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大明:我朱雄英,和老朱密谋谋反/ 第11章 以工待赈,两难自解?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章 以工待赈,两难自解?

    想到这。

    朱元璋呼的站起身来,大声吩咐道:

    “来人!”

    “去叫曹国公微服前来。”

    “陪咱去一个地方。”

    秦淮河畔,一条不起眼的画舫上。

    恢复了自己本来面孔的朱雄英靠在栏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心中却是相当疑惑。

    这半个月以来,风平浪静。

    朱雄英本身已经做好了锦衣卫围剿的准备。

    甚至于连撤离通道都准备了不止一条。

    然而这半个月的金陵城。

    却平静的一如往日。

    这大大出乎了朱雄英的意料。

    按朱雄英的想法,经历了那天的事情之后,那位朱老郎中,无非是两个选择。

    一是出门之后便到朝堂上告发,随即便是大军压境。

    二是就此上了自己的船,纵使心不甘情不愿,也至少在表面上能过得去。

    然而这半个月以来什么都没有发生,不光那位朱老郎中再没有来过一次。

    就连锦衣卫那边在失踪了整整一个小旗之后,也没有任何动静。

    这样诡谲的情形,让朱雄英百思不得其解。

    “公子。”

    楼梯上传来了咚咚的声音,霜儿人未到,声先至。

    “那位朱老郎中又来了。”

    “哦?”

    朱雄英眼睛一亮。

    “来的方向确定了没有?”

    霜儿点头:

    “是从建安坊来的,根据咱们的情报,那里确实住着一位吏部郎中。”

    朱雄英点了点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随即,起身坐在了镜子前。

    “给我易容,我再去见见这位朱老先生。”

    “哈哈哈……朱老先生别来无恙呼?”

    看着从酒楼中穿堂过来,步入后院的朱元璋,朱雄英笑着迎上前去。

    同一个后院,同一拨人。

    只不过此时,再也不复之前的剑拔弩张。

    除了李景隆还是一脸的不自在之外。

    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元璋,都表现的其乐融融,好的像是一家人一样。

    “呵呵……”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

    “之前黄河决堤,六部官员忙得团团转。”

    “咱这里也要对黄河沿岸官员重新考评。忙啊!”

    最后那两个字,道尽了朱元璋近日的烦恼。

    也让朱元璋,对朱雄英所说的那条制度越发迫切。

    如果朱雄英知道,此时的朱元璋心中心心念念的都是内阁制。

    一定会觉得啼笑皆非。

    号称工作狂魔的朱元璋也有扛不住的一天?

    不过此时。两人都不知道对方心中所想,朱雄英热情的请朱元璋来到书房就坐。

    当看到站在朱元璋身后的李景隆时,朱雄英笑着问道:

    “之前匆匆一别,还未请教这位是。”

    李景隆的脸色像是吃了苍蝇一般,极不情愿的拱了拱手。

    “锦衣卫总旗,李二。”

    朱雄英眼睛一凝:“没想到还是一位天子亲军?”

    察觉到朱雄英眼中的警惕,朱元璋笑呵呵的打圆场:

    “害,还不是当年咱那外甥,在打天下的时候立了些功劳,却没有享上福。”

    “皇帝体恤,让咱这外甥孙到锦衣卫里挂了个闲职,之前你这里扣押下来的锦衣卫,首尾也是咱这孙子处理的。”

    “放心好了,都是实在亲戚。”

    “咱大逆不道的证据在你手里,真要泄露出去,诛咱的九族也少不了他。”

    说着朱元璋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眼睛一横,瞪了李景隆一眼。

    被自己的舅爷爷威胁,李景隆也只能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冲着朱雄英点了点头。

    朱雄英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怪不得,锦衣卫失踪了整整一个小旗没有任何动作。

    原来是有内鬼作祟。

    朱雄英脸上的笑容又热烈了几分,有一个锦衣卫内部的探子,做起事来便越发的方便。

    为表示亲近,主动开口问道:

    “不知李兄最近办的是什么案子?”

    李景隆心中老大不乐意。

    但是在自家舅爷的威胁之下,只能闷声闷气的按照编好的剧本回答。

    “最近主要是在抓河道上的贪污案。”

    “此次黄河决水。两岸百姓受苦不轻吧?”

    朱元璋长叹一声,点了点头:

    “上百万亩良田被淹,今年秋粮必然欠收。”

    “最主要的是朝廷没钱了。”

    “一边要赈济灾民,一边还要维持大军征战。”

    “已经没有整修河道的钱粮了。”

    “户部的赵尚书天天为此事发火。”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是满腹忧愁。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他本以为。缺钱这种事,只有自己要饭的时候会头疼,没想到即使成为了皇帝,也为这钱粮发愁。

    “所以河道不修了?”

    朱雄英皱眉。

    这两京一十四省,以后都是他的天下。

    朱明王朝说不修就不修?

    拿自己的百姓当什么?

    朱元璋摊手:“没钱。”

    “咱也觉得不修河道不妥,今年虽然天旱,但是如果明年再发大水,又该如何?”

    “咱……的皇帝已经派人招蓝玉大军回师了,即使这样,也还有三分之一的钱粮缺口。”

    朱元璋也是打开了话匣子。

    毕竟在别的地方,他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只有别人向他诉苦的份。

    眼下终于有一个人能让他肆无忌惮的诉苦,朱元璋一说起来,便是滔滔不绝。

    “灾民赈灾要粮食布匹,修理河道要沙石土木,雇佣工匠,还要钱粮。”

    “而且大灾出大乱,河南都司的兵将也要厉兵粟马,以防灾民生乱。”

    说到这,朱元璋悚然一惊。

    不由得挺直了脊背,目光灼灼的盯着朱雄英。

    “朱小子,你不会在此时起事吧?”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

    “我还不至于化天灾为己用。”

    “以天灾起事,我怎么尽收天下民心?”

    “最好是朱明王朝能够把黄河彻底的治理妥当,到时候我直接捡现成的就是。”

    “不过我看现在的洪武朝,没人有这本事。”

    朱元璋长长松了口气。

    品味着朱雄英的这番话,忽的心中一动。

    “朱小子,莫非你有办法?”

    朱雄英似笑非笑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怎么?朱老郎中想让我给洪武皇帝献策?”

    朱元璋讪讪一笑,刚想说些什么,便听到朱雄英悠悠开口。

    “也不是不行。”

    “毕竟我也知道,朱老先生上我这一条船是心不甘情不愿。”

    “既如此,我送朱老先生一场功劳,让老先生见我胸襟气魄,又有何妨?”

    说到这,朱雄英举起一只手。

    “其实说破了很简单,八个大字。”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