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我父刘玄德/ 第407章 扩军计划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07章 扩军计划

    扩军计划

    主要是刘封的战略战术一直非常清晰,那就是竭尽所能的打歼灭战,避免击溃战。再加上攻城器具的改良和创新,使得驻扎坚城的敌人成了瓮中之鳖。

    在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后,俘虏大几十万也就很正常了。

    袁术这里一口气就抓了六七万的俘虏,厉阳孙家军投降了近两万,庐江的支援又送了一万多。过江之后,刘繇所部两万余众尽皆投降,薛礼笮融又贡献了上万部曲以及四、五万余青壮男女。

    光这部分就已经突破二十万青壮了,这还没算前后七八万人的孙策军,四五万的吴郡地方势力,以及大几万的会稽本土造反士族豪强和山越。

    这一系列下来,刘封至少抓了四十万众的俘虏,而且清一色都是青壮,其中男性还占了绝大部分。

    要不是刘封源源不断的送人力往江北,九江、庐江的水利工程也不会完工的如此之快。

    也幸好九江、庐江大兴土木,否则安置这些俘虏起来还真有些麻烦。

    好在现在不一样了,刘封在吴郡、会稽郡北部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这次扩军挑选剩下来的青壮男女也可以在这些地方安排屯田。再有多的话,也可以等着安置到豫章、丹阳去。

    刘封现在只会嫌弃人少,不会嫌弃人多。

    即便再多一倍,等到拿下了荆州,眼下一片狼藉,空空如也的南阳郡内就能安排上百万之众。都还没算荆州中可以没收到的田产。

    别的不说,江夏黄祖必不肯降,一旦拿下了江夏郡,光是黄祖家的田产就绝对不会少于几十万亩,甚至大有可能在百万亩之上。

    要知道黄祖可是凭借一己之力,就在江夏养了两万部曲的,这些部曲加上他们的家人,那可是破十万之数,一年的吃喝就得一百五十万石以上。

    没那么多田地,根本养不活这么多部曲。

    这次刘封和刘备说好了,优先抽调有经验的孙家军、袁术军战俘,

    扩军计划

    在这个时间点上,各个诸侯许多都是不发军饷,或者是只给精锐部队发军饷的,普通军队撑死了也就是有口饭吃。

    到袁曹官渡之战时期,士兵们开始有军饷了,但依旧不多,毕竟哪怕日后到了曹睿时期,曹魏的中央军待遇甲于北方,却连东汉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可想而知当下的各势力麾下的士卒过的有多寒酸,反倒是刘璋这类早期诸侯,麾下士卒的待遇还好一些,因为他们的地盘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破坏,还能收上大量的粮食和赋税,养得起兵马。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给的待遇也是相当低的,顶多就是比中原地区强些许罢了。

    杨修的这个问题倒是尽心了,杨家毕竟是世代公卿,其祖上四任太尉。

    杨修对军事制度还是有些研究了解的,他很快就意识到刘封若要拣选精锐,单独成军,那下一步必然是要给精锐开军饷的。

    否则精锐何异于大众?

    但他担心刘封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这般操作,故此才赶紧提醒刘封。

    刘封这个时候要给摧锋军开饷,难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杨修所提醒的财政压力。

    没钱一切都是虚无。

    好在刘封手里有钱,扬州的收入可比徐州高,之前大战,也封了各个县邑郡府的府库,所获极丰。同时刘备又答应了明岁的援助,再加上刘封自己经营的产业和徐州、豫州的屯田,养精锐两万大约还是负担的起的,甚至更多一些也可负担。

    如今刘封的私产年入当在数亿之巨,当真是富可敌州。

    这两年来和刘表之间的粮食贸易,靠的就是刘封源源不绝的财帛物资。

    不过局势变化至今,想必自下半年起,刘表那里的贸易往来必然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

    刘表肯定不会断了贸易,一来他也舍不得那巨大的利润,二来也是不想和刘备撕破脸,三来也是他已经有些压不住荆州本地士族豪强们的贸易欲望了。

    刘表和刘备之间的官方贸易,几乎全被刘表一家吃掉。

    可下面人也眼馋其中的巨额利润啊,别的不提,蒯、蔡两家就有足够的实力走私,而形同藩镇的黄家更是几乎光明正大的利用江夏水师和刘封做起了走私生意。仅江夏去年一年,就输入了十万石以上的粮食,全部换回雪盐、霜糖和香油等物资。

    不过这些事情刘封暂时没打算告诉杨修,只是肯定道:“州中财政,每年当可挤出两亿五千万钱用于发饷。”

    两亿五千万钱,那就是每月能分到两千万钱左右的份额。

    杨修两三个呼吸就算出了结果,当即应道:“既是如此,修以为拣选精锐可为上策!”

    刘封点点头,看向其他人。

    果然,堂上众人也都是赞同之色,这等于是解决了刘封所想三事之中的两件,即是拣选精锐,成军发饷。

    这么快就解决了两件事情,刘封心中有些高兴,随即将第三件事也抛了出来:“诸君,此次拣选精锐,我却是并非只想给摧锋军发饷。”

    杨修等人闻言大惊,齐齐看向刘封。

    刚刚刘封可是亲口说了,想要扩军至十五万以上。

    就以十五万计算,人人都发军饷的话,那每个月得花多少钱?

    若是以每月两千万钱的军费开支来计算的话,分到每个士兵头上不过一百三十三钱。况且军官的薪酬待遇可比士兵高多了,最底层的军官也是士兵军饷的两倍。中级军官最少也都是五倍起步,高级那更是几十倍了。

    总不能让军官们和士卒拿同样的军饷吧?

    刘封看出众人想要劝阻,却是提前一步抬起手制止。

    随即,刘封站起身来回踱步思考。

    他就知道这话一说,必然会引来众人的反对,可不说也不行。

    刘封需要从这些反对声中来进行调整,同时,也能避免自己犯错。

    如果经过调整能够让自己的计划得到谋士们的赞同,那就排除了许多潜藏的问题和危险,这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明明是军事议案,却先和文士们商量,这原因也很简单。

    武人哪有不想扩军的。

    跟他们商量,除了极少数如赵云这般极识大体,颇有战略眼光者,其他人自然是军队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了。

    “主公之意,是给全军发放军饷?”

    诸葛亮在一旁轻声请示道。

    刘封重重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此事恐怕……”

    庞统迟疑道:“阻力甚大啊。”

    刘封再度点头,这件事情可不仅仅是局限于左将军体系里了。

    刘封手底下的军队全部有军饷了,那刘备体系下的军队怎么办?

    是跟还是不跟?

    其实如今刘备的地盘,给全军发放军饷并非难事,毕竟富有富的发法,穷有穷的发法。你哪怕每个士卒每个月就发放个一百钱,甚至是几十钱,士卒只有高兴而不会有不满。

    但这对财政上的压力的确是极其巨大的,二十五万至三十万大军,哪怕每人只发二十钱,一年最少也要六千万钱。

    徐州每年的岁入也不过两亿,这等于是徐州财政的三分之一总收入了。

    最重要的是,这项开支属于是本来没有的,突然增加,必然会激起相当大的反对声。

    诸葛亮等人的才智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迟疑犹豫。

    可刘封却很清楚,这件事势在必行。

    须知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精锐部队凭借实力可以多一些薪酬赏赐,可其他部队也不能没有。

    都有俸禄的前提下,俸禄的多寡反而会刺激士卒们更为骁勇,敢于作战。可如果俸禄差别发放,那普通部队的军心可就要散了。

    总不能日后就靠这两万人部队来打天下吧?

    那还不如不整编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