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突现的一纸禁令,击碎了我萦绕了三年的常青藤梦。

    当

    UIUC

    的变更改通知传来,我抱着

    CPA

    课本在凌晨三点崩溃

    ——

    直到港科大发来带

    转学生

    标签的

    offer。

    这不是退路,是我用比本地生多熬

    300

    个通宵的代价,在玻璃天花板上凿出的血汗之路。

    1

    风暴前夕

    我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新闻里宣布:

    X国政府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现已在读者或转学、或无合法身份……

    我的呼吸一下子卡在喉咙里。

    完蛋!

    这个念头像根针,狠狠扎进脑子里。

    宿舍里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嗡声,可我的心跳声大得吓人。

    桌上那本《GRE

    核心词汇》还摊开着,旁边贴着张便签:UIUC

    会计硕士申请倒计时

    150

    天,红笔圈出来的数字刺眼得要命。

    洁你没事吧

    上铺的林悦宁探出头,头发乱得像鸡窝,不是说今天要写个人陈述吗

    我没吭声,直接把新闻链接甩到宿舍群里。

    三秒后,林悦宁的床铺传来一声

    卧槽。

    这……

    不会连累其他学校吧

    我扯了扯嘴角,点开浏览器,手指发抖地输入

    X国留学新政策,结果满屏都是

    签证收紧社交媒体审查高校拨款威胁。

    胃里像是被人狠狠揍了一拳。

    三年啊!

    大二暑假,我啃了半个月泡面,就为了攒钱去哈佛交换;

    大三那年,我每天六点爬起来背单词,凌晨一点才摸黑回宿舍;

    上个月,UIUC

    的校友还信誓旦旦跟我说:会计专业国际生名额稳得很……

    现在全特么打水漂了

    我

    啪

    地合上电脑,走到窗前。

    五月的阳光晃得人眼睛疼,楼下几个学生抱着书有说有笑,那笑声飘上来,扎得我太阳穴直跳。

    你爸妈知道了吗

    林悦宁小心翼翼地问。

    我摇头。怎么开口

    为了供我留学,老爸把抽了二十年的烟都戒了,老妈连美容院的卡都退了。

    现在难道要说:爸妈,X国可能去不成了

    手机突然震动。

    留学中介发来微信:别慌!哈佛已经起诉了,法院发了临时限制令。

    我盯着那条消息看了足足一分钟,最后只回了个

    嗯。

    窗外天色渐暗。

    新闻说,这场风波才刚开始

    ——

    之后还要查国际生的社交账号,而哈佛那

    6800

    个国际学生里,每五个就有一个是中国籍。

    我拉开抽屉,UIUC

    的宣传册上,阳光下的钟楼笑得像个讽刺剧。

    突然想起在哈佛交换时,那个秃顶教授说过的话:国际教育啊,就是场豪赌

    ——

    你押上青春和钞票,赌一个看不见的未来。

    当时觉得这话特酷,现在才明白,原来赌桌上庄家随时能改规则。

    2

    冰封的北美梦

    我盯着邮箱里那封未读邮件,手指悬在触控板上半天没敢点下去。

    发件人:UIUC

    会计系招生办公室

    这行字在屏幕上亮得刺眼。

    亲爱的申请人:关于

    2026

    年秋季国际学生奖学金事宜……

    我的视线直接跳到正文最后一段:

    鉴于当前政策变化,部分资助项目可能面临调整。建议申请人同步准备其他资金证明方案。

    操!

    咖啡杯被重重撂在桌上,褐色的液体溅到那本《GMAT

    官方指南》上。

    我手忙脚乱地抽纸巾去擦,结果越擦越花,书页上晕开一大片水渍,像极了此刻我脑子里糊成一团的未来。

    手机又震,这次是老妈:洁洁,你张阿姨说现在去英国更稳妥,她女儿在伦敦政经……

    我把手机反扣在桌上。

    窗外暴雨突至,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玻璃上。

    我鬼使神差地点开新东方前几天发布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屏幕上跳出的柱状图让我呼吸一滞:

    美国

    TOP30

    学校录取率:2020

    年

    63%

    →

    2024

    年

    77%。

    英国首次超越X国成为最受欢迎留学目的地……

    数据旁边还贴心地标着个小火箭图标,配文:英国学制短、政策稳!

    稳个屁……

    我冷笑。

    突然想起大二在哈佛交换时,那个总爱穿格子衬衫的助教说过的话:

    X国高校的录取率就像华尔街的股票

    ——

    表面数字越好看,背后的风险越大。

    当时只当这是学霸的凡尔赛,现在才懂这话有多血淋淋。

    录取率涨了又怎样签证说卡就卡,奖学金说砍就砍,连哈佛这种顶尖名校都能被当政治筹码……

    雨越下越大。

    我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上还记着

    UIUC

    校友的

    经验之谈:会计硕士毕业留美,H1B

    中签率比硅谷码农高

    30%……

    钢笔突然在这行字上狠狠划了道斜杠,墨水洇透纸背。

    3

    香港的橄榄枝

    我盯着电脑屏幕,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凌晨三点的宿舍里,只有我的台灯还亮着,照着一桌子的申请材料

    ——

    英国学校的

    PS

    改了七遍,澳洲大学的推荐信刚发出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网申表格填到一半……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

    宋同学您好,这里是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招生办。我们关注到您的学术背景,诚邀您参加我们的优先录取计划……

    诈骗吧

    我嘟囔着,顺手就要划掉。

    下一秒,邮箱提示音响起,发件人:HKUST

    Graduate

    Admissions,主题里明晃晃写着:针对受美国政策影响申请者的特别通道。

    点开邮件,加粗的几行字直接撞进视线:

    72

    小时内完成审核、豁免申请费、承认X国

    CPA

    考试已通过科目学分。

    最后一条让我猛地坐直了身子

    ——

    上个月刚过的

    FAR

    科目,居然能直接抵免

    洁!你快看这个!

    林悦宁突然从床上蹦下来,把平板怼到她面前。

    央视新闻的直播画面里,香港教育局局长正在讲话:我们已联系哈佛大学香港校友会,为受影响学生提供全流程支持……

    画面切到港科大校园,副校长对着话筒说:截至今日,我们已收到

    17

    名哈佛在读生的转学咨询。

    我抓起手机,翻出三天前中介发来的消息:港校今年申请量暴涨,建议慎重考虑。

    可现在,邮件里白纸黑字写着:本年度新增

    50

    个商科硕士名额。

    窗外泛起鱼肚白,我鬼使神差地点开港科大官网。

    会计硕士项目的课程表里,赫然列着大湾区税务实务跨境并购案例——

    全是

    UIUC

    没有的特色课。

    鼠标滚轮继续下滑,突然停在一行小字上:优先录取:受国际形势影响的优秀申请者。

    突然想起大二暑假在哈佛听过的那个讲座,港科大教授当时说过: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给你的应变筹码。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照在那张被划烂的

    UIUC

    笔记上。

    我摸出钢笔,在新的一页重重写下:HKUST

    -

    72

    小时倒计时

    4

    十字路口的博弈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家庭群聊,手指悬在发送键上迟迟没按下去。

    爸妈,我可能要去香港读书了。

    这行字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变成:这周末我回家吃饭。

    高铁上,我塞着降噪耳机假装听歌,实际上在反复练习说辞。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像极了这半个月来急转直下的留学计划

    ——

    从

    UIUC

    梦碎到港科大抛来橄榄枝,前后不过

    72

    小时。

    洁洁回来啦!

    老妈系着围裙开门,油烟味混着红烧肉的香气扑面而来。老爸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正播着国际新闻。

    餐桌上糖醋排骨堆成小山,老妈第五次往她碗里夹菜时,我终于清了清嗓子:那个...

    港科大给了我提前录取。

    筷子碰碗的清脆声响戛然而止。

    香港

    老爸的眉头拧成川字,前两年不是还闹得很凶

    电视里恰好在放议员辩论的镜头,他顺手把音量调大了三格。

    我从包里抽出平板,调出早就准备好的数据:去年内地赴港留学生增加了

    32%,现在有

    IANG

    签证,毕业能留两年...

    数据是数据!

    老爸的筷子重重拍在桌上,你张阿姨女儿在港大,说租房一个月要八千!

    我可以住深圳,每天过关。

    我飞快点开相册,你看,科大离口岸就三站地铁。

    老妈突然插话:你表姐在英国读研,说香港学校回来不好找工作...

    妈!

    我调出

    QS

    排名截图,港科大商学院的就业率比

    UIUC

    还高

    2

    个百分点!

    客厅里的古董钟敲了七下,老爸突然起身去阳台抽烟

    ——

    他戒烟三年了。

    我摸到厨房,看见老妈正对着水龙头发呆,洗洁精泡沫溢满了整个洗碗槽。

    data-faype=pay_tag>

    妈...

    你爸昨晚查了一宿香港新闻。

    老妈关掉水龙头,声音比泡沫还轻,他怕你遇上那些...

    激烈的运动。

    我摸出手机,翻出港科大昨天刚发的邮件:大湾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

    300

    +

    实习岗位。

    我把屏幕举到老妈面前:现在不一样了。

    阳台传来打火机啪嗒的声响,一下,两下,三下。

    老爸推门进来时,身上还带着夏夜的热气。

    他径直走到书柜前,抽出那本被翻烂的《香港简史》,扉页上还夹着我小时候在迪士尼的合影。

    礼拜一去办港澳通行证。

    他把书塞进女儿包里,我陪你。

    5

    暗流与曙光

    我把手机架在泡面桶上,港科大线上宣讲会的直播画面卡成了

    PPT。

    屏幕里的教授嘴巴一张一合,声音却延迟了三秒才传出来:......

    所以我们特别增设......

    又卡!

    我猛戳刷新键,泡面汤溅到键盘上。

    留学群的微信消息已经刷到

    99+:

    @所有人

    直播崩了!

    有哈佛预录取生直接打电话到招生办了!

    配图是个通话记录截图,区号

    +

    852

    的未接来电后面跟着条短信:Miss

    Wang,关于您哈佛的审计学课程抵免问题......

    我突然觉得嘴里的泡面不香了。

    老妈推门进来时,我正对着电脑屏幕掰手指头算账:港科大学费

    18

    万,住宿费......

    你张阿姨说香港现在租房贵得很!

    老妈把削好的苹果放在鼠标垫旁边,她女儿同学租了个四平米的鸽子笼,一个月要八千......

    我头也不抬地调出深圳地图:我可以住福田口岸对面,每天坐地铁过关。

    我指着屏幕上那条粉红色的

    4

    号线:你看,从皇岗到科大就三站路,比从咱家到学校还近。

    老爸在客厅突然调大电视音量

    ——

    新闻正在播报:今年内地赴港留学生预计突破

    7

    万人......

    深夜两点,我突然从床上弹起来。

    电脑还开着,邮箱提示灯一闪一闪。

    港科大招生办的新邮件标题写着:关于X国

    CPA

    抵免的最终确认。

    附件里是张对比表,像极了会计课上见过的

    T

    型账户。

    这不等于白送

    12

    个学分

    我抓起计算器狂按:原本要修两年半的课程,现在可能提前到明年冬天就能毕业。

    阳台传来打火机的声音。

    老爸又在偷偷抽烟

    ——

    戒烟三年破功,全是因为我上周那句

    要去香港。

    我摸出抽屉里的港澳通行证,塑料封套上还沾着苹果汁。

    手机突然震动,老爸发来条语音:楼下打印店还开着,要打什么材料赶紧说。

    背景音里,新闻联播正在重播:......

    粤港澳大湾区新增校企合作岗位......

    看着窗外的月亮,突然想起大二在哈佛交换时,那个总爱穿人字拖的教授说过:人生就像做账,关键不是数字多大,而是该抵免的科目一个都别浪费。

    6

    表格里的选择题

    我把笔记本电脑架在膝盖上,屏幕的光照得我眼睛发酸。

    港科大的在线申请系统长得像我妈最爱玩的消消乐

    ——

    五颜六色的标签页,点开一个又蹦出三个。

    这破系统比

    CPA

    报名还复杂!

    我咬着笔帽,把《港澳通行证》压在泡面桶下面当镇纸。

    老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切好的苹果:洁洁,你张阿姨说这种网上填表最容易填错......

    妈!这叫

    online

    application!

    我抓起一块苹果塞进嘴里,甜腻的汁水顺着手指流到触控板上。

    屏幕突然弹出红色警告框:错误:出生日期格式应为

    YYYY-MM-DD。

    我这才发现系统把我

    1998

    年

    6

    月

    12

    日的生日,自动识别成了

    1998

    年

    12

    月

    6

    日。

    手指在删除键上猛敲,突然意识到

    ——

    这个破网站,居然在教我重新认识自己活了二十三年的生日。

    手机在桌上疯狂震动。

    留学群里炸出一连串消息:

    @所有人

    最新消息!港科大系统更新了,推荐信可以直接拖

    PDF!不用填那个要命的推荐人信息表了!!!

    配图是个微信截图,上面红圈标着系统更新通知:即日起取消推荐人手工填写环节。

    我噗嗤笑出声。

    这多像她上学期审计课学的

    ——

    关键控制点要抓大放小,其他都能变通。

    窗外突然传来收废品的喇叭声:旧书旧报纸

    ——

    旧电脑旧手机

    ——

    扭头看向墙角,那摞

    GMAT

    备考资料最上面,还压着

    UIUC

    寄来的纸质

    offer,烫金的校徽在夕阳下闪着讽刺的光。

    鼠标箭头在

    最终确认提交

    按钮上徘徊时,食指悬空了三秒。

    叮

    ——

    页面跳转的绿光映在她脸上:您的申请表(IDHKUST2026-ACCT-0571)已进入审核队列。

    长舒一口气,突然发现泡面汤不知什么时候洒了,在港澳通行证上洇出个油渍圈,像枚歪歪扭扭的邮戳。

    老爸在客厅突然调大电视音量,新闻主播字正腔圆地念着:......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应届生岗位

    15

    万个......

    抓起手机想拍张申请表截图,发现锁屏壁纸还是去年在

    UIUC

    校园拍的钟楼照片。

    手指在删除键上悬停片刻,最终只是把手机反扣在桌上。

    7

    玻璃天花板

    我站在港科大商学院大楼的玻璃幕墙前,抬头望着被分割成无数菱形的天空。

    开学第一周,这座曾让我魂牵梦萦的象牙塔,此刻在烈日下泛着冷冰冰的金属光泽。

    同学,你的校园卡。

    行政老师递来的卡片上,学号前赫然印着

    T

    字母

    ——

    转学生的标记。

    我下意识把卡片翻过来,却发现背面课程表上有个红圈:跨境税务案例分析(替代

    REG)。

    突然想起那个熬夜填表的晚上,泡面汤在通行证上留下的油渍。

    叮。

    电梯门在

    15

    楼打开,走廊公告栏贴着《优秀毕业生访谈》。

    照片里清一色都是本地生,唯一的内地面孔旁边标注着:深圳分校交换生。

    借过。

    一个穿纪梵希

    T

    恤的男生擦肩而过,我听见他对着电话说:Daddy,我同你讲过啦,转学生个

    group

    project

    我唔参加......

    教室里冷气开得十足。

    教授正在分发案例材料,我接过装订精美的《大湾区企业并购税务筹划》,却发现附录里全是繁体字。

    下面分组讨论。教授敲敲白板,每组需要包含至少一名有实务经验的同学。

    周围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粤语。

    我攥着

    CPA

    成绩单站在原地,直到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女生走过来:你考过

    AUD我们组缺审计背景的。

    小组讨论室的玻璃墙上映出我的倒影

    ——

    白衬衫配牛仔裤,在一群西装革履的同学中像个走错片场的实习生。

    黑框眼镜女生递来咖啡:我叫阿

    May,去年在普华永道香港实习过。

    突然意识到,自己那份引以为傲的四大实习证明,落款是

    北京分所。

    傍晚的图书馆,阳光斜斜地穿过落地窗。

    我翻开《香港税务条例》,发现第

    88

    页夹着张便签:这门课去年挂科率

    40%——

    XX届生留。

    手机震动,老爸发来微信:今天和香港客户吃饭,他们说科大这两年排名涨得厉害。

    望向窗外,海对岸的深圳湾灯火通明,某栋写字楼的

    LED

    屏正滚动播放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玻璃窗突然映出阿

    May

    的身影:喂,Student

    Union

    在招校园大使,专门服务内地生。

    她递来一张传单,时薪

    120

    港币,包粤语培训。

    接过传单,发现背面印着往届生的留言。

    有行被反复描粗的小字:在这里,你要比本地生努力三倍,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摸出钢笔,在传单背面写下:报名截止日期:9

    月

    30

    日。笔尖划破纸面,洇出个小墨点,像滴不服输的眼泪。

    晚上九点,图书馆闭馆的提示音响起。

    我抱着厚重的《香港公司条例》往地铁站走,听见几个本地生在讨论:呢个内地妹讲英文有北方口音,听住好奇怪。

    福田口岸的夜风掀起我的刘海。

    通关闸机前,我摸出校园卡,T

    字头的学号在扫描灯下格外醒目。

    手机突然震动,留学群里有人转发新闻:X国多所高校恢复国际生招生,但签证审查周期延长至

    6

    个月。

    我关掉页面,点开港科大论坛。

    置顶帖是《转学生生存指南

    V4.0》,楼主

    湾区搬砖人

    更新了一条留言:当你把‘T’看成‘Top’,它就不再是‘Transferred’的缩写。

    配图里,她的校园卡被贴满了

    大湾区实习粤语速成班

    的贴纸,原本的

    T

    字被画成了火箭升空的轨迹。

    8

    破局者游戏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港科大创业中心的

    logo

    在邮件顶端闪闪发亮,正文里那行加粗的字格外刺眼:恭喜你入选‘大湾区青年创客计划’!

    抓起手机想给老爸发消息,突然瞥见锁屏上的日期

    ——2025

    年

    9

    月

    28

    日。

    来香港整整一个月了,这是今天一天的活动轨迹:

    早晨

    8:15,深圳福田口岸

    我把通行证塞进出境自助闸机,2025

    年

    9

    月的阳光穿过福田口岸玻璃穹顶,在港澳通行证上投下菱形光斑。

    早晨的通关人流里,我拖着载满文件的买菜车,听着三语广播汇入深港跨境的人潮。

    工牌上

    深港跨境物流

    的职员快步掠过,我低头看实习证

    ——P

    图痕迹明显的证件照下,粤港澳税务咨询

    的烫金字在晨光中微热。

    港铁东铁线的车厢里,邻座用粤语讨论着

    今日港股开市。

    我护着膝头的《跨境税务案例集》,玻璃窗映出我歪向一边的普通话标牌。

    11

    站路的车程,我数着港岛线换乘指示,把昨夜整理的新加坡判例在脑海里过了三遍。

    上午

    10:00,香港中环盈置大厦

    38

    楼

    会议室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货轮正缓缓驶入港口。

    我捏着钢笔,听项目经理用港普介绍:这位是港科大的宋同学,负责合规性分析……

    我悄悄在桌下蹭掉手心的汗。

    对面坐着深圳科技园的创业者、前海招商局专员,还有戴劳力士的香港律师陈先生。

    宋小姐,点样睇跨境架构税务风险

    陈先生的粤语带着沙田口音,钢笔在指尖转得飞快。

    我太阳穴突突直跳,突然想起图书馆那本《大湾区税务实务》的第

    47

    页。

    根据深港税收安排第八条……

    我翻开案例集,腾讯前海项目曾用‘导管公司

    +

    受益所有人’架构,经香港税务局认定……

    会议室静了两秒。

    陈先生突然笑出声,推过来一张烫金名片:下个月我们在湾仔有税务沙龙,想听你讲讲内地生点样睇香港税法。

    名片上的

    普衡律师行

    logo

    映着阳光,我想起大二在哈佛听讲座时,连举手提问都要在心里演练三遍。

    晚上

    19:30,港科大图书馆

    我把陈先生的名片和校园卡套在一起,发现

    logo

    颜色竟和港科大校徽的深蓝相近。

    电脑分屏显示着《跨境并购税务筹划》作业和创业中心的项目清单,手机突然震动

    ——

    老爸发来照片,饭桌上摆着烧鹅,iPad

    里是我在香港实习的新闻截图。你妈托人从九龙城带的。

    消息附了个用

    Emoji

    拼的笑脸。

    我鼻子一酸,翻开笔记本。

    阿

    May

    的话还停在最后一页:要比本地生努力三倍……

    笔尖悬了悬,我写下:但机会藏在第三倍努力里。

    窗外,港珠澳大桥的灯光串成银链,某艘货轮的舷号

    HK-2026

    在夜色里明明灭灭。

    右下角弹出

    IANG

    签证预审批通知。

    我盯着

    2027

    年

    6

    月

    30

    日

    的有效期,突然想起申请时写的

    成为深港税务桥梁——

    那时觉得像句漂亮话,此刻却看见具体的形状:是陈先生名片上的沙龙邀请,是作业里被教授批注

    优秀

    的筹划方案。

    凌晨

    00:15,深圳湾口岸

    末班跨境巴士的风掀起我的刘海。

    我倚着

    24

    小时通关闸机,给阿

    May

    发消息:今日用粤语讲‘资本弱化’,陈大状话我发音有进步。

    对方秒回:早话你叻过

    TVB

    女主角!

    附带一个菠萝油表情包。

    我抬头望向香港方向,中环的摩天大楼仍亮着灯,像散落的钻石。

    深圳湾的灯火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某栋写字楼的

    LED

    屏正滚动

    大湾区青年公寓出租。

    想到三个月前还在为

    UIUC

    拒信失眠的自己,此刻背包里装着

    CPA

    执照、IANG

    签证,还有明天要对接的腾讯前海项目资料。

    手机锁屏突然换成深圳湾大桥的剪影,配文

    第二曲线。

    微信弹出新群聊

    ——大湾区创业者联盟,阿

    May

    的备注是:与其等风来,不如造风口。

    我背着光走向地铁站,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

    我终于明白,在这个被称作

    玻璃天花板

    的城市,破局的关键从来不是对抗压力,而是把压力变成向上的支点。

    9

    蝴蝶效应

    我缩在宿舍的懒人沙发里,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照出两个浓重的黑眼圈。

    林悦宁的消息还挂在聊天界面最上方:陈昊退学了。

    下面附了张朋友圈截图

    ——

    昏暗的房间里,药片散在桌上,旁边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退学申请表。

    配文只有一句话:撑不下去了。

    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打了又删。

    想起半年前陈昊在微信里跟我说:新加坡这边的人,总在问我政治立场。

    当时我还回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说

    忍忍就过去了。

    窗外的雨下得很大,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

    起身去关窗,发现楼下便利店还亮着灯,有个穿雨衣的女生正抱着一摞书往宿舍跑

    ——

    看背影像是经管院那个从

    UIUC

    转来的学姐。

    手机突然震动,是创业中心的群消息:@所有人

    税务沙龙最终流程确认,嘉宾名单已更新。

    点开附件扫了一眼,突然僵住

    ——

    嘉宾列表里赫然写着

    陈昊父亲,普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这也太巧了......

    嘟囔着,顺手抓起桌上的半罐可乐灌了一口。

    气泡早就跑光了,甜得发腻。

    宿舍门被推开,阿

    May

    拎着两杯奶茶进来:喂,你那个转学生群现在多少人啦

    三百多吧。

    我把手机递给她看,昨天还有个伯克利的在群里问,说港校接不接受被X国开除的学生。

    阿

    May

    咬着吸管凑过来:哇,这个群公告谁写的这么详细

    屏幕上,置顶公告列着,包括港大心理辅导电话(普通话

    粤语

    英语)、深圳医院国际部挂号攻略、IANG

    签证加急办理小窍门等……

    我整理的。

    揉了揉太阳穴,上周有个哥大的学妹半夜

    panic

    attack,差点被送急诊。

    阿

    May

    突然捅了捅我胳膊:快看窗外!

    楼下,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正撑着伞往宿舍楼走。

    雨水顺着伞沿往下淌,把他的阿玛尼皮鞋淋得锃亮。

    那是......

    陈昊他爸。

    盯着那道人影,上周他朋友圈发过照片。

    突然抓起手机,点开和陈昊的聊天窗口。

    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半年前,是我发的一个

    加油

    的表情包。

    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最后打下一行字:昊哥,下周六你爸要来我们学校,要见一面吗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电脑

    叮

    地响了

    ——

    导师发来邮件,让我给沙龙准备个免责声明。

    扭头看向窗外。

    雨小了些,一架飞机正从维港上空掠过,红色的航行灯在云层里若隐若现。

    翻开笔记本,在之前写的

    要比本地生努力三倍

    下面,又补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别忘了给后来的人留盏灯。

    10

    潮间带的灯塔

    上午,我站在湾仔税务沙龙的讲台上,手指抚过麦克风支架上的水渍。

    昨夜暴雨留下的痕迹还未干透,像道透明的时间刻度。

    台下坐满了穿西装的香港律师、内地创业者,还有几个举着手机直播的港科大学妹

    ——

    她们的白衬衫领口,别着和我当年一样的普通话标牌。

    多谢大家来到‘深港税法双城记’沙龙。

    粤语从舌尖滚出,比三个月前流畅了许多。

    点开

    PPT,第一张是福田口岸的通关闸机照片,配文

    边界即桥梁。

    后排传来窸窣的议论声,陈律师坐在第一排,朝我微微点头,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弧线。

    到了11:00,沙龙现场

    :

    呢个案例发生喺

    2024

    年嘅前海自贸区……

    我用激光笔指向屏幕,内地企业通过香港

    SPV

    投资东南亚时,点样利用两地税收优惠规避双重征税

    台下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女生的笔记本上,贴着和我当年一样的

    UIUC

    校徽贴纸。

    提问环节,一个穿灰色西装的内地创业者举手:我哋公司想申请香港创新科技基金,点样证明研发费用嘅跨境合理性

    问题里夹杂着不标准的粤语词汇,像我初到香港时的模样。

    我翻开《大湾区税务操作指引》,指着其中一页:可以参考港府

    2025

    年新出嘅‘跨境研发分摊指引’,重点系……

    沙龙结束时,陈律师递来一杯冻柠茶:后生仔,你啲案例分析比教科书贴地。

    他的钢笔尖敲了敲我的讲台笔记,有没有兴趣加入我哋嘅深港青年律师团下星期要去北京做跨境税务培训。

    玻璃杯壁的水珠滴在讲台上,晕开的痕迹像朵透明的花。

    晚上

    19:00,在深圳湾青年公寓。

    unal

    厨房飘来辣椒炒肉的香味,我边切牛油果边听邻屋的港漂程序员讲

    大湾区车牌申请攻略。

    手机震动,老爸发来视频邀请,镜头里老妈举着新学的广式烧鹅:洁洁,你教我调嘅酸梅酱,陈叔话比茶楼的还正宗!

    背景音里,电视正在播放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公寓竣工

    的新闻,画面里的大楼外墙刷着红蓝相间的涂鸦,写着

    敢为天下先。

    咬了口牛油果三明治,打开电脑整理明天去北京的培训资料。

    屏幕右下角跳出港科大论坛新帖:《致内地转学生:通关闸机从来不是终点》。楼主

    ID

    是

    湾区摆渡人,头像是深港两地的跨海大桥,帖子里用

    emoji

    标着重点:

    深港跨境巴士夜间班次表

    免费粤语角时间地点

    内地生求职香港律所

    Tips

    配图里,几个穿正装的年轻人站在通关闸机前合影,每个人的行李箱上都贴着

    转学生

    贴纸。

    我盯着最右边女生手里的饭团

    ——

    包装纸和老爸拍的便利店照片一模一样。

    凌晨

    01:15,我到了深圳湾海滨公园。

    夜风带着咸涩的海味,我沿着滨海步道慢跑。

    远处,香港的

    ICC

    大厦与深圳的春笋大厦隔着海湾对峙,像两座擎着星光的灯塔。

    手机突然收到陈律师的消息:北京培训资料已发,注意第二部分嘅反避税条款。

    末尾附了个熊猫头表情包,让我想起第一次在会议室发抖的自己。

    停下脚步,望着通关口岸方向的灯火。那些曾被我视为阻碍的闸机、时差、语言壁垒,此刻都变成了潮间带的贝壳

    ——

    退潮时裸露的嶙峋,涨潮时又被赋予新的意义。

    摸出笔记本,我在

    深港通勤第

    365

    天

    旁写下:

    今日成就:

    用粤语讲完

    90

    分钟讲座

    帮

    3

    个新生解决

    IANG

    签证问题

    发现深圳湾公园的夜跑路线比香港维港更舒服

    钢笔悬在纸上,远处传来货轮的汽笛声。

    这一次,我不再数站点,而是倾听潮水的方向

    ——

    原来在深港之间的潮间带,每个勇敢跃入的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灯塔。

    潮水漫过沙滩时,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与跨海大桥的倒影重叠。

    想起开篇在哈佛听到的那句话:国际教育是场豪赌。

    而此刻终于懂得,真正的赌局从来不在别人手中

    ——

    当我学会在深港两地的时差里种太阳,每个晨昏线都是新的起跑线,每个通关闸机都是连接世界的开关。

    (全书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