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不当冤种继母后,我挣钱能力顶呱呱/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好名声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好名声

    陈厂长购房合同我都看过了,那就这样办。

    杜红英提笔唰唰的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还按了指拇印,陈厂长也签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公章。

    杜红英从一个化肥塑料袋里抓出二十多捆厚厚的钞票,陈厂长喊来了会计和出纳数钱。

    一时之间,办公室里都充满了铜臭味

    我弟弟要明天才休假,希望陈厂长这边明天派人去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

    一定一定,到时候我亲自去。陈厂长道:你要早说你是杜医生的亲姐姐,我们也就没那么生疏了,去年我丈母娘还请杜医生看过病,吃了他开的几副药解决了大问题,逢人就夸杜医生医术高明。

    我弟弟师从肖大夫,肖大夫毫无保留的传授了他一些医术。

    对弟弟的夸赞杜红英全部接受,他就是这么优秀,难不成还说哪里哪里还要去谦虚几句

    过分的谦虚就等于骄傲了,再说了出名要趁早,弟弟有这个本事就是应该家喻户晓。

    会计和出纳在那里数钱登记,杜红英和陈厂长就闲聊,陈厂长心情好啊,这个经营部总算卖出去了,压在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肩膀上的担子也就轻了些。

    陈厂长……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胡书华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陈厂长,我听说有人买铺子,陈厂长,我要买一间,留一间给我行不行

    胡科长,你来晚了一步。陈厂长笑道:我们厂和杜同志已经签了买卖合同了,你看正在数钱呢。

    啊,卖了,全都卖了胡书华惊呆了:楼上楼下全卖了

    对,杜同志全部都买下了。

    这……胡书华还能说啥

    看了一眼杜红英,不熟。

    这可不是一点儿钱就能搞得动的交易,楼上楼下这么多平方她一口吃下去了,这个女人是什么来头

    胡科长胡科长……门外跑过来一个小伙子:胡科长你果然在这儿,快点快点,你新娶的那个小妻子倒在了家属院门口,有婶子说要生了,有人帮忙送医院了。

    啊胡书华来不及和陈厂长打招呼转身就跑,风中飘过来一句话:真是一个不省心的。

    杜红英……报信的人说话挺有趣的,新娶的小妻子,怎么听起来想笑呢但是听到那个胡科长的话又觉得好薄凉,妻子要生了居然说不省心。

    胡科长去年娶了一个刚二十岁的姑娘,叫田玲,噢,对了,说起来你应该认识,就是你弟媳田老师的堂妹。

    是吗,我倒没见过这个堂妹。杜红英笑道:老话说得好,四川人穿去穿来都是亲,还真是这样子的。

    那不是呢,我爱人也姓杜,和你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

    杜红英……再这样聊下去都得认祖宗了。

    陈厂长,杜同志,钱数完了。

    汇报完金额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事实上,这些钱都是杜红英算好了房款后直接去银行取的,是不可能有差异,只是背着来的时候有点重。

    一手交钱一手交……收据,收据上还有陈厂长盖的公章,就等明天去房管局办过户手续走最后一道流程了。

    买了房杜红英直接去了中医院找杜红兵。

    杜红兵的办公室外面排了长长的队,有站着的有坐着的,大多以老年人为主。

    与杜红兵办公室门前截然不同的是旁边几个医生办公室门口则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人。

    怎么说呢,杜红英感觉自家弟弟一个人干了五个人的工作量。

    关键是因为生二胎还降了级降了工资,工作量却一点儿也没降,真的很不公平。

    杜姐,你找杜医生护士都认得杜红英了:杜医生还有二十六个病人。

    一上午要看这么多

    是啊,杜医生每天看病人的数量基本上都是八十人左右。护士道:杜医生医术好,不仅仅我们县,隔壁县的人宁愿坐长途汽车都要来找杜医生。

    可不。旁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接话道:我就是从隔壁县来的,我家离这儿有一百多里路呢

    老人家,你这是哪儿不舒服啊

    我是腰疼。老人说:疼得很,之前走路都走不得,腰也打不直了,头都弯到膝盖上了,听我外甥说杜医生医术好让我来看看,我就来吃了两次药,现在好多了。

    不疼了

    疼还是要疼,杜医生说我这个是富贵病不能挑抬得养着,然后药至少得吃上半年才能真正的好转。老太太感激不尽:其实我吃了两次药后都觉得好转很多了,真正是感谢杜医生哟,要不然我估计我坟头都长草了。

    老人家,相信杜医生才会看病,药医有缘人说明您老有命活,就不要去挑抬了好好的养着,好福气在后头呢。

    啥子好福气噢,农村人不像城头人有铁饭碗有退休工资,农村人不挑抬不种点粮食不种点小菜吃什么老太太道:我就是前几天又去挑了几挑粪腰又疼了,所以赶紧的来找杜医生拿药吃。

    杜红英……这就是不遵医嘱的后果。

    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啊

    高寿谈不上,上个月才满了七十。

    那您老真的不要太劳累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太太还要挑粪种东西:您劳累了一辈子现在该您享福了,让儿女们多做一点多照顾你一点。

    照顾啥子噢,一个个的……老太太突然抹起了眼泪:说起来都是气噢,靠得到啥子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我呀,能动一天就做一天不指望他们更好。

    杜红英……我好像有点蠢,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好的家境都有孝顺的儿女。

    我之所以敢来杜医生这里看病,是因为杜医生看得好不说,药费还便宜,花两三块钱就能解决问题,其他的医院我是不敢去哟,一去就要好几十。

    就是就是,杜医生开的药便宜还能解决问题,我们有啥子问题都喜欢来找杜医生。

    那不是呢,上次我儿子发烧来找杜医生看病,连挂号费一起一共花了一块二毛钱就医好了。旁边一个中年妇女道:以前我儿子一发烧就去镇卫生院看,一看就要打青霉素针,还要找好几针,钱花得不少发烧依然要搞好几天。听他们说杜医生好带儿子来看了一次,现在我是逢人说哪儿不舒服我就推荐他们来找杜医生……

    杜红英就在等弟弟下班的时候听到了患者一片赞美之声,果然啊,金杯争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杜红兵在中医这一行算是有了好名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