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我父刘玄德/ 第162章 夜宴三杰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2章 夜宴三杰

    夜宴三杰

    香草河之战后,刘封正在广陵宴请江东应辟而来的三位人才。

    分别是步骘步子山,卫旌卫子旗,董袭董元代三人。

    步骘与卫旌都是广陵人,躲避战乱而暂居江东。

    此番应辟归来,刘备又是名副其实的徐州牧,自然是倾心相从。

    董袭则是会稽大侠,乡中豪雄。

    此人的到来,倒是让刘封很是惊喜。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徐州接连用兵,所向披靡,可称百战百胜。

    不知不觉之间,地盘竟扩张了三倍有余。

    陆战将领还好,不提关张,尚有赵云、田豫、太史慈、牵招、徐盛、潘璋等诸多能将,更有陈登、鲁肃等方面帅才。

    反倒是水战,人才缺口极大。

    陈登和鲁肃都只能算半个,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

    而真正的水军战将,只有周泰和蒋钦两个人,哪怕徐盛、潘璋都算不上,更别说此时的二爷关羽了。

    可现在的局势,对水军将领的需求又很大。

    别的不说,徐州北方琅琊还好,虽有武水可运,却没法直接连通鲁国,暂时不必考虑。

    可西方不论是连通彭城,还是沛国,乃至任城、鲁国,都得掌控水道。

    若是能够有一支精悍能战的水军,兖州再想要像之前那样轻松打穿徐州,那就与痴人说梦无异了。再加上下邳,广陵,以及日后下江东,都需要大量优秀的水军将领。

    周泰和蒋钦两人,无论如何都是分身乏术的。

    水军扩编,势在必行,明年必扩水军万人,否则如何能支持得了徐州军转战南北,更别说下江东了。

    如此一来,水军将领可就更缺少了。

    恰好此时,董袭来投,这当真是雪中送炭。

    董袭此人,别看他最后是被淹死的,但善泳者溺这句古话,恰恰证明了董袭水战之能。

    而且他还不同于周泰、蒋钦等人,他是和孙策手底下的陈武可算得上是两朝老臣,不但被孙策深信,就连吴国太和孙权对他也是极为推崇。

    董袭在孙策手下,除了孙家亲眷外,可谓是

    夜宴三杰

    “可如今乱世,汉道不昌,封身为大汉宗室,高祖血裔,当有肃清寰宇,重振汉室之心。”

    刘封其言情真意切,宛若多年好友倾诉一般,不知不觉的沁入董袭心中。

    “如今年岁尚小,可日后总有征战沙场的时候。皆是敌人可不会以我年少,让我几分。”

    说到这里,刘封望着董袭道:“董壮士,你意如何?”

    董袭看着刘封俊美而又略显青涩的面容,听着那略有些稚气的问题,心情激荡,猛的大礼下拜,慷慨陈词道:“少主乃是汉室宗亲,何等尊荣贵重,即便征战沙场,也当坐镇中军,运筹帷幄,发号施令。袭不才,愿为少主爪牙,为少主征战沙场,斩将夺旗。”

    “少主,袭乃是乡中豪侠,素为官吏欺压,士族视我如罪犯,豪强视我如刀剑,农人视我为虎狼,可天地当知,我等也有报效大汉,封狼居胥之志,可空有雄心,却无伯乐,奈何?”

    “今蒙少主不弃,解衣推食,又不计董袭无心之失,温言宽慰。”

    “袭别无他物,唯有性命一条,愿以此报于少主。”

    “他日少主若有用袭之死,袭若有半分退避,上天诛之!”

    刘封感动不已,赶忙将董袭扶了起来:“董壮士,何必如此,封肃敬重壮士忠义,何曾相疑,需壮士立此毒誓。”

    董袭自承心迹道:“少主,袭字元代,少主可直称我字。袭此言,天地可鉴,非是相疑,而是少主恩重,不容袭不报答一二。”

    刘封恍然,连连点头,握着董袭的手将其再次扶起来:“元代,我视卿如臂膀,岂有自疑臂膀之人?日后再不可如此。”

    董袭只觉得刘封虽然年少,却举止端正,进退有据,更兼言谈温润,推心入腹。

    少主都有如此风范,那方伯的风姿又该如何让人倾倒?

    之后,刘封与董袭闲谈了许久,得知董袭果然不但深悉水战,也精通山地战,乃是一名全才。

    而董袭也从刘封的口中,得知了不少惊人的消息,震惊于刘封所拥有的能量。

    随后,刘封带着董袭前往步骘、卫旌所在的院落。

    面对少主亲自登门邀请,步骘和卫旌都很震惊。

    只是步骘还稳的住心神,表现从容,而卫旌要比他激动上许多,险些连话都说不妥当了。

    经历过焦矫之事之后,步骘越发沉稳,而卫旌却是深受刺激,此番突然遭遇刘封的礼遇,自然表现的就有些过激了。

    当天晚上,刘封设宴为董袭、步骘、卫旌三人接风洗尘。

    赵云、太史慈、牵招、徐盛、潘璋、周泰、蒋钦,李氏兄弟等一众广陵亲信尽皆出席。

    在宴会上,刘封还取出了昨日刚到的刘备书信,告知众人刘备西征大胜,不但调和了豫州内部的纷争,还表奏了臧霸接任任城国相。

    眼看着徐州集团发展势头大好,局势一片如火如荼。

    如赵云、田豫等老人自然是相当高兴,而太史慈,徐盛、潘璋、周泰、蒋钦这些新人更是眉飞色舞,显得比老人还要高兴。

    步骘在一旁冷眼旁观,只觉得徐州军中生机勃勃,宛如万物竞发,百舸争流。

    董袭为刘封所看重,已经把自己代入进了徐州集团。

    在众人聊到江东局势的时候,董袭起身离席拜道:“少主,诸君。孙伯符,乳虎也,其父孙文台于江东素有威名,为豪强大侠仰慕,江东人多崇拜之。孙策若是在江东站住脚后,恐有大量豪强游侠投奔其,此中不乏人才勇士。”

    其实董袭自己也是有些心动的,如果没有得到徐州刘使君的征辟,他观望之下,很可能也会如此选择。

    “确如卿言。”

    刘封叹息一声:“如今孙伯符已在香草河击溃刘扬州,丹阳局面不容乐观。若是趁机西进,席卷丹阳,攻破牛渚防线,立时就同袁术的九江连成一体,到那时候,可就势大难制了啊。”

    此时,步骘也起身离席,朝着刘封拜道:“公子,孙策若是西进,反倒是成不了气候了。我徐州要担心的是孙策不但不西进,还掉过头继续东进,若是那般,事情可就麻烦了。”

    刘封眼睛一亮,其实他刚才那番话并非本意,乃是有意试一试步骘、卫旌的成色。

    没想到步骘居然如此轻易的就过了关。

    刘繇虽然在香草河惨败,但真正的损失还是一千余牛渚精兵,其他豪强部曲、薛礼笮融的部曲本身就不是他的兵马,损失了也就损失了。

    况且刘繇在牛渚还有上万精锐,薛礼笮融也都各有万人部曲,再加上丹阳豪强手中的部曲,整个丹阳郡其实依旧重兵云集。

    孙策如果这时候西进,看似挟大胜之势,实际上却是陷入到了攻城拔寨的窘境中。

    这些兵力都布置在丹阳北部的这些城市之中,别说孙策才六七千人了,就是六七万人,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能啃下来。

    以孙策目前的兵力,怕是啃到一半,他的精锐老底子就消耗光了。

    因此,刘封倒是希望孙策能被冲昏头脑,直接西进了。

    刘封自然捧哏似的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步骘自信答道:“骘自吴郡而来,沿途所过诸县,多空虚无备,唯有吴县,士卒较多,此时也已为孙家军吴景所部围城。吴郡精华,尽在吴、娄、毗陵、无锡四县。若是孙策继续增兵东线,一旦拿下吴县、娄县,可谓已尽收吴郡精华。”

    “如此,孙策可依托吴郡而成有源之水,有土之山,必成大患也。”

    步骘刚一说完,刘封便脸色大变,赶忙起身,冲着步骘大礼道:“幸有先生相教,否则小子将犯大错也。”

    步骘赶忙谦逊:“不敢当公子如此夸奖,只是骘略有所得,不敢隐瞒公子。”

    刘封却是上前握住步骘之手,郑重道:“先生之见,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如此高见,日后当多多进言,家父闻过则喜,最喜直言相谏,先生才华横溢,洞察局势,必为我父所倚重。”

    步骘心里一松,其实他刚才的进言也是一种试探,想要看看刘封的品性和对于不同意见的态度。

    只是步骘当真没想到刘封的态度竟如此之好,不但从善如流,还把步骘给抬的这么高。

    一旁的卫旌很是羡慕,他其实刚才也有想到这些,只是看见刘封的意见和自己截然相反,于是便犹豫了起来。

    此时看见步骘得到刘封如此之高的赞赏,

    卫旌这时也开口道:“公子,子山所言确有道理,不过也无须多虑。”

    “哦?”

    刘封继续握着步骘的手,目光转向卫旌:“先生有何教我?”

    卫旌压住内心的喜色,神情略显紧张道:“孙伯符即便能占据吴郡,却也是身处险地。吴郡南有会稽,府君王朗声名显赫,素为郡中士民倾倒,此时必为其效死力。而其西侧,丹阳刘使君依旧有雄兵数万,不可轻辱。最重要乃是我徐州广陵,正在大江之北。”

    “孙策为三面围困,又与左将军的江北只有长江相连,随时都会被人切断联系,恐其日后只有疲于奔命之力,而无拓展之能了。”

    刘封点点头,这卫旌眼力上确实没什么问题,能看的出自家对扬州的觊觎,也能看出孙策在吴郡的困难。

    只是和步骘相比,卫旌无论是品行,还是德行,又或者是才干能力,无疑都差了许多啊。

    再联想到历史上卫旌的性格,刘封断定此人只是郡县之才,可小用,不可大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