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章

    “用药有几分把握?”梅望舒追问。

    “你这状况,前所未有,谁也没把握。走一步看一步罢。”

    梅望舒下不了床榻,目送邢以宁出去,由嫣然和常伯代为送出大门去。

    刚刚拿过一本闲书,翻了半页,紧闭的窗棂从外面被人敲了敲,拨开了。

    向野尘还是那身白色锦缎箭袖袍,翻窗进来。

    “主家,你在京城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向野尘抱剑跨坐窗边,转头朝外院方向打量,目光带了审视警惕之意。

    “我这几天出入家门,总觉得被人暗处盯梢。刚才回来时又遇到一个,我追过去两条街,那人身手不弱,半道竟追丢了。你的院子要不要加派人手?”

    梅望舒把书放下,随手拿起床边小桌搁着的鸦青发带,把散乱长发绾起。

    “我在京城得罪的人多了去了,被盯梢也是正常。但想要扳倒我的人,会走官场查抄罪证的路子,不会轻易走暗杀的野路子。你有空多帮看看家里的防卫分布,莫要半夜进了贼,偷了要紧的东西去。”

    向野尘点头应下,提起几天前的盯梢差事。

    “查的是当朝国舅爷,还真是个了不得的皇亲国戚。不过他家里护院的本事却稀松平常,跟了几天,查得明明白白的。”

    他毫不客气地往太师椅一坐,伸手捞了个石榴剥着,“主家,好眼光,一钩子钓到大鱼了。”

    贺国舅从宫里回来,神色惶恐不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从早上关到半夜。

    他夫人叫了几次,没叫开门,焦虑地去找来了贺国舅的母亲。

    也就是当朝太后娘娘的生母,当今天子的外祖母。

    这回贺国舅终于开门了。

    母子两个闭门嘀嘀咕咕了半晌,贺国舅神色严肃紧绷,从怀里掏出一张薄绢,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赫然是一张诉状书!

    “——等等。”听到这里,梅望舒喊停。

    “用绢书写的诉状书?你看清楚都写了些什么?”

    向野尘冷哼,”我踩在房顶揭瓦看的。字迹密密麻麻,又小又多,神仙才能看清。”

    “那你如何知道是诉状书?”

    “甭管写了些什么,看贺国舅那副心虚气短的模样,那绢书不是写满了罪证,就是逼死人的绝命书!贺国舅揣着那绢书,也不知道是要去告别人呢,还是别人告他,被他半路拦下来了。”

    他心里显然已经有了定论,哼道,”以贺国舅的显贵身份,多半是拦了别人要告他的状子。”

    梅望舒思忖了一会儿,“绢书的下落呢。”

    “这个才是有趣的地方。”向野尘说到这里,兴奋起来,

    “贺国舅和他老娘嘀嘀咕咕了半日,找来一套袍子,居然把那封绢书缝进了袍子内衬里!贺国舅当场穿身上了!第二天天刚亮,城门开启,贺国舅直接穿着那袍子出城。”

    “后来呢。你一路跟着?”

    “我一路跟着。贺国舅那套袍子在身上穿了四天,四天去了四个地儿,穿到身边伺候的几个侍婢都在暗地里嘀咕了,他终于舍得把袍子脱下来,托付给城外一处别院里安置的年轻漂亮的外室,趁夜收进了库房箱笼里。”

    说到这里,向野尘嚼了嚼石榴籽儿,“我看他终于定了地方,我才放心回来,问主家你后面的打算,那藏匿罪证的袍子是连夜偷出来呢,还是咱们直接上门,来个人赃并货。”

    “不急着动作,”梅望舒自己也拿了个石榴,把外皮慢悠悠剥了个干净,“先稳住,以不变应万变。”

    贺国舅的身份不寻常,既是元和帝的嫡亲舅舅,又是太后的亲弟。

    他的存在,就像一把两面开刃的刀锋。

    此时此刻,贺国舅安分守己做他的皇亲国戚,讨好太后娘娘,也讨好元和帝这个外甥。两边都不得罪。

    但现在安分守己的国舅爷,不代表以后一直都安分守己。

    如今两边不得罪,不代表以后不会针锋相对。

    如果贺国舅真有什么人命血案的物证,落在她手里——她便能让他一辈子老老实实,安分守己。

    梅望舒吩咐下去,“劳烦你,这几日继续盯着贺国舅那边,有什么动向及时告知我。”

    “主家瞧好吧。”

    向野尘扔下吃剩的石榴,起身就走。

    梅望舒躺回去,继续拿起刚才的闲书。

    然而,今日不知怎么了,心头隐约悸动不安,手里好好一本游记,竟然半天看不进去一页。

    嫣然回来之时,梅望舒披了件雪青色的直缀外袍靠坐在床头,一只手握着书卷,令一只手拢着茶杯,微阖了眼帘,睫羽低垂,正盯着地沉思。

    嫣然过去探了探茶杯,“哎,茶冷了。大人怎么不唤人添茶。”

    她把茶杯抢过来,抱怨了一句,“大冷天的,也不知在想什么,抱着个冷茶杯出神。”

    嗔怪着硬逼梅望舒睡下了。

    梅望舒平日里极少午睡,今天心里又藏了事,在床上翻来覆去,这个白日觉睡得极不安稳。

    她陷入了纷乱的梦境中。

    梦境模糊不清,只听见耳边清脆的落子声。

    眼前视野朦胧,空旷殿室,五彩藻井,盘龙漆柱,紫檀木坐具,四周低头侍立的宫人,处处仿佛蒙了一层灰色的纱。

    梅望舒远远看着,仿佛自己是梦境中众多人物的其中一个,又仿佛居高俯瞰,疏离地注视着殿中对坐那两人。

    身穿沉香色对襟春衫、烟色裙,通身素净,只戴了一副珍珠耳坠的女子微微蹙眉,嗓音熟悉而无奈,

    “陛下,开局几手都有定式。只需按妾所说的方位落子即可。”

    对面男子头束金冠,身穿一件深色庄肃的盘领过肩通袖龙袍,两肩五爪金线盘龙,却姿势散漫地踞坐在紫檀木雕竹纹长案前,手里抓着一颗黑子,在棋盘上哒哒敲了几下,随意落子。

    “笑话。朕为何要听你这女人的。就下这里。”

    沉香色春衫女子不吭声了。

    两人沉默地下了一阵棋,那女子开始提子,“陛下,后面不必再下了。”

    年轻的皇帝止住她的动作,眉间泛起薄怒,

    “才走了几步?为何不下了。你就是这般御前侍棋的?你大胆——”

    “陛下输了。”女子自顾自地开始清点目数。

    皇帝的浓眉不悦皱起。

    “哪里输了?”他指着棋盘,“说给朕听。”

    女子声音冷淡,“陛下连哪里输了都看不出,显然没有听妾之前的讲解。既不听,又不学,何必再浪费妾的口舌呢。”

    帝王明显被激怒了。

    薄唇抿紧,脸上露出凶戾的神色。

    有力的手臂撑住棋盘,龙袍下的健壮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守护地盘的猛兽,露出凶狠獠牙,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周围几名宫人浑身颤抖,慌忙俯身跪倒,“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沉香色春衫女子沉静地坐在对面,垂眸望着棋盘,没有一句辩解。

    哗啦——!

    皇帝打翻了棋盘,一言不发地起身,拂袖而去。

    满地飞溅的棋子落地声中,传来陌生女子的骄矜嗓音,“区区一个侍棋女官,也敢惹得圣上动怒,当真好大的胆子。难道不怕圣上赐死,祸及全家?”

    “呵,忘了,梅氏全族已经下狱,只等秋后处斩。此女心机狡诈,或许以退为进,要博得圣上的宠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入宫也救不了她全家。”

    朦朦胧胧的,带着恶意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重重叠叠,忽远忽近。

    梅望舒在梦中也觉得荒谬之极,反驳,“入宫博宠云云,都是无稽之谈。圣上不喜女子,从不让女子近身,你们竟不知?”

    四面八方同时安静了一瞬。

    随即从四面八方传来歇斯底里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

    她被惊醒了。

    正屋里门窗紧闭,放下的朦胧帷帐里透出微弱的光,时辰刚刚过了午后,这一觉并没有睡下多久。

    梅望舒在昏暗的帐子里抬起手,揉了揉眉心。

    最近不知是怎么了,或许是心里有了退隐归乡的念头吧……开始频繁梦起上一世的事。

    乱七八糟的梦,掺杂了小部分前世发生过的事实,因而更显得光怪陆离。

    前半截梦境是真的。

    上一世,暴君多疑嗜杀,御前随侍的宫人夜夜横死,暴虐名声传入民间,良家女子不愿入宫为女官。

    于是,才有了她这样的罪臣之女,以超出普通入选女官一截的二十六岁的年纪,充入宫掖,选为侍棋女官……

    至于后面半截,完全是梦境杜撰的。

    前世暴君的身侧,根本就没有一个胆敢狐假虎威的后宫宠妃。

    倒是曾有几个大胆的美人,贪恋暴君的权势,财富,相貌,试图使用美人计攻心。

    花间偶遇,醉倒投怀;夜闯寝殿,玉体横陈……

    死状一个比一个凄惨。

    想到这里,梅望舒无声地笑了一下。

    这一世,虽然圣上还是不喜女子,至少后宫无人,也就不会死人,比上一世清静多了。

    嫣然在外间坐着绣花,听到里间动静,过来撩开帷帐探了一眼,

    “大人刚才可是做梦了?在梦里说了句什么‘知不知’。”

    梅望舒坐起身,“做了个可笑的梦。惊到你了。”接过嫣然递来的温茶,抿了一口。

    “是在想一件事……嫣然,把镜子拿来,让我看看。”

    妆奁台上就有一面铜镜,镜面打磨得程光透亮。

    嫣然把铜镜取来床边,梅望舒揽镜自照,镜面里现出一张沉静的面容,眉目如画,眸光似水。

    然而,姣好的美貌,掩饰不住眉宇间的苍白病色。

    梅望舒看着镜子,眉心渐渐蹙起。

    “这样不行。”她喃喃道。

    嫣然坐在身侧,凑过去看铜镜里映出的影像,安抚道,“面色是苍白了些,显出血气不足之症,妾身倒觉得好。过几日谒见御前,圣上一看便知道大人病了,正好早些放大人回来养病。”

    梅望舒抬手摸了摸自己失血泛白的唇色,“不是。我的意思是,只是气血不足,病得还不够重。”

    她抬起头,四下里打量一番,目光最后落在紧闭的门户上。

    “把门窗都打开,让风透进来。”

    嫣然大吃一惊,“这、这怎么行!原本身子就不好了,再沾染了风寒——”

    “正好大病一场。”梅望舒冷静地道,“过几日便是腊八节,我打算进宫谒见,让圣上亲眼见到我的病情,心生不忍。我再当面恳求一番,想方设法让圣上准了我的请求,回来闭门养病。”

    嫣然神色微微一动,“闭门养病?”

    “嗯,闭门养病。年前,官场来往的同僚一律谢绝,过年时也不走动。等开春之后,病还是不好,将朝廷事务一桩桩地移交出去,再以‘病势沉疴’的名义,上书请辞,归乡养病。”

    昏暗斑驳的灯火下,梅望舒轻声说起未来的打算,

    “时间拖得久了,最开始的惊诧怀疑就会变成理所当然。到时,御赐的宅子留着,家中细软慢慢地装箱,和京城的亲友故旧一一告别,所有人不会有任何疑问,最后拜别御前,遣散家仆,带着你,常伯,安安稳稳地归乡养病。”

    “若是计划得当,圣上恩准,今年……便是你我在京城度过的最后一次寒冬。”

    嫣然倏然捂住了嘴。

    大片泪水涌了出来。

    “大人……”她的神色震惊而喜悦,其中又夹杂了一丝惶惑。

    仿佛久困黑暗之中的囚徒,眼前突然现出光亮。

    她激动地声音发颤,“大人果然开始筹划了?我们、我们真的可以离开京城……?”

    “我们可以。只要一步步筹划起来,一步步的‘病势沉疴’,圣上和我多年的交情,不会眼睁睁看着臣下重病受苦。他会同意的。”

    梅望舒把热茶杯放回床头小桌,温和地催促,“嫣然,去开门窗。”

    第24章

    紫宸(上)

    皇城。紫宸殿。

    这里是历代帝王的寝殿,也是惯常召见近臣议事的内殿,前堂摆设和金銮殿相似,只是形制规模小了几分,也更为随意些。

    今日是腊八节,家家户户熬煮腊八粥。

    宫里早早地准备好了今年的腊八粥,按照惯例,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在紫宸殿外接受天子召见,山呼万岁参拜完毕,各自分得一份御赐的腊八粥,用宫里的竹漆提盒装了,热腾腾地拎回家去。

    这是之前几十年未有的盛况,自元和帝亲政之后才新立的规矩。京城官员们阖家分食御赐之粥,无不热泪盈眶盛赞一句,“英明圣主,体恤臣下。”

    梅望舒连着用了两日邢以宁新送来的方子,身上不舒坦的症状缓解不少,今日早早地起了身。

    眼看着日上三竿,估摸着紫宸殿众臣谒见的仪式差不多走完了,她袖中揣了手炉,身上特意穿了件正朱色的织金貉袖锦缎袍,披了御赐的孔雀裘,家中新煮好的腊八粥拿大青瓷盖严实盖好了,周围又垫一层厚棉布保暖,细细查验无误,这才拎着提盒上了马车,到宫门前递牌子求见。

    宫门守着的禁军不敢怠慢,急急地报上去,把梅望舒领进了紫宸殿外,苏怀忠亲自迎出来,接过腊八粥提盒,交给御前试膳的内侍预备着,人在殿外步廊下等候传唤。

    “梅学士再等会儿。”苏怀忠小声和她通气,

    “今日不巧,前头百官参拜完后,本来都要退下了,正好林大人站在前排……就是林邈,林枢密使。圣上一眼瞧见了,便把林枢密使留下来,问询最近边境的兵事。梅学士在宫外递牌子,圣上当时便听说了消息,只是林大人那边还没完……梅学士稍安勿躁。”

    梅望舒点点头,心里已有猜测,并不显得意外。

    “枢密院掌天下兵事,林枢密使既然在御前奏事,我这边又无什么大事,等一会儿也无妨。”

    话虽如此,苏怀忠往回走了几步,又回身觑了眼她泛起异样晕红的脸色,光洁额头渗出的细密汗珠,脸上的担忧神色更重。

    他吩咐自己的几个徒孙赶紧把步廊两边的防风帘子全放下,好歹挡点风。

    “留意些梅学士那边!”他仔细叮嘱着,“一看就是抱病觐见的,把人看好了,看情形不对,赶紧禀进来,莫让人在外头出事!”

    苏怀忠三步一回头地进了紫宸殿。

    紫烟缭绕的丹墀上,洛信原高座龙椅之上,神色不动,指尖缓缓摩挲着桌上的玉镇纸。

    在他下首方,二十七八岁年纪的紫袍重臣,神色沉肃,长身站在丹墀下。

    虽然未到而立年纪,眉宇间已经隐含风霜。

    此人正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以文官之身执掌天下兵权的另一名天子心腹,枢密院正使,林邈,林思时。

    “……此次边境巡视,朝廷向六路边境派遣了九位观察使,查点出的隐患颇多。其中最紧要的,还是在册人数和实际人数不符,军中吃空饷的老问题。其次便是各路武器库年久失修,所谓‘尖兵利器‘,打开武器库查点,处处都是生锈的刀枪,哑火的火炮,万一边境来犯,官兵如何杀敌……”

    林思时依然在专注地回禀边境军务事,高处端坐的天子的视线却转开了。

    殿门从外开启,苏怀忠独自走了进来,无声无息地拜倒起身,执拂尘重新站在丹墀下。

    天子的目光在苏怀忠的身上落下一瞬,转向殿外,透过沉重的雕花木门,望向视线所不能及的某处角落。

    “思时,你今日奏上的边境军务种种隐患,需要大力整饬。你写个奏本上来,交由六部共同商议。”

    “是。”林思时立刻闭了嘴。

    刚才梅望舒递牌子求见的消息通传进来时,他正在殿里,听得清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