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4章

    两天后,甘依琳用特快空运的肉脯到了,一起寄回来的还有十几种不同口味、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类肉脯。

    姜爱华组织了试吃会,把骆川公司的员工也一起请进了公司里一起试吃这几些肉脯,用投票来决定要销售哪款产品。

    甘依琳的选择没有错,得票最高的就是她大批量采购的牛肉脯,还有一个黑椒口味的猪肉脯味道也很不错,并不比娴姐做的肉脯差。

    姜爱华略一沉吟:“咱们先把5oo单的活动做完,等依琳回来了再商量推广新品的事,大家干活!”

    牛肉脯已经到货了,姜丽华深吸一口气,在店铺的公告里通知了最后一批肉脯抢货的时间。

    时间一到,链接放上去,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肉脯的库存一抢而空。

    姜丽华冷静地指挥员工打包装箱,全部按照订单上的地址寄了出去。

    货出去后她又在店铺的公告里了通知,说明最后一批娴姐肉脯因为天气的原因无法按时交货,她们不得已用店里最新款的产品——牛肉脯替代,这款牛肉脯的原材料来自大草原,口感更好价值更高,同时对于抢到这次订单却不能收到娴姐肉脯的粉丝表示歉意,牛肉脯将无偿送给他们品尝并全额退回他们的货款。

    虽然这是个李代桃僵的事实,用牛肉脯代替了大家吃惯了的猪肉脯,但牛肉脯的价值本来就比猪肉脯的贵近一半的价钱,抢到的粉丝都觉得占了便宜,更别说店家还全额退款了,相当于他们免费吃到了店里的新产品,而这种好事竟然让5oo个人享受到了。

    有粉丝收到牛肉脯后拍照到网上,写了大大的好评,牛肉脯的味道比猪肉脯还美味,而且店家非常讲诚信,猪肉脯因为天气问题无法交货,店主大可直接取消之前的公告,如实告知粉丝即可,但店主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对他们这些一直等待的粉丝道歉,还进行了补偿,这是他们开始网购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一时间,店铺的好评迅增加,还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量,短短的一周内

    寻味从成立到赚到第一个五千万,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姜爱华见惯了后世的直播,头部主播一天就能做过亿的营业额,寻味花了半年才做到这个程度,所以她不是很惊讶,只觉得累得慌。

    但别人就不一样了,这才2oo4年,五千万的营业额意味着什么?很多几百人的中大型企业一年也不一定能做到5ooo万的营业额,这简直就是奇迹。

    就连骆川都惊呆了,每天看着忙得跟陀螺似的老婆眼神奇异,眼里有敬畏,有讶异,还有几分酸溜溜的。

    一直觉得她挺有商业头脑的,但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厉害。

    过去一年他的瓷砖公司跌宕起伏又峰回路转,最终拿下了三个大项目,营业额也有两千多万了,再加上散户的生意,勉勉强强过了三千万,但他可是养了几十号人的,而姜爱华的店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她跟姜丽华两个人,而那几个新招的人,入职不过三四个月而已……

    姜丽华有很优秀的执行能力,但决策完全是姜爱华做的,可以说,她以一己之力,半年之内做出了五千万的业绩。

    而且寻味成立的第一年就创造了奇迹,那今年会涨到什么程度?不会直接破亿吧?

    相比

    其他人的欣喜若狂,姜爱华就冷静了许多,看着公司里新招进来的员工们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每人最少瘦了五斤以上,非常大方地多了半年的工资当年终奖,奖励他们的辛苦付出,还把库里买回来试吃的产品当年终福利一人了两大箱。

    行政前台高小雨帮着打包了几个月的货,也拿到了半年工资的年终奖,还成功地瘦了八斤,衣服直接小了一个号,兴奋道:“我还能再瘦五斤,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甘依琳笑道:“怎么样?想好回去要怎么跟家里人炫耀没有?”

    高小雨下巴抬得高高的:“那当然,我要把钱直接砸在我妈的脸上,让她看不起我当前台!还有这两箱年货,也得好几百了吧,咱们公司的零食这么好吃,她过年都不用再买了。”

    甘依琳的年终奖是所有员工里最多的,姜爱华除了六个月的工资外,还额外给她了一笔丰厚的奖金,奖励她在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找出路,因为不适应z市零下三十几度的温度,甘依琳在当地就病了一场,回来后一天假没休,撑着病体到公司帮忙打包货。

    如今她拿到这笔钱,准备当新车的付,不够的做贷款。

    身为姜总的助理,她怎么能没有车?

    她没想到跟男朋友厚着脸皮求来的面试机会,竟然让她捡到宝了,刚刚成立的公司半年多就做到了五千万的营业额,这是多少企业求都求不来的机遇?

    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寻味绝对不可能止步于此的,如果保持这样的展势头,明年公司就能扩张到几十人,人一多,竞争就大了,跟更优秀的名校毕业生比,她可不认为自己很有优势,她现在拥有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占了先机。

    她必须保持住自己的优势才行,才能让姜总一直用她。

    而终于放假的姜爱华跟姜丽华在家里狠狠地睡了一天,这才收拾好行李一起回家过年。

    姜成才跟许知秋早就在县城等着他们一起回老家了。

    说来也奇怪,明明县城的房子又大又敞亮,而且门前就是大商场,要啥有啥,但一到过大节,家里人不约而同就想回上社村过。

    就连月华也会不时念叨什么时候回老家呀,她想去钓清溪里的小鱼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姜丽华总结了原因:“因为咱们骨子里的传统就是落叶归根,上社村是咱们的故乡,它再穷再不好也是要回去的。”更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上社村已经好了许多了。

    虽然它依然落后贫穷,但好山好水好风光,人在其中会显得非常自在。

    两辆车子一前一后地开到上社村,姜丽华咦了一声:“路已经修好了呀?”

    新任村长李维上个月给姜成才打电话,想把村子里的主道打上水泥。这些年每年过年又是雨又雪的,泥路坑坑洼洼出行不便不说,还容易摔跤,如果能在年前把村子里的主道修成水泥路,那可是造福全村的事。

    报告已经交到镇上去了,但拨下来的款只够修一小段的,上社村本来就不大,李维就想着动全村的力量,一家捐一点,能修多长修多长。

    为了把这条路尽量修得长一点,家家户户都出钱了,有钱的出百,没钱的出一两百,就连五保户也出了五十块,但因为户口少,凑上来也不过是几千块钱,作为上社村最有出息的人家,李维自然是希望姜成才能多出一点,就算他出五千,也能多修几十米呢……

    姜成才自然想多出点,他打了个电话给姜爱华:“你已经嫁人了,按理说出不出都没关系,但村子里修路是好事,要不要也捐一份?”

    姜爱华直接给他转了十万块钱,用他们夫妻的名义捐款。

    姜成才本来只想出两万的,但见女儿一口气出了十万,他也掏了五万。

    李维大喜,他跟姜成才的交情一般,本以为他能捐个几千块已经是很照顾村子里了,毕竟这些年他一直在县城里做生意,很少在上社村里长住了,没想到他居然一口气拿了十五万出来,难怪人人都说他们家了大财,修路竟然捐了这么多钱,肯定是大财无疑了。

    有这十五万在,村里的主干道能全部修完,剩下的钱还能做个石碑,把捐款人的名单刻上去,他决定把姜成才跟姜爱华夫妻的名字刻在第一位,让所有人都知道。

    钱一到位,马上就动工了,因为姜家出的钱最多,所以水泥路特地修到了他家的家门口,别人家可没有这种优惠。

    所以姜爱华的车顺畅地开进了院子里。

    刚从车上下来,一直在她家等着的姜子杰就跑了出来,满脸的兴奋:“大姐,你回来了!”

    姜子杰今年十五岁,小时候胖胖墩墩的样子已经消失不见,而是长成了半个大人的模样,瘦瘦长长的,快跟姜成昆一样高了,但这么多年过去,这个憨厚的小堂弟性子还是一点儿也没变,说话嗓门又大又亮,最喜欢姜爱华。

    就是读书不开窍,姜美华都在念大专了,但他估计考个普通高中都困难,李翠红快愁死了,连个高中都考不上,以后可怎么办?难道要去工地搬砖?

    打电话跟姜爱华征求意见,万一他真考不上高中,是花点钱给他买个学位呢,还是直接读个中专出来做事算了?

    姜爱华道:“读不进去的话哪个都差不多,婶你也别急,等他满18岁了让他去他姐夫公司上班,卖瓷砖去。”姜子杰她是一定会帮的,这个老实的堂弟是上辈子少数的对她极好的人,这辈子她有能力了,一定会照顾他的。

    李翠红非常高兴,儿子还这么小,工作就已经有着落了,而且跟的还是最关照他的堂姐,以后前途肯定差不了:“唉,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本来还天天逼着姜子杰读书做作业的,得了姜爱华的承诺后立刻就撒手不管了,反正天天逼着姜子杰念书她累孩子也累,而且还没有效果,不如就让他好好混几年,等成年后直接去骆川厂里上班。

    谢小英听到姜爱华都安排好了,甚至道:“反正都读不下去了,不如直接跟着他姐夫上班吧,别浪费读高中的钱了。”

    李翠红没好气道:“妈,你以为现在还是以前呀,没满18岁的工人是童工,犯法的,你可不能坑了骆川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