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另辟蹊径
“我就问你们一句:想发财不?”周庆明淡然地笑着。
“废话,谁特么的不想发财啊。”
“就是,你特娘的消遣谁呢?”
“妈的,把我们当傻子了是吧?”
……
黄坤等人一听这话,顿时就全炸了。
都觉得周庆明这就是故意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太特么的不地道了些。
“想发财就闭嘴,安静听我说;不想,你们就接着闹。”
“回头派出所的民警到了,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跑不了。”
想发财就好。
周庆明别的没有,发财的点子那真是多得跟米似的。
“……”
黄坤等人在面面相觑之同时,立马全都闭紧了嘴。
这样才对嘛。
周庆明先是满意地环视了一下后头同样竖起了耳朵的村民们。
而后方才不慌不忙地开口道:“黄坤,你家祖传的抓蛇养蛇手艺没丢吧?”
“呃,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闻言之下,黄坤顿时大吃了一惊。
“你别管我怎么知道的,我先告诉你一条消息——眼镜王蛇的蛇毒比黄金还贵,一克的收购价大致在四百到六百美元之间。”
“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二千三百元到三千五百元之间。”
怎么知道的?
那当然是前世知道的。
周庆明那手抓蛇的本事就是跟黄坤学的。
“嘶……”
黄坤当即就被这消息给震得倒吸了口凉气。
可周庆明还嫌不够震撼,紧着又往下剖析了一番:
“一条眼镜王蛇一年可以抽六次毒液,大致能产出一到两克干毒。”
“也就是说养好一条蛇,每年就能有一千二百元以上的纯收入。”
“以你黄坤的本事,一年养它两、三百条蛇不难吧?”
黄坤彻底晕乎了,良久之后,这才回过了神来。
双眼放光地开口道:“难倒是不难,只是,那蛇毒该到哪卖了去?”
这态度就对了。
周庆明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在国内,这东西没有市场,只能走出口路线,我可以帮你联系省外贸。”
“另外,我还可以帮你申请一笔贷款,用于建养蛇场。”
“前提条件是你得下苦。”
一听这话,黄坤当场就激动得直搓手。
好一阵子晕乎之后,这才满脸疑惑地接着道:“吃苦没问题,我们早都苦惯了,只是,你说话能算数不?”
“黄坤,你这问的是什么屁话,知道他是谁不?咱们县委书记的秘书!”
“代表书记来引领你们致富的,他说话能不算数?”
徐双丰先前被黄坤顶撞得很郁闷,这会儿抓到了机会,立马毫不客气地就训斥了对方一通。
“啊……”
一听这话,黄坤登时就被吓到了。
他今天之所以出头闹事,都是被人怂恿所致。
只知道吓走了来人,可以拿到十元钱,压根儿就不知道要吓的人是谁。
这会儿一搞明白了周庆明的身份,双腿不自觉地就哆嗦开了。
“不用紧张,我是周庆明,现在,咱们就算是认识了。”
“我可以保证刚才所说的话全都真实有效,凭你黄坤的本事,发财不难。”
“但,我希望你能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有愿意参与的,你就带他们一带。”
“再有就是在养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尽一切可能做好防护措施。”
“我的要求就这么两条,能办得到吗?”
面前这位,在前世,可是闻名全国的养蛇大王,身家过十亿,村里一大半的人都在为他打工。
这一世,周庆明希望他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而不是自己独肥。
“能!周干部,你放心,只要愿意跟我一起干的,我都带上了。”
这时候的黄坤还是个有点热血的愣头青,“有钱大家一起赚”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那就好,你带路,咱们这就进村慢慢谈。”
养蛇虽然是暴利,但,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有胆子去参与。
要想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那就还得有别的惠民措施,显然不适合在村口处继续拉呱。
“哎,好、好好,周干部,您请。”
黄坤一伙人立马殷勤地在前方为周庆明等人开道。
背后,何雨霖望向周庆明的眼神格外的晶亮……
四天后,两个小组都已完成了对各自区域的走访调查。
不过,周庆明却并未急着去跟乡里会谈,而是将纪卫国、洪国雄以及徐双丰都请到了自己房中,先开了个碰头会。
“纪书记,就请您先谈谈情况吧。”
尽管不是正式会议,可尊重领导却是少不得之事,周庆明很客气地就将话语权先交给了纪卫国。
“行,那我就说几句好了。”
“同志们,经过这几天的走访,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下六个自然村的情况。”
“感触很深啊,现在都已经是九十年代了,可各村绝大多数的乡亲们还生活在五十年代,这,真的很不应该。”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为乡亲们做些实事,只是,我们市团委能力有限,本次的扶贫资金就只有五万元,杯水车薪啊。”
“但,不管怎么着,我们都必须用好这笔钱,让乡亲们看到奔小康的希望。”
纪卫国的表情很沉重,表态也很坚决。
问题是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扶贫,所言所述其实跟废话也没啥区别。
“洪主任,你们省团委方面有什么看法吗?”
对纪卫国的扯淡话语,周庆明压根儿懒得置评,紧着就看向了洪国雄。
“周主任,是这样的,我们省团委此次扶贫的经费同样是五万元,都来自于希望工程。”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白沙村援建两到三家简易的希望小学。”
“其它方面,我们恐怕就爱莫能助了。”
洪国雄很无奈。
他倒是真心想为贫困的白沙乡人民做点事,奈何,有心却无力。
“……”
周庆明同样很无奈。
希望工程不是不好,教育确实是百年大计。
可问题是对解决白沙乡眼下的困境根本没任何的帮助——绝大多数村民穷得连饭都快吃不起了,哪有闲钱送孩子去上学。
就这状况,你把校舍建得再好又能有啥用呢?
当然了,腹诽归腹诽,这等有违大局的牢骚话显然是说不得的。
此时此刻,他也只能是将视线转到了徐双丰的身上:“那行,回头咱们再商量援建的村小学具体定在哪个村好了,徐乡长,请你也谈谈看法吧。”
徐双丰原本对联合扶贫工作小组充满了期盼,可在听完了纪、洪二人的表态后,他的心顿时就是拔凉一片。
所以,这一开口时,话可就说得不是那么客气了:
“首先,我得感谢省团委、市团委对我们白沙乡的关爱。”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们白沙乡什么都缺,但最迫切的其实就一条——交通。”
“这个问题若是不能得以解决,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纪、洪二人瞬间就无语了。
他俩虽是联合扶贫工作小组的正副组长,可说到底,在各自的单位里都没什么话语权。
各自的五万元就是所能动用的全部了,多一分都没有。
“修路资金,我来想办法解决,不过,此事必须先请示一下县里。”
“这样吧,咱们今天先把调查报告赶出来,明天一早,请洪主任、徐乡长跟我一起回一趟县城。”
“等我向书记汇报后,咱们再来讨论究竟该如何操作。”
老实说,周庆明对联合工作小组也同样有点失望。
就这么点钱,搞啥扶贫呢?完全就是面子工程,尽糊弄人。
但没办法,现实就是如此。
要想把特色农业试点工程搞起来,显然只能另辟蹊径了……
九月二十六日,周三。
天才刚蒙蒙亮,周庆明就领着洪、徐二人上了路。
待得赶到了县里时,那都已是九点过半。
好在他身份特殊,用不着跟候见的官员们一般去排队等着,到了县委书记办公室没多久,就直接进了内间。
“小周,辛苦了,这份报告写得很详实,优劣势也分析得很透彻,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实可行。”
“只是,县里的财政状况你也清楚,今、明两年内,县里都没可能挤出这么笔修路资金。”
“后年的话,若是县国投真能发展起来,那倒是能宽泛些,问题是时间不等人。”
“你有什么旁的解决办法吗?”
在看完了周庆明所提交的特色农业试点规划报告后,李元山满脸都是无奈之色。
巧妇真就难为无米之炊。
但,不管怎么着,特色农业试点都必须坚决贯彻下去。
这一点完全没得商量。
此时此刻,他也只能指望脑瓜子灵活的周庆明能拿出个锦囊妙计了。
“书记,我确实有个大致可行的构思,只是,恐怕得打点擦边球。”
办法当然是有的。
只是,与目下的政治风向有点不太符合,周庆明并不敢确定李元山是否愿意冒这么个险。
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敢道出实情。
但现在,既然已经没了别的办法,那他也只能把早就已撰写好的计划书拿了出来。
“你稍候,我先看看。”
见周庆明真的有办法,李元山顿时就来了精神,在伸手接过了文稿后,兴致勃勃地便翻阅开了。
只是,看着看着,他的脸色渐渐凝重。
果然。
一见及此,周庆明的心也跟着被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