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1章

    唐书仪见她一脸的幸福,脸上的笑容更盛。她是真的无所谓两个儿子什么时候生孩子,生不生孩子。

    有时候她很奇怪那些做婆婆的,为什么那么喜欢催生。有了孙子对他们来说又能有多少好处?不过是多个孩子在膝下玩闹罢了。若是家境富裕的,还有人帮着带孩子,若是家境不好,自己还得辛辛苦苦带孩子,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至于传宗接代,这不是应该男人考虑的问题吗?但往往很多催生的是婆婆。

    婆媳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感觉萧玉宸差不多快从翰林院回来了,唐书仪就让佳宁回去了,她靠在锦榻上拿起一本书看,翠竹翠云在旁边伺候着。

    看看,带孙子哪有安安静静地看书舒坦。

    这边,佳宁回了清风苑,刚换了身衣服,萧玉宸就回来了。听说她在寝室,就也快步进了寝室。佳宁见到他,就笑着走上前道:“回来了。”

    萧玉宸嗯了一声,拉上她的手问:“今日在家可好?”

    佳宁点头,“今日与母亲去了那边宅子,帮着做了些事情。”

    两人牵着手走到榻边坐下,佳宁轻声说了今日都做了什么,萧玉宸笑着认真地听,当佳宁说到陶氏问她有无怀孕的事情,他先是一愣,然后脸沉了下来,“回头我要把这事与易元说说。”

    佳宁知道他这是要给自己出头,唇角扬起的弧度更高,她道:“不用了,想来他一回家就知道这事儿了。不过母亲说......”

    她身体后倾靠在萧玉宸怀里,轻声跟他说了唐书仪说的话,然后道:“母亲真的很好。”

    萧玉宸抱上她,唇放在她的耳边说:“我也不想这么早要孩子,我想与你在一起。”

    佳宁看着他笑,“我也是。”

    萧玉宸看着她的娇颜,心头更热,低头就朝那嫣红的唇亲了上去.......

    第402章

    也是需要智商的

    第二日,萧易元就到了国公府道歉。昨日他一回家陆氏就跟他说了陶氏做的事情,他也是气得不行,人家萧玉宸和佳宁郡主怀不怀孩子,跟她有什么关系?

    找到陶氏,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又下了令,禁陶氏一个月的足,然后今日一早就过来道歉了。对此,唐书仪没有说什么,这事儿原不原谅佳宁说了算。

    就见佳宁脸上带着得体的笑,“不是大事,都是一家人,我知道伯娘是什么性子。”

    萧易元松了一口气,但是这口气还没有松完,就听佳宁又道:“只是伯娘这性子,咱们自家人不在意,若是她得罪了外人,终归是麻烦。”

    萧易元握了握拳头,“是。”

    他也只能这样说。

    佳宁看着他又道:“不若这样吧,让伯娘学一学规矩,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交往。”

    说着她看向唐书仪问:“母亲您觉得呢?”

    唐书仪点头,然后问萧易元,“易元你说呢?”

    萧易元自然赞成,还起身向唐书仪和佳宁道谢。至于陶氏学规矩会不会吃苦头,她觉得这可以忽略。不是不孝顺,而是他这娘若是不狠心整治一番,说不定就会闯出祸事。

    事情说完,萧易元就告辞离开了。唐书仪笑着问佳宁,“你打算让谁去教她规矩?”

    佳宁:“去宫里请嬷嬷吧,宫里认真严厉的嬷嬷多。”

    她毫不避讳,让陶氏学规矩就是想惩治她。唐书仪扑哧笑,“行,有两日没有给太皇太后请安了,一会儿就让人往宫里递牌子。”

    “好。”

    婆媳俩相视一笑,这一刻她们惺惺相惜---都不是会吃亏的主儿。

    第二日,婆媳俩一起进了宫,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会儿话,然后带着两个宫里最严厉的嬷嬷回去了,下午两个嬷嬷就出现在了陶氏面前.......

    陶氏接下来日子自然不好过,就是萧易元和唐安乐大婚的时候,两个嬷嬷都随身跟着陶氏,估计以后她们就一直跟着陶氏了。

    热热闹闹的一天过去了,陆氏把陶氏叫到跟前,说:“易元把媳妇娶回来了,你高兴吧。”

    陶氏点头,儿媳妇出身好长得好嫁妆多,还是儿子喜欢的,她自然高兴得很。

    “我们是从乡下来的,上京的风俗习惯我们都不懂,”陆氏看着陶氏又道:“以后家里的事情都跟着国公府学吧,国公夫人不让儿媳妇晨昏定省,不用儿媳妇伺候,我们自然也不用。”

    对于这件事,陶氏有心理准备,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陆氏又道:“怎么跟儿媳妇相处,多跟国公夫人学着点儿。”

    陶氏再次点头,经过两位嬷嬷的教育,她知道了这个儿媳妇对儿子的重要性,对这个家的重要性。现在她的想法是,只要儿媳妇不找她的事儿,她绝对不会找儿媳妇的事儿。

    第二日新妇敬茶,唐书仪在唐安乐敬完茶后,拉着她单独说话。问了她昨日到今日过得如何,唐安乐娇羞地仔仔细细地讲了。唐书仪听陆氏和陶氏都没有让她伺候,还说了不用她每日晨昏定省,一颗心放下了。

    不过她还是说:“以后若是受了委屈,或者遇到难事都跟我说。”

    唐安乐挽着她的胳膊点头,“我知道了姑姑。”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唐书仪他们就回了国公府。

    而就在此刻,陈太妃坐在太皇太后跟前,拿着帕子流眼泪,“.....我那侄子一向胆子小,若是说他差事办不好肯定会有,但说他贪墨,还贪墨那么多银两是绝对不可能的。”

    太皇太后脸上带着无奈,“我听说这个案子是大理寺查的,人证物证俱全。”

    “是有人栽赃,”陈太妃连忙道:“这桩贪墨案他可能参与进去了,但他绝对不是主谋,他没有那个胆子也没有那个能力。太皇太后,求求您跟皇上说说,饶了他吧。”

    太皇太后重重地叹口气,“后宫不得干政,前朝的事情我管不着也不能管。”

    “太皇太后,求您了...”

    陈太妃起身跪在了太皇太后跟前,太皇太后坐在那里没动,她看着陈太妃道:“你礼佛多年,事情怎么就看不明白呢?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不该管,什么事情能管什么事情不能管,你就没有好好想过?陈家的那些人,是真的孝顺你还是在利用你,你就不仔细想想?”

    陈太妃被说愣了,太皇太后见她还是如此糊涂,便不再多说,她又道:“你回去吧,好好想想我说的话。以后不要再往宫里递牌子了,我不会再见你。”

    陈太妃跌坐在那里,太皇太后让人把她扶起来送出宫,然后跟身边的嬷嬷说:“她这一辈子都没有明白过,这条命能活到现在,也是她幸运。”

    嬷嬷道:“主要也是当年她不受宠,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又被折腾没了,没有威胁。”

    太皇太后长长地叹口气,“但愿她不再作。”

    唐书仪很快就从萧淮口中得到,陈泰然因贪墨罪被押入大牢的事情。听完后她道:“二十多万两银子,陈泰然有这么大的能力?”

    贪污这种事儿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贪污二十多万两银子,也是需要智商的。就陈泰然这样随意就被利用的人,会有贪污二十多两银子的脑子?

    萧淮听了她的话笑,“这次也是顺藤摸瓜,本来皇上是想查一查陈泰然,惩治他一番,也是杀鸡儆猴,但没想到查不出一个惊天贪墨案。”

    “不会真的是陈泰然主谋吧?”唐书仪问。

    萧淮:“就像你说的他没有那个脑子,但是现在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他。很明显他成了弃子。”

    “那现在查出来真正的主谋是谁了吗?”唐书仪问。

    萧淮摇头,“但是有了些眉目,不过那人暂时还不能动,皇上的意思是这个案子表面上到此为止,陈泰然是主谋。至于那人,慢慢来。”

    唐书仪嗯了一声,然后道:“在隐忍方面,没有几个人能胜得过皇上。”

    冷宫那样的环境他都忍过来了,更何况现在。

    第403章

    皇上他真的不容易啊!

    大乾朝开国到现在,虽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朝堂内的关系已是盘根错节。即使萧淮手握兵权,对李景熠全力支持,但是李景熠若是想把皇帝这个位置坐稳了,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不过唐书仪对他也并不是特别担心,她相信李景熠有这个能力。而李景熠这段时间可谓是呕心沥血,不仅要学习很多东西,还要跟朝堂上的老狐狸们斗智斗勇。

    就在他的忙碌中,萧玉铭要出发去西北了。出发这日,一家人和谢熙华把他送到城外。该嘱咐的话之前都已经说了,临别的时候唐书仪只拍着他的手臂说:“路上注意安全,到了后给家里写信。”

    萧玉铭点头,然后看着站在一边的谢熙华说:“我也给你写信。”

    谢熙华连腾的一下就红了,唐书仪在一边忍不住笑,众人也都跟着笑,谢熙华红着脸瞪萧玉铭,他咧嘴嘿嘿笑。

    “行了,你赶快赶路吧。”萧淮道。

    萧玉铭说了一句我走了,转身就翻身上马,然后就策马离开,唐书仪他们看着他的背影消失才离开。

    少了一个人,唐书仪就觉得家里空了很多,萧淮听了她的感受就道:“你应该清楚,到最后陪着你的人只有我。”

    唐书仪笑着嗔了他一眼。

    ........

    这日,上京城来了几辆马车,本来只是几辆马车没有人会注意,但是前面开道的是宫里的侍卫和太监,这就不得不让人注意了。有好事的人打听一下才知道,这几辆马车里的,是当今皇上的嫡亲舅舅一家。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也不算是皇上的亲戚,毕竟当今皇上过继给了逍遥王,逍遥王未娶妻,当今皇上便没有外家。

    不过看现在这架势,皇上是认这个舅舅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年明妃蒙冤的时候,当今皇上已经四岁,对明妃必定是有感情的。照顾明妃的兄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明家人回京,在上京城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

    明家的几辆马车在一座宅子前停下,门头匾额上书写着明府两个字,这是明家以前的宅子。明家众人下车,站在大门口看着朱红的大门,都是一阵感慨。甚至明大老爷和明二老爷眼睛都有些湿润。

    多少年了,他们终于回来了。之前他们以为,他们家永远都没有办法回来了。

    “明大老爷,二老爷,快进去吧。”一个太监笑着道。

    明大老爷、明二老爷点头,两人带着家人进了宅子。就见宅子内的房屋走廊,一草一木都明显被精心打理过,他们的一颗心再次落了地。

    进了厅堂,太监笑着说:“皇上已经下令把明家之前被查抄的财产,都归还了过来,明日会有人来跟两位老爷对账。”

    明大老爷听后道:“皇上是个好孩子。”

    太监听了他这话,神色微愣,然后不动声色地笑。明二老爷有些不满地看了眼自家大哥,然后跟太监说:“明日我们去宫里谢恩。”

    太监接着笑,“皇上说了,两位老爷你们舟车劳顿,家里也有很多事情要安置,晚几天再进宫也不迟。”

    明大老爷刚想说他们不累,想明日就进宫见皇上。但他刚张口明二老爷就说:“谢皇上的恩典,我们等着皇上召见。”

    太监笑着朝明二老爷点头,然后告辞。他一走,明大老爷就看着明二老爷说:“老二,你傻了不成,我们不马上进宫见景熠,还等什么等?”

    “大哥,那是皇上,名讳不是你能随意喊的。”明二老爷语气带着严厉。

    “我就在家里喊一喊怎么了,当年我还抱他玩儿呢。”明大老爷不满地说,他觉得明二老爷太小心了。

    “那是以前,现在他是皇上,我们就不能越距。”

    “这怎么就是越矩了?我就是他舅舅,喊一声他的名字怎么了?”

    “你这样什么时候被人抓住把柄,我们明家说不定再次被流放。”

    “当今皇上是我亲外甥,谁敢让我流放?”

    “你真是无可救药!”

    .......

    兄弟两人吵了起来,明大夫人和明二夫人在旁边劝,几位公子小姐脸上也都带着焦急。好不容易兄弟俩被劝住了,然后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回了房间,明二老爷坐在椅子里生气,明二夫人给他倒了一杯茶,“我看大哥他们的心不小,前几天我偶尔听到,他们想把明雨送进宫。”

    明二老爷重重地哼了一声,“我们是因为什么遭那么一场大难,他都忘了。等见了皇上后,就分家。”

    明二夫人松了一口气,“反正我的女儿是不能进宫。”

    明二老爷嗯了一声。

    这边太监回了宫,本想去回复明家人进宫的情况,但御书房里,李景熠正跟几位大臣商议事情。几位大臣走后,他想进去,但叶德本拦住他说:“皇上忙着呢,明家的事情我回一句就行了。”

    那太监连忙称是,叶德本则在李景熠用晚膳的时候,把明家已经到上京城的事情说了。李景熠听后道:“这几日忙得很,过几日再召见吧。”

    说完他就接着用膳,吃过饭继续在御书房看奏折,这一看又是到深夜。叶德本见天色太晚了,就轻声道:“皇上,该休息了,奏折明日再看吧。”

    李景熠嗯了一声,但是坐在那里没动。叶德本等了一会儿,见他还是没有要休息的意思,就道:“明日帝师应该会进宫,若是知道您如此不知道劳逸结合,不知会如何说。”

    李景熠抬起头瞪他,“又想告状!”

    叶德本弯着腰赔笑,“奴才哪敢啊。”

    李景熠哼了一声起身,“准备就寝吧。”

    “是。”

    叶德本连忙伺候他沐浴更衣,李景熠舒服地躺在浴缸里,闭着眼睛自言自语地说:“我若不能独当一面,师父和定国公怎会把玉珠嫁给我。我不努力怎么办?”

    叶德本听这话叹息了一声,皇上他真的不容易啊!

    第404章

    确实有些着急了

    第二日,唐书仪进宫给李景熠讲课,叶德本早早地就在宫门口等着她呢。两人算是熟人,去御书房的路上边走边聊。

    唐书仪问:“皇上近日可好?”

    叶德本犹豫纠结了一会儿,还是说:“皇上一切都好,只是太用功了,休息时间就有些少。”

    唐书仪嗯了一声,她能想象到李景熠身上的压力。到了御书房,李景熠看到她马上起身问好,眼睛不由自主地往她的身后看。

    但想念的身影没有出现,他脸上带了失落。唐书仪看到了,当作没有看到。玉珠十多岁了,得注意男女大防了,每次进宫都带着她,对她的名声不好。

    李景熠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萧玉珠了,自然是挂念得很。

    师徒两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天,唐书仪便开始给他讲课。结束后,唐书仪还是忍不住跟他说:“臣知皇上身上担子重,但是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紧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你应该清楚。”

    李景熠点头,“我知道,但是手边的事情太多,我就想一下子做完。”

    “大乾朝偌大一个国家,”唐书仪看着他说:“今日的事情做完,还会有明日的事情,日复一日,你永远做不完。”

    李景熠抿着唇不说话,唐书仪又道:“臣之前跟皇上说过,事情有轻重缓急,上位者还要知人善任,不能事情都你一个人做了。”

    李景熠点头,“我知道了。”

    他确实有些着急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唐书仪就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太后一脸笑地问:“怎么没有让玉珠一起来?”

    唐书仪回:“过两日让她来给您请安。”

    太皇太后知道她这是为了玉珠的名声着想,就想说让两个孩子定亲,但又想到萧淮说的若是玉珠嫁给李景熠,他的后宫就只能有她一人。

    但现在玉珠小不能进宫,而未来谁又说不准,现在两人定亲,万一未来有变故,自然对玉珠不好。可是,看着景熠每日的辛苦,她也心疼得很。

    “唉!”太皇太后重重地叹息了一声,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太皇太后还让唐书仪给萧玉珠带了很多点心回去。唐书仪坐在马车上,低头看着手中的点心,想到太皇太后那一声长长地叹息,也叹了口气。有些事情可以心软通融,有些事情绝对不能。

    在古代,女子嫁人绝对是第二次投胎,若是这一步走错了,下半辈子可能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父母,虽然没有办法替孩子走他们的人生,但若每一步都尽职尽责做好把关,他们以后的人生就会轻松很多。

    又过了几日,李景熠召明家人进宫。明家人这日天没亮就起了床,每个人都用心的装扮了一番,才一起进宫。

    临上马车之前,明二老爷和明大老爷说:“一会儿见了皇上,大哥你一定要摆正态度,皇上先是皇上然后才是我们的外甥。而且,皇上之前已经过继给了逍遥王。”

    明大老爷脸上带了不满,“老二,你什么时候这么啰嗦了?我又不是三岁的孩子。”

    说完他一脸不高兴地上了马车,明二老爷眉头皱成了疙瘩,看着明大老爷的马车开始驶动,他也上了马车,不过心中的某个决定更加坚定了。

    车子到了皇宫,明大老爷和明二老爷去了御书房,明大夫人她们去后宫拜见太皇太后。

    御书房里,明大老爷和明二老爷见到李景熠马上叩头拜见。李景熠起身把两人扶起,然后仔细打量他们。

    当年出事的时候,他才四岁多。很多人长大后四岁左右的记忆就几乎没有了。但是,当年的事情太大,大到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从天堂一下子进了地狱。所以,当年的事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这两位舅舅。

    他们都苍老了很多,但是从他们的脸上依稀还能看到他母妃的影子。想起母妃,他的心微微有些疼。殓了下心神,他道:“这些年你们也辛苦了。”

    “皇上,您是不知道当年我们明家遭的那个罪....”

    明大老爷一脸委屈,但是他的话还没说完,明二老爷就打断了他的话,“都过去了,多谢皇上给我们明家昭雪。”

    李景熠的目光在两人之间徘徊了一瞬,然后道:“是,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明妃....朕也重新安葬了。”

    明大老爷听他喊明妃而不是母妃,神色就是一愣,明二老爷倒是神色正常。

    三人聊了一会儿,李景熠就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毕竟两人年龄都不是太大,当年也是有官职的,想来不想一直赋闲在家。

    明大老爷一听,脸上就带了喜色,不过他也知道不能直愣愣地说想做什么官,就道:“皇上您安排就是。”

    李景熠点头,然后看向明二老爷。明二老爷握了握拳头,然后道:“明家祖籍在黄平,当年的事老宅那边也受到很大影响。我想回黄平,为黄平的明家做些事情。”

    李景熠听后点头,知道他这是想回黄平做官的意思,道:“朕知道了。”

    而明大老爷惊讶地看向明二老爷,觉得他脑袋肯定被驴踢了,明明可以留在上京,他却要回黄平。明二老爷感受到了他的目光,但是当做不知道。

    李景熠又不动声色地看了两人一眼,唇角微微地勾了下。他对两人已经有了安排,都是清闲没有实权的位置。不过,明二老爷若是想回黄平,倒是可以给个有些权势的官职。

    慈宁宫这边,太皇太后听着明二夫人可着劲儿的夸她的女儿明雨,而明雨确实长的貌美如花,但是言语之间的气度却没办法跟明大夫人的女儿比。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