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0章

    他不自觉地来到这块地前,最前面的那栋平房已经装修好了,旁边两栋楼房的主体也已经修到两层高,工人们正在修建连在一起的商铺。

    这种一排三四间连在一起的房子,他不用想就知道是商铺,这兴德广场都还没修建,骆川这小子就已经开始修建商铺了,要说他没有内部消息,砍了他的头他也不信。

    他心疼得要滴血。

    他早就知道政府把那块地圈起来了,但他一直以为那里即将要建一个小区。

    县城里到处都在划地建小区,他这块地刚好隔了一条路,又是条匝道,正好跟主路相背,如果小区建成了,这里最多就开个后门,路又窄,人流肯定是往前门走的,这里肯定展不起来的,所以他才要卖掉。

    谁知道这块地竟然要建成一个大商场,后面是写字楼还有公寓,那就不可能修围墙,这一块地瞬间就倒转价值,成为了风水宝地,十五亩地足够在这里建一条商业街,租出去就有数

    不清的钱源源不断地流进口袋里。

    本来这钱应该是流进他的口袋的,现在却整块地都易了主,跟他没有关系了。

    他看见正在给工人们派烟的骆川了,满脸的笑容,意气风,越看眼神就越冷,他觉得自己不知不觉间钻了他设计好的圈套。

    他的目光或许太凌厉,骆川一转身就看见了他,脸上扬起笑容:“海叔,你过来啦?”

    冯海光脸上的凌厉瞬间散去,脸上扬起假笑:“过来看看,你小子,房子建得不错呀~”

    骆川笑道:“过奖了过奖了,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建好呢……”

    冯海光半真半假道:“你小子是不是之前听到什么风声,才故意要买我这块风水宝地呀?”

    骆川忙道:“海叔你这可就冤枉我了,我要早知道这里要建个大型商场,我不得把这块地全买下来?更别说我们这十亩还是三家人一起买的……”

    那是因为你如果一口气提出要全买我可能就不会卖了,所以你才买十亩,把好的位置全挑走了,剩下那五亩我不得不分开来卖给别人——

    冯海光是这样想的,但他没有证据。

    他甚至考虑过要反悔,这块地不卖了,原价退回给他们,但是坏就坏在已经过户给他们了,土地证都更了名,他没办法反悔。

    更不妙的是他手里那些留下来的地都在县城的中心,原以为是好位置,这个大型商场的出现却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妙的气息,这么大型的地标性建筑建在县城的边缘,那以后就是人流的中心,商业的中心,商业的中心都偏移了,那县政府等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跟着人流走啊,不得重新选址搬到更好的位置来?!

    冯海光想到这里,脸色又青又红的,他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他再难在骆川面前维持笑脸,僵着一张脸离开了。

    没过几天,姜爱华就听说了一个消息,冯海光毁约了。

    当初卖给他们十亩地的时候,姜爱华怕自己是乡下来的买地会有纠纷,所以一切的手续都是按照正规流程来办的,交给了政府一笔税才拿到了土地证,新房要建前又去拿到了审批手续才开始建的,所以只要她这里的房子建好,马上就可以申请拿到房产证的,跟冯海光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但后面那被拆成了十几块地基卖出去的五亩地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好些人都跟冯海光认识,也不想白白送钱给政府使,有些人只是口头说了一下,交了一部分钱,连份协议也没有签,有些虽然签了个协议,但没有去备案转让,更有好些人只给了个订金还欠着钱没有给完,所以地基的所有权还在冯海光的手上,现在他单方面反悔,有协议的要撕毁协议,没协议的直接退钱,不卖了。

    买家们直接炸了开来,天天都有人去冯海光家闹事。

    一时间,整个兰溪巷都在议论这件事,不少人跟买家沾亲带故的都在骂冯海光见钱眼开,做事不地道,明明地都卖给他们了,现在又要收回去。

    姜爱华摊子旁边那卖水果的阿姨就住在冯海光的斜对面,这几天听她讲八卦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每天都有人去堵冯海光的门,先是年轻人出面讲理,搞不定就叫老子娘出面哭闹,但冯海光也算是油盐不进,门也不开,也不理会他们怎么哭闹,脸皮可真够厚的。”

    旁边一人问:“报警也没人管吗?”

    大妈道:“怎么管?好些人连个协议都没有签,而且还有些签了没给钱的,这些冯海光一概不认,就算是给完钱的,冯海光说没到房产局过户就作不了数,土地证还是他的,奈何不了他,警察就只不让他们打架,有事就去法院告……”

    那人就感慨:“估计还以为是在村子里呢,换田换地说一句就换过来了,不知道巴南村早就成了县城了,没有证啥也没用。”

    大妈道:“就是,谁能想到那块地的对面能起个商业中心啊?听说那一块地十五亩,就三家买了十亩的让冯海光过户了,冯海光奈何不了他们,就没找他们茬。”

    那人叹息:“我那天特地过去看了一眼,那里几十个工人热火朝天地在施工呢,楼房都快建好了,正在建商铺,就该是别人财的命。”

    大妈道:“可不是,那三个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要跟那十几户人家一样只给钱不过户,冯海光肯定

    冯海光毁约的事闹得挺大的,听说还见血了——有人争着吵着来了气,忍不住挥了拳头,拦在前面的冯翰阳被打进了医院里。

    警察把闹事的人抓起来了,有这个先例在,剩下的人不敢再打人,于是开始联合起来走法律途径——打官司。

    那就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了。

    姜爱华的耳边终于清静了几天,工地那边传来好消息,她家的第三层楼也封顶了。

    兴德广场的项目马上就要启动,所以工人们一建完她家这边的房子,立刻就撤得干干净净,转到对面的工地上去了。

    三层楼房跟几个商铺建好,姜爱华手里的钱已经花得干干净净了,还欠了不少材料款没有结清,不过欠款可以慢慢还,但装修费用是真拿不出来了。

    但是商铺建好后,她有了额外的收入。

    因为有人来租铺子了。

    她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前脚刚把商铺的毛坯建好,后脚立刻就有人来问铺子出租的事了。

    骆川道:“铺子里的装修我们不管,但外表得统一一下贴我拉回来的瓷砖。”

    他准备做瓷砖的生意,商铺跟楼房的外观正是最好的广告。

    于是那一货车的瓷砖先把三家人十一间商铺的外观装修好了,跟现在流行的小块瓷砖不一样,骆川带回来的瓷砖是长四十公分宽二十公分的淡青色磨砂砖,一排八间全部装修好,光看外表就很显贵。

    满怀信心来租铺子的客人看到这么统一的装修,脚步瑟缩了一下,还是壮着胆子来问了。

    中国人有句糙话,吃屎都要赶早,虽然现在兴德广场刚刚才开始动工,完工可能都要到年底或者明年了,正式开张可能要到明年,但周边的店铺提前快一年就有人来租了。

    姜爱华打听了一下租客们是做什么的,有做五金的,有做家电的,甚至还有几个全国连锁的品牌要租来当分部,当然更多的是做餐饮的。

    商铺房子都建起来了才觉得这里是个绝佳的地理位置,前临大商场后临清林河,做个特色餐厅既能赏景又能吃喝玩乐。陈春花家的三个商铺被一个财大气粗的租客找上门来,一口气就要租掉她家三个铺子,而且合同一签就要五年。

    陈春花拿着合同过来找姜爱华的时候腿都是软的:“一家铺子一千一个月,他要打通三间铺子做一个临河特色餐厅,一口气要我签五年呢。”

    一个月就收3ooo块钱的租金?她怕不是要做梦。

    姜爱华道:“三间都打通就得有四百平米左右了,三千租金不贵了,这可是商铺,我建议你可以先观望一下,先签个三年的,要签五年以上的,每年得按最少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涨幅出租。”

    陈春花白着脸:“这还不多?这铺子租出去,我的债马上就能全都还清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