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当夫君姜奉再一次因为重生,闹着要和离时,我正在查看嫁妆单子。

    崔氏,你我之间本就是一场错误。

    我与辛小姐,才是命中注定的佳偶眷侣。

    她天真善良,不谙世事,不像你一样精于世故,俗不可耐。

    崔氏,我不爱你,你我继续下去,只有痛苦,你又何必纠缠。

    就算我求你了,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我熟练地说出了姜奉接下来要说的话,姜奉一脸惊恐地看着我。

    崔氏,你,你也重生了

    姜奉只知道我也重生了,可他不知道,这是我的第四次重生。

    (1)

    我与姜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十余载,从未有过龃龉。

    谁承想,他奉皇命去了一趟溧阳,回来就变了心。

    那个雨夜,姜奉带着辛姑娘,跪在老夫人的院门口,闹着要娶她为妻。

    口口声声说着要与我和离,他要和辛姑娘一生一世一双人。

    我膝下有两子一女,孝顺公婆,并没有犯七出之罪,他凭什么与我和离。

    所以姜奉第一次重生之时,我并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姜家。

    在他提出要和离时,我坚决不同意。于是他就带着那个辛姑娘,另赁了院子,两个人就如夫妻一般生活,浑不把我放在眼里。

    我就这么与他纠缠了十五年,郁结于心,早早离世。

    我死后,姜奉立刻将辛苑迎娶进门,做了正室,还叫我生的一子二女,唤她母亲。

    我的孩子们不愿开口,两个儿子被他们的父亲狠狠打了一顿,女儿跪了一天一夜的祠堂。

    后来至儿和诵儿成亲后,坚定地和姜奉分了家,带着妻儿和我的牌位远走他乡,此生再未和姜奉见过。

    而绾绾被姜奉草草嫁了人,却所嫁非人,年纪轻轻的就赴了黄泉路。

    我被气得活了过来,那是我的第一次重生,姜奉的第二次重生。

    这一次,我同意了与姜奉和离。

    但我心里还是不甘心,憋着一股气,我要让姜奉后悔离开我。

    和离之后,我火速嫁给一直喜欢我的小将军。

    小将军家里有权有势,他本人又是陛下近臣,比姜奉强上百倍。

    他得知姜奉负我,明里暗里地打压姜奉,让他郁郁不得志。

    我以为我会幸福,会快乐。

    可是,我错了。

    我和小将军成亲的第十年,他纳了第一个妾室。

    那姑娘生得很像年轻时的我,只是性子更加活泼,容颜更加娇媚。

    小将军很宠爱她,很快她就有了孩子。

    为了这事儿,我和他哭过,闹过,甚至还害得那个妾室掉了孩子。

    小将军也承诺过我,不会再纳妾。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妾室,进了将军府。

    更让我恶心的是,那些妾室都生着一张与我七八分相似的脸。

    这一世的我,只活了十二年,就被活生生的气死。

    而姜奉,在被打压的过程中,与辛姑娘更是不离不弃,情比金坚,二人恩爱白头。

    就连我的孩子们,也渐渐被辛姑娘感动,主动叫她娘亲。

    (2)

    第三次重生,我在父亲的安排下入了宫。

    皇帝不介意我做过人妇,甚至封我为妃。

    崔家也随着我的封妃,一路水涨船高。

    而姜奉因是我的前夫,没少被朝臣排挤。

    毕竟我们俩当初和离,闹得沸沸扬扬。

    有些人为了巴结新贵,甚至让他们的夫人邀请辛姑娘赴宴。

    辛姑娘农女出身,不知道世家贵族的规矩,闹了许多的笑话,挨了不少白眼。

    可姜奉却更疼她,爱她,关心她,安慰她。

    甚至为了她,向皇帝上了折子弹劾我,说我指使他人,羞辱他的妻子。

    他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在我的身上,折子里的内容言辞犀利,把我比作祸国妖妃。

    皇帝看了大怒,直接把姜奉贬到了岭南。

    笑话,我是祸国妖妃,那宠着我的皇帝算什么,昏君吗

    姜奉被贬到岭南的三年里,我在后宫过得风生水起,皇帝对我的宠爱越来越深,他时时刻刻对我诉说他的真心。

    可惜,帝王的真心,瞬息万变。

    在姜奉被贬到岭南的第四年,皇帝的弟弟晋王,以杀妖妃,清君侧为由谋反。

    在晋王的逼迫下,皇帝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我身上。

    我被一杯鸩酒毒死在了冷宫,而皇帝退位做了太上皇。

    两年后,姜奉被召回了京城。

    这一次死后,我并没有很快重生,我看着姜奉带着辛姑娘意气风发地回了京城,辛姑娘大着肚子,姜奉小心翼翼地扶她下马车。

    我的孩子跟在他们身后,脸上洋溢着平淡的幸福。

    我突然发现,我好像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境地里。

    每一次重生,都要和姜奉争个高低,疯了一般想证明离开了姜奉我会过得更好。

    我一味地追求,有一个人能比姜奉更爱我,会比姜奉做得更好。

    可是,结果呢

    姜奉不爱我,却对辛姑娘一生一世一双人。

    小将军爱我,却同时爱了一个又一个。

    皇帝也爱我,却更爱他自己。

    我好像,一直忽略了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这次重生前,我在心里暗自做了决定。

    不再囿困于姜奉带给我的牢笼,或许我可以过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需要别人带给我幸福的人生。

    (3)

    和离书我已经拟好了,就在你的书房里,等你写上名字就送到官府。

    我把嫁妆单子递给陪嫁丫鬟枫叶,吩咐她把库房里的东西按嫁妆单子上的,核对清楚,少了的就去老夫人和姜奉的房里找,务必一样不少地全都带走。

    我在姜家十余载,执掌中馈,侍奉舅姑,从未有过错处。还给你生了至儿、诵儿和绾绾三个孩子,姜奉,你无故与我和离,该有的补偿不能少。

    我一边说,一边把陪嫁的地契和铺子的契书交给另一个丫鬟,吩咐她去找铺子的掌柜们,让他们以后不要再给姜家人记账。

    还有,绾绾我要带走。至于至儿和诵儿,他们要承姜家香火我不跟你抢。

    三个孩子里,至儿和诵儿大了,他们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可是绾绾不一样,她才三岁,还是需要母亲的年纪。

    前三次重生,我一直陷在迷惘之中,为了一己之私,只顾着和姜奉还有辛姑娘斗气,不仅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忽略了孩子们。

    尽管姜奉背叛了我,可辛姑娘对孩子们真的很好,也难怪第二次第三次重生时,他们愿意叫她一声母亲。

    我不怪他们,是我这个做母亲的没有做好。

    明明第一世,他们是坚定的站在我身后的。

    姜奉满脸的不可置信地看着我,仿佛不认识我了一样:崔氏,你又在耍什么花样

    我闻言一愣,这人真是有病,从前我不同意和离时,他要死要活,非要闹个天翻地覆,如今我同意了,他倒怀疑起我来。

    轻蔑地瞥了姜奉一眼,看他如临大敌的模样,我忍不住冷笑出声:姜奉,别忘了是你求我和离。你只有这一日的机会,若是错过了,你那位辛姑娘可就要做一辈子歪室了。

    姜奉竟然失魂落魄的离开了我的院子,接下来一连几日都没有过来,也没有叫人送和离文书和放妻书来。

    大盛的律法,男女说是要和离,除了要将双方写了名字的和离书送到官府盖章,由官府出具和离文书,男方还要再写一份签字画押的放妻书。

    我让丫鬟把他身边的小厮叫过来问话,才知道这几日他一直没有把和离书送去官府。

    我有些搞不懂,他不是应该立刻就去官府盖章,给我放妻书,让后让我走人,他好迎新人进门吗

    怎么我这次痛快了,他又不痛快了,这是在闹什么

    (4)

    我无心去管姜奉在想什么,只一心做着自己的事。

    前几次重生里,我隐隐约约有想过,如果我没有执着于要让姜奉后悔,我要去做什么。

    我叫枫叶取了笔墨纸砚过来,开始列单子。

    把我喜欢的,感兴趣的,一系列在纸上。

    划掉一些不合适的,增增减减,最后只剩下三个。

    一个是办女学,一个是开书局写话本子,最后一个是我在第三次重生时,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

    重生这三次,我见到了太多女子的苦难。

    有因生不出儿子被休弃,娘家也不要她,最后走投无路,跳河自尽的。

    有因为闹灾荒,家里没有粮食,被卖到青楼,最后染上脏病,痛苦而死的。

    还有因为失了贞洁,或是坏了名声,被浸猪笼而死的。

    太多太多的苦难,发生在她们身上,却没有人救她们,有的只是一句句谴责,和那一声:你是女人,这就是你的命。

    所以,我想建立一个专门教女子各种技艺的地方。

    data-faype=pay_tag>

    织布绣花,算账管家,只要是适合女子做的,都可以教。

    学织布绣花的,做出来的绣品,可以在我名下的绣房里售卖。

    学算账管家的,可以在我的铺子里做工,束脩以工费相抵。

    计划在纸上慢慢成型,我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这世道本就对女子极为苛刻,随时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要了她们的命。

    我想给她们一个求生之能,一个容身之地。

    第二次重生和离后,我回了娘家,父亲不让我进门,直言崔家没有我这样的女儿。是母亲苦苦哀求,以死相逼,才给我争出了一席容身之地。

    不过也只是一处偏僻的院子,几个老仆看守,他不让我出门见客,想让我囚死院中。

    直到后来,小将军求娶,父亲才变了态度。

    第三次重生更甚,他甚至想要一条白绫勒死我。

    幸得母亲谋划,让我进了宫。

    这一次,我不会再回去了。

    该尽的孝我会尽,但他别再用那些束缚女子的规矩,困住我的脚步。

    晚上,至儿和诵儿带着绾绾一起来了我的院子。

    母亲,听说你要和父亲和离

    至儿年纪大一些,再过两年也要说亲事了,如今在国子监读书。

    诵儿比他小两岁,也什么都懂的年纪了。

    只有绾绾,还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跟枫叶要点心吃。

    我抱起绾绾这个小奶团子,叫枫叶拿些软糯又好克化的点心过来。

    嗯,你们父亲喜欢上了别的女子,母亲想成全他。

    该让他们知道的事情,我不会藏着掖着,也没有必要。

    至儿看了眼诵儿,诵儿立刻开口道:母亲,你与父亲和离了,那我们怎么办

    诵儿有些急切地问,至儿则老神在在地看着我。

    至儿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我一点也不担心他,倒是诵儿,白长了个子,总是被他哥推出去当出头鸟。

    母亲……打算带绾绾走。

    诵儿的脸色大变,他扑过来抱着我的手臂,声音悲切地道:母亲为何只带妹妹走,你不要诵儿了吗

    (5)

    母亲,就不能原谅父亲一次吗,你们成亲十余载,就算没有爱了,也有亲情在呀,那个女人或许只是父亲一时兴起,等父亲想明白了……

    至儿!

    我打断了至儿的话,他出神地看着我,眼里是说不出的难过。

    我心头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

    重生了这么多次,这是我第一次与孩子们说这些。

    除了第一次,让孩子们看着我郁郁而终,剩下的两次,我都是急匆匆地离开姜府,连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留给他们。

    至儿,诵儿,你们长大了,很多事情应该都明白了。

    我与你们父亲,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就算勉强在一起,他不快乐,母亲也不快乐,只是徒增一对怨偶罢了。

    倒不如放过彼此,从此天高海阔,各自遨游。

    我拿起一旁的帕子,擦掉小儿子的眼泪,还有哭出来的鼻涕泡后,嫌弃地扔到一边。

    拉着至儿在我身旁坐下,挺拔的少年,已经长得比我还高了。

    至儿,就算母亲与你父亲和离了,你们也还是母亲的孩子,若是想母亲了,随时都可以去看母亲,不是吗。

    至儿扑倒我怀里,哭得不能自抑,我像在他小时候一样,轻轻拍他的后背。

    多大的人,还掉金豆子呀。

    母亲,孩儿舍不得你。

    至儿一哭,把诵儿的眼泪也勾了出来,兄弟俩抱头痛哭。

    一旁傻乎乎吃着点心的绾绾,看见两个哥哥哭了,不知所措的她也跟着哭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春晖园,哭声震天。

    三个孩子哭累了,都留在了春晖园。

    等孩子们都睡下以后,我叫人去请辛姑娘来。

    半个月前,辛姑娘就住进了姜府。

    我原本不想见他,只是姜奉一直拖着,去官府送和离书,虽然耽误不了我什么事,但是令我心中不悦。

    我只能出此下策,逼他一把。

    (6)

    辛姑娘过来的时候,我已经松了头发,头上只勒着一条抹额,裹着一条白狐裘,歪在榻上看话本子。

    姑娘,辛姑娘过来了。

    自从我要与姜奉和离后,枫叶便再不唤我夫人。

    虽然正式文书还没有下来,我也不甚在意,由着她去了。

    姜夫人,这么晚叫我过来,有什么事吗

    我抬眸看向眼前的女子,她虽然穿着半旧的衣裳,却收拾得很齐整,梳着未婚女子梳的发髻,插着一对由整块粉水晶雕刻的桃花钗。

    这对发钗,是姜奉送给她的定亲信物,第一次重生时我就见过了。

    辛姑娘,请坐,枫叶看茶。

    上好的碧螺春,蒸腾着热气,模糊了眼前人的模样,只剩下淡淡的轮廓。

    辛姑娘……

    叫我萍儿就好。

    好,萍儿,你应该听说了吧,我要与姜奉和离的事。

    辛萍的手一抖,茶水溅了出来,撒在了她的裙子上,有些无措地起身,神情慌乱地道:对不起姜夫人,我不知道奉郎他已有妻室。若我知道我定不会和他来京城的,也不会和你抢他的,只是……

    辛萍的脸上染上一抹红晕,她咬咬牙道:只是,我怀了他的孩子,未婚先孕,在我们那儿是要被浸猪笼的,我只能跟他走,是他说要娶我为妻,我不知道他竟是要与夫人和离。

    原来是这样啊,我竟还高看了他几分。

    我安慰了几句辛萍,叫枫叶带她去换身衣裳。

    枫叶和辛萍刚进内室,姜奉就闯了进来。

    萍儿呢,崔氏,没想到你这般恶毒,故意主动与我和离,再趁我愧疚之际,来刁难萍儿!亏得我刚刚还在心软,考虑要不要留下你,娶萍儿做平妻。

    现在看来,你一点也不得我的愧疚!

    看着一脸怒气,不断指责我的姜奉,我怒极反笑。

    我当初到底在执着些什么,就为了这么个东西吗

    抄起案上的砚台,我反手朝着姜奉砸去。

    残留的墨水,洒了姜奉一脸,砚台砸到了他的额角,血液混着墨水流了下来。

    奉郎!

    换好衣服的辛萍,看见这一幕,惊叫出声。

    她不顾怀着身孕,快步冲到姜奉身边,用手里的帕子小心地擦掉他脸上的墨水和血。

    崔氏!你这个毒妇!我要休妻,休妻!

    我冷眼看着这一对苦命鸳鸯,语气平静地道:姜奉,你休不了我。

    尽快将和离文书和放妻书送过来,否则下次,砸到你头上的就不是砚台了。

    姜奉甩袖而去,辛萍本想跟着他走,走到门口,她犹豫了一瞬,回头给我行了个礼。

    姜夫人,奉郎……他不是这样的,我会去劝劝他,跟你道个歉,我,我会离开京城的。

    说完这些话,她扭头就走,我叫住步履匆匆的辛萍。

    辛姑娘,这样的人,值得你付出一生吗

    辛萍苦笑,她对我说:姜夫人,我没得选的。

    (7)

    昨晚吵了一架后,姜奉第二天就带着和离书去了官府。

    当天夜里盖了官府打印的和离文书,还有姜奉亲手写的放妻书就送到了我面前。

    收下和离书和放妻书,我立即去官府自立了女户。

    我让人将嫁妆搬去了我陪嫁的一处院子里,那里在京城最好的地段,我原本想把它租出去的,由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租客,就空了下来。

    如今,正好让我们母女栖身。

    得知我和离后,母亲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她劝我和姜奉好好谈谈,大不了把辛萍纳作妾室,总好过和离。

    一个女人,没有丈夫和宗族的保护,是很难在这世上立足的。

    我告诉母亲,我与姜奉绝无可能了。

    甚至,我不会再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再嫁。

    母亲骂我,不知天高地厚,就不怕将来落得个没有容身之地的下场吗

    我对母亲说,凭什么一个女人非要靠她的父母、丈夫、儿子去给她一片容身之地。

    古有则天皇帝,她也是女人。她也曾为人妻,为人母,可她还是站到了曾经只有男人站立的巅峰。

    我自问没有武皇经天纬地之才,但我也有一片女儿家的雄心壮志。

    我就是要给全天下走投无路的女子一个容身之处。

    母亲见劝说不动我,只得叹息着回了崔府。

    第二天,父亲就叫人送来一等绝亲书。

    他觉得我和离,自立女户给他丢了人,不认我这个女儿了。

    可那又如何呢,没了家族我就活不下去了吗我照样活得逍遥自在。

    创办一个教授女子技艺的地方,并不容易。

    我利用过去的人脉,去找了许多世家贵族的夫人。

    她们不是将我拒之门外,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总之,她们都觉得我离经叛道,不愿意加入进来。

    甚至有一位夫人,在背后偷偷说:一个女人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在家相夫教子,崔氏她瞎折腾什么,一点都不安分。

    我并不在意那些人在背后说我什么,没有人愿意帮我,那我就自己干。

    选址,找工人改建,聘请师傅,采买物件,全都由我一力完成。

    那段时日,我瘦了不少,枫叶心疼地抱着我直哭。

    至儿和诵儿,偶尔也会偷偷过来帮忙。

    他们会悄悄跟我说,姜府里的事。

    这一世,没有了阻力,姜奉和辛萍似乎并没有上一世那么深爱彼此。

    辛萍出身低,没有接受过世家贵女从小就接受的规训。

    姜家主母不仅要执掌中馈,还要和京中各个官员的家眷、世家贵族的当家主母打交道。

    辛萍不光是把姜府的中馈管得乱七八糟,许多规矩她都不懂,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让姜奉在京城里丢足了人。

    再深刻的爱意,也经不住这一点点的消磨。

    曾经对辛萍爱若珍宝的姜奉,现在对她弃若敝履。

    他这时候,又想起了我的好。

    父亲说,萍姨行为粗鄙,当不得姜府主母。比不得母亲端庄高贵,若是母亲在,定能处理好这些,不让他烦忧。母亲,父亲后悔了。

    授艺的庄园已经改建得差不多了,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聚善堂。

    我吩咐雇来的帮工,把织布机运进专门学习织布的院子。

    他不是后悔了,他是找不到一个比你们母亲更好用的工具罢了。

    执掌中馈,交情往来,你萍姨做不来这些,他不是一开始应该知道的吗

    当初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时候,你父亲对辛萍情比金坚,至死不渝,如今没有人反对他们了,他又开始嫌弃起来。

    他要是能一直坚持下去,我倒能高看他几分。如今看来,呵。至儿,你们的父亲,就是个懦弱没有担当的懦夫。

    至儿听了我的话沉默了许久,直到跟着我走到教绣花的地方,他才开口道:母亲,至儿以后一定不会像父亲一样。

    我摆弄着老师傅们送来的花样子,闻言一笑:至儿,这可不是说说就算了的。

    孩儿,明白。

    (8)

    送走至儿后,我抱着绾绾在花园里看蝴蝶,聚善堂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办成的,须得慢慢图之。

    我没有想到姜奉会在这个时候过来,他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看得我直皱眉。

    你来找我,有何事

    一日夫妻百日恩,再说,就算是和离了,我也是绾绾的父亲,我过来看看女儿怎么了。

    绾绾见到父亲,并没有姜奉想象般高兴,她恹恹地缩在我怀里,不愿看他一眼。

    崔氏,跟我回去吧,自从你走后,家里现在一团乱麻,萍儿她懂得不多,不是得罪人就是闹笑话,姜府现在都成了满京城的笑柄了。

    姜奉讪讪地跟在我们身后,见我一言不发,他有些心急地扯我的袖子。

    崔氏,我知道你心里还是有我的,上一世你不是至死都不愿意与我和离吗

    姜奉!

    我用力地扯回袖子,姜奉没有准备,被我这么一拽,摔了个跟头。

    你还要脸不要!我与你已经和离了,是你求着和离的,这会儿你又装模作样地想干什么

    我知道你为什么后悔,无非是欢爱过后,激情褪去,发现辛萍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价值。

    她既不能替你在世家贵族之间走动,为你谋得利益,亦不能像崔家一样,在朝堂上为你提供助力。甚至连打理好家事,给你长脸都做不到。

    我居高临下地看着姜奉,轻蔑地一笑。

    可是姜奉,你扪心自问,你当初爱的不是她那天真无邪、不谙世事吗如今这些,怎么就成了你嫌弃她的理由呢。

    我弯下身子,凑到他面前,一字一顿道:姜奉,你真让我恶心,来人,送客!

    姜奉被丢出聚善堂后,在门口破口大骂。

    说我是他不要的女人,说我一定会后悔的,我直接让人一桶泔水泼出去,把他从头到脚淋了个遍。

    姜奉灰溜溜地离开了聚善堂,再次见到他已经是一年后了。

    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我利用三次重生的记忆,成功地搭上了孀居的长公主。

    长公主是皇帝的妹妹,她对我的聚善堂很感兴趣。

    于是,长公主又拉上了皇后与太后。

    有了这三个站在权力顶尖的女人的号召,许多世家贵妇纷纷加入了进来,聚善堂正式成立。

    聚善堂一开始运行的时候,并不顺利,即便有太后与皇后娘娘的支持,还是有许多人使绊子,大多都是一些男人。

    它甚至都不是女学,却依旧被抵制,因为他们不希望女人有谋生的技能。

    他们希望的,是女人永远被困在那一方天地,任由男人们压榨,奴役。

    抵制的声音多了,皇帝下旨叫停了聚善堂。

    姜奉跑过来冷嘲热讽,被辛萍追过来暴打了一顿。

    她打人可真狠啊,姜奉的脸上青一片紫一片,眼睛肿得眯成了缝,牙齿脱落了三颗,都看不出人样儿了。

    辛萍对我说:崔姐姐,对不起,先前你对我说的话,我还以为……现在看来,他真的不值得。

    崔姐姐,你要振作起来,你一定要把聚善堂办起来!

    还有之前来求娶的小将军,他带着聘礼,高高在上再次来到了聚善堂。

    崔姑娘,一个女人而已,翻不出什么风浪。你现在的名声在京城里,谁还敢娶你,也就是我不计较这些。

    我劝你还是嫁给我吧,在将军府里享福,总比被骂不守妇道要强吧。

    他坐在高头大马上俯视着我,看起来比我高很多,也壮很多。

    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样俯视着我们,规训着我们,女人要守妇道,要贤惠,要三从四德,要做好男人背后的女人。

    可是,谁规定的,女人就要贤惠,为什么不能是男人贤惠,为什么就不能是男人三从四德,为什么不能是男人做好女人背后的男人。

    我心里有太多的为什么要问了,我知道改变不了整个时代,可至少我要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

    将军这话说的真是可笑,女人怎么了,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男子与女子之间便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古有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有妇好统兵挂帅,征讨四方。再往前有吕后临朝称制,稳定朝堂,有武皇一代女帝,日月凌空。

    三皇五帝都有女人一席之位,你凭什么看不起女人!

    小将军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青,最后带着聘礼灰溜溜地离去。

    当天夜里,长公主就找到我,要送我出逃避难。

    我知道,是我白日里大逆不道的言论,传到了皇帝耳中。

    可是,我不能走,我若是走了,那我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全都白费了。

    (9)

    皇帝下旨将我关进了诏狱,因为长公主的关照我并没有受什么苦。

    长公主传话进来,叫我别担心,她会帮我走动的。

    我并不害怕,若是以我一死,能换来更多人的生,那我心甘情愿。

    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帝始终没有给我一个判决。

    我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情做,无聊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构建聚善堂未来的样子。

    因为是在诏狱,没有人能进来探望我,反倒叫我自在许多。

    辛萍在我入诏狱之前,就与姜奉和离了,我把绾绾交给了她。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放心她。

    因为我的事,姜家、崔家还有小将军,纷纷与我割席,他们痛骂我不守妇道,不是一个好女人。

    姜奉宣称早就看出来我不安于室,所以才休妻。

    我的父亲对外说崔家早已与我断绝了关系,我做的一切都与崔家无关。

    反倒是那些曾经拒绝过我的世家贵妇们,纷纷为我奔走,甚至不惜与她们的夫君决裂。

    就连我一向胆小怯懦、什么都听父亲的话的母亲,为了我,竟与父亲和离了。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只是飞蛾扑火。

    就像是一颗石头投入大海之中,只掀起了一点点浪花。

    三日前,皇帝对我大逆不道一事,做了判决,三日后菜市口处斩。

    而今天,就是处斩的日子。

    母亲和辛萍带着绾绾在长公主的安排下,进来为我送行。

    母亲准备了一身好看的衣裳和首饰,她为我梳妆,为我挽发。

    娘亲,女儿不孝,不能为您养老送终了。

    我跪地,对着母亲磕了三个响头,母亲泪光盈盈地抱着我,一边哭着一边问:月湘,我的湘儿,你后悔吗

    崔月湘,是我的名字,自从嫁给姜奉之后,我再也没听到过这个名字,只有崔氏二字,跟随了我一生。

    女儿,不悔。

    (10)

    我终究还是没死成,我竟忘了,前世这个时候,正是晋王谋反的日子。

    这一次没了我这个妖妃,也不知道晋王会打着什么旗号清君侧。

    外头兵荒马乱,人心惶惶,诏狱里面反而成了一片净土。

    和第三次重生一样,叛军很快就攻进了皇宫,皇帝被逼退了位。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新帝竟然是长公主。

    穿着朝服的长公主,哦,不对,

    是新帝。

    当新帝亲自来诏狱接我时,我一点都不觉得惊讶。

    我只是有些好奇,长公主是什么时候起了争帝位的心思,

    毕竟前几次的重生里,

    她并没有做皇帝。

    长公主只是神秘一笑,什么都没有说。

    小将军家里有权有势,他本人又是陛下近臣,比姜奉强上百倍。

    (或是因为你的那句话,三皇五帝都有女子一席之位,

    他们凭什么看不起女子。那时候我就动了这个心思,

    是啊,三皇五帝都有女子一席之地,为什么我就不能做皇帝。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自从女帝登基之后,

    大多数人都很服气。

    但是有一部分人并不满意,

    他们觉得一个女人,怎么能压在他们头上呢。

    于是,

    他们暗戳戳地搞事情。

    结果,被女帝血腥镇压,

    现在全都老实了。

    女帝开设了女子科举,

    设置了女官机构。

    我要做的,

    除了原本的聚善堂,

    还要创立女学。

    整个人忙得团团转,幸好有辛萍帮我。

    至于曾经那些看不起我们,疯狂诋毁我们的男人们。

    我爹告老还乡,

    小将军被他爹扔到了边疆,

    勒令他不许回来。

    因为他在京城,

    已经娶不到媳妇儿了。

    他先后求娶了几个高门贵女,都被拒绝了,还被他们嘲讽:既然瞧不起女人,

    还娶什么妻子呢,

    自己跟自己玩去吧。

    所以,

    他只能匆匆离京,趁着他的名声还没传到边疆看看能不能娶到个媳妇儿。

    至于姜奉……

    他先后找过我和辛萍,

    被我一通怒怼,和辛萍的一顿暴走彻底老实了。

    至儿和诵儿也与他脱离了父子关系,

    先前辛萍为他怀的孩子,也因为与他争执时,不小心被他推了一下流掉了。

    就连姜奉的母亲,

    都耻于生了他这个儿子。

    他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后来被女帝发配到一个遥远的山城做县令,

    最后死在了任上。

    许多年以后,

    当我头发都白了,眼睛也花了的时候,

    我突然想到了当年那四次重生。

    我听着书院里,男童女童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大街上,男子女子们潇洒自如的谈笑声,

    朝堂上男女官员们因不同政见的争论声。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老天爷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或许,这就是我不断重生的意义吧。

    (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