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虽然在一些人看来拿下东瀛的功绩与昔年霍小将军打得匈奴远遁、从此漠北再无王庭相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但一想到两位殿下的身份,大家也就秒懂了。如此一举两得得做法,反正大宋文武对此都是接受良好。
不过是立个石像而已,相比起先帝靠着批发祥瑞封禅泰山,已经很含蓄了好伐!
除此之外,天幕的这段吐槽还让众人品出了两条极为重要的信息:
一是哪怕到了若干年以后的后世,那时候的东瀛之地依旧被牢牢把控在天朝手中。
不然天幕提起时也不会用到“咱们”这样的称呼,这显然是已经被治理为熟地才有的叫法。
二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宋后续不仅成功治理并消化了东瀛,本土之地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不然一项只有投入却少有所得的政策,等到时间一久,是注定难以为继的。
想通了这一节后,部分士大夫对于国朝今后是否要对倭用兵的最后一丝抵触也终于烟消云散。
舒颜和五花一人一统看着眼前大宋君臣那自以为想通了一切,并作下重大决定的表情,眼角抽搐。
[宿主,我怎么觉得这事儿有点怪怪的?]五花声音疑惑。
虽然从周遭的窃窃私语中它觉得这些人的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内心深处却总有一种事情的真相或许并非如此的感觉。
尤其在想到此事还涉及小樱花时,那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那可是小樱花诶,是能以常理来度之的吗?
[我也有这种感觉,搞不好咱俩这回还想到一块儿了,继续听下去吧。]
舒颜好整以暇。
【为了感恩两位殿下为他们打开国门,让东瀛子民拥有了重新回归母国的机会,当地居民自发建立这座雕像用来歌颂两位殿下的功德。
而当年两位殿下登陆的日子也被设立为了东瀛一年一度的“回归日”。
每到这一天,东瀛上下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
舒颜:......
五花:......
还真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呢,不愧是你,小樱花!
在出人意料方面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大宋众人:......
啊这......
东瀛人原来都是这么想的吗?
按照大宋众人的思维,东瀛即使是为了迎合胜利者也完全没有必要舔得如此彻底,对方之所以会这么做,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
东瀛是真的渴盼王师已久了啊!
连“回归”这样的词都用上了不说,在骤然换天之后也能适应的如此丝滑。
看看这顺畅的跪姿,要说不是经验丰富甚至早有准备都说不过去!
嗐,这么心慕天朝,你们早说嘛!!
【其实东瀛除了有著名的双皇雕像外,据说原先还有另外一座大名鼎鼎的雕像,只是因为一些知名不具的原因,被宋世祖给下令推倒了。
至于主播说的是哪座,想必大家懂的都懂!】
大宋众人:......
不,我们不懂,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幕?
天幕你快详细说说,我们英明神武的大殿下究竟为什么非要和一座雕像过不去,我们想听。
(坐等吃瓜.jpg)
舒颜、五花:......噗,哈哈哈哈哈哈!
第545章
番外50
【对,没错,到这儿相信不少宝子应该已经猜到了,那座被我们世祖大大人道毁灭的雕像就是徐福像!不得不说,这又是一场宿命的轮回。】
可不是吗?
徐福和那位的恩怨情仇但凡学过史的大都听过几耳朵,这下就连原本对于转世之说嗤之以鼻的人都忍不住开始唏嘘了。
实在是一切都太过巧合,要说这不是在为前世的自已出气都很难让人相信。
下意识的,一干大宋臣民对于自家未来的大殿下很可能就是那位转世的说法也更加的信服。
一时间,兴奋期待者有之,然朝堂中的衮衮诸公却大多心事重重。
毕竟众所周知,始皇帝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往常他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手段,若是撞到这位手中,会有什么后果都很难说。
至于那条常常被他们挂在嘴边的“刑不上土大夫”,嗨,以往嚷嚷也就罢了,这会儿就是再头铁的人也不觉得这所谓祖训能约束得了一位雄主。
毕竟土大夫们只是习惯了得寸进尺,又不是真的看不清形势。
看来以后是要收敛些了。
尤其是家中还有幼子大孙需要出仕的,更是默默在心中将好大儿好大孙的培养计划上调了n个等级。
谁叫那位除了不好伺候外,也是出了名的知人善任(不养闲人)呢?!
这般想着,在场一干文武勋贵的神情都较之以往更加恭敬了几分。
赵祯高坐上首,将这一幕收入眼中,不由眸色一深,心中却是对那还没影好大儿更加期待了起来,连看向舒颜的目光都越发的含情脉脉。
让感知灵敏的舒颜好悬没忍住脚趾扣地,她现在一点也不想知道某人又脑补了些什么,左右不过催生那点事。
好在天幕的及时出声再次拯救了她。
【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插曲,以倭国为踏板,彼时尚且年幼的宋世祖和凤太祖在世人面前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无疑是漂亮且盛大的。
两位殿下不仅展现了自身非凡的能力,更是让大宋上下尤其是当时的中央朝廷直观地认识到了海外所蕴含的巨大财富,也为此后大宋的对外开拓打下了良好的模板。】
【同时这也是一个信号,自此之后,大宋的外交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景佑年前的“又怂又送”渐渐向着汉唐的外交模式靠拢。
【总结:这次由宋世祖兄妹一手主导的倭国内附对于大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大宋从此刻起真正开始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也为三兄妹以后图谋天下的雄途伟业开启了一个好头!】
天幕底下一片哗然。
纵使通过前几次的天幕剧透,大家伙对于大宋未来的辉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但辉煌到这种地步却是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
听听天幕说的是什么?!
那可是天下啊!
若说先前人们对于天下到底有多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大多数人的眼界还集中在宋辽之间,最多也就是加上西边的吐蕃和南边的大理、交趾以及北边的高丽等少数老邻居,其余皆是瘴气不毛之地。
但经过天幕这么多期的科普,尤其在看过那张世界地图后,大家的世界观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习惯性地忽略掉那句“又怂又送”,凡是想到这点的无不激动到头脸通红。
但在最初的激动过后,还是有部分有识之土心存忧虑。
汉武帝穷兵牍武的下场还应犹未远,文景之治攒下那么大的家业都被打空了,相较起来,他们大宋也只是多了些银子罢了。
“狄将军,本官有一事不明,还望将军解惑。”
疑惑欧阳修能有什么事情是需要向自已询问的,狄青恭敬抱拳“欧阳相公请讲。”
“倘若有朝一日朝廷派狄将军率军攻伐辽国,不知将军需要多少兵马方能建功?”
“这......”
没想到居然是这个问题,狄青拧眉沉思良久,半晌后方才斟酌着报了个数字:“起码60万!”
这还是在后方没人拖后腿、瞎指挥,且武器钱粮都足额发放的情况下。
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了什么,“但若能有天幕先前所提及的火器,20万便绰绰有余!”
“如此......”欧阳修抚须沉吟,虽未再开口,但面上的凝重之色却已消减了大半。
作为一个新政的支持者,欧阳修并不会一味的反对对外用兵,他所虑者不过是唯恐大宋将来也会走上汉武后期的老路以致耗空国力。
倒是忘了还有火器这一茬。
说来也是,有如此利器的加持,还是在敌无我有的情况下,大宋若要对外用兵所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非从前可比,最多也不过是再多加些军费罢了。
不过这就不是大宋的明公们需要考虑的重点了。
两人的谈话没有刻意瞒着旁人,周围人将这番对话收入耳中。原本还有想说些什么的,也纷纷将到嘴的“忠言”又咽了回去。
只是心中却也忍不住感叹,到底是时代变了!
【当然,想要成为世界霸主,并以超绝的姿态与其他国家拉开天堑般的差距,武德充沛是一方面,但大宋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也是缺一不可。
不提仁宗父子执政期间出现的文坛盛世,就连我们如今依旧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其余包括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这一时期最终完善成型并得以大范围推广使用的。】
好家伙,指路、攻伐、宣扬教化的利器都齐了,这要不干点什么都对不起上天的安排!
同时,不少思想开明的读书人也再一次正视起了那些以往不被他们放在眼中的所谓“奇技淫巧”来。
【在三兄妹接二连三仿佛比赛一般开疆拓土过程中,我们先前提到的具有大汉特色的外交官同样功劳不小,这里就无需主播再行赘述。】
【咱们说点有趣的,在这三位大佬当政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大宋、天凤和新唐三国皇宫的教坊司内有超过六成的歌舞姬都是出生于其他国家的皇室或王室宗亲,其中拥有国王头衔的也不在少数。
让当时的三国贵胄们真正做到了不用出国便能体会万国风情,狠狠地感受了一把唐太宗的快乐[狗头]!】。
大宋众人:......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那个滑稽的狗头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看突厥可汗跳舞吗?只要活的够久,他们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呢!
他们一点也不羡慕。
一、点、也、不!
而一些已经须发花白的老大臣们则默默打定主意,等回去就照着三位殿下学起来,不就是紫砂壶里泡枸杞吗?跟谁泡不起似的!
这可是连天幕都认可的,多少总该有点作用。
别的他们也不敢多想,只要能活到看耶律小儿在紫宸殿中跳舞,大家也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皇后娘娘到底什么时候生?
哦,想起来了,帝后到如今尚未大婚!
这怎么行?!
官家的动作是不是也太墨叽了点?礼部都是怎么办事的?!
这么拖拖拉拉下去,三位紫微星要到何时方能降世?
万一错过了吉时可怎么办?!
礼部官员:收到,并准备连夜赶工早日完成封后筹备,他们一定要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三位圣主的到来!
舒颜:......[脊背发麻.jpg](;一_一)!
【而这些演艺人员的前期获取和后续补充,三国的战狼外交官们也出了不少的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身体力行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吧!】
【就在去年,宋世祖时期的著名外交官,时任鸿胪寺少卿的李维贤也在继三位大帝之后被西方世界追赠了诺宝尔和平奖。
虽然那只是一些小国弄出来的奖项,但以这四位的功绩拿这个奖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