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乾隆三十年的一个春日,京城杨柳依依,百花争艳。翰林院中,纪晓岚正伏案疾书,为《四库全书》编纂条目。他身着青色官服,面容清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时而提笔书写,时而抚须沉思。

    纪大人,您看这段记载是否需要修改一位年轻的编修恭敬地递上一册书稿。

    纪晓岚接过细看,眉头渐渐皱起:这记载与史实不符啊。和珅大人去年赈灾拨款明明是五十万两,怎么这里写成了一百万两

    年轻编修面露难色,压低声音道:这是和大人亲自吩咐修改的...

    纪晓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不动声色地将书稿合上:既然是和大人的意思,那就先这么记着吧。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待年轻编修离去,纪晓岚从袖中取出一个小本子,迅速记下几笔:乾隆二十九年,和珅虚报赈灾银两,实发五十万,谎报百万...合上本子,他自言自语道:这些野史,将来或许有大用。

    三日后,和珅府上送来请帖,邀纪晓岚赴宴。纪晓岚展开烫金请帖,只见上面写着:闻纪大学士新书告成,特设薄宴,以表庆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纪晓岚轻笑一声,却还是整了整衣冠,准备赴约。

    和珅府邸金碧辉煌,处处彰显主人的富贵。纪晓岚刚踏入大门,就见和珅满面春风地迎上来:纪大人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

    和珅身着锦缎官服,腰间玉带叮当作响,圆脸上堆满笑容,眼睛却如鹰隼般锐利。

    纪晓岚拱手还礼:和大人设宴相邀,纪某受宠若惊。

    宴席上,京城达官显贵济济一堂。酒过三巡,和珅突然拍手道:诸位,今日难得纪大学士莅临,不如请他为我的德政碑题诗一首如何

    众人闻言,皆露出看好戏的神情。原来这和珅不久前在府前立了一块德政碑,上面刻满自我吹嘘的功绩,京城百姓私下无不嗤之以鼻。

    纪晓岚心知这是和珅设下的圈套,若拒绝显得胆怯,若应允又难免要违心吹捧。他略一沉吟,笑道:既然和大人盛情,纪某就献丑了。

    侍从立刻奉上文房四宝。纪晓岚提笔蘸墨,在宣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首七绝:

    德高望重立朝堂,

    政绩斐然美名扬。

    碑文镌刻千秋事,

    好教后人学忠良。

    写罢,纪晓岚将诗作呈给和珅:请和大人过目。

    和珅接过一看,脸上笑容顿时僵住。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首字连起来便是德政碑好,看似夸赞,实则暗讽——德政碑,好分明是质疑这碑文是否名副其实。

    席间有官员已看出端倪,忍不住掩口轻笑。和珅脸色阴晴不定,却又不好发作,只得强笑道:纪大学士果然才思敏捷,这诗...甚好,甚好。

    纪晓岚故作谦逊:和大人过奖了。纪某不过是实话实说,和大人的德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特意在德政二字上加重语气,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和珅不甘心就此认输,眼珠一转,又道:纪大人诗才了得,不如再为我这新得的清廉图题词如何说着命人展开一幅画,画上一位官员两袖清风,正在拒绝他人贿赂。

    纪晓岚心中暗笑,这和珅贪腐成性,竟敢以清廉自居。他故作沉思状,片刻后朗声道:有了!画里清官拒贿忙,画外贪官收钱狂。若非画工巧遮掩,早现原形见阎王。

    话音刚落,席间已有官员忍不住笑出声来。和珅脸色铁青,手中酒杯几乎捏碎。这首诗明着夸画,实则讽刺和珅表里不一,表面清廉实则贪婪。

    正在气氛尴尬之际,忽听门外太监高声宣道:皇上驾到!

    众人慌忙起身跪迎。乾隆皇帝一身便服走进来,笑道:朕听说和爱卿设宴,特来凑个热闹。

    和珅连忙上前:皇上驾临,臣等不胜荣幸。

    乾隆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纪晓岚身上:纪爱卿也在啊,方才朕在门外似乎听到有人在作诗

    和珅额头冒汗,正不知如何回答,纪晓岚已从容上前:回皇上,臣刚才确实即兴作了两首小诗,为和大人助兴。

    哦念来听听。乾隆饶有兴趣地说。

    纪晓岚便将两首诗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乾隆听罢,哈哈大笑:好一个德政碑好!好一个画里清官!纪爱卿果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啊!

    和珅在一旁如坐针毡,却不得不强颜欢笑:皇上明鉴,纪大人的诗才确实...出类拔萃。

    乾隆意味深长地看了和珅一眼:和爱卿啊,立碑作画都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你说是不是

    和珅汗如雨下:皇上教诲的是,臣...臣一定谨记。

    宴席结束后,纪晓岚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夜风拂面,星光璀璨。他摸了摸袖中的小本子,轻声笑道:今日这野史,又添了精彩一章。

    忽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纪晓岚回头,见是和珅的心腹刘全追了上来。

    纪大人留步!刘全气喘吁吁地说,和大人让我传话,说...说他很欣赏您的才华,希望今后能多...多亲近。

    纪晓岚微微一笑:请转告和大人,纪某随时恭候他的亲近。说完,转身离去,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挺拔。

    刘全站在原地,望着纪晓岚远去的背影,不知为何打了个寒颤。他总觉得,这位看似随和的纪大学士,那双含笑的眼睛里,藏着能看透一切的光芒。

    科场案

    京城六月,烈日炎炎。纪晓岚在翰林院书库中整理历年科举试卷,汗水浸透了青色官袍的后背。他随手拿起一份新科进士的考卷,是今年二甲第三名刘墉的文章。

    嗯这文章...纪晓岚眉头一皱,突然起身走向另一个书架,从最底层抽出一份泛黄的考卷。那是十年前一位落第举子的文章。

    将两份考卷并排摊开,纪晓岚的眼睛眯了起来。除了开篇几句不同外,两篇文章的核心论述竟有七成相似,连引用的冷门典故都一模一样。

    有趣,太有趣了。纪晓岚轻抚胡须,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他迅速翻阅其他新科进士的考卷,又找出三份与往年落第考卷高度相似的文章。

    正当他专注比对时,书库门被推开。和珅的心腹刘全走了进来,脸上堆着假笑:纪大人好雅兴,这么热的天还在查资料。

    纪晓岚不动声色地将考卷合上:刘管家有何贵干

    刘全凑近几步,压低声音:和大人让我来提醒纪大人,科举之事关系朝廷根本,不宜...过度探究。

    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笑道:刘管家多虑了,纪某不过是例行整理文档。

    那就好,那就好。刘全意味深长地笑着,和大人还说,若纪大人有空,明日可去府上品茶。

    一定,一定。纪晓岚拱手送客,待刘全走后,他的脸色沉了下来,果然有鬼。

    当晚,纪晓岚在自家书房里,就着烛光仔细研究那些可疑考卷。管家轻手轻脚地进来:老爷,您要的历年考官名单和籍贯资料都找来了。

    放这儿吧。纪晓岚头也不抬,突然问道,老周啊,你说一个举子落第十年后,文章会一字不变吗

    老周一愣:除非...他根本不用再考

    纪晓岚笑了:聪明!去准备一份请帖,明日我要宴请新科进士刘墉。

    次日傍晚,刘墉应邀来到纪府。他是个三十出头的书生,举止拘谨,眼神闪烁不定。

    酒过三巡,纪晓岚故作随意地问道:刘进士十年前可曾参加会试

    刘墉手中的酒杯一晃,酒水洒了出来:没...没有,学生这是第一次应试。

    哦纪晓岚从袖中抽出两份考卷,那这就奇怪了,十年前有位与你同名的举子,写的文章与你这次的一模一样。

    刘墉脸色刷白,手中酒杯当啷落地:纪大人明鉴,这...这一定是巧合!

    纪晓岚不紧不慢地斟酒:刘进士别紧张。来,尝尝这西域进贡的葡萄酒,据说后劲十足,一般人三杯就倒。

    在纪晓岚的劝酒下,刘墉很快酩酊大醉,开始胡言乱语:...李大人说...题目在《中庸》第二十三章...白银五千两...我爹卖了祖田...

    纪晓岚眼中精光闪烁,迅速记下关键信息。第二天一早,他穿戴整齐,准备进宫面圣。

    老周担忧地拦住他:老爷,此事涉及李光地大人,他可是和珅的亲信啊!

    正因为如此,更要查个水落石出。纪晓岚整了整官帽,备轿,去乾清宫。

    乾清宫内,乾隆正在批阅奏章。听闻纪晓岚求见,他放下朱笔:宣。

    纪晓岚行礼后,直接道:臣有要事禀报,事关今科会试舞弊。

    乾隆眉头一皱:可有证据

    纪晓岚呈上考卷比对和刘墉的口供记录:今科主考官李光地涉嫌泄题受贿,请皇上明察。

    乾隆正要细看,和珅突然匆匆进殿:皇上,臣有紧急军情禀报!

    乾隆抬头:何事

    和珅瞥了纪晓岚一眼:甘肃巡抚急报,黄河决堤,需立即拨银赈灾。

    纪晓岚心中冷笑,这和珅来得真是时候。他不动声色地说:皇上,科场舞弊同样关乎国本,请圣裁。

    乾隆沉吟片刻:两件事都重要。这样吧,和爱卿先去拟个赈灾方案;纪爱卿,朕命你全权调查科场案,三日后早朝禀报。

    data-faype=pay_tag>

    和珅脸色微变,却不敢多言,只得领命退出。临走时,他深深看了纪晓岚一眼,目光阴鸷。

    三日后,太和殿上文武百官齐聚。李光地站在队列中,神色不安地偷瞄纪晓岚。

    乾隆开口道:纪爱卿,科场案查得如何

    纪晓岚出列:回皇上,臣已查明,今科会试确有泄题舞弊之事。他转向李光地,李大人,您身为今科主考,可有什么要说的

    李光地强作镇定:纪大人此言差矣!下官清白如水,何来舞弊之说

    纪晓岚不慌不忙:那请问李大人,《中庸》第二十三章讲的是什么

    李光地一愣:这...这是...

    李大人连自己出的题目都不记得了纪晓岚故作惊讶,还是说,题目根本就不是您出的

    朝堂上一片哗然。李光地额头冒汗:纪晓岚!你...你血口喷人!

    纪晓岚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从李大人家中搜出的秘密账簿,记录收受考生贿赂共计白银八万两。其中刘墉五千两,张钧四千两...他一连念出七个名字,都与可疑考卷对应。

    李光地面如死灰,突然跪地:皇上饶命!臣...臣是一时糊涂啊!

    乾隆大怒:大胆李光地!竟敢亵渎科举大典!来人,摘去顶戴花翎,交刑部严办!

    侍卫上前将李光地拖走。和珅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却不敢出声。

    纪晓岚又道:皇上,臣建议革除这七名舞弊进士的功名,以儆效尤。

    乾隆点头:准奏。纪爱卿此次查明大案,功不可没,赏双眼花翎,加太子少保衔。

    谢皇上恩典。纪晓岚躬身行礼,目光扫过和珅阴沉的脸色,心中暗忖:这次虽未牵扯到你,但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的。

    退朝后,纪晓岚刚走出宫门,就被刘全拦住:纪大人,和大人请您过府一叙。

    纪晓岚挑眉:哦和大人有何指教

    刘全压低声音:和大人说...您这次做得太过了。

    纪晓岚朗声笑道:回去告诉和大人,纪某不过是尽忠职守。若他问心无愧,何必担忧

    回到府中,老周欣喜地迎上来:老爷,您这次可立了大功!

    纪晓岚却神色凝重:李光地只是小角色,真正的幕后黑手...他摇摇头,没有说下去。

    夜深人静时,纪晓岚在书房里又翻开他那本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年六月,科场舞弊案发,李光地伏法。然冰山一角,犹有巨鳄潜藏...

    窗外,一道黑影悄然离去,直奔和府方向。纪晓岚似有所觉,抬头望了望窗外摇曳的树影,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玉壶案

    乾隆三十一年的初秋,京城已有了几分凉意。纪晓岚正在府中鉴赏新得的一幅字画,管家老周匆匆进来:老爷,宫里的王公公来了,说皇上急召您入宫!

    纪晓岚眉头一皱:可知何事

    老周压低声音:王公公透露,好像是什么玉壶出了问题,和大人已经在宫里了...

    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迅速更衣出门。轿子穿过繁华的街市,他的思绪回到三天前——

    那日,和珅突然造访,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锦盒:纪大人,这是西域进贡的羊脂白玉壶,皇上命我暂时保管。听闻您精通玉器,特请您鉴赏。

    纪晓岚记得自己当时仔细查看过那只玉壶,确实质地细腻,雕工精美,是难得的珍品。他如实给出了评价,和珅却显得异常热情,非要留壶在他府上再赏玩几日。

    原来陷阱设在这里...纪晓岚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乾清宫内,气氛凝重。乾隆面沉如水,和珅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得意。地上跪着一个小太监,浑身发抖。

    臣纪晓岚,叩见皇上。纪晓岚恭敬行礼。

    乾隆冷冷道:纪晓岚,你可知罪

    纪晓岚故作惊讶:臣愚钝,不知犯了何罪

    和珅上前一步:纪大人,三日前我托你鉴赏的西域玉壶,如今变成了一件赝品!你作何解释他一挥手,侍卫捧上一个锦盒,里面赫然是一只粗劣的仿制品。

    乾隆拍案怒道:那是西域使臣进贡的国礼!纪晓岚,你竟敢调包御赐之物!

    殿内众臣一片哗然。纪晓岚环顾四周,看到幸灾乐祸的、担忧的、等着看好戏的各种表情。他深吸一口气,反而笑了:皇上容禀,臣从未调换玉壶。若臣没记错,和大人送来的本就是这件。

    和珅厉声道:胡说!当日我亲手交给你的明明是珍品,这小太监可以作证!他指向地上跪着的人。

    小太监连连磕头:是...是奴才亲眼所见,和大人交给纪大人的是...是真品...

    纪晓岚不慌不忙:皇上,可否让臣仔细看看这件所谓的赝品

    乾隆冷哼一声,示意侍卫将锦盒递给纪晓岚。

    纪晓岚接过玉壶,仔细端详。突然,他眼睛一亮:皇上,这壶底有一处暗记,是工匠玉痴张的标志。此人专做仿古玉器,京城古玩行无人不知。

    和珅脸色微变:那...那定是纪大人后来刻上去的!

    纪晓岚笑了:和大人此言差矣。玉痴张的暗记需在雕琢时一并完成,成品后无法添加。皇上若不信,可宣内务府玉器匠人来验看。

    乾隆眉头紧锁,正要开口,纪晓岚又道:还有一法可辨真伪。真正的羊脂白玉遇热水会显出淡青色纹理,而赝品则不会。请皇上准许一试。

    乾隆点头应允。太监很快端来热水,纪晓岚将玉壶浸入。片刻后取出,壶身依旧洁白无瑕,毫无变化。

    这...和珅额头渗出冷汗。

    纪晓岚乘胜追击:皇上明鉴,若臣真要调包,何必留一件如此明显的赝品臣虽然俸禄微薄,但也不至于做出这等拙劣之事。

    乾隆目光锐利地看向和珅:和爱卿,这事你怎么解释

    和珅慌忙跪地:臣...臣一时不察,可能...可能是西域使臣进献的就是赝品...

    哦纪晓岚故作惊讶,那和大人三日前为何信誓旦旦说是珍品还特意送到臣府上鉴赏莫非...他故意欲言又止。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沉声道:和珅,你太让朕失望了!

    和珅连连磕头:臣糊涂!臣失察!请皇上治罪!

    纪晓岚适时进言:皇上,依臣看,和大人也是一时疏忽。不如让他查明真相,将功补过

    乾隆深深看了纪晓岚一眼,缓缓点头:也罢。和珅,朕命你三日之内查清此事,给西域使臣一个交代!

    臣...臣遵旨。和珅脸色灰败地退下。

    退朝后,纪晓岚刚走出宫门,就被和珅拦住。四下无人,和珅脸上的谦卑一扫而空,眼中满是怨毒:纪晓岚,你好手段!

    纪晓岚淡然一笑:和大人过奖了。纪某不过是实话实说。

    和珅压低声音:你以为这就完了咱们走着瞧!说完拂袖而去。

    回到府中,老周迎上来:老爷,事情如何

    纪晓岚摘下官帽,长舒一口气:暂时无碍了。他走到书桌前,翻开那本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一年秋,和珅设玉壶局欲害余,幸得识破。然其心不死,日后必再生事...

    正写着,忽听门外一阵骚动。老周慌张跑进来:老爷,不好了!刑部来人说要搜查我们府上!

    纪晓岚眉头一皱:可有搜查令

    有...说是奉皇上口谕,查找失窃的玉壶真品...

    纪晓岚冷笑一声:好个和珅,动作倒快。他迅速将笔记藏入暗格,整了整衣冠迎出去。

    领头的刑部侍郎板着脸:纪大人,得罪了。有人举报玉壶真品藏在贵府,下官奉命搜查。

    纪晓岚坦然道:请便。不过若搜不出来,本官定要讨个说法。

    刑部差役翻箱倒柜,折腾了两个时辰,却一无所获。侍郎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只得悻悻告辞。

    夜深人静时,纪晓岚从暗格中取出笔记,又添了几笔:和珅遣人搜府,意在余之野史笔记。幸得先藏,险矣。

    窗外月光如水,纪晓岚凭窗而立,望着和府方向,喃喃自语:看来这本野史,已经让某些人寝食难安了...

    三日后,和珅上奏,称查明是西域使臣被人蒙骗,进献了赝品,已将相关人等治罪。乾隆心知肚明,却也不再追究。

    早朝后,乾隆单独留下纪晓岚:纪爱卿,这次你受委屈了。

    纪晓岚躬身道:为皇上分忧,是臣的本分。

    乾隆意味深长地说:朕知道你与和珅...有些嫌隙。但朝廷需要平衡,你明白吗

    纪晓岚心中一凛,面上却不显:皇上圣明。臣只知效忠皇上,不问其他。

    乾隆满意地点点头:好,很好。朕最近得了一幅王羲之的字帖,你帮朕鉴定鉴定真伪。

    纪晓岚知道,这是皇帝给他的补偿和暗示——既要制衡和珅,又不能太过。他恭敬地应下,心中却更加坚定了继续记录野史的决心。

    走出皇宫,秋阳正好。纪晓岚摸了摸袖中的笔记,轻声哼起了小曲。他知道,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但只要智慧在手,又何惧奸邪

    库银案

    乾隆三十二年的寒冬来得格外早。这日清晨,纪晓岚正在书房挥毫泼墨,忽听府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管家老周慌张跑进来:老爷,宫里来人了,说皇上急召!

    纪晓岚放下毛笔,眉头微蹙:可知何事

    老周压低声音:听说是户部库银失窃,整整十万两雪花银不翼而飞!

    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迅速换上朝服。轿子穿过寒风凛冽的街道,他的思绪飞速转动——户部库银守卫森严,如何能无声无息被盗这背后必有蹊跷。

    乾清宫内,气氛凝重如铁。乾隆面沉似水,殿下群臣噤若寒蝉。和珅站在最前排,脸上带着难以捉摸的表情。

    臣纪晓岚,叩见皇上。纪晓岚恭敬行礼。

    乾隆抬手示意他起身:纪爱卿,户部库银失窃一事,你可听说了

    臣略有耳闻。

    乾隆拍案怒道:十万两白银,竟在守卫眼皮底下消失!朕命你全权调查此案,七日之内,必须给朕一个交代!

    和珅突然出列:皇上,此案重大,不如让臣协助纪大人...

    不必了。乾隆冷冷打断,朕相信纪爱卿一人足矣。和珅,你管好你的户部就行。

    和珅脸色一僵,低头退下。纪晓岚敏锐地捕捉到他眼中闪过的阴鸷。

    退朝后,纪晓岚直奔户部银库。路上,和珅的心腹刘全追了上来:纪大人,和大人派我来协助您查案。

    纪晓岚心中冷笑,面上却不显:有劳刘管家了。

    户部银库外,守卫森严。库官战战兢兢地引着纪晓岚查看现场:大人明鉴,昨夜一切如常,门锁完好,守卫也未离岗,可今早清点,十万两白银就这么...不见了!

    纪晓岚仔细检查库门和锁具,确实毫无破坏痕迹。他走进库房,地面干净整洁,银架空空如也。忽然,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触地面,然后凑到鼻前闻了闻。

    这地面...似乎比寻常潮湿些纪晓岚若有所思。

    刘全不以为然:这几日天气寒冷,有些潮气也正常。

    纪晓岚不置可否,继续检查。在墙角处,他发现几处细微的白色痕迹,用指甲轻轻刮取一些,放在掌心观察。

    蜡痕他低声自语。

    离开银库,纪晓岚又询问了昨夜值班的八名守卫。所有人众口一词——整夜无人进出,也未听到任何异常响动。

    怪哉...回府路上,纪晓岚眉头紧锁。老周迎上来:老爷,可有什么发现

    纪晓岚摇头:表面看毫无破绽,但越完美越可疑。他忽然想起什么,老周,去冰窖取一块冰来,再找一根长竹竿和细绳。

    夜深人静,纪晓岚在书房中摆弄着竹竿、细绳和冰块。他将冰块削成柱状,用细绳绑住,然后从书架上钓下一本书。

    原来如此!他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光芒。

    次日一早,纪晓岚再次来到银库,这次他带来了几包药材。

    诸位守卫大哥辛苦了,这是本官特意准备的提神茶。纪晓岚笑容可掬地命人奉上热茶。

    守卫们受宠若惊,纷纷饮下。不到半个时辰,其中三人突然腹痛如绞,匆忙如厕。

    纪晓岚趁机询问剩下的人:昨夜你们真的片刻未离岗位

    千真万确!守卫拍着胸脯保证,小的们轮流值守,眼睛都没眨一下!

    纪晓岚意味深长地笑了:那就有趣了...

    回府后,纪晓岚立即写下奏折,请求明日早朝当众演示作案手法。奏折刚送出,刘全就神秘失踪了。

    老爷,那刘全定是去报信了!老周担忧道。

    纪晓岚淡然一笑:无妨,我正愁消息传得不够快呢。

    次日太和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乾隆高坐龙椅,和珅站在最前排,神色阴晴不定。

    臣纪晓岚,已查明库银失窃真相,请皇上准许臣当场演示。纪晓岚朗声道。

    乾隆点头:准。

    纪晓岚命人抬进一个木箱,上面挂着一把大铜锁:请皇上和诸位大人注意,这箱子锁得好好的,臣不破坏锁具,也能取走里面的东西。

    众臣议论纷纷,和珅冷笑:纪大人莫非会法术不成

    纪晓岚不慌不忙,取出一根长竹竿,顶端绑着细绳和一根冰柱。他将冰柱从箱顶缝隙插入,轻轻一钩,一个银锭就被钓了出来。随着冰柱融化,银锭顺利滑出。

    原来如此!有大臣惊呼。

    纪晓岚解释道:盗贼正是用此法作案。先在库房顶上钻孔,夜间用冰柱将银两一块块钓出。冰柱融化后,水汽蒸发,只留下些许蜡痕——那是为了防止冰柱过早融化而涂的蜡。

    朝堂上一片哗然。和珅突然质问:那守卫呢他们难道都是瞎子

    纪晓岚从容不迫:问得好。臣查明守卫被人下了迷魂散,此药能让人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一直在值守,实则早已神志不清。臣昨日用泻药测试,果然有三人腹泻——因为他们的饮食未被下药。

    乾隆大怒:何人如此大胆!

    纪晓岚呈上一份名单:经查,户部侍郎赵德明近来挥霍无度,欠下巨额赌债。而药铺记录显示,他的管家曾购买过迷魂散。

    赵德明面如土色,扑通跪地:皇上饶命!臣...臣是一时糊涂啊!

    和珅突然厉喝:赵德明!你竟敢监守自盗,该当何罪!

    纪晓岚意味深长地看了和珅一眼:皇上,此案还有疑点。以赵德明一人之力,难以完成如此周密的计划。臣怀疑...

    纪大人!和珅急忙打断,此等大案必须严查到底!臣建议立即抄没赵德明家产,追回赃银!

    乾隆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最终拍板:赵德明革职查办,家产充公。纪爱卿办案有功,赏黄马褂一件。此案...到此为止。

    退朝后,和珅拦住纪晓岚,压低声音:纪大人果然厉害。不过...有些事知道太多未必是福。

    纪晓岚微笑回应:和大人过奖了。纪某只是尽忠职守,不问祸福。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那本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二年冬,户部库银失窃案发,赵德明伏法。然幕后主使逍遥法外,只因证据不足。此事必有后续...

    窗外,雪花纷纷扬扬落下。纪晓岚望着银装素裹的庭院,轻声自语:冰消雪融时,真相自会大白。

    当夜,一个黑影翻墙进入纪府,直奔书房而去。就在他即将触及书桌时,突然脚下一空,掉入一个深坑。火把亮起,照出纪晓岚含笑的脸。

    刘管家,深夜造访,有何贵干啊

    狐仙案

    乾隆三十三年的春天,京城本该是桃红柳绿的好时节,却笼罩在一片诡异气氛中。先是礼部侍郎家的祠堂半夜无故倒塌,接着是兵部尚书府上的祖宗牌位全部倒转,最离奇的是,这些事发地点都发现了奇怪的爪印和白色毛发。

    狐仙作祟的谣言如野火般蔓延,闹得满城风雨。

    这日早朝,乾隆面色阴沉地扫视群臣:堂堂天子脚下,竟有这等怪力乱神之事!谁去给朕查个明白

    殿中一片寂静。和珅突然出列:皇上,臣举荐纪晓岚大人。纪大人博学多才,定能查明真相。

    纪晓岚眼角一跳——这和珅主动推荐他,必无好事。但他还是从容出列:臣愿效犬马之劳。

    乾隆点点头:准了。纪爱卿,朕给你五日时间。

    退朝后,和珅笑吟吟地拦住纪晓岚:纪大人,这次可要好好查啊。需要什么协助,尽管开口。

    纪晓岚淡然一笑:和大人有心了。不过狐仙之事,恐怕人力难及啊。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得意:那是自然。不过纪大人聪明绝顶,说不定真能捉住那狐仙呢说完大笑着离去。

    纪晓岚望着和珅的背影,若有所思。回府后,他立即命老周去搜集所有狐仙作祟的详细情况。

    老爷,这事透着古怪。老周递上一叠记录,所有出事的人家,不是掌管今年科举的官员,就是有可能出任考官的学士。

    纪晓岚眼睛一亮:科举今年秋闱的主考官定了吗

    听说和珅大力举荐他的门生李毓昌。

    纪晓岚抚须沉思:原来如此...老周,备轿,我要去礼部侍郎府上看看。

    礼部侍郎府上,一片狼藉的祠堂前,纪晓岚蹲下身,仔细检查那些所谓的狐仙脚印。他掏出放大镜观察片刻,又用手指丈量尺寸。

    有意思...纪晓岚突然从袖中取出白纸和炭笔,拓下一个脚印,这脚印边缘太过整齐,不似野兽爪印。

    礼部侍郎擦着汗:纪大人,下官亲眼所见,一道白影闪过,祠堂就轰然倒塌!不是狐仙是什么

    纪晓岚不置可否:大人可曾得罪什么人

    这...礼部侍郎眼神闪烁,下官奉命主持今年秋闱筹备,难免...难免有些纠葛。

    离开侍郎府,纪晓岚又接连走访了其他几家。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记录脚印大小、方向,并收集所谓的狐毛。

    回到府中,纪晓岚将收集的证物摆在书桌上。老周端来热茶:老爷可有发现

    纪晓岚拿起一根白色毛发在灯下细看:这不是狐毛,而是上等的白山羊毛。他又比对着几个脚印拓片,所有脚印都是前深后浅,说明狐仙是用脚尖走路...

    突然,他拍案而起:我明白了!老周,去找些面粉来,再准备一个大捕兽夹!

    第二天,京城传言纪晓岚在府中设坛作法,要捉拿狐仙。和珅听闻后,笑得前仰后合:这个纪晓岚,居然信起鬼神来了!

    当夜,纪晓岚府上灯火通明。他在庭院中撒满面粉,正中放置一个巨大的捕兽夹,上面盖着红布,旁边还摆着香案,煞有介事。

    子夜时分,一道白影悄然翻墙而入。那身影轻巧地落在面粉上,留下清晰的脚印。就在他即将接近香案时,突然脚下一空,掉入一个深坑。

    抓住狐仙了!家丁们举着火把围上来。

    坑中,一个身穿白衣、脚套特制爪套的年轻人狼狈不堪。纪晓岚踱步上前,借着火光一看,顿时笑了:哟,这不是国子监的刘举人吗和珅大人的得意门生

    年轻人面如土色:纪...纪大人饶命!学生只是...只是受人指使...

    次日早朝,纪晓岚押着狐仙上殿,满朝哗然。乾隆拍案怒道:好大的胆子!竟敢装神弄鬼!说,是谁指使你的

    刘举人瑟瑟发抖,眼睛不自觉地瞟向和珅。和珅立刻厉喝:大胆狂徒!竟敢扰乱京师!皇上,此等刁民必须严惩!

    纪晓岚不慌不忙:皇上,臣已查明,所谓狐仙实为人为。刘举人脚上的特制爪套可以制造兽印,白山羊毛则是伪装。至于祠堂倒塌、牌位倒转,不过是用了机关绳索。

    乾隆脸色阴沉:为何要这么做

    刘举人伏地痛哭:学生...学生只是想制造混乱,好让李毓昌大人能顺利出任今年秋闱主考...

    朝堂上一片哗然。李毓昌是和珅的另一门生,若由他主考,和珅一党便可操控科举。

    和珅突然跪地:皇上明鉴!臣识人不明,竟不知门下有此等败类!请皇上治臣失察之罪!

    乾隆冷冷扫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纪晓岚身上:纪爱卿,你以为如何

    纪晓岚心知乾隆又要和稀泥,便道:刘举人装神弄鬼,扰乱京师,理当严惩。至于其他...臣相信皇上自有圣断。

    乾隆满意地点头:刘举人革去功名,流放宁古塔。李毓昌...不宜出任主考。和珅识人不明,罚俸一年。纪晓岚办案有功,赏御前行走。

    退朝后,和珅在宫门外拦住纪晓岚,眼中满是怨毒:纪大人好手段!不过...御前行走可要小心,别摔着了。

    纪晓岚淡然一笑:多谢和大人关心。纪某一向走得稳当。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三年春,狐仙案破,刘举人流放。然和珅全身而退,可见其根基之深。科举在即,恐另有风波...

    窗外,一阵风吹过,几片花瓣飘落案头。纪晓岚抬头望向和府方向,喃喃自语:狐狸尾巴,终究会露出来的。

    当夜,纪府书房烛火通明。纪晓岚正在研读历年科举档案,忽听窗外一声轻响。他不动声色地吹灭蜡烛,悄然躲到帘后。

    一个黑影翻窗而入,直奔书桌。就在他翻动笔记时,纪晓岚突然点亮火折子:阁下夜访寒舍,有何贵干

    黑衣人见行迹败露,竟拔刀相向。纪晓岚早有准备,一按机关,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将黑衣人罩住。

    揭开面巾,竟是一名陌生壮汉。纪晓岚冷笑:和珅派你来偷我的野史

    壮汉闭口不言。纪晓岚也不追问,只是将他捆了,连夜送入刑部大牢。

    次日清晨,老周慌张来报:老爷,昨夜刑部大牢起火,那黑衣人...被烧死了!

    纪晓岚手中茶杯一顿,眼中寒光闪烁:好个和珅,下手真快。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