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士元献策
士元献策刘封会和庞统之间如此的坦率,其根本在于坦率的利大于弊。
刘封对荆州的渴望和蠢动,但凡有识之士,多多少少都能察觉一点,也必然会有人早就建言刘表防备刘备了。
就好比曹操这边,他和袁绍可是拜把子级别的兄弟感情,可早八百年就有人提醒他要提防着袁绍过河来干他了。
当年曹操落魄到担心自己战死,妻儿无所护的时候,程昱都硬顶着不让他送家小过黄河去投奔袁绍,难道骨子里真就是对曹操的一腔忠诚?
忠诚固然有,但多少也有着私心。
我程昱跟着你曹操,是我下的注。
你接了我的注,凭啥不问问我就想退赛了?
曹操当时真要是把家小送过河去,兖州之战即便赢了,他恐怕也就是个新野的刘备了。
家眷都在袁绍的掌控之中,曹操还怎么跟袁绍硬气?
荆州亦然,荆州士人下注在刘表身上,只要刘表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荆州士人是不吝于奉献自己的忠心的。
但这份忠心并不是没有私心的。
如果有一个比刘表更有前途,对他们更为大方的潜力股出现时,即便不换船,但分散投资一下不过分吧?
更何况如今的刘备父子可是已经占据了三州之地,就眼下的光景都已经远在刘表之上了,日后更是没法比。
刘表除了交州一个方向,已经再没有扩张的余地了。
向东是刘备,向北是曹操,西面是刘璋,南面暂时还是朱符,可朱符一完蛋,换上来的张津可是和刘表有大仇的。
更别说刘封此时还蠢蠢欲动,说不定还能直接插手交州牧的人选,将交州也纳入自己的辖地之中。
不过这个难度会比较高,刘封也没把握。
别看交趾力量不强,可刘备父子如今已经有足足两個半州的实地,再谋求交趾,除非拿出能够让天子和曹操都满意的代价,否则,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难度实在太高。
刘表眼下四面楚歌的情况,荆州的高门大族都能察觉得到。
只是他们求助的方向其实很广泛,既有袁绍,又有曹操,甚至连朝廷天子也算一个出路。本来没有刘备父子的份,可现在刘封横扫江东,拿下了整个扬州,可就有了入场券了。
因此,刘表必然会得到防备刘备的建言,可同时,也必然会有荆州士人为刘备集团美言。
所以刘封对庞统的坦诚,并不会泄露自己的目的。
对荆州的图谋是藏不住的,只能尽量淡化它,却不能彻底隐藏它。
既然藏不住,那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庞统会泄密了,或者说早就在庞统之前,这就已经“泄密”了。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次日,庞统向刘封提出了取荆三策。
“主公,刘景升其人,虽名不副实,却也坐镇荆襄近十载,且能安定荆州,北拒袁术、西凉武人,南扩交趾,颇有声势。”
刘表单骑入荆州是初平元年的事情,那是公元一九零年,而眼下是公元一九八年,已经足足九年了。
一个州牧坐镇一州九年,即便是个废物,都能拥有不低的声望,更何刘表还是相当厉害的人物。
刘表的名不副实,是相较于天下英雄曹操、袁绍、刘备而言的。
“因此,欲取刘表,必先予之!”
庞统的
士元献策
但现在听了庞统的建议后,刘封生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我欲遣使前往襄阳求见刘使君。”
刘封站起身,在堂上转着圈,目光看向庞统:“备述淮泗大旱,数郡绝收,欲求购大量粮食,赈济灾民。为表感激之情,愿将庐江太守一职让给刘勋,士元你意下如何?”
“妙也!”
庞统一思之后,拍手叫好:“此乃瞒天过海之计也!缺粮,则不可动兵,让位,则示之以好。如此一来,刘景升当无后顾之忧也。”
“主公!”
庞统满脸俱是赞叹之色:“您真是神人也,否则安能得此浑若天成的妙计。若吾是刘景升,必定中主公之计矣!”
庞统这话出自肺腑,毫无虚言,木讷的面庞上也变得生动了起来。
刘封哈哈大笑起来:“士元过誉也。”
随后,刘封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当北上寿春,面呈我父,定此计策。”
庞统大为支持:“此计当从速而行,江东已经抵定,当无大事可言,正是筹谋西向之时。袁本初虎踞河北,公孙瓒负隅顽抗,其势虽坚,却必然已是强弩之末,势不能长久。”
“以统观之,恐公孙之覆,已近在眼前。”
庞统面露凝重之色,拱手作揖道:“望主公早做准备,以公孙之势,一旦覆灭,袁绍再无牵挂。旦夕之间,即可调转矛头,伺机南下。”
庞统这番见解,可谓极为高明。
袁绍历史上就是如此,上半年灭了公孙瓒,下半年就挑选出了十万精锐,年底就开始南下过河了。
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休兵养民,其实也是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要不是贾诩和刘备各自帮了曹操一个天大的忙,曹操就连和袁绍官渡决战的资格都没了。
庞统居然能够看到这一层,也足以证明其能力的优秀了。
“士元此言,我深以为然。”
刘封当即决定终止行县,将北会的最高实权转让给太史慈,以王朗驻山阴执掌政务,以太史慈都北会诸军事,而刘封则带着庞统和庞山民暂时离开了上虞,朝着江北寿春而去。
为了赶路,刘封仅仅只带了许褚亲领的五百亲卫甲士随扈,其他兵马各自归建。
从上虞出发,先坐船至余暨,然后走陆路过钱塘江,经东苕溪入震泽,再转至溧水,出芜湖而入长江。
一路上都是水路,速度很快,仅仅半个月,就已抵达寿春城外。
刘封自濡须水进九江,沿途俱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田地中秧苗满地,百姓正在田间劳作,虽然烈日炎炎,却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这让刘封很是安慰,只希望老天能够被自己这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多降下几场雨水才好。
路过合肥时候,刘封只是派人去城内向二叔问好,本人却是直接过城不入,朝着寿春而去,却不想张辽获知之后,竟然追出城来求见。
“征南南下,不曾带辽前往,此刻过合肥而不入,莫非是辽有不敬之处,惹得征南厌弃了不成?”
张辽甫一上船,就推金山倒玉柱,冲着刘备大礼参拜,同时很是委屈的抱怨起来。
这也难怪了,自张辽投奔刘备之后,多在刘封手下行事。
刘封对张辽也是相当爱护,每每都是以破军之任委以,张辽可是个聪明人,自然愈发敬重亲善刘封。
只是此次南下,张辽却被安置到了关羽麾下,坐镇合肥要地。
他和关羽虽然性情相投,感情很好。
但与合肥城中的安宁岁月相比,张辽无疑却是更为怀念在刘封麾下征战的日子。
别说张辽了,就是关羽也闲的有些发慌了。
因此,张辽此次追来,其实也有投石问路之意。
刘封对张辽自然是颇为喜爱的,从能力上来说,张辽是妥妥的方面之才。
眼下刘备父子的事业越来越大,能够独当一面的,暂时还是只有刘备、刘封、关羽、陈登四人。但张飞不论是身份,还是功绩,自然是下一个方面大员的最优人选。
接下来的竞争可就激烈的多了,赵云、田豫、牵招、张辽、周瑜等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和功绩。
但到了这个位置上,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看能力和功绩了。
要纯以能力和功绩来看,孙策其实也有资格,孙策本人甚至有横扫江东的战力,这份功绩除了刘封,还真没人能稳压他一头。
但孙策能独当一面吗?
自然是不能的,哪怕孙家家眷此时已经全被送至了寿春,孙策身上的标签依旧是需要证明自己的忠诚。
张辽也感受到了这些,所以分外希望能够跟在刘封身边。
在刘封的麾下,不但有大把的军功可以立,又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培养双方的感情,还能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可谓是一箭四雕。
张辽自然是心动的很。
“文远何出此言。”
刘封将张辽拉了起来,戏谑道:“二叔对文远可不薄,每有事必与文远相商,汝就不怕伤了我二叔的心?”
张辽却是嘿嘿一笑:“征南何以大言欺我。莫说是我了,就是云长兄也久思征南,常与我云,征南人虽年少,用兵却犹如神助,更是已远在其之上。即便是云长兄,也甘心为征南所驱使呢。”
刘封听后大惊,仔细看了看张辽的神情。
张辽却是毫无他色的与之对视,丝毫不露怯色。
刘封有些迟疑道:“我叔父真有此言?”
张辽重重点头:“自是真事,辽安敢欺瞒征南。”
刘封心里忍不住嘀咕了起来,难道二叔这是给自己传话?
以二叔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向自己低头。
即便如今父亲的版图多是自己拿下的,可二叔、三叔对父亲的影响力却是不容质疑的。
尤其是以二叔的高傲,他这是在向自己隐晦的低头,表示愿唯自己是从吗?
其实刘封这猜测还真是猜对了。
刘封之所以将信将疑,主要还是因为后世的二爷实在太傲了。
只是刘封却忽略了自己如今对刘备集团的贡献和影响力,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刘备,同时也是铁打的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