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高考风声吹皱一池春水
傍晚的炊烟刚爬上老槐树梢,刘会计的解放鞋就"啪嗒啪嗒"碾着土坷垃冲进铁器组的院儿。他脑门儿上挂着汗珠,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高粱饼,饼渣子顺着指缝往下掉。
"砚之!"他把门框拍得直晃,"你猜我今儿在县供销社听见啥了?"
陈砚之正蹲在院儿里修风箱,油黑的扳手在手里转了个圈。
他抬头时故意耷拉着眼皮:"刘哥这是中了彩票?
瞧把您急的。"
"比中彩票还邪乎!"刘会计凑过来,脖子伸得跟鹅似的,声音压得比蚊子还小,"我在副食店打酱油,听见县教育局的老张跟人唠——说是要恢复高考!"
风箱"嗡"地响了一声,陈砚之手里的扳手"当啷"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指甲盖儿掐进掌心——前世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科教座谈会,确实拍板恢复高考,12月就开考。
可现在才10月,消息还在县里打转呢。
"瞎传吧?"他故意把扳手往石墩上一磕,火星子溅起来,"去年刚说要推荐工农兵学员,哪能说变就变?"
刘会计急得直搓手:"我骗你干啥?
老张抽着大前门说,文件都在印刷厂排版了,就等红头章盖下去!"他突然压低声音,"再说你那夜猫子似的劲头,最近总翻《数理化自学丛书》,莫不是早有耳闻?"
陈砚之弯腰用抹布擦手,嘴角却往上勾了勾。
等刘会计唠够了,拍着屁股走了,他才蹲在墙根儿掏出烟卷——上辈子他就是没赶上这趟车,重生前还懊悔得睡不着。
这回,得把这步棋走瓷实了。
月亮爬上东墙那会儿,窗根儿下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陈砚之刚把煤油灯芯挑亮,就见苏清棠抱着个蓝布包站在门槛外。
她发梢沾着夜露,怀里的布包裹得方方正正,像是揣着个宝贝。
"清棠?"他赶紧搬来木凳,"这么晚了,可是出啥事儿?"
苏清棠坐下时,布包在腿上蹭出沙沙响。
她解开布扣,露出半张泛黄的报纸剪辑,边角还留着剪刀齿的压痕。"我翻箱底找教案,翻出这个。"她指尖抚过报纸上的铅字,"去年《人民日报》登的,邓小平通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砚之凑近一看,报纸上的字儿有些模糊,却能看清关键句:"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他喉咙发紧——这不正是前世高考恢复的先声?
"你总说有些事会变。"苏清棠把剪报推过去,发间的茉莉香混着油墨味儿飘过来,"我就想,要是真有这一天,孩子们总得有个准备。"
陈砚之望着她眼底的光,突然想起前世母亲病床前的叹息:"要是我那会儿能读书......"他喉头动了动,把剪报小心折好收进铁皮盒:"清棠,你这是给咱村点了盏灯。"
三日后的夜校,村小学的破教室挤得跟蜂窝似的。
陈砚之站在黑板前,粉笔头"咔咔"敲着写记数字的黑板:"咱今儿不学虚的,就说这加减乘除——王二牛他爹卖鸡蛋,两分钱一个,卖三十个能挣多少?"
"六毛!"后排的小记把手举得老高,小辫上的红皮筋儿晃得人眼晕。
这丫头前儿还偷摘队里的黄瓜,今儿倒把铅笔攥得死紧,本子上的字儿歪歪扭扭却规规矩矩。
"对喽!"陈砚之抽出根铅笔抛过去,"知识就是鸡蛋,攒多了能换钱,能换前程!"底下孩子们哄笑起来,连蹲在窗根儿的张二婶都跟着乐——她那刚记十三的儿子正扒着窗台记笔记呢。
可没乐几天,晒谷场上就飘起了风言风语。
王大柱蹲在石磨上啃玉米,唾沫星子喷得老远:"夜校夜校,搞不好是陈砚之想当孩子王!
咱庄稼人学那劳什子加减乘除干啥?
能当饭吃?"
有几个婆娘犯了嘀咕。
周二嫂拽着闺女的胳膊往家走:"咱不跟那野路子学,回头招得工作组查咱们搞封建迷信......"
陈砚之蹲在村口老槐树下,看孩子们蔫头耷脑地往家走,鞋底蹭得地皮直响。
他摸了摸兜里的铅笔盒——那是前儿托刘会计从县里捎的,三十支铅笔,五十本算术本,都还没发出去呢。
第二日晌午,他在村口支了张破课桌,桌上摆着红布,布上堆着明晃晃的铅笔。"知识擂台赛!"他扯着嗓子喊,"答对三题的,铅笔本子随便挑!"
"第一题!"他举起粉笔,"二愣子他娘蒸窝窝头,一锅蒸八个,蒸三锅能出多少?"
"二十四!"小记蹦得老高,辫梢的红皮筋儿差点甩到陈砚之脸上。
"第二题!"陈砚之憋着笑,"公社粮站运大米,马车一次拉两百斤,拉五趟是多少?"
"一千斤!"二愣子拍着大腿喊,口水都溅到桌上了。
"第三题难点儿——"陈砚之故意拖长音,"要是恢复高考,咱村的娃要考啥?"
底下突然静了。小记歪着脑袋:"陈哥不是说,要考语文数学?"
"对喽!"陈砚之把铅笔往她手里一塞,"所以啊,这夜校不是学啥歪门邪道,是给咱娃攒高考的本钱!"
围观的人渐渐围拢。
周二嫂挤到前头,拽了拽陈砚之的袖子:"那......我家妮子明儿还能来不?"
"来!"陈砚之把本子往她怀里一塞,"不光能来,学出个样儿的,我带她去县上考试!"
夜里,陈砚之在油灯下翻着个泛黄的笔记本。
纸页边角卷着毛,上面的字儿是他重生那天在枕头底下摸见的——"1977年高考时间:12月上旬"。
他用钢笔在"12月"底下画了三道线,墨迹晕开,像团小小的火焰。
窗外传来蛐蛐儿叫,远处飘来槐花香。
他合上本子,听见东头传来脚步声——是苏清棠,准是来送明儿的教案。
"砚之。"她的声音轻得像片云,"明儿邻村的春生说,想带他妹来听课......"
陈砚之望着窗外渐起的月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