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沙乡智变/ 第六十五章 沙枣花开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六十五章 沙枣花开

    第六十五章

    沙枣花开

    进入六月,沙尘暴过了高发期,沙城县几乎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端午节前后,阳和村的沙枣花都开了。

    小铃铛一样的花朵,挂满了树枝,远远看去,金灿灿的一片。

    沙枣花的香气甜丝丝的,有些像桂花的味道。

    整个阳和村都笼罩在甜香里,生机勃勃。

    沙漠里治沙种树的工作告一段落,沙洲又忙起了村里的项目。

    智慧农业玉米试验田里,玉米已经一人高了,长势喜人。

    沙洲在玉米试验田里,加入根系CT扫描,修正AI对旱区作物需水量的误判,还有其他一些改进措施,随时调整,让玉米每天都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沙洲这高科技智慧农业还真是厉害,浇水用滴灌,除草用激光,撒农药化肥都用无人机,还都是全自动的,几乎不用人下地!

    是啊,往年我们种地的时候,虽然也用农机,可人还得在地里浇水除草,风吹日晒,累得臭死,种得还没有沙洲机器好!

    沙洲他们几个人动动手指,就能用高科技机器种几百亩地,以前我们做梦都想不到啊!

    乡亲们看着绿油油的玉米地,纷纷感叹。

    光伏电站里,阳光牧场的紫花苜蓿也长起来了,沙洲设计制造了一台全自动收割机,在光伏板下收割了头茬苜蓿,运到全自动羊舍里喂养。

    沙洲让马永泽买了一千只羊,养在几个全自动羊舍里,用紫花苜蓿搭配了其他饲料喂养。

    马永泽是兽医,对羊的习性很熟悉,李大爷养了一辈子羊,老经验非常丰富,由他们俩管理羊舍,沙洲完全不用操心。

    李大爷只是全自动羊舍的技术顾问,每天来转一圈,看羊没有啥问题,就继续去放他自己的羊了。

    羊舍所有设施都是全自动的,喂料、饮水、清理粪污,消毒...全都是智能机器人。

    预计羔羊成活率比传统羊舍起码高20%,饲料浪费率则比传统羊舍低20%。

    马永泽带着村里的几个女人,就能把羊舍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只羊都戴着智能电子耳标,实时监控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出问题,就会反馈到监控系统报警。

    圈舍饲养的羊,出栏时间比野外放牧的羊要快得多,再加上沙洲的全自动机器人伺候,羊儿们每天都在上膘。

    当然,羊儿们关在圈舍里,晒不到太阳,运动量太少也会影响健康,将来的肉质也不太好。

    沙洲便让马永泽定期把羊分批赶到光伏电站的阳光牧场去吃草晒太阳。

    羊群就在光伏板下悠闲地吃草,不仅吃紫花苜蓿,还会啃食杂草,起到除草的作用。

    玉米试验田和自动化羊舍都不需要沙洲操心,马俊河和马永泽爷孙俩带人就能管理得很好,最让沙洲操心的,是智能温棚。

    沙洲之前设计了智能温棚图纸,让张强带人抓紧连夜施工,这几天已经建成了。

    这可是全村入股成立合作社的大项目,沙洲分外认真,使出了浑身解数,为智能温棚设计了一系列的高科技设施。

    首先是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沙洲设计了多模态传感器网络,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ECpH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孢子捕捉仪...

    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测温棚内环境参数,数据精度非常高。

    其次,沙洲还为智能温棚设计了最关键的AI环境调控系统,能联动控制设备...

    比如自动调节通风窗、遮阳帘、湿帘、降温空调和加温的如地源热泵,可以将温棚温度精准控制在设定值,误差不超过1℃。

    另外,沙洲还设计了动态补光系统,在温棚安装了全光谱LED植物生长灯,可以根据温棚里作物的生长阶段,比如育苗、开花、结果的不同时期,切换红蓝光配比,能耗降低40%。

    自动化生产方面,沙洲设计了好多无人化种植设备。

    比如轨道式自动移栽机器人,AGV运输车,可以自动完成播种、移栽、运输全流程...

    还有立体栽培系统,有可升降的多层水培架、旋转立柱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提升3-5倍,并支持叶菜、草@莓等高密度种植。

    灌溉系统比玉米试验田的还精准,配备了压力补偿滴灌头、潮汐式灌溉床、气雾培装置...水肥利用率达95%,并能通过EC值反馈自动调配营养液。

    智能温棚的顶上铺设的是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板,透光率30%,日均发电量0.8kWhm,可满足温棚60%用电需求...

    地热系统则采用垂直埋管式地源热泵,冬季能供暖,夏季还可以制冷,比传统空调节能50%。

    软件方面更是厉害,沙洲设计了数字孪生系统,用3D建模和实时数据映射,虚拟温棚与实际环境同步显示,并能模拟灾害预警。

    最厉害的是病虫害AI诊断系统,搭载了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就像一个超级医生,能通过叶片扫描识别28种常见病害,准确率大于92%,还能自动推送防治方案。

    这套AI软件,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产量预测算法,能提前30天预测采收期,误差小于3天,让人们提前做好采收销售的准备,优化供应链的调度。

    沙洲通过大模型预测,他设计的智能温棚,20亩可实现年产值四百万元,较传统大棚增产3倍,水耗降低70%,还能用太阳能基本实现能源自给。

    而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后,20亩智能温棚只需要十几个人管理就行了,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但沙洲耗尽心血研发的高科技智能温棚,却招来了一些乡亲们的诟病。

    照我看,温棚根本没有必要弄这么高级,瞎花我们的钱嘛!

    就是,虽然沙洲设计温棚没有要钱,可修建的材料费,施工费,可都是我们入股的钱,听说花掉了小一百万呢!

    妈呀,居然花了这么多钱啊有这些钱,我们干个啥不好,还用得着种温棚啊万一弄赔了,我们的棺材本可就打水漂了!

    没错,这温棚啊,就应该谁种谁的,一家子小打小闹的搞最好,谁也有活干,现在沙洲弄了这么高科技,全是自动化,只要十几个人,我们剩下的人可就没活干了!

    好多人围在智能温棚边,指指戳戳,说什么话的都有。

    不过,他们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智能温棚项目是大家入股搞的项目,关系着每个人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智能温棚只需要十几个人打理,剩下的人没事干,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一点都不踏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