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章 外宾代表

    “嘭!”一声巨响。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烟尘散去,动力腿依旧稳稳地立在那里,膝关节的复合装甲片上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纹,但主体结构完好无损!

    “成功了!”又是一阵欢呼。

    陆宸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次的成功,不仅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也极大提升了团队的士气。

    他正准备安排下一步的疲劳测试,李助理却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异样。

    “陆组长,有几位特殊的客人要来参观你们的实验室。”李助理压低声音,“是上面直接安排的,身份比较敏感。”

    陆宸眉头微皱:“什么客人?”

    李助理苦笑一下:“说是对我们的单兵外骨骼技术很感兴趣,希望进行友好交流的外宾代表团。”

    “外宾?”陆宸和苏晚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警惕。

    这种高度保密的项目,怎么会允许外宾参观?

    “是哪个国家的?”苏晚晴直接问道。

    李助理凑近一步,用几乎只有他们三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北极熊,还有白头鹰那边也有人跟着。”

    陆宸的心猛地一沉。北极熊(俄国)和白头鹰(美国),这两个国家在单兵外骨骼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研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他们在这个时候“友好交流”,恐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什么时候到?”陆宸问。

    “半小时后。”

    “半小时?”陆宸脸色一变,“这不是胡闹吗?很多东西都还处于保密阶段!”

    李助理无奈地摊摊手:“是最高层特批的,有外交层面的考量。不过王院士也打了招呼,核心技术和数据绝对不能泄露。你们只需要展示一些可以展示的部分。”

    “可以展示的部分?”陆宸冷笑一声。

    “比如我们刚打印出来的这个‘模型’?”

    他指了指那条刚经过暴力测试的动力腿。

    李助理会意:“没错,就说这是早期概念验证模型。至于性能数据嘛,你们看着办,别太惊世骇俗,也别太寒酸。”

    这简直是在走钢丝。

    陆宸迅速做出决断:“苏晚晴,把所有涉及核心算法的电脑硬盘加密锁定,物理隔离。”

    “其他人,清理实验台,所有图纸、核心零部件全部收进保密柜。”

    “测试平台上的这条动力腿,就留在这里,数据采集系统断开与主服务器的连接,只保留本地基础数据显示。”

    “明白!”

    团队成员立刻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清理和伪装。

    苏晚晴在操作电脑时,低声问陆宸:“他们明显是来刺探情报的。我们要不要给他们点‘惊喜’?”

    陆宸看了她一眼,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

    “可以。但要确保万无一失,别留下任何把柄。”

    苏晚晴比了个“ok”的手势,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起来。

    十五分钟后,实验室基本恢复了“对外展示”状态。

    那条经过测试的动力腿被擦拭干净,重新安装在测试架上,旁边立着一个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设计理念和初步的性能参数,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陆宸等待着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

    这既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博弈。

    他要让这些人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中国的科技,不是那么容易被窥探和轻视的。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李助理陪着一行七八人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两位气场截然不同,却同样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

    一位身材高大,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高挺,眼窝深陷,正是典型的斯拉夫人种特征,穿着深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目光锐利如鹰,不时扫过实验室的各个角落。

    李助理低声向陆宸介绍:“这位是俄国武官处的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波波夫上校,旁边是他们的技术顾问团队。”

    另一位则是个穿着浅灰色休闲西装的白人,头发微卷,戴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显得精明而富有探究意味,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但那笑容并未直达眼底。

    李助理继续道:“这位是美国大使馆科技参赞办公室的代表,迈克尔·约翰逊博士,以及他的随员。”

    约翰逊博士率先伸出手,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道:

    “陆宸组长,久仰大名。你们的‘行者一号’在校园论坛上的演示,即便远隔重洋,也引起了我们小小的关注。”

    他的语气听似赞扬,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波波夫上校则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在陆宸年轻的脸上停留了片刻,又转向那条静静矗立在测试架上的动力腿,眼神中带着审视。

    “欢迎各位前来交流指导。”陆宸不卑不亢地与约翰逊握了握手,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条件简陋,不成敬意。”

    “陆组长太谦虚了。”约翰逊博士笑道,目光却已经黏在了那条动力腿上。

    “这就是贵方最新的研究成果?看起来相当具有冲击力。”

    他特意在“冲击力”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显然是指测试留下的痕迹。

    李助理连忙打圆场:“这只是我们早期的一个概念验证模型,主要是为了测试新型材料和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很多地方还不成熟,让各位见笑了。”

    “哦?概念验证?”波波夫上校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浓重的俄式口音。

    “据我所知,贵校在金属3d打印和复合材料领域进展迅速。这个‘模型’,用的是什么材料?ta15钛合金?还是某些新型的铝基复合材料?”

    他的问题相当直接,显然是有备而来。

    陆宸心中冷笑,果然是行家。

    他指了指旁边显示屏上滚动的数据。

    “波波夫上校好眼力。主体结构确实采用了高强度钛合金,部分外覆件使用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至于具体的牌号和配比,还在实验阶段,数据也比较初步,仅供参考。”

    显示屏上的参数,自然是苏晚晴精心“修饰”过的,既展示了一定的性能,又隐藏了核心数据,甚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故意做了些“微调”,让其看起来“有潜力但尚不完美”。

    苏晚晴站在一旁,抱着一个平板电脑,看似在记录,实则眼角的余光一直留意着那几位外宾带来的技术人员。

    她注意到其中一个俄国人和一个美国人,手里都拿着看似普通的平板或手机,但屏幕上不时闪过一些复杂的数据流和频谱分析的界面。

    “可以让我们近距离看看吗?”约翰逊博士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热切。

    “当然。”陆宸做了个请的手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