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8章

    焦康盛听后,一脸为难地说:“皇上,向大将军和定国公有私交。”

    “朕知道,”皇帝道:“有私教才好呢,向天河更容易下手。”

    焦康盛一脸为难,皇帝看着他说:“怎么?连你也背叛了朕吗?”

    “不,”焦康盛连忙道:“谁背叛了皇上,老奴都不会。”

    皇帝嗯了一声闭上了眼睛,继续装死,焦康盛低着头守在一边。

    虽然他跟了皇帝几十年了,但还是没有办法理解皇帝。现在的七皇子明明比三皇子优秀,也比三皇子的儿子优秀,皇帝怎么就不能把皇位传给七皇子呢?

    虽然七皇子已经是逍遥王的儿子了,但他还是皇家的血脉啊!给优秀的七皇子,总比给懦弱的三皇子或者他的儿子强。

    唉!

    焦康盛在心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边萧淮回了御书房,跟李景熠交代了些事情,就出了皇宫。至于皇帝的最后挣扎,他虽然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但也能猜个大概。

    皇帝、皇后他们不挣扎才奇怪呢。

    出了皇宫,他没有马上回家,而是骑马去了唐国公府,直到天黑才回府。他直接去了世安苑,唐书仪正靠在寝室的榻上看书。听到他回来了,她放下书迎了出去。

    萧淮揽着她的肩膀又回了寝室,唐书仪从柜子里拿出他的寝衣,问:“景熠还在皇宫?”

    萧淮边脱衣服边说:“是,他早点面对事情,就能早点成长起来。”

    他从没有想过,通过操纵李景熠把持朝政。

    “我就是觉得他还是太小了。”唐书仪说。

    萧淮从她手里接过寝衣穿上,“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上层社会的孩子都会很早就面对现实。历史上七八岁十几岁就开始掌权的皇帝多的是,在现代.....”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又道:“在现代,我的父亲也是十五六岁就临危受命。”

    “好吧,是我孤陋寡闻了。”唐书仪道。

    萧淮拥着她往浴室走,嘴里说:“夫人你是关心则乱。”

    唐书仪哼了一声,萧淮哈哈笑着拉她进了浴室,翠竹翠云连忙带着人退得远远地。

    唐书仪是被抱着出来的,躺到床上,她靠在萧淮的怀里,说:“等景熠坐上那个位置,玉宸和玉铭都成了亲,我们就带着玉珠出门四处走走吧。”

    萧淮看着她问:“担心玉珠啊?”

    “是啊!”唐书仪叹口气,“虽然景熠现在看着不错,但等他坐上那个位置后,会不会变?谁都说不准,还是让时间验证吧。玉珠还小,过个两年也才十三,我们带她出去三四年,若是景熠对她的心意没变,就让他们成亲。”

    萧淮拍了拍她的背,“好。”

    第363章

    比较

    第二日要早朝,萧淮早早起了床。唐书仪太困,眼睛都没睁。萧淮收拾好自己,又给她掖了掖被角才走。

    骑马到了皇宫,如往常一样,宫门口已经有很多官员在等着呢。不一样的是,今日他下了马,前面的官员主动给他让出一条道来。

    不过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跟相熟的官员打招呼,然后等到宫门开了之后,又跟大家一起走进去。到了金銮殿外,就见一个少年身着亲王蟒袍,在那里立着。

    远远地看着,他整个人有些单薄,但身上的稳重一点不减。众位大臣见到后,心里都不由得佩服萧淮,真是慧眼识珠啊!谁会想到当年的冷宫皇子,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而知道内情的唐书白和齐良生他们,心里则是在佩服唐书仪,她不仅慧眼识珠,还很会教导人。李景熠虽然也拜了方大儒为师,但是在唐书仪那里学到的更多。

    齐良生在心里叹口气,她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康亲王。”

    “康亲王。”

    .......

    大臣们走过去跟李景熠行礼,李景熠恭恭敬敬地给他们回礼,不讨好也不疏离,进退得当,再次让大臣们刮目相看。

    最后李景熠走到萧淮身边,跟着他一起进了金銮殿。都站好后,等了好一会儿才见焦康盛出来,站在上面说:“皇上今日身体不适。”

    “本官听说皇上昏迷不醒,是不是这样啊?”皇后的大哥吴经纬上前一步说。

    焦康盛面上带了难色,但还是道:“是。”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昏迷不醒,就应该让三皇子监国。”吴经纬道。

    这时齐良生走出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君主也要有君主的才干,不然国可就乱了。”

    “齐大人这话何意啊?”吴经纬道:“三皇子从小熟读诗书,做事沉稳有序,何来没有才干之说?”

    齐良生笑了下,看向三皇子拱手问:“殿下,您说我们大乾现下最当做的事情是何事?”

    三皇子被突然点名,有些慌张。他看了眼吴经纬,但吴经纬却因他的这种表现很是不满,脸色自然不好看。

    三皇子更加紧张了,他结结巴巴地说:“父皇....父皇身体不适,不能....不能主持朝政,就该有人主持朝政。”

    齐良生听后点头,然后他对李景熠拱手道:“康亲王殿下,您说我大乾现下最当做的事情是何事?”

    齐良生的这个问题,之前并没有跟他说过,现在被问到,李景熠也有些紧张。不过他面上倒是很平静,想了一会儿他道:“虽然皇伯父不能主持朝政,但我大乾外患已除,四海升平。各位大人现在应该各司其职,团结一心。”

    “哼!”吴经纬重重地哼了一声,“就是各司其职,但也得有个主事的。”

    “下官现在有一事要上禀。”唐书白朝三皇子拱手,“下面有官员上报,说我大乾许多地方的土地荒芜,但许多百姓又没有田地可种,这该怎么办啊?”

    三皇子被问懵了,他想了一会儿说:“那…那就把地卖给他们,朝廷还能多些收入。”

    “但百姓手中没有银钱买地。”唐书白道。

    “那…那就把地卖给地主商户。”三皇子道。

    唐书白:“但是荒芜的地开垦起来很难,地主和商户并不愿意买。”

    三皇子:“那…那你们说该怎么办,要你们这些大臣就是解决问题的。”

    唐书白点头,“殿下说的是。”

    三皇子听他这么说,松了一口气。但这时就见唐书白转向李景熠问:“康亲王殿下觉得这事应该怎么解决?”

    李景熠想了想道:“应该让大乾的百姓耕者有其田。”

    他这话让朝堂上安静了下来,大司农张大人上前一步问:“如何让百姓耕者有其田,殿下可以详细说一下吗?”

    “田地荒芜,百姓没有田地,这是土地的浪费,也是人力的浪费。可以让农民去开垦荒地,前几年不收荒地的税负……”

    耕者有其田,其实是唐书仪跟他讲的,不过当时唐书仪只是提了个大概,李景熠回去后对这个问题仔细思考过。所以现在说起来,还算通畅。

    他讲完之后,朝堂上开始议论纷纷。李景熠说的这个方法,不仅大乾没有过,之前的朝代也没有过。因为土地不是掌控在朝廷手中,就是掌握在乡绅地主手中。

    就是有大片地荒地,朝廷也没有政策让百姓开垦。

    而三皇子和皇后那一派的人,脸色都很是不好看。他们都没有想到,今日齐良生他们,会当众让三皇子和李景熠比试。

    等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萧淮道:“康亲王殿下说得对,皇上虽然身体不适,没有办法主持朝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各司其职,若是实在需要有人定夺的事情,就各位阁臣一起商议吧。”

    “是,定国公说的是。”

    “是该这样。”

    ……

    萧淮没有揽权,没有削弱任何一方的权利,这些大臣自然是愿意附和。

    这时萧淮又道:“我看康亲王机智沉稳,对民生颇有研究,各位阁臣商议事情之时,也可让之一起商议。”

    “自然。”齐良生先开口了,其他几个阁臣也跟着附和。还是那句话,萧淮虽然掌控了皇宫和上京城,但他明显没有把持朝政的意思。

    至于以后是康亲王上位,还是三皇子上位,那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当然,这些大臣里面也有想着攀从龙之功的。

    第364章

    “嗯”是什么意思呢?

    早朝结束,大臣们陆陆续续地走出金銮殿。不得不说,今日萧淮的举动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萧淮那么强势地掌控了皇宫和上京城,除了几个知道内幕的,大部分的朝臣都觉得,萧淮肯定会逼宫。他自己上位也好,推康亲王上位也罢,都势必会引起朝堂的动乱。一个弄不好,就会血流成河。

    今日他们来上朝,都是小心的不能再小心。但没有想到的是,萧淮不仅没有逼宫,也没有掌控朝堂的意思。即使要推康亲王上位,也没有很强硬。

    不过这也是因为康亲王,确实比三皇子优秀太多。

    这边,萧淮带着李景熠到了唐书白和齐良生近前,跟李景熠说:“日后你多跟两位大人学习。”

    李景熠连忙应是,然后朝唐书白和齐良生恭恭敬敬的行礼,“景熠日后要麻烦两位大人了。”

    唐书白和齐良生连忙回礼,嘴里说不麻烦应该的。萧淮见状就跟他们告辞,然后离开,唐书白和齐良生都是一脸无奈,你就这么把未来的君主丢下了?可真是放心啊!

    李景熠倒是面色如常,他明白萧淮是让他早日跟这些大臣接触,一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比三皇子强,二是能提前了解这些大臣的秉性。对此他觉得压力很大,但同时也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一样。

    唐书白和齐良生本来打算下朝后一起去喝茶的,现在只能改变计划,三人一起去了齐府。今日就关在书房,跟未来君主分析朝政吧。

    ............

    向天河也没有想到萧淮雷霆手段带兵进城,后来却是和风细雨。不过这跟他没有太大关系,下了朝他快步往外走,想着给他家夫人买点心呢。

    但是刚走了没几步,皇帝的亲信吴正信叫住了他,“向将军。”

    向天河停下脚步扭头看向他,没有说话。吴正信知道他的性子也没有在意,而是笑着拱手道:“在下可否请向大将军喝杯茶?”

    向天河虽然不爱说话性子执拗,但并不是傻。吴正信是皇帝的亲信,他们两人平时并无往来,这个时候要跟他一起喝茶,略微一想就知道不会有好事情。

    “我还有事,就不跟吴大人喝茶了。”

    说完他迈步就要走,吴正信怎么可能让他就这么走了,连忙小跑着跟上他说:“向大将军,在下有要事与大将军说。”

    向天河又停下脚步,“你说吧。”

    吴正信:“……”

    这光天化日地,又来来往往的这么多官员,让他怎么说?

    他一脸为难,“大将军,有些话在这里说不方便。”

    向天河皱眉看他,吴正信害怕他有说出拒绝的话,连忙上前一步拉近两人的距离,压低声音道:“皇上口谕。”

    向天河眯眼低头看着他,一脸严肃。吴正信猜不到他的心思,只能马上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大将军请吧。”

    向天河嗯了一声,迈步往外走,到了宫外骑上马往茶馆而去。吴正信连忙跟上。其实他很想找个隐蔽的茶楼,偷偷摸摸地跟向天河把茶喝了,同时把该讲的话也讲了。

    但是,向天河却去了上京城最繁华的街道,挑了生意最好人最多的一家茶楼。而且他骑马走得快,率先进去了。吴正信没有办法,只能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快步走了进去。

    挑了一间安静的茶室,两人坐下。吴正信想跟向天和寒暄几句,但他还没开口,对方先说话了:“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吧。”

    吴正信:“…向大将军,皇上已经醒了。”

    向天河端着茶杯饮茶,面色平静。吴正信皱了下眉,接着说:“皇上说,若是像大将军你杀了萧淮,皇上封你为王。”

    房间里一片安静,向天河把杯子中的茶一饮而尽,站起身往外走。吴正信有些懵,这是个什么意思?答应还是没有答应啊?

    他连忙拉住向天河的胳膊,“向大将军,您给个回话呀。”

    向天河看着他,淡淡地嗯了一声,然后挥了一下手臂,吴正信跌坐在了椅子里。而向天和大步走了出去。

    吴正信坐在那里一头雾水,“嗯”是什么意思呢?答应还是没答应啊?这件差事,他完成没完成了啊?

    这边向天河出了茶楼,向右走了几步到了一家点心铺子前。那老板见到他就笑着说:“向大将军您又来啦。”

    向天河嗯了一声,然后伸手指了几样点心。老板明显是知道他性子的,笑呵呵地把这几样点心包好递给他。向天河接过点心给了钱,然后骑马回家。

    坐在二楼的吴正信看到这番情景,嘴角抽搐。向天河跟他在这家茶馆喝茶,不会是因为这家茶馆旁边有点心铺子吧?

    又在茶楼里坐了一会儿,吴正信满腹惆怅地回家。他很明白,在皇帝与萧淮的这场斗争中,皇帝已经败了。现在不过是最后的挣扎罢了,但是他怎么办呢?

    等到康亲王上位,他完蛋?

    皇宫

    皇帝的寝殿内,焦康盛立在床边,小声禀报今日早朝上发生的事情。皇帝盘腿坐在床上,低头听着,等焦康盛讲完,他坐在那里一直沉默。

    焦康盛见他这个样子,担忧地问:“皇上,您还有哪里不舒服?”

    皇帝还是没有说话,过了好长时间他才道:“也就是说,小七以前那个样子,都是装的?”

    焦康盛沉默,皇帝捏了捏太阳穴,他虽然醒了,但是脑子一直昏昏沉沉的。

    “是,当初我没有把事情查清楚,那些年他也吃了很多苦。但是,我是他的亲生父亲,我能真得要他死吗?他为什么在我跟前还要藏着掖着?”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焦康盛见状连忙小声说:“皇上,注意耳目。”

    皇帝只觉得一口气憋在心口,想发泄但是找不到出口。放低了声音,他又说:“他如果在我面前表现出他的优秀,我能把他过继出去?他用得着让萧淮推他上位?我才是他的亲生父亲,萧淮算什么?老六又算什么?”

    ...........................

    第365章

    但愿你不会对我审美疲劳

    皇帝坐在床上,低着头嘴里念念叨叨,甚至到最后他的眼睛都有些湿润。

    “自从我继承皇位,一直都没有懈怠过。先皇看不上我,觉得我不如老六。坐上这个位置之后,我铆足了劲儿干,就是想让先皇看看,我不比老六差。但是……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还不够努力吗?”

    皇帝抬起头,看着焦康盛问:“你说,是朕不够努力吗?”

    焦康盛扑通跪倒在地上,压低声音说:“皇上,您的辛苦奴才最清楚了。”

    “但是为什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皇帝又问:“萧淮功高震主,朕不该杀他吗?看看以往的那些朝代,多少功高震主的将帅都被杀了。”

    焦康盛跪在地上不语,其实他很想说,萧淮功高震主你想杀他也没错,但关键是你没有能力杀他。

    可这话,让他怎么说?

    皇帝长长地叹口气,“向天河那边,找人说了吗?”

    焦康盛点头:“奴才让吴大人去说了。”

    “嗯,他是个可信的。”皇帝侧身躺下,嘴里还说:“但愿向天河别让朕失望。”

    这边,向天河拎着点心回了家,直接去了后院,把点心给了向夫人。

    向夫人拿着点心边吃边问:“今日早朝情况怎么样啊?”

    “康亲王比三皇子强。”

    他这话说得没头没脑,但向夫人却懂了,她说:“我见过两次康亲王,看着是个宽厚的孩子。”

    向天河又嗯了一声,向夫人又道:“定国公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现在的那位,容不下你们这些有功劳的。”

    “嗯。”

    向夫人看了他一眼,然后摆了下手,“外面的事情我也不懂,只要我们一家能平平安安地就好。”

    这一次向天河说了四个字:“你放心吧。”

    夫妻两人聊了一会儿,向天和起身去前院,在练武场打了一会儿拳,回到书房把自己的亲卫叫到身边,跟他说:“你去定国公府跑一趟,告诉定国公,皇上让我杀他。”

    亲卫:“…是。”

    向天河摆了一下手,亲卫转身离开,心里忍不住吐槽,皇帝真是一点都看不清形势。定国公在上京有一万多人马,他们家将军在上京顶天了1000多士兵,让他们怎么去跟定国公打?

    去白白送人头吗?

    再有,定国公立了那么大的功劳,皇帝都想杀他。如果他们家将军真的把定国公给杀了,等皇帝这场危机过去了,会不会把刀指向他们家将军?

    这种可能性大得很!

    当别人都是傻子呢?

    亲卫心里吐着槽,骑马去了定国公府。见到萧淮小心地把话复述了一遍,萧淮听后冷笑一声道:“跟你们家将军说,我知道了。”

    “是。”

    亲卫告辞离开,萧淮起身去后院。唐书仪正站在桌案后面拿着笔画画,她这段时间对画画挺入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