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章

    第3章

    报!西南物资告急!

    报!敌军将领于城下叫嚣,射杀守城兵士七人!

    报!......

    军营,营帐外,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

    营帐中,一众将领面色难看,首位之上,北武王更是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许久,麾下一将领开口:王上,末将以为,眼下局势,坐以待毙,只会坐吃山空,汜水关易守难攻,高句丽纵然联合东瀛环伺,也断然不能轻易攻破防线,但若就这样等下去,粮草真正告急之际,不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崔大志话音刚落,有人点头,但却也有人眉头微皱.

    不过片刻,营帐中就有人唱反调:你少他娘的放屁!东瀛贼寇自西南环伺到东北,整个汜水关被包围其中,动一发牵全身,眼下贸然出兵,就是漏洞百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整个营帐中吵成了一片,和方才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都闭嘴!

    一声厉喝响起,方才还吵的正酣的众将领登时闭口不言,齐齐望向了这声音的主人,北武王。

    北武王中年模样,面庞方正黢黑,透着一股冷峻,一身重甲披挂,坐在那就仿佛小山一般。

    这藩王之名,可是凭借北武王腰间的大刀,硬生生地厮杀出来的,原本北武王兵镇灵州之地,驰援汜水关,纯靠北武王一腔护国热血。

    可当北武王率兵前来,原本驻扎在汜水关的大夏兵士却一股脑的撤回到了洛阳城中,所有来自高句丽和东瀛的压力,齐齐本本的压在了北武王的头上。

    本来时便急,粮草准备并不充裕,大夏兵士撤离之时也并未留下什么物资,如今困于此地百日之久,人吃马嚼,已到强弩之末。

    高句丽和东瀛打通海岛,压的江南东道水师动弹不得,往来航线驰援物资,源源不断,拉锯战到了这一步,北武王已经是弹尽粮绝的地步。

    一味守城,等不来大夏支援,前攻难,撤亦难,那就打!

    若从一开始北武王便不淌这一趟浑水,大夏献帝怪谁,也怪不到北武王的头上。

    但汜水关此时已经落入北武王之手,若是北武王撤退,且不说能否安稳撤离,单说自己藩王的身份,临阵脱逃弃洛阳百姓不顾,这罪责,便是要人头不保。

    汜水关后,再无天堑,高句丽和东瀛联手之下,可一路深

    入腹地,莫说洛阳为患,整个河南道恐怕都要化作炼狱。

    比起战出一条血路来,撤退的代价,分明更大。

    众将领中,有人忧心耿耿,有人战意盎然,就在此时,营帐外再次传来一声高呼:报!!佩麟军昭武校尉楚元一来见!!

    当听到了这个名讳之际,北武王的脸上闪过一抹异色。

    佩麟军,声名赫赫,近两年在朝堂上可称得上风头无两。

    大夏皇朝风雨飘摇,外忧内患不断,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庆国女帝觊觎,而率领着佩麟军的楚元一百战百捷,战功无双,不过两年时间便坐到了正六品武将之位。

    但前些时日佩麟军和南蛮交锋,大败覆灭之事,北武王早就已经听闻。

    没想到这楚元一竟然活下来了!

    佩麟军将领不知所踪,世人皆以为楚元一早就不知死在何处,此时当楚元一出现在了北武王的军营中,实打实的引起了不少人的惊讶。

    让他进来!

    北武王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营帐拉开,楚元一和杨凌华走了进来。

    众将领兵士都是一身兵甲,楚元一此时一身白袍,却显得格格不入。

    果真是你!

    北武王盯着楚元一,一年前大夏皇城的祭祖大典上,二人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的楚元一意气风发,那模样北武王不会忘。

    楚元一轻笑拱手:一年不见,北武王倒是愈发英武。

    呵,你不回朝堂去请罪,来我这地方作甚

    北武王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以及些许嘲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为武将,北武王对楚元一自然不服,而如今佩麟军覆灭,这败军之将前来自家军营,敲打几句,无可厚非。

    楚元一自然也没藏着掖着,开门见山道:我这罪臣,若回了京城,无非就是把脑袋送去给圣上砍下来罢了,倒不如戴罪立功,纵然活罪难逃,起码死罪可免。

    戴罪立功北武王眉头紧皱,不解楚元一是何意。

    而楚元一则淡定自若,眉眼之中满是自傲道:我前来汜水关,便是为了相助北武王破局,叫高句丽和东瀛大败!

    此言方才落下,营帐中登时哄堂大笑。

    来自外敌的压力在此时被抛到九霄云外,不苟言笑的一众将领似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

    叫高句丽和东瀛大败你倒真敢说!

    手握佩麟军,都能输给南蛮,让那些蛮子把佩麟军屠戮一空,你怎敢大放厥词,说要大败高句丽和东瀛!

    这小子莫不是在那一战叫蛮象踩了脑袋,神志不清了哈哈哈哈!

    若说高句丽、东瀛、南蛮谁更强,绝对分不出个一二三,但其中任意两方联手,绝对要胜过剩余一方。

    高句丽和东瀛此番意图吞下河南道,淮南道,以及江南东道,几乎是动用了举国之力,

    这也是为何在汜水关能将北武王困住如此之久的缘故。

    楚元一若是率领全盛之时的佩麟军前来,这话倒还要掂量掂量,但此时只是楚元一一人罢了,这话已然成了笑话。

    这一战若是拉开,按我推算,营中粮草不足十日消耗,且开弓没有回头箭,敌国环伺汜水关外围的水泄不通,无论是要正面交锋,还是拉锯游击,所有的话语权,尽数在东瀛贼寇和高句丽人的手中掌握。

    此言一出,营帐中多数将领都闭上了嘴,这是一场死战,楚元一所言非虚,他们所有人,都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而敌国能和尔等拉扯如此之久的缘故,便在江南东道之上,江南水师尽数草囊饭袋,阻挠不得高句丽和东瀛海路补给,故此唯有兵行险道,斩断高句丽和东瀛的补给,东西连横,叫高句丽和东瀛驻扎河南道的兵士腹背受敌......

    说到此处,楚元一话音戛然而止,转而轻笑摇头:说多了,说多了,我看北武王麾下将领也并不欢迎我,就此离去,不再叨扰。

    言罢,楚元一转身便拉上杨凌华离去,此时营帐中已经鸦雀无声,北武王眉眼中闪烁异色,连忙抬手叫住楚元一:且慢,你要本王如何相助

    拨我三千精兵,我自可断高句丽和东瀛活路!

    楚元一停下脚步,铿锵有力开口,一双眼烁烁精光,分明胜券在握!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