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残盏惊现大雍王朝,咸平三年,暮春。汴梁城的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叫卖声、马蹄声交织成一片。十八岁的林砚之蹲在聚珍斋的柜台后,百无聊赖地擦拭着一方古砚。作为这家古董店最年轻的学徒,他每日的工作便是整理货品、招待客人,日子平淡却也安稳。
直到那一日,一个衣着破旧的老汉踏入店门。老汉怀中紧紧抱着一个油纸包,双手微微颤抖:掌柜的,我想...想卖件东西换些银子。林砚之抬头望去,见老汉面容憔悴,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老人家,您先请坐。林砚之搬来木凳,又倒了杯热茶。老汉小心翼翼地解开油纸包,里面竟是半只白玉盏。玉盏质地温润,盏身上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莲纹,虽已残缺,但仍难掩其华贵。林砚之心中一震,这等做工,绝非寻常之物。
正在后院清点货物的掌柜陈世昌听到动静,快步走了出来。他接过玉盏,凑近烛光仔细端详,脸色渐渐凝重:这玉盏材质是昆仑羊脂白玉,雕刻手法乃是失传已久的透雕技艺,极有可能是前朝皇室之物。
老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掌柜的,您...您就开个价吧,我老伴儿病重,急等着银子抓药。陈世昌沉吟片刻:此盏虽残,但价值不菲。我给您一百两银子,如何老汉大喜过望,连声道谢,接过银票匆匆离去。
林砚之望着老汉离去的背影,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玉盏来历不明,老汉又为何如此急切地要卖掉正想着,店门突然被撞开,几个凶神恶煞的黑衣人闯了进来。为首的疤脸汉子一把抓住林砚之的衣领:小子,刚才那老汉是不是来卖玉盏的东西在哪
林砚之强作镇定: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疤脸汉子冷笑一声,抽出腰间短刀抵在他脖子上:别敬酒不吃吃罚酒!那玉盏是我们主子的东西,识相的就交出来!陈世昌见状,连忙从柜台下取出一个锦盒:各位好汉,玉盏在此,还请高抬贵手。
黑衣人拿走玉盏后,陈世昌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砚之,此事透着蹊跷。你去打听一下那老汉的下落,切记小心行事。林砚之点头应允,换了身便服,朝着老汉离去的方向追去。
穿过几条街巷,林砚之在城郊一处破旧的茅屋前找到了老汉。然而,当他推开虚掩的房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寒而栗——老汉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把匕首,手中还紧紧攥着半张字条。
林砚之强忍着恐惧,上前查看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玉盏成双,藏于...城南破庙。还未等他细看,身后突然传来一阵破空声。林砚之本能地侧身闪避,一支利箭擦着他的耳边飞过,钉在墙上。
他转头望去,只见几个黑衣人从屋顶跃下。为首的正是那疤脸汉子:小子,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既然知道了秘密,就留在这里陪葬吧!黑衣人挥刀扑来,林砚之慌乱中抓起桌上的烛台抵挡。
混战中,林砚之瞅准机会,撞开窗户逃了出去。他在小巷中拼命奔跑,身后的追兵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追上时,一个白衣女子突然从街角转出,手中折扇轻挥,几片花瓣飘落。黑衣人像是被什么力量阻挡,纷纷止步。
还不快走!女子声音清冷。林砚之来不及道谢,转身继续狂奔。直到确定摆脱了追兵,他才停下脚步,心中满是疑惑:那女子是谁玉盏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秘密而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一场惊天阴谋......
第二章:破庙玄机
林砚之躲在一处废弃的柴房里,心还在剧烈跳动。想起老汉惨死的模样和字条上的内容,他握紧了拳头。夜色渐深,他决定前往城南破庙一探究竟,即便危险重重,也想为老汉讨个公道。
城南破庙早已荒废,蛛网密布,神像蒙尘。林砚之借着月光小心翼翼地踏入,脚下的青砖发出咯吱声响。他按照字条提示,在角落里的供桌下摸索,果然摸到一块松动的砖石。移开砖石,里面是一个暗格,放着一个油纸包。
打开油纸包,竟是另半只白玉盏。这半只盏与聚珍斋那只严丝合缝,拼成完整玉盏的瞬间,盏身上的缠枝莲纹突然发出微弱的光芒,显现出一行极小的字:月圆之夜,龙首衔珠。林砚之还未来得及细想,破庙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他急忙将玉盏藏入怀中,刚躲到残破的梁柱后,庙门便被踹开。疤脸汉子带着一群黑衣人闯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人,手持折扇,眼神阴鸷。仔细搜!那小子肯定来过!中年人冷声下令。
黑衣人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中年人眉头紧皱,突然瞥见供桌下的砖石:这砖石有异动,挖开!林砚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不自觉地按住怀中的玉盏。就在黑衣人即将挖到暗格时,破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宫里传来消息,今夜子时城门戒严,怕是要出事!一名侍卫骑马赶来禀报。中年人脸色一变:走!先回府!玉盏的事稍后再议!众人匆匆离去,林砚之松了口气,却也更加疑惑:这玉盏为何会牵扯到宫里
他决定先回聚珍斋,将玉盏交给陈掌柜。然而,当他回到店铺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封条。透过门缝望去,店内一片狼藉,陈世昌被绑在柱子上,嘴角带血。林砚之大惊,砸开窗户翻了进去:掌柜的,这是怎么回事
陈世昌见到他,眼中闪过惊喜:砚之,你还活着!今日午后,一群官差突然闯入,说我们私藏禁物,将店铺查封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听到他们提起玉盏,还有...靖王的名号。
林砚之心中一震,靖王乃是当今圣上的皇叔,位高权重。难道那中年人就是靖王他将玉盏和字条的事告诉陈世昌,两人商议后决定,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再设法解开玉盏的秘密。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笑。白衣女子手持折扇,翩然而至:林公子,陈掌柜,别来无恙。林砚之警惕地挡在陈世昌身前:姑娘究竟是谁为何几次三番救我
女子收起折扇,正色道:我乃御史台暗卫,奉命调查靖王谋反一事。玉盏乃是前朝皇室信物,据说集齐三只,便能打开藏有遗诏的密室。靖王觊觎皇位已久,正在四处搜寻玉盏。她看向林砚之怀中的玉盏,你们手中这只,是关键。
林砚之犹豫片刻,将玉盏取出:姑娘既为朝廷效力,这玉盏便交于你吧。女子摇头:不可。靖王耳目众多,我若带着玉盏,反而危险。你暂且保管,三日后月圆之夜,我们在龙首桥碰面。记住,龙首衔珠,或许就是解开秘密的关键。
女子离去后,林砚之望着手中的玉盏,只觉责任重大。三日后的龙首桥之约,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真相而在京城的另一处,靖王正把玩着从聚珍斋夺走的半只玉盏,嘴角勾起一抹阴笑:林砚之,我看你还能躲到几时......
第三章:龙首迷局
三日后,圆月高悬。龙首桥横跨汴水,桥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林砚之怀揣玉盏,在桥头来回踱步。白衣女子曾说,要等龙首衔珠之时,可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白衣女子踏着月光走来,今日她换了一身淡青色劲装,腰间别着一把软剑,更显英姿飒爽。林公子,可曾想明白龙首衔珠的含义女子问道。
林砚之摇头:在下愚钝,还望姑娘指点。女子轻笑,从怀中掏出一颗夜明珠,走到桥边龙头下方。她将夜明珠抛起,珠子竟不偏不倚落入龙头口中。刹那间,桥身传来一阵机关启动的声响,一块石板缓缓升起,露出下面的暗道。
果然如此。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这暗道或许通向藏有遗诏的密室。不过,靖王恐怕也已猜到,我们必须抢在他之前。她正要踏入暗道,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数十名黑衣人举着火把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靖王。
拦住他们!玉盏和夜明珠都给本王夺过来!靖王一声令下,黑衣人如潮水般涌来。女子抽出软剑,对林砚之喊道:你先走!我来断后!林砚之握紧玉盏,转身冲进暗道。身后传来激烈的打斗声,还有女子清冷的喝斥声。
暗道内潮湿阴暗,林砚之摸着石壁前行。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一扇石门,门上刻着复杂的符文。他想起玉盏显现的文字,将完整的玉盏嵌入石门凹槽。石门缓缓开启,里面是一间密室,中央石台上摆放着一只与他手中一模一样的玉盏。
当他将三只玉盏拼合时,石台上突然升起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卷泛黄的帛书。林砚之展开帛书,上面赫然写着:当今圣上非先帝亲子,乃是靖王暗中掉包......他还未读完,密室突然剧烈震动。
林砚之,把遗诏交出来!靖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砚之转身,只见靖王带着黑衣人闯入,白衣女子被两名壮汉押着,嘴角流血。靖王眼中闪烁着贪婪:没想到你还真找到了。把遗诏给本王,饶你不死!
林砚之握紧帛书:你谋朝篡位,狼子野心!我绝不会让你得逞!靖王恼羞成怒,抽出佩剑:敬酒不吃吃罚酒!给我杀了他,抢回遗诏!黑衣人挥剑扑来,林砚之慌乱中抓起石台上的玉盏抵挡。
data-faype=pay_tag>
千钧一发之际,密室顶部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数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破顶而入,为首的正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镇抚使陆沉舟。靖王,你谋反证据确凿,还不束手就擒!陆沉舟大喝。
靖王脸色大变,却仍负隅顽抗。混战中,林砚之看到白衣女子挣脱束缚,捡起软剑加入战斗。她剑法精妙,与陆沉舟配合默契,很快将黑衣人制服。靖王见大势已去,突然抓起一只玉盏,想要砸向遗诏。
林砚之眼疾手快,抛出怀中玉盏,两只玉盏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靖王手中的玉盏应声而碎,帛书完好无损。陆沉舟上前将靖王擒住,冷笑道:靖王,你的阴谋该结束了。
危机解除,林砚之长舒一口气。白衣女子走到他身边,微笑道:林公子,这次多亏了你。我叫苏晚晴,以后若有需要,可来御史台找我。说罢,她跟着陆沉舟押解靖王离去。
林砚之望着手中的遗诏,只觉沉甸甸的。这场因玉盏而起的风波看似已经平息,但他知道,更大的挑战或许还在后面。而汴梁城的月光下,三只玉盏静静躺在密室中,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王朝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四章:暗流涌动
靖王谋反案了结后,林砚之以为生活能回归平静,却不料麻烦接踵而至。聚珍斋虽被解封,但生意一落千丈,无人敢来光顾,只因坊间传言店铺牵扯皇室秘辛。陈世昌唉声叹气:砚之,看来这买卖是做不下去了。
林砚之却不甘心就此放弃。他想起苏晚晴临别时的话,决定去御史台碰碰运气。御史台位于皇城西侧,朱门高耸,守卫森严。林砚之表明来意后,守卫通传片刻,便引他入内。
穿过几道回廊,林砚之见到了苏晚晴。她正在整理案卷,见他到来,微微一愣:林公子怎么来了林砚之将聚珍斋的困境说明,犹豫片刻后道:苏姑娘,不知御史台可有需要鉴定古董文书的地方
苏晚晴思索片刻:倒有个好去处。当今太子喜好古玩,正在筹备建立鉴宝阁,正缺人手。我修书一封,你可持信前往。她提笔写了封信,又道:不过鉴宝阁水很深,你万事要小心。
林砚之谢过苏晚晴,拿着推荐信来到太子府。鉴宝阁阁主徐文远看过信后,上下打量他一番:既然是苏姑娘举荐,便留下试试吧。不过先从最底层的杂役做起。
在鉴宝阁的日子,林砚之每日打扫库房、整理藏品,闲暇时便研究古籍上的鉴定知识。一日,他在整理库房时,发现一个布满灰尘的檀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幅古画《寒江独钓图》,画风与著名画家张择端极为相似,但落款却是无名氏。
林砚之心中一动,仔细观察画作。他发现画中渔翁的蓑衣纹理、江面的波纹走向,都与张择端的笔法如出一辙。更关键的是,在画轴内侧,他发现了一个极小的印记——正是张择端常用的防伪标记。
难道这是失传已久的张择端真迹林砚之激动不已。他将画作小心收好,准备次日向徐文远禀报。然而,当晚库房突然失火。林砚之拼命抢救藏品,却发现那幅《寒江独钓图》不翼而飞。
林砚之!你是如何看管库房的徐文远勃然大怒,那里面可有几件贵重藏品!林砚之正要解释,却见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正是靖王府的管家!他心中一惊:靖王虽倒台,但他的党羽还在活动!
林砚之找到苏晚晴,将事情经过和自己的怀疑说了一遍。苏晚晴脸色凝重:看来靖王余孽仍不死心。他们偷走画作,恐怕另有图谋。你可还记得画中的细节林砚之点头,当场将画中内容默写下来。
苏晚晴看着他的草图,突然指着画中渔翁手中的鱼竿:你看,这鱼竿的角度和位置,像不像一个坐标两人仔细研究,发现鱼竿所指方向,竟是汴梁城外的云龙山。
事不宜迟,我们连夜去云龙山。苏晚晴当机立断。两人骑马出城,来到云龙山。在山顶一处断崖边,林砚之发现了一块刻着鱼纹的石头,与画中渔翁腰间的配饰一模一样。
他们移开石头,下面是一个暗洞。洞内漆黑一片,隐约传来滴水声。苏晚晴点燃火折子,两人小心翼翼地前行。走了一段路,前方出现一间石室,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墙上还挂着一幅巨大的舆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京城各处的布防。
这是...谋反的证据!苏晚晴倒吸一口冷气,看来靖王余孽还在策划更大的阴谋。她正要仔细查看,洞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林砚之急忙吹灭火折子,两人躲到石柱后。
大人,东西都藏好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正是靖王府管家。另一个声音冷笑:很好。等太子寿宴那日,便是我们起事之时......林砚之与苏晚晴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第五章:险象环生
林砚之与苏晚晴屏息躲在石柱后,听着洞外的对话,冷汗直冒。原来靖王余孽勾结朝中大臣,计划在太子寿宴上发动政变,利用藏在云龙山的兵力里应外合。待他们离去后,两人悄悄爬出暗洞,望着夜色中的京城,只觉责任重大。
必须立刻将此事禀报太子!苏晚晴神色凝重。两人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却发现城门已经提前关闭。城楼上,守军将领高声喊道:奉王爷之命,今夜全城戒严!无关人等速速离开!
林砚之心中一沉,看来对方已经察觉到异常。苏晚晴沉思片刻,道:走,从护城河暗道进城!两人绕到护城河下游,找到一处隐蔽的排水口。通道内又湿又滑,腐臭味令人作呕,但他们顾不上这些,拼命往前爬。
终于爬出暗道,已是子时。两人直奔太子府,却见府外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苏晚晴掏出一枚令牌,对守卫说:我乃御史台苏晚晴,有紧急军情要面见太子!守卫查验令牌后,将他们引入。
太子听完汇报,脸色大变: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大胆!可我们手中兵力不足,如何应对林砚之想起鉴宝阁的藏品,提议道:太子殿下,鉴宝阁内珍藏着许多前朝兵符,或许能派上用场。当年太祖皇帝平定天下时,曾铸造十二枚虎符令,若能集齐,可号令天下兵马。听闻其中三枚就在鉴宝阁内。
太子霍然起身:好!徐文远保管着鉴宝阁的钥匙,本王这就命人传他进宫!话音未落,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闯入:殿下!徐文远方才告假离府,说是家中突发急事!苏晚晴脸色骤变:不好!他定是察觉到我们的计划,要去通风报信!
林砚之急中生智:太子殿下,鉴宝阁的机关我曾见过。只要能进入库房,我或许能找到兵符。太子沉思片刻,咬牙道:好!苏姑娘,你带一队侍卫随林公子前去,务必抢在叛军之前拿到兵符!本王留守王府,集结府中兵力,随时准备迎战。
夜色如墨,苏晚晴带着十名精锐侍卫,与林砚之悄然来到鉴宝阁。阁外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杀机。林砚之回忆着库房方位,带着众人从侧门潜入。穿过几道回廊,刚到库房门前,便听到里面传来翻找东西的声响。
有人捷足先登!苏晚晴示意众人噤声,轻轻推开一条门缝。只见徐文远正与几名黑衣人在翻找藏品,地上散落着各种古玩字画。林砚之眼尖,一眼看到墙角的檀木匣——那正是存放兵符的地方!
苏晚晴抽出软剑,低声道:听我号令,动手!她猛地踹开门,大喝:徐文远,你勾结叛军,意图谋反,还不束手就擒!黑衣人见状,立刻拔出兵器围了上来。林砚之趁机冲向檀木匣,却被一名黑衣人拦住。
打斗声在空旷的库房内回荡。林砚之虽不通武艺,但身形灵活,他左躲右闪,捡起地上的青铜砚台砸向黑衣人。趁对方分神之际,他一个翻滚来到檀木匣前,用力打开——里面果然放着三枚虎符令!
拿到了!林砚之高举虎符。苏晚晴虚晃一招逼退徐文远,喊道:快撤!众人边战边退,却发现退路已被更多黑衣人堵住。为首的正是靖王府的管家,他冷笑道:想走今天谁也别想活着离开!
千钧一发之际,外面突然传来喊杀声。太子带着王府侍卫杀到,大喊:叛贼休要猖狂!叛军见势不妙,顿时乱了阵脚。林砚之等人趁机突围,与太子会合。徐文远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跑,被苏晚晴甩出软剑缠住脚踝,当场擒获。
立刻将虎符送往禁军大营!太子接过虎符,交给一名亲信侍卫。然而,侍卫刚出王府,便传来一声惨叫。众人冲出去,只见侍卫倒在血泊中,虎符不翼而飞。远处,一个黑影闪过,正是靖王府的管家。
林砚之握紧拳头:不能让他把虎符交给叛军!他带着苏晚晴等人追了上去。管家逃到城门口,将虎符交给早已等候在此的叛军将领,自己则继续逃窜。林砚之知道虎符更为重要,便放弃追击管家,与苏晚晴一起冲向叛军。
城门口,叛军正准备打开城门,放城外大军入城。林砚之举起从鉴宝阁带出的一枚仿制虎符,大声喊道:圣旨在此!尔等竟敢私开城门,意图谋反叛军将领一愣,苏晚晴趁机带人冲上前,与叛军展开激战。
混乱中,林砚之瞅准机会,一把抢过真虎符。但叛军首领发现中计,举刀向他砍来。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利箭破空而来,射中叛军首领手腕。陆沉舟带着锦衣卫赶到,大喝:叛贼,还不投降!
叛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林砚之将虎符交给陆沉舟,疲惫地松了口气。这时,远处传来报晓的钟声,天边泛起鱼肚白。一场危及京城的叛乱,终于在黎明前被平息。
第六章:真相浮现
叛乱平息后,汴梁城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林砚之因护驾有功,被太子留在鉴宝阁担任副阁主。然而,他心中始终有个疑问:靖王余孽如此处心积虑谋反,仅仅是为了皇位吗
一日,林砚之在整理库房时,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账本。账本上记录着靖王府近年来的巨额开支,其中一项云龙山工程尤为可疑。他将此事告知苏晚晴,两人决定再次前往云龙山探查。
在云龙山的密洞内,他们发现了新的线索。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载着一个惊天秘密:原来,前朝皇室在覆灭前,将一批神秘的天机策藏于某处。据说这天机策中蕴含着富国强兵之法,以及能颠覆王朝的力量。
靖王他们想要的,恐怕是这个天机策!苏晚晴神色凝重,若让此等秘宝落入心怀不轨之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两人继续深入,在洞底发现一个巨大的青铜门,门上刻着四象八卦图,中央留有三个凹槽,形状与虎符令吻合。
就在他们准备将虎符放入凹槽时,洞外突然传来脚步声。靖王府的管家带着一群黑衣人出现,他冷笑道:林砚之,苏晚晴,你们果然聪明。不过,这天机策注定是我们的!
双方在洞内展开激战。林砚之躲在石柱后,观察着青铜门上的机关。他发现八卦图的卦象与玉盏上的纹路有些相似,顿时想起玉盏显现的月圆之夜,龙首衔珠。此时正值月圆,他冒险将手中的玉盏碎片嵌入卦象的对应位置。
青铜门发出一阵轰鸣,缓缓开启。门内是一间密室,中央石台上放着一个金丝楠木匣,想必里面就是天机策。管家见门打开,抛下黑衣人,冲向密室。林砚之和苏晚晴紧随其后。
当管家打开木匣时,众人都愣住了——里面并非什么秘策,而是一封前朝皇帝的绝笔信。信中揭露,所谓天机策不过是个幌子,目的是引诱人自相残杀,让心怀不轨者露出真面目。而真正重要的,是守护天下太平的民心。
不可能!不可能!管家疯狂地翻找着木匣,秘策一定在这里!苏晚晴冷笑道:你们为了一个虚无的传说,害了多少人如今,该是清算的时候了!陆沉舟带着锦衣卫适时赶到,将管家等人一网打尽。
此事过后,林砚之将玉盏和虎符献给太子。太子感慨道:这些年,多少人因贪欲而迷失。林卿,你可愿意帮本王筹建明心阁,收集天下典籍,教化万民林砚之欣然应允。
数年后,明心阁落成。阁内不仅收藏着无数珍贵典籍,还陈列着那只残缺的玉盏。每当有人问及玉盏的故事,林砚之便会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并告诉他们:比任何秘宝都珍贵的,是一颗守护苍生的心。而汴梁城的街头,依旧人来人往,诉说着属于这个王朝的新故事。
第七章:旧影重现
大雍咸平十年,秋。明心阁内桂香四溢,林砚之正在指导一群学子鉴赏古画。突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林大人,城南当铺收了件古怪物件,掌柜的说与您当年追查的玉盏有些相似,特来请您过目。
林砚之心中一震,放下手中画卷,随侍卫赶往当铺。当铺内,掌柜小心翼翼捧出一个锦盒,打开后,竟是半只白玉盏。这玉盏的材质、雕工与当年的玉盏如出一辙,盏身上同样刻着缠枝莲纹,只是多了些岁月侵蚀的痕迹。
此盏从何而来林砚之神色凝重。掌柜擦着汗道:是一个蒙面人当在这里的,说是家传之物,急需银钱周转。小人觉得蹊跷,便没敢收下。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林砚之掀起帘子望去,只见街道上一群黑衣人正追逐一个少年,少年怀中紧紧抱着个包袱。
拦住他!别让那小子跑了!为首的黑衣人挥刀大喊。林砚之认出那人是靖王府旧部,心中警铃大作。他冲出当铺,大喊: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凶!黑衣人见有人阻拦,分出几人围了上来。
林砚之虽不善武艺,但在鉴宝阁多年,也学了些防身术。他抄起路边的扁担,与黑衣人缠斗。混乱中,少年跑到他身边,气喘吁吁道:大人救我!他们要抢我爷爷的遗物!说着,打开包袱——里面竟是另半只白玉盏!
两只玉盏拼合的瞬间,熟悉的光芒再次亮起。林砚之顾不上多想,拉着少年往明心阁跑。黑衣人紧追不舍,直到他们冲进明心阁,锦衣卫闻讯赶来,才将黑衣人击退。
少年名叫周云舟,是个孤儿,由爷爷抚养长大。爷爷临终前,将玉盏交给他,只说这是能改变命运的东西,却没来得及说明缘由。林砚之看着玉盏,隐隐觉得,这背后恐怕又牵扯出一段尘封的往事。
他将周云舟安顿在明心阁,与苏晚晴商议此事。苏晚晴翻阅旧案,突然道:当年靖王谋反案,有个关键人物失踪了——他的谋士谢无咎。此人足智多谋,擅长机关术,说不定这些玉盏的秘密与他有关。
两人决定从周云舟爷爷的身份查起。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老人原是靖王府的工匠,当年参与过云龙山密洞的修建。这么说,周老伯很可能知道天机策的真正下落,或者还有其他密室!林砚之推测道。
就在他们准备深入调查时,明心阁突然失火。林砚之冲进火海,救出昏迷的周云舟,却发现玉盏不见了。火场中,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是谢无咎!林砚之追出去,却在街角失去了他的踪迹。
谢无咎没死,他还在寻找天机策!苏晚晴分析道,玉盏再次出现,恐怕是他设下的圈套,目的就是引我们上钩。林砚之握紧拳头: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得逞。这次,我一定要揭开所有真相!
而在汴梁城的暗处,谢无咎把玩着玉盏,嘴角勾起冷笑:林砚之,当年让你坏了好事,这次,我倒要看看,你还能挡得住吗......一场新的较量,悄然拉开帷幕。
第八章:机关迷城
林砚之与苏晚晴顺着谢无咎留下的蛛丝马迹,查到了城北一处废弃的宅院。据街坊说,近日常有奇怪的声响从宅院里传出,夜半还能看到火光闪烁。
深夜,两人翻墙而入。宅院内杂草丛生,一座破旧的阁楼矗立在中央。刚靠近阁楼,林砚之就发现地上有古怪的刻痕——是一组八卦图,与云龙山密洞的机关如出一辙。
小心,有机关!苏晚晴话音未落,地面突然裂开,露出布满尖刺的陷阱。林砚之眼疾手快,拉着她跃上一旁的石桌。石桌上刻着一首诗: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这是破解机关的线索!林砚之研究着八卦方位,乾对应西北,坤对应西南......他按照方位移动石桌上的摆件,地面的陷阱缓缓闭合。阁楼的门发出吱呀声,自动打开了。
阁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墙上挂满了图纸和古怪的器械。林砚之在角落发现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本手记,正是谢无咎的字迹。手记中记载着他的疯狂计划:原来,他坚信天机策真实存在,这些年一直在寻找线索,而玉盏就是关键钥匙。
他要集齐所有玉盏,打开真正的密室!苏晚晴脸色凝重,而且,他似乎发现了比云龙山更危险的地方。话音未落,一阵阴笑从头顶传来。谢无咎站在阁楼二层,手中把玩着玉盏:林砚之,苏晚晴,你们果然来了。
谢无咎挥挥手,阁楼内的机关纷纷启动。箭矢从墙壁射出,地板开始翻转,整个阁楼变成了一座杀人迷宫。林砚之和苏晚晴配合默契,凭借着对机关的了解,一次次化险为夷。
追逐中,林砚之发现谢无咎始终护着腰间的一个竹筒。他找准机会,甩出绳索缠住谢无咎的脚,将他拽倒在地。竹筒滚落出来,里面竟是一张地图,标注着汴梁城地下的一处神秘地点。
你以为拿到地图就能阻止我谢无咎从地上爬起,狞笑道,那下面是前朝皇室最隐秘的机关城,没有我的破解之法,你们进去也是死路一条!他突然按下墙上的机关,一块巨石朝着林砚之砸来。
苏晚晴奋力将林砚之推开,自己却被巨石擦中手臂,鲜血直流。林砚之红了眼,挥拳向谢无咎打去。两人扭打在一起,谢无咎趁机抢回地图,转身逃跑。林砚之想要追赶,却发现整个阁楼开始坍塌。
他背起苏晚晴冲出阁楼,刚到院外,阁楼便轰然倒塌。苏晚晴强撑着查看地图,发现机关城的入口就在皇宫附近的御花园。必须马上禀报太子,谢无咎一旦进入机关城,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当他们赶到太子府时,却得知太子已前往御花园巡视。林砚之心中一沉:不好!谢无咎恐怕早就料到这一步,他要在御花园动手!两人立刻奔向皇宫,一场关乎王朝安危的决战,即将在御花园的隐秘之处展开。
第九章:终局之战
御花园内,秋色正浓,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林砚之与苏晚晴闯入时,正看到太子被一群黑衣人围住,谢无咎站在假山上,手中高举玉盏,张狂大笑:太子殿下,只要你交出皇宫秘钥,我便饶你一命!
原来,御花园的假山后藏着通往机关城的真正入口,而开启入口需要皇宫秘钥。林砚之大喊:太子殿下,别信他的话!这机关城一旦打开,汴梁城将万劫不复!
谢无咎见他们到来,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来得正好!今日,我就让你们亲眼看着天机策现世!他挥动手臂,黑衣人如潮水般扑向林砚之等人。苏晚晴抽出软剑,与黑衣人缠斗在一起,林砚之则护着太子往后退。
混战中,林砚之注意到假山上的石雕有些异样。那些石雕的手势,竟与玉盏上的纹路相呼应。他突然想起谢无咎手记中的一句话:四象归位,天门自开。
太子殿下,您知道皇宫秘钥的下落吗林砚之急问。太子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枚刻着龙纹的玉佩:这就是秘钥,但我不知道怎么用。林砚之接过玉佩,按照石雕的提示,将玉佩嵌入假山的凹槽。
地面开始震动,假山缓缓分开,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口。谢无咎见状,一把推开身边的黑衣人,率先跳入洞口。林砚之等人紧随其后。洞内是一条长长的石阶,两侧墙壁上刻着奇异的符咒,越往下走,温度越低。
终于,他们来到一个巨大的石室。石室中央,一座水晶棺椁散发着幽幽光芒,棺椁内躺着的,竟是前朝公主!而在棺椁上方,悬浮着一个金色的匣子,想必就是天机策。
谢无咎迫不及待地冲向匣子,却触发了石室的机关。无数利箭从四面八方射来,火焰从地面喷涌而出。林砚之发现棺椁周围的地面刻着八卦图,与玉盏、阁楼的机关一脉相承。他将三只玉盏放在对应的卦位上,口中念动破解口诀。
机关渐渐停止,谢无咎趁机拿到匣子,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吾将毕生所学著成此书,本望后世能以此兴国安邦。然见世人因贪欲自相残杀,遂将其焚毁。留下此匣,只为警示后人:真正的天机,在于民心所向。
谢无咎疯狂大笑:不可能!不可能!他抓起匣子砸向水晶棺椁。就在这时,石室开始剧烈震动,顶部的石块纷纷掉落。林砚之大喊:快逃!这里要塌了!
众人拼命往洞口跑,谢无咎却站在原地,被掉落的巨石掩埋。当林砚之等人逃出洞口时,整个机关城轰然坍塌。尘埃落定后,御花园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经此一役,再无人提起天机策。林砚之继续在明心阁教书育人,将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讲给学子们听。他常说: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不是金银玉器,而是一颗守护天下、造福苍生的心。而那几只玉盏,也被永远封存,成为了这段传奇最无声的见证。
第十章:墨韵千秋
大雍咸平二十年,春日。明心阁内,白发苍苍的林砚之正带着一群孩童参观。孩子们围在展柜前,好奇地看着那几只拼凑完整的玉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