今也快半年了。

    眼下扩军在即,如果能从鲁肃这里补充一些甲胄、强弩,能够有效提升军队战力。

    鲁肃淳朴一笑,答道:“肃已让家中商队注意采购,只是甲胄乃是违禁之物,如今乱世,律法弛废,此物又成紧俏货物。肃家虽尽心竭力,却也仅仅只筹集到了铁甲三十三套,皮甲一千一百余套。”

    刘封心中一喜,广陵鲁家果然名不虚传,竟然半年时间就能收集到三十三套铁甲。如此一来,加上父亲调拨的四百套铁甲,自己手中的铁甲已经接近一千套了。

    况且他还同时委托了糜家也帮他采办铁甲,料想以糜家之能,应该会筹集更多才对。

    以当今甲胄的价格,铁甲最少可值七千钱,皮甲两千钱。

    鲁肃为自己筹措到的甲胄,价值最少当在两百五十万钱。

    这个数字虽然不小,但对眼下财大气粗的刘封来说,根本不算个事。

    刘封道谢道:“有劳子敬先生费心,小子不日就将财帛送来府上。”

    鲁肃并没有推辞,而是沉静的点头表示同意。

    刘封随后又开口道:“子敬先生,当今乱世,唯钱、粮、军械、人才为重。如今钱、粮、军械俱缺,封不才,敢问先生有何教我?”

    徐州人口下降的厉害,从近二百八十万下降到了一百六十多万,几乎接近腰斩。

    同时,因为战乱的缘故,各地从军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就以刘备为例,这次又要扩军两万九千人,在有余地的情况下,这必然是在青壮之中征召。

    因此,原本人多地少的情况已经转变成了人少地多,各地农户的生产压力也在变大。

    幸好曲辕犁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劳动力的劳动效率,同时还使得妇孺也能参与劳作,缓解了徐州的人力缺口。

    同时,刘封又积极招揽流民,安置屯田,这部分的又产生了不少的增量,这才使得今年的粮食产出没有下降的如原时空那样夸张。

    在原时空中,徐州这一年的粮食收成超过腰斩,不足战前巅峰时期产出的一半,而现在这个数字,仅仅只是下降了二成多。

    刘封现在询问鲁肃,请教方法,一方面是真心实意的想听听鲁肃的建议,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后面自己的主意。

    鲁肃听完之后,略一沉吟,开口道:“请教不敢当,只是肃也有一番思虑,可供少主参谋。”

    “当今大争之世,事在人为,钱粮军械,无不出自人手,故此,肃以为人为万事之本。若是主公能以才能之士各居其位,信布之勇统兵征战,熊虎之士从军陷阵,智谋之士运筹帷幄,规划之士劳于案牍,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当可横行天下,莫有敌手。”

    “肃闻彭城张子布,广陵张子纲,皆是人杰,子布刚简,怀不挠之节,子纲文理意正,为世令器。”

    “肃闻明公两次征辟,皆为子布先生所拒。”

    “然正因如此,主公才不可轻言放弃。”

    “如今主公在徐州轻徭役,统州权,拒外敌,于内收拢流民,推广屯田。于外锄强扶弱,吊民伐罪。更推广曲辕犁,使徐州恢复生产,百姓安居乐业。”

    “此类种种,必为二张所知,此番再请,必有佳音可得。”

    鲁肃说完,一脸殷切的看着刘封。

    他其实也曾和刘备推荐过张昭,可因为前面两次征辟不得,即便是刘备,也心生不满。

    刘备虽然不会像陶谦那样把张昭给抓了下狱,但让他继续征辟张昭,也有些心有不甘。

    因此,对于鲁肃的举荐,刘备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没给出正面回复。

    于是,恰好刘封求教,鲁肃立刻把这件事给提了起来,想要请动刘封出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