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光影初遇
高一开学第二周的午后,我抱着刚借的《傲慢与偏见》穿过图书馆长廊时,第一次遇见周阳。
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切进来,将他整个人笼罩在一片金色里。他穿着深蓝色校服,袖子挽到手肘,露出小麦色的手臂线条。他正踮着脚试图够到最高层的一本《时间简史》,指尖与书脊还差着几厘米距离。
需要帮忙吗我听见自己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转过头,眼睛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透明的琥珀色,嘴角扬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太好了,谢谢。
我放下书,伸手轻松取下那本《时间简史》。他接过时,指尖不经意擦过我的手背,像一片羽毛轻轻掠过。
许晓雨,对吧二班的他接过书时突然说,上周开学考语文年级第一。
我怔住了,血液轰地涌上耳尖。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点点头。
我是周阳,三班的。他晃了晃手中的书,谢啦。
这就是我们的初遇。后来我才知道,周阳是校篮球队队长,成绩优异,阳光开朗,是那种站在人群中央会自然发光的存在。而我,许晓雨,是那种安静到几乎隐形的女生,最大的爱好是在图书馆角落看书,或者在素描本上涂涂画画。
从那天起,我开始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早操时,我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越过两个班级的距离,落在三班队伍最前排的他身上;午休时,我会恰好路过篮球场,假装漫不经心地瞥一眼他在场上的身影;放学后,我常常绕远路经过他们班教室,只为看一眼他空荡荡的座位。
我开始借阅他借过的每一本书。在图书馆电脑上输入他的学号,查看他的借阅记录。《时间简史》《人类简史》《三体》...这些我原本不会碰的书籍,因为留有他的指纹而变得珍贵。我甚至能想象他修长的手指翻动书页的样子,阳光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
晓雨,你最近怎么突然对物理感兴趣了同桌林小夏翻着我桌上的《量子物理史话》,一脸不可思议。
就...突然想了解一下。我低头假装整理笔记,生怕她看出我发烫的耳根。
十月份校篮球联赛,我坐在观众席最角落的位置,膝盖上摊着素描本。铅笔画出的周阳在纸上跃动——他起跳投篮时绷紧的背部线条,进球后与队友击掌时舒展的手臂,中场休息时仰头喝水的喉结滚动。这些画面在我笔下栩栩如生,却永远不会有人看到。
许晓雨
一个声音突然从头顶传来,我慌忙合上素描本。周阳站在我面前,额前的碎发还滴着汗,校服外套随意搭在肩上。
能借支笔吗教练要我们填个表。他微微俯身,身上有淡淡的汗水与阳光混合的气息。
我手忙脚乱地从笔袋里找出最漂亮的那支钢笔递给他,指尖克制不住地颤抖。
谢谢。他接过笔时笑了,你总是这么乐于助人。
这句话让我整晚辗转反侧。在他眼里,我只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吗还是说,他记得更多关于我的细节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一遍遍回放他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和语气。
2
暗恋日记
冬天来临时,我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在日记本上记录所有关于周阳的细节。12月3日,他穿了件深灰色高领毛衣,衬得下颌线格外分明;1月15日,他感冒了,声音沙哑却还是参加了篮球训练;2月28日,他在食堂打翻了餐盘,红着脸收拾的样子比平时更可爱...
情人节那天,学校小卖部的巧克力被抢购一空。我攥着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最终还是没有勇气买下那盒最贵的巧克力。放学后,我躲在美术教室里,用彩色卡纸做了一张匿名贺卡,画满了星星和月亮。我在里面写道:愿你眼中永远有星光。没有署名,甚至不敢写我喜欢你这样直白的话。
趁放学人少时,我把贺卡塞进了周阳的课桌。回家的路上,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我仰起脸,让冰凉的雪花落在滚烫的脸颊上。那一刻,我既希望他知道是我,又害怕他知道。
三月份的一次月考,我在考场外撞见周阳和一个女生并肩走着。女生扎着高高的马尾,说话时会不自觉地歪头,周阳看着她时,眼睛里盛满了我不曾见过的温柔。我的胃部突然绞紧,像是有人狠狠打了一拳。
那是三班的苏雯,和周阳初中就是同学。林小夏顺着我的目光解释道,听说他们快在一起了。
我低头整理考试用具,假装没听见自己心脏碎裂的声音。
四月的雨天,我在校门口没带伞,正犹豫要不要冲进雨里时,一把黑伞撑在了头顶。
一起走吧,我送你到公交站。周阳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旁。
我们共撑一把伞走在雨中,距离近得能闻到他校服上淡淡的洗衣粉香气。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盖过了我震耳欲聋的心跳。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他突然问。
《挪威的森林》。我小声回答,惊讶于他竟然记得我喜欢读书。
村上春树啊,他点点头,我更喜欢他的《海边的卡夫卡》。
公交站前的水洼映出我们模糊的倒影。他小心地把伞倾向我这边,自己的右肩却被雨水打湿了一片。
车来了。他说。
我鼓起勇气抬头看他:谢谢你,周阳。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原来你知道我的名字。
当然,我在心里说,我知道关于你的一切。
但我只是点点头,转身上了公交车。透过雨水模糊的车窗,我看见他站在原地挥手,直到车子转弯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和周阳共撑一把伞,他说了37个字,对我笑了2次,右肩被淋湿了大约15平方厘米。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七分钟。
五月,校园里的樱花开了。我站在三楼走廊的窗边,看着周阳和苏雯在樱花树下有说有笑。苏雯伸手拂去他肩上的花瓣,他低头对她说了什么,惹得她笑弯了腰。我按下手机快门,将这一幕永远定格。这张照片后来成了我素描本的扉页,被我画上了无数个版本——有些画面里他们牵着手,有些画面里周阳转头看向了镜头,也就是我的方向。
3
樱花心事
我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走进那个画面。但至少,我能将这一刻的美丽据为己有,哪怕只是通过一张偷拍的照片。
六月初的某个傍晚,我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整理书包,突然听见后门被推开的声音。周阳走了进来,看到我时明显愣了一下。
还没走啊他走到自己的座位前翻找着什么。
嗯,马上就走。我低头加快收拾速度,生怕他听见我如雷的心跳。
许晓雨,他突然叫住我,你画画很好,对吧
我僵住了,血液瞬间凝固。他怎么会知道难道他看过我的素描本
上次美术课展出的那幅水彩,《晨光中的图书馆》,是你画的吧他解释道,我很喜欢那种光影处理。
那是上学期的事了。我没想到他会记得,更没想到他会喜欢。
谢谢。我的声音细如蚊蚋。
对了,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一个信封,下周六我生日,几个朋友准备聚一下。如果你有空的话...
我盯着那个浅蓝色信封,大脑一片空白。这是邀请函他为什么要邀请我我们甚至不算朋友...
苏雯说应该多邀请些同学,他补充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信封边缘,她说你人很好。
原来如此。是苏雯的主意。我胃里的蝴蝶瞬间死光了。
我...我可能没空。我撒谎道,家里有事。
哦,好吧。他把信封塞回书包,表情有些尴尬,那...周一见。
周一见。我轻声回应。
等他离开后,我才允许自己大口呼吸。教室里的空气突然变得稀薄,我趴在课桌上,将滚烫的脸颊贴在冰凉的桌面上。我差点就答应了,差点就要亲眼见证他和苏雯的甜蜜互动,差点就要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无处安放的感情。
生日那天,我还是去了聚会地点附近。躲在马路对面的咖啡店里,透过玻璃窗看着餐厅里热闹的场景。周阳穿着白色衬衫,头上戴着滑稽的生日帽,苏雯坐在他身边,时不时靠在他肩上。朋友们举杯庆祝时,我隔着一条马路和一层玻璃,无声地说了句:生日快乐。
回家后,我取出珍藏已久的素描本,画下了咖啡店里看到的画面。只是在我的版本里,坐在周阳身边的人是我,靠在他肩上的也是我。画完后,我盯着这幅不可能实现的画面看了很久,然后轻轻撕下,折成纸飞机从窗口放飞。夜风裹挟着它消失在黑暗中,就像我从未存在过的爱情。
高三开学后,学业压力骤增,篮球场上看不到周阳的身影了。偶尔在走廊遇见,他也总是行色匆匆,怀里抱着厚厚的复习资料。我们之间的对话仅限于借过和谢谢。
4
雨夜共伞
十月份,传言周阳和苏雯分手了。有人说是因为升学压力,有人说是因为苏雯家长反对早恋。我不敢打听细节,只能在日记本上写下:希望他不要太难过。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在市图书馆自习时意外遇见了周阳。他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的不是参考书,而是一本《小王子》。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看起来疲惫而孤独。
我鼓起勇气,买了两杯热可可,走到他桌前。
请你的。我放下杯子,准备立刻离开。
许晓雨他抬头,眼睛里有红血丝,谢谢...要一起坐吗
我们就那样安静地坐了一下午,各自看书,偶尔分享看到的精彩段落。临走时,他突然说:有时候我觉得,认识一个人就像读一本书。有些人像教科书,重要但枯燥;有些人像,精彩却短暂;而有些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我脸上:有些人像诗,需要反复品味才能懂得其中的美。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样的话语,只能低头收拾书本,掩饰自己发烫的脸颊和颤抖的手指。
下周日有个天文讲座,他递给我一张传单,听说会讲到《三体》里提到的黑暗森林理论。要一起去吗
我接过传单,纸张在他手中变得温热。好。我听见自己说。
那一周我过得魂不守舍,每天数着日子等待周日的到来。我翻遍了衣柜,试穿了所有衣服,最终决定穿那件浅蓝色的连衣裙——他曾经称赞过图书馆的蓝色窗帘让人心情平静。
周六晚上,我收到周阳的短信:抱歉,明天临时有事,讲座去不了了。
我盯着手机屏幕,直到视线模糊。回复框里的没关系打了又删,最终只发了一个好字。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和苏雯和好了。林小夏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正在食堂排队打饭。手中的餐盘突然变得无比沉重,我放下它,说自己突然不饿了。
十二月的寒风里,我站在教学楼的露台上,看着周阳和苏雯手牵手走在校园里。他们穿着同款的深色羽绒服,苏雯的红围巾在灰蒙蒙的冬天里格外醒目。周阳说了什么,苏雯笑着捶他的肩膀,他趁机将她拉进怀里。
我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就像我从未说出口的爱意。手指冻得发僵,我还是从口袋里掏出素描本,画下了这一幕。只是这一次,我没有做任何修改,没有把自己代入画面。我画的是真实的他们,幸福得刺眼的他们。
画完后,我撕下这页纸,折成纸船放进露台积水的小坑里。墨水在水中慢慢晕开,他们的面容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高三下学期在模拟考的轮番轰炸中匆匆流逝。我的素描本越来越厚,里面全是周阳的侧脸、背影、举手投足。我将这些画当作某种秘密仪式,一种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告别方式。
毕业典礼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周阳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穿着熨得笔挺的白衬衫,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操场:...青春就像一场雨季,有人为你撑伞,也有人教会你在雨中舞蹈...
我站在人群最后,雨水和泪水混合着滑落脸颊。三年了,我收集了无数个关于他的瞬间,却从未真正走进他的世界。他是那个在别人生命中撑伞的人,而我只是站在雨中默默注视的路人。
5
告别青春
典礼结束后,我在空教室里写了一封长信,写尽这三年的暗恋心事。信的最后我写道:你不必知道我是谁,就像星星不必知道是谁在仰望它。你的光芒曾照亮过我的青春,这就足够了。
我将信夹在《小王子》里,准备匿名寄给他。但走出校门时,我看见周阳和苏雯在梧桐树下拥吻,她的录取通知书和他的拿在手里,是同一所大学的名字。
我转身走向邮筒,却最终把信投进了垃圾桶。有些爱意注定只能成为青春里的一个秘密,就像图书馆里那些无人借阅的书,静静落满尘埃。
回家的公交车上,我翻开素描本的最后一页,画下了空荡荡的教室、孤零零的课桌、以及窗外渐渐停息的雨。画完后,我在角落写下日期和一行小字:再见,我的独角戏。
大学我去了南方,刻意选择了与周阳截然不同的城市。新的环境里,没人知道我曾是个默默暗恋的女生。我开始尝试画风景,画陌生人,画一切与周阳无关的事物。
大二那年寒假回家,我在高中母校附近的咖啡馆偶遇了林小夏。闲聊中她突然说:对了,周阳和苏雯分手了。他好像一直不知道有人暗恋他三年呢。
咖啡杯在我手中轻微晃动。是吗我轻声回应,那挺可惜的。
你当年是不是...林小夏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我该走了。我放下咖啡杯,起身时碰倒了糖罐,晶莹的颗粒洒了一桌,像极了那年冬天我未能送出的心意。
走出咖啡馆,雪花开始飘落。我站在街角,看着母校的教学楼在雪中若隐若现。那些无人知晓的暗恋,那些小心翼翼的注视,那些画了又撕的素描,全都埋葬在那里的某个角落,成为只有我记得的秘密。
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许晓雨我是周阳。听小夏说你在咖啡馆要不要回学校看看
我盯着这条信息看了足足一分钟,然后慢慢按下回复键:抱歉,我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了。
雪越下越大,我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着它在掌心迅速融化。有些东西,就像青春时代的暗恋,最美的时候就是它未曾说出口的时候。
我删掉了那条短信,也删掉了那个号码。转身走向地铁站时,雪地上留下一串孤独的脚印,很快就被新雪覆盖,仿佛从未存在过。
七年后的冬天,高中同学聚会通知静静躺在我的邮箱里。发件人是林小夏,主题写着致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无法按下回复键。
窗外飘着今年的第一场雪,细碎的雪花粘在玻璃上,又迅速融化。我的公寓里暖气开得很足,墙上挂着我为杂志社画的插画——一片雨中的校园,空荡荡的走廊,模糊的蓝色身影。编辑说这幅画有种说不出的忧伤美,问我灵感来源。我笑了笑,没有回答。
最终我还是去了聚会。穿上最简单的黑色高领毛衣,将长发松松地挽起,就像高中时那样。镜中的我已经不是那个会为暗恋对象一个眼神就心跳加速的少女了,眼角有了细小的纹路,眼神也不再躲闪。
聚会地点选在母校附近的一家餐厅。我迟到了半小时,推门进去时,喧闹声扑面而来。曾经青涩的同学们现在都变成了大人模样,西装革履的男生们举着啤酒高谈阔论,女生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比较着戒指的大小和孩子的照片。
许晓雨!林小夏尖叫着扑过来抱住我,天啊,你现在是大插画师了!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你的作品!
我微笑着接受她的拥抱,目光却不自觉地扫视整个房间。他没有来。我松了口气,却又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6
重逢雪夜
周阳去接他老婆了,马上到。林小夏在我耳边低声说,仿佛能读懂我的心思。我的后背瞬间绷紧,她怎么会知道难道我的暗恋从来就不是秘密
别紧张,她递给我一杯香槟,我只是记得你以前总画他。
原来如此。我低头抿了一口酒,气泡在舌尖炸开,微微的刺痛。
门再次被推开时,我背对着入口,却从周围突然高涨的声浪中知道是谁来了。林小夏捏了捏我的手:要打个招呼吗
我缓缓转身,七年后的周阳就这样撞进我的视线。他穿着深灰色大衣,头发比高中时短了许多,下巴上有一道我没见过的小疤痕。时间将他轮廓雕刻得更加分明,眉眼间多了沉稳,却依然能在人群中发光。
而他身边,站着一位穿着米色针织裙的女子,不是苏雯。女子挽着他的手臂,无名指上的钻戒在灯光下闪烁。我的胃部突然下沉,像是坐过山车时那种失重感。
那是他太太,叫沈怡,是个儿科医生。林小夏小声介绍,他们结婚两年了。
周阳的目光扫过人群,在看到我时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头示意。那是一个给老同学的礼貌笑容,没有任何特殊含义。我也回以同样的微笑,仿佛我们只是普通的、久未联系的同窗。
晚餐时我们被安排在不同的桌子。我庆幸不用与他同桌交谈,却又忍不住一次次偷看他的方向。他给妻子夹菜时的温柔神情,听别人说话时微微侧头的习惯,笑起来眼角浮现的细纹——这些细节与我记忆中的少年重叠又分离,熟悉又陌生。
听说你现在是自由插画师班长王浩坐到我旁边,真没想到当年安静的你选择了这么艺术的职业。
嗯,只是画些小插图。我轻声回答。
周阳现在是建筑师了,王浩接着说,似乎认定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设计的那个海滨图书馆还得了奖。对了,他太太怀孕了,好像是下个月预产期...
我的叉子在盘子上划出轻微的声响。下个月。我脑海中突然浮现高中时画过的无数个周阳——篮球场上的他,图书馆里的他,雨伞下的他。那些画被我锁在老家抽屉最底层,已经很多年没有翻开。
聚会接近尾声时,我借口透气走到了餐厅外的露台上。冬夜的空气清冷刺骨,却正好能冷却我发烫的脸颊。雪又开始下了,细密的雪花在路灯照射下如同坠落的星辰。
可以借个火吗
周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猛地转身,看到他站在露台门口,手里拿着一支烟。我们之间隔着飘舞的雪花和七年光阴。
我不抽烟。我说。
我也不常抽。他将烟收回口袋,沈怡怀孕后我就戒了,只是今天...
他的声音消失在雪中。我们沉默地站在露台两端,像两个陌生人,又像最熟悉彼此的旧友。
你的插画很美,他突然说,那种蓝色...很像高中时图书馆的窗帘。
7
未了情缘
我握紧栏杆的手指关节发白。他记得。他竟然记得这种微不足道的细节。
你看过我的画我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
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的。他向前走了几步,站在我身边,望着远处被雪覆盖的操场,其实...我一直知道。
雪花落在他的睫毛上,迅速融化,像一滴眼泪。
知道什么我轻声问,心跳如雷。
那些匿名贺卡,素描本上的画,还有你总是恰好出现在我去的地方。他的声音很轻,却每个字都重重砸在我心上,高中时的我太年轻,不知道该如何回应那样纯粹的感情。
雪花落在我裸露的脖颈上,冰凉刺骨。原来他知道。一直都知道。这个认知让我既想哭又想笑。我所有小心翼翼的暗恋,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那些无人知晓的心动瞬间,他全都知道。
为什么现在告诉我这些我看着远处模糊的灯光问道。
因为看到你的画,他转向我,眼神中有种我读不懂的情绪,那些画里有种...等待的味道。我想你应该知道,那些等待并不是完全没被注意到的。
我笑了,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消散: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是啊,很久了。他点点头,目光落在我空荡荡的无名指上,你呢有...
没有。我打断他,工作太忙。
我们再次陷入沉默。雪越下越大,远处传来他妻子呼唤他的声音。他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离开。
许晓雨,他犹豫了一下,如果当年...
没有如果。我微笑着摇头,青春就是这样,不是吗有些故事注定没有结局。
他深深看了我一眼,点点头:是啊。但那些故事依然美丽。
快回去吧,你妻子在等你。我说,恭喜你们即将迎来新生命。
谢谢。他转身走向门口,又停住脚步,对了,下个月海滨图书馆有个插画展,如果你有兴趣...
我会考虑的。我点点头。
他离开后,我独自在雪中站了很久,直到雪花落满肩头。露台玻璃门内,我看到他回到妻子身边,温柔地帮她穿上外套。沈怡说了什么,他低头亲吻她的额头,那是一个充满爱意与承诺的吻。
8
终和解
我悄悄离开了聚会,没有和任何人道别。雪夜的街道安静得出奇,我的靴子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声响。路过母校时,我停下脚步,看着那座沉睡在雪中的建筑。那里封存着我最青涩的心事,最纯粹的悸动,最无望的爱恋。
回到家,我从书架最底层找出那本泛黄的素描本。纸张已经有些脆了,但那些铅笔画依然清晰——周阳投篮的姿势,周阳读书的侧脸,周阳在雨中微笑的样子。我一页页翻过,像是重走了一遍青春。
翻到最后一页时,一张照片滑落出来。那是高中毕业那天我偷拍的,周阳和苏雯在樱花树下的合影。照片背面,是我当年写下却从未给他看的话:愿你永远幸福,哪怕你的幸福里没有我。
我将照片放回原处,合上素描本,轻轻放回书架。窗外,雪依然在下,无声地覆盖了整个城市。
第二天清晨,我收到林小夏的短信:昨晚你怎么突然走了周阳还问起你呢。对了,他妻子怀的是双胞胎!
我放下手机,走到窗前。雪已经停了,阳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我眯起眼睛,想起昨晚周阳说的话——那些等待并不是完全没被注意到的。
也许这就够了。我的爱意曾被他看见,哪怕只是余光一瞥;我的青春曾因他而闪耀,哪怕只是单方面的悸动。有些爱情,从开始就是结束;有些故事,最美就在于它永远停留在最美好的瞬间。
我打开电脑,订了一张去海滨城市的车票。下个月的插画展,我想去看看他设计的图书馆,看看那片他亲手描绘的、面朝大海的落地窗。也许在那里,在那个充满阳光与书香的空间里,我能真正与十七岁的自己和解,与那段无果的暗恋告别。
窗外,融雪从屋檐滴落,像极了那年我未能流出的眼泪。时光流逝,我们终将长大,而那些没说出口的爱,终将成为青春最诗意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