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不当冤种继母后,我挣钱能力顶呱呱/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铺子院子全买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铺子院子全买

    杜红英将自己让服装厂发货到京市,让文菊找人摆摊卖赚钱补贴家用的事儿说了。

    姐,我上哪找合适的人啊

    这可是有系着钱的问题,一不小心卷款潜逃了怎么办

    这不就是现成的吗你觉得孙大嫂家的晓晓为人如何吗

    晓晓

    对,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你请她卖衣服拿提成;第二个就是你收货发批发给其他人一件衣服赚一点钱……

    这样就觉得我不厚道了啊,从中吃差价。

    你个傻女子,你能从中吃差价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你是我妹妹,服装厂出厂价与批发价中间原本就有不少的利润空间,别人能赚,你为什么不能赚啊

    饶是如此,文菊还是有几分顾虑。

    毕竟她是公职人员,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在外面做其他生意的。

    最后杜红英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开店请人,赚的钱与她平分。

    事实上就是找一个项目增加她的收益补贴她的家用。

    姐,不用的,我……

    本钱不要自己出,开店请人自己也照顾

    不了,最后还要分利润这算什么呀

    我常年不在京城压根儿就没时间来管,我出资你出时间管理一下我们一起分红,怎么就不行了。

    杜红英问孙大嫂的女儿晓晓的可靠不可靠。

    是一个好姑娘。文菊道:要不,我去问问她们

    行,你喊过来我和她们聊聊。

    孙大嫂母女俩还在家里抹眼泪呢,文菊说有事儿找她们帮忙,母女俩擦干眼泪就过来了。

    晓晓,这是你文姨的姐姐,叫杜姨。

    杜姨好。

    晓晓大大方方的喊杜红英,其实之前有见过面的,只是不知道就是隔壁邻居。

    晓晓读了多少书

    初中毕业。晓晓不好意思的回答。

    初中毕业就待业在家,好不容易有一个工作的机会,结果让兄嫂搅黄了,心里的难受可想而知。

    晓晓喜欢当售货员

    嗯。

    百货大楼卖衣服,多体面的工作啊。

    帮私人卖衣服愿不愿意干杜红英问这话时,孙大嫂和晓晓都疑惑的看向她。

    我准备开一个服装店,差一个销售员。杜红英开门见山:只是我的不是正式职工,我可以保证的是只要你好好干,工资不会比百货大楼的少。

    我愿意,杜姨,什么时候上班

    呵呵,看把孩子心急得!

    闲着也是闲着,那我们一起去逛逛街吧,看看门面。

    杜红英其实出去买菜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好口岸,就是菜市场进门的那里有一家店铺上贴着铺面急售。

    说干就干,文菊抱着孩子,杜红英和孙大嫂母女一起出门。

    姐,这个铺子吗

    对,这儿口岸不错,人流量也挺大的。杜红英道:你们觉得如何

    铺子太大了。两间铺子卖衣服吗最关键的是,人家是急售。

    合适就拿下,铺子大可以出一半留一半啊。

    好像也行。

    孙大嫂连忙向旁边卖干杂的老板打听那家店子的东家。

    你们要买这个铺子啊你们准备开什么店

    卖衣服。孙大嫂知道同行是冤家,连忙表态这一家人不和她搞竞争。

    卖衣服啊,还行。放松了警惕也就乐意指点迷津了:房东是街尾21号院子的邓启智,他家要供儿子出国,不仅卖铺子,还要卖院子呢。

    好的,感谢你啊,大嫂。

    谢啥,你要真买了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

    对对对,以后是邻居。

    杜红英决定和孙大嫂一起去找房东,文菊和晓晓就留在这里观察人流量。

    一个小时有多少人经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有个数据。

    孙大嫂不愧是本地人,很是会打招呼,找到房东说明了来意,邓先生就将她们迎了进去。

    铺子是急售要现金,你们如果诚心要的话我们就谈,如果不诚心也就不耽搁彼此时间了。

    邓师傅,我们找上门来肯定就是诚心要的,只是价格

    价格有两个,一是单独铺子的价,一个是加上我这个院子的价。

    杜红英环顾了一下,这个院子小是小了点,但是位置还是不错的,最主要的是,院子打理得很有格调。

    铺子加院子一共多少钱

    杜红英寻思着这儿离铺子近,要是买下来了还可以存放货物,也可以出租啊。

    再有就是给红卫买院子的时候她明显感觉这几年京城的房子一年价格比一年高。

    铺子加院子,一共六万六,这是我的最底线,一口价。

    孙大嫂倒抽了一口冷气。

    六万六,那是什么样的人家才有

    别说六万六了,就是六千六她砸锅卖铁都拿不出。

    贫穷真是限制了她的想象。

    能立即过户吗

    当然能,这是我们家祖传的私产,不是单位分的房子。邓启智道:实话告诉你们吧,要不是我儿子要出国,我是不会卖的。

    那房子卖了你们住哪儿

    儿子说他先出去,等稳定下来了就把我们也接出去,我们先住单位分的那间宿舍里去。

    又是一个为了儿子出国卖房子的,杜红英突然间就发现:近年来京市人好像很流行出国。

    真正是举全家之力把儿女送出去。

    这在农村是完全不可能

    的事儿。

    农村人的观念就是你自己有本事出去就出去,没本事就在家里窝着。

    砸锅卖铁供你一个人,家里人还要不要生存

    为了孩子真是付出很多。

    谁说不是呢,当父母的只想孩子好,孩子需要我们就尽量帮忙吧。

    那行,我希望现在就去过户可以吗

    杜红英看了一下时间,下午三点半,还在工作时间内。

    你真要了

    不仅邓启智,就连着在旁边看着的孙大嫂都惊讶了,两人异口同声。

    买东西讲究的是缘分,这个院子我一看就不错,我这个人也很干脆,既然你是诚心卖我也就诚心买,因为明天我要走了,所以希望今天把手续办完。

    邓启智自然是求之不得。

    从看房到办完手续,前前后后共花了三个小时。

    孙大嫂看得目瞪口呆的。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文菊这个姐姐好有钱!

    小菊,这个院子也交给你打理。杜红英道:到时候可以堆放货物,你们也可以搬进去住。

    相对于文菊住的这个院子,位置更好,出行更方便。

    姐,不用的,我帮你把院子租出去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