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章 黄河决堤

    “什么?”

    朱元璋一惊,大步走上前,一把夺过了毛骧手中的飞鸽传书。

    果然。

    黄河决堤,八府受难。

    这几个大字如重锤一般敲在朱元璋的心中。

    让他再无暇去管任何的事情。

    “来人!给咱叫六部尚书到奉天殿!”

    “咱要开朝会!”

    丢下一句话后,朱元璋抬脚便往外走。

    只不过刚刚迈出门槛之时,朱元璋又像想到了什么一样,忽然停下了脚步。

    “把太子这边的奏疏,全部达到咱的寝宫。”

    “太子身体大好之前,不许任何人来打扰太子。”

    “爹!”

    朱标翻身欲起。

    “黄河决堤这么大的事,儿子不能不管……”

    “你老老实实给咱养病,就是对朝廷做的最大的贡献!”

    朱元璋猛一摆手,打断了朱标的话语。

    随后,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一眼朱标,极不自在的把语气放缓:

    “最近的事情,咱来处理就好。”

    “可是治理黄河……”

    “咱抽个空……会去再问问那小子的。”

    朱元璋脸色阴得像要下雨,不情不愿的说道:

    “咱倒要看看这小子是不是真是个全才。”

    “就连治河,都有一番真知灼见。”

    说完这一句话后,朱元璋转身就走。

    似乎一想到秦淮河畔的那个说书身影,满心里就不是滋味。

    等朱元璋到了奉天殿,六部尚书,早早的便等在了这里。

    “事情,各位爱卿已经知道了。”

    “户部,赈灾的粮食布匹,多长时间能够出库?”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答道:

    “陛下,今岁大旱,户部钱粮,并不凑手。”

    “若是拨下这一笔赈灾款,一时之间虽然还能勉以维持,但是今年秋粮歉收,在外大军的过冬粮草恐怕就……”

    赵勉虽然话说的可怜,但是语气是不容置疑的强硬。

    一闻此言,朱元璋还没有说些什么。

    旁边,五军都督府的后军都督傅友德便跳了出来。

    “大军没钱没粮,怎么能够在漠北作战?”

    “赵尚书,弟兄们爬冰卧雪的拼命,您这边是什么意思?”

    赵勉却是凛然不惧,转头看向傅友德

    “颖国公若是能变出钱粮,老夫愿意退位让贤。”

    “去岁多涝,今岁大旱。”

    “你就是把老夫劈成八瓣,也从地里变不出粮食!”

    “你……”

    “行了行了,吵的咱头疼。”

    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手,打断了两个人的吵嚷。

    朝堂上从来就是这样。

    掌管着钱袋子的户部,腰杆子格外的硬,每次发饷运粮,总能够和军方吵上一架。

    “赵尚书。”

    朱元璋想了想,略过了一脸愤愤不平的傅友德,冲着赵勉问道:

    “若是优先保证赈灾,剩余的粮食,可以支撑大军到何时?”

    赵勉低下头,心中掐算了一番。

    “回陛下,蓝玉军,当立刻返回。”

    “若是蓝玉,三个月之内回不到关内,就地取粮。”

    “那么户部将调不出一粟一米,支援大军。”

    “赵夫子,你……”

    傅友德当即又要跳了起来,却被朱元璋一手按下。

    “行了,咱先想想。”

    “户部先拨下去一部分赈灾钱粮,至少不能让灾区的百姓挨饿受冻。”

    “其他的事情,咱再想想。”

    说完,朱元璋摆了摆手,便想让众人出去。

    然而一抬头,却看见赵勉仍旧直愣愣的站在大殿中央。

    “陛下,臣还有要事要禀。”

    赵勉抬头,直视着朱元璋阴沉的面孔。

    “按照臣和工部的推算,此次决堤,一是上游连月多雨,水位充沛,这也是去年涝灾之因。”

    “二是黄河大堤,年久失修。”

    “若是不整修大堤,治理河道。”

    “待到秋收之际,恐怕仍有决河之事发生!”

    “一派胡言!”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一拍桌子,冲着众人怒目而视。

    “黄河不是几年前刚修过吗!为什么又会决堤?当时修河的是谁?给咱抓起来剥皮萱……”

    朱元璋暴怒的吼声刚刚响起一半,随即便戛然而止。

    看着下面文武百官一脸讳莫如深的表情,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

    上一次修河,自己是专门点的胡惟庸的将。

    现在胡惟庸早已经成为了一抔黄土。

    也让朱元璋的满腔怒火,硬生生憋在心中无处发泄。

    “……先救灾吧。”

    良久之后。

    朱元璋才从牙缝里蹦出四个字来。

    再也不想多说一个字。

    袍袖一挥,留下几个朝堂众臣径直回到了后宫。

    接下来的半个月,朝堂之上忙的连轴转。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半个月以来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太子的身体正在逐渐转好。

    但是代价就是,这半个月以来,朱元璋肉眼可见的苍老了起来。

    当太子的所有政务转嫁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朱元璋这才后知后觉得发现。

    昔日他觉得叛逆的太子,为他负担了多少压力?

    这半个月以来,朱元璋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

    心中也是越发的渴望,把朱雄英口中那套完美无缺的宰相改革法弄到手。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钱粮。

    “六百万两银子,不能再减减?”

    乾清宫里,朱元璋揉着额头,一脸的疲惫,看着面前的赵勉不住的苦笑。

    “陛下,不能再减了。”

    赵勉也是一脸的倦色,拱了拱手,恭敬答道。

    “灾民要抚慰,河堤要抢修,工匠要吃饭,砂石梁木要采买运输。”

    “这六百万两,已经是臣省了又省算出来的价格了。”

    朱元璋苦笑,虽说自己也知道不可能,但还是抱着渺茫的希望问了一句:

    “此次修理河道之后,未来几年是否可以漕运安稳?”

    “只要每年维修修缮,又无天灾人祸,臣可以保证。”

    “维修修缮啊……”

    这又是一大笔银子……

    朱元璋苦笑。仿佛被抽走了浑身力气一般,挥了挥手。

    “赵卿退下吧。”

    “咱再想想。”

    看着赵勉退下,朱元璋靠在椅子上,身上第一次出现了属于暮年王者的萧瑟之气。

    不知怎地。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突然浮现出了那个,和自己孙儿长得有三分像的年轻身影。

    突然间,朱元璋的心中神起了一个荒谬的想法。

    如果是那个神秘的小子,会不会有什么办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