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不当冤种继母后,我挣钱能力顶呱呱/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去截胡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去截胡

    厂里出了这么大一件事儿,职工安置问题现在成了上面领导考虑的重中之重。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挑战。杜红英就知道兰英想打价格战,谁和钱有仇啊,赶紧的将她劝住:我们得回去好好想想,拟一个安置方案。

    安置方案两个车间的员工安置问题

    听向雪说和那个外资快签合同了,舅妈,要不我们分兵行动吧。杜红英知道时间紧任务重:你去找领导,我来拟方案,你记住了,我们手上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向领导承诺我们接手后会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就行。

    哎……兰英又是一阵叹息。

    怎么了,舅妈

    当年我是身体不好退的,现在我又以个人名义去买,你说领导和职工们会怎么看我

    肯定不是以你个人名义去买。杜红英道:以红远商贸有限公司的名义买,你给领导说介绍一个老板来买,当然,你可以透露一下,你会参股,你会参与经营管理。刚才向雪也说了,很多工人都希望你回来,你的人气和威望还在,这一点也是我们的优势。

    行,我去找老领导。

    两人从茶楼出来,兰英打了出租车去了市政府,杜红英则慢慢的往周家住的大院走。

    一路走一路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杜红英上辈子是普通的农妇,深深的知道没有钱的痛苦,一分钱恨不能扳成两分钱花,省吃俭用还是穷。

    那时候的她没有钱还有土地,自己也有蛮力,硬生生的活下去。

    但是,城里人则不一样

    ,用冬梅娘的话说,在城里吃要吃钱住要住钱,一片青菜

    叶子、一根葱葱蒜苗也要花钱,甚至连拉个屎尿都要收钱。

    就像马师傅夫妻二人在同一个厂上班,双双被逼下岗,瞬间没有了工资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所以,纺织厂这次对职工的安置问题真正是简单粗暴,没有任何缓冲的硬着陆,没有人文关怀,没有经济补偿,工人穷途末路,被简单粗暴地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丧家之犬被社会毒打,如果不改变这种安置措施,马师傅的事儿不会是最后一个。

    职工的安置问题应该是上级政府部门头疼的事儿。

    打蛇打七寸,杜红英抓的也是重点,自然,更是难点。

    收购一车间二车间,现有纺织女工两千七百八十四人,一个职工身后就是一个家庭,马师傅一家四口用命给工友们挣出来一条血路。

    政府和厂里领导在开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后续的问题。

    不是杜红英小看他们,就他们那脑子,那效率,开会吵上三天三夜都不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杜红英将自己在路上想的写在了纸上。

    首先工人经过考核竞争上岗是必需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但是双职工家庭尽量保留一个人在岗,做不了技术就做后勤

    ,总之得让这个家庭有收入。这样做至少能让一个家庭生活得到保障,让生活能正常运转。

    第二条: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经济补偿肯定不行

    ,但是要岗位红远商贸公司这边完全能提供啊。缺胳膊少腿的他们都能安置,好手好脚的未必还找不到岗位

    而且,这一批人经过了下岗的洗礼相对来说应该还更珍惜能上班的机会。

    再不济,陈超那个家电维修培训班还可以开到这儿来,下岗的年轻点的男工都给去学修家电,学得一门技术,女工去摆摊去服装店卖衣服去食品加工厂做工去服装厂等等……产业多的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工人。

    还有啊,实在不行

    就办职业技能培训班,让他们都去学习一门技术呗。

    那啥,还是乡下老年人说得好:一技在手一生无

    忧。

    经过没工作的洗礼,他们再不敢矫情,都知道今日对工作爱理不理,明日的工作就高攀不起,不管干哪一样,相信他们都不会再嫌弃,真遇上嫌弃的了,那也不怪厂里了,舆论主动权得捏在自己家手上。

    杜红英绞尽脑汁想对策,那边兰英找到了老领导的家。

    兰英同志老领导很惊讶:你这是上哪发财了

    发财谈不上,就是南下打了一段时间的工,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兰英接过了老领导家阿姨送上来的水杯,轻声说了一句:谢谢。

    不错不错,当年老首长就说过,你是他的子孙中最擅长学习的一个。老领导笑道:活到老学到老,是年轻人的好榜样。

    年轻人现在能力强,我才是要多向他们学习。兰英道:不出门我都快成井底之蛙了。

    不错啊,那你学了些什么

    兰英……我从何说起啊

    好了不考你了。老领导把烟灭了:说吧,来找我是因为什么事儿你可是请都请不来的稀客,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行,老领导,那我就直言了。打过交道又有交情,兰英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我和几个朋友合伙,想买下纺织厂的两个车间。

    三车间四车间

    老领导愣了一下问。

    三车间四车间也卖吗

    没听说啊,只说卖一半留一半呀。

    三车间四车间保留,只卖一车间二车间。老领导回过神来:你说你要买一车间二车间

    对。

    那你怎么不早说呢老领导为难了:申请审批报告都下来了,和那个外资公司快签合同了,我就算有点权利,也不好去做截胡的事呀

    纺织厂一个姓马的师傅一家四口的事儿您听说吗兰英记得杜红英交代的事,当下就问他。

    听说了,我也给他们交代了,一定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老领导一声叹息:纺织厂改制这条路任重道远啊,职工安置这个问题不是小事,得重视。

    如果,我们能妥善安置两个车间的下岗职工呢,我们是不是就能和那个外资公司竞争一下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