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消失的救人英雄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的白色泡沫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苏小冉站在滨海市的海岸边,海风将她的短发吹得凌乱。她紧了紧身上的防风外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那根已经有些褪色的防火绳手链。
苏记者,就是这里。身旁的当地向导老李指了指前方聚集的人群,昨天下午,那个退伍军人就是从这里跳下去的。
苏小冉点点头,从包里掏出录音笔和笔记本。作为《深度纪实》杂志的记者,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突发事件的采访。但这次不一样——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后来转业做了消防员,最终在一次化工厂爆炸中牺牲。从那以后,她对所有关于救人的故事都格外敏感。
人群中央,几位穿着制服的警察正在维持秩序。警戒线内,几个渔民打扮的老人正对着海面指指点点,神情凝重。
听说当时有二十多个人手拉手组成人链,但还是没能把他拉上来。老李叹了口气,多好的小伙子啊,才28岁,刚从维和部队回来没多久。
苏小冉走近警戒线,目光扫过沙滩上凌乱的脚印。那些脚印深浅不一,有的已经被潮水冲刷得模糊不清,但依然能看出当时场面的混乱。她的视线最终停留在沙滩边缘的一处凹陷——那里有一个特别深的脚印,像是有人曾在这里用力蹬踏过。
那是他跳下去的地方。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小冉转身,看到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渔民正望着海面出神。我亲眼看见的,那小伙子连外套都没脱,就这么直接跳下去了。
苏小冉连忙掏出录音笔: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老渔民眯起眼睛,回忆道:昨天下午四点左右,突然有人喊救命。我们跑过去一看,一个年轻姑娘被卷进了离岸流。那小伙子——后来才知道他叫张海生——二话不说就跳下去了。他游得真快,几下就抓住了那姑娘。
老渔民指了指海面上一处暗流涌动的区域:就在那里,他抓住了姑娘的手,但浪太大了,他们被冲得东倒西歪。岸上的人自发手拉手组成人链,想把他们拉回来...
老人的声音突然哽住了,他用力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就差那么一点...最后一个大浪打来,人链断了。姑娘被冲上了岸,但那小伙子...就这么不见了。
苏小冉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微微颤抖。她抬头望向那片海域,阳光下的海水呈现出深邃的蓝色,完全看不出昨天曾吞噬过一个年轻的生命。
获救的姑娘在哪她问道。
在医院,听说只是受了惊吓,没什么大碍。老李回答,好像叫林小满,是个来旅游的大学生。
苏小冉合上笔记本:我想去采访她。
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苏小冉轻轻敲了敲307病房的门,里面传来一个虚弱的女声:请进。
推开门,苏小冉看到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女孩靠在床头。女孩约莫二十出头,长发披散在肩上,手腕上还连着心电监护仪的导线。
你好,我是《深度纪实》的记者苏小冉。她出示了记者证,想了解一下昨天的事。
林小满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她低下头,手指绞着被单:谢谢...谢谢他来救我。
苏小冉注意到女孩的手腕上有一圈淤青,那是被海浪冲击后留下的痕迹。她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尽量放柔声音: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我...我只是想拍张照片。林小满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退潮时那里露出一块漂亮的礁石,我想靠近一点...然后突然就被卷走了。
她的身体开始微微发抖:水好冷...我拼命挣扎,但越挣扎越往下沉。我以为我要死了...然后突然有人抓住了我的手。
林小满抬起头,眼睛里盈满泪水:他...他长得...
长得怎么样苏小冉追问。
很奇怪...林小满皱起眉头,像是在努力回忆一个模糊的梦境,他长得...像我爷爷年轻时的战友。我小时候在爷爷的老照片里见过。
苏小冉的笔停在纸上。这个细节太奇怪了——一个28岁的退伍军人,怎么会像一个老人年轻时的战友
你确定吗
林小满摇摇头:可能只是我的错觉...当时太害怕了。但他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什么话
别怕,人链不会断。林小满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然后...然后浪就把他卷走了。
苏小冉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她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面记录的时间是下午4:15。不知为何,她想起了父亲牺牲那天——也是下午四点左右,化工厂的浓烟遮蔽了半个天空。
还有一件事很奇怪...林小满犹豫着说,警察说没找到他的...他的遗体,但在岸边发现了这个。
她从床头柜的抽屉里取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块锈迹斑斑的怀表。苏小冉接过袋子,隔着塑料膜观察——这是一块老式的铜制怀表,表盖上有几道深深的划痕,像是被礁石刮擦过。她小心地打开表盖,里面的指针永远停在了4:30的位置。
这表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苏小冉皱眉,确定是他的吗
林小满摇摇头:不知道...但发现的位置就是他消失的地方。
苏小冉正想再问些什么,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医院的灯光开始扭曲,走廊里的声音变得遥远而模糊。她下意识抓住床沿,却看见林小满的脸也在扭曲变形——
苏记者苏记者!林小满惊恐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苏小冉的视野完全黑了。她感到自己在下坠,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和...海浪声
刺眼的阳光突然照在脸上。苏小冉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海边,手里拿着录音笔和笔记本。周围的人群正在骚动,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
她茫然四顾——这不是她刚才站的地方吗但时间似乎倒退了...因为就在她眼前,一个皮肤黝黑的高大男子正冲向海浪,他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左臂上隐约可见一道疤痕。
那是张海生。他还活着,正要跳海救人。
苏小冉的大脑一片空白,但身体已经先一步行动。她扔下手中的东西,冲向那个即将跃入海中的身影:等等!
张海生回头看了她一眼。就在这短暂的对视中,苏小冉看清了他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决绝的坚定。然后他转身,纵身跃入了汹涌的海浪中。
不!苏小冉跪倒在沙滩上,海水浸湿了她的牛仔裤。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身影在浪花中起伏,游向远处挣扎的林小满。
周围的人群开始自发地手拉手组成人链。苏小冉机械地加入其中,感受到前后两人手掌的温度。海水的冰冷从脚底蔓延上来,但她已经感觉不到了。
人链延伸到极限时,她看到张海生抓住了林小满的手。有那么一瞬间,她以为这次会不一样——但随即一个大浪打来,人链最前方的几个人被冲得踉跄后退。在混乱中,她看到张海生的手松开了...然后他消失在翻滚的浪花中。
不!林小满被冲上岸,浑身湿透地咳嗽着。苏小冉挣脱人链冲到她身边,却听到女孩用同样惊恐的声音说:那个军人...他长得像我爷爷年轻时的战友...
苏小冉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她低头看向沙滩——就在张海生消失的位置附近,一块锈蚀的怀表半埋在沙子里,表盖在阳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光。
2
循环中的线索
苏小冉猛地睁开眼睛,冷汗浸透了后背。她正坐在医院的走廊长椅上,手里攥着录音笔,耳边是心电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
我……又回来了她低头看了看手表——下午4:15。
和上一次一模一样。
她颤抖着站起身,推开307病房的门。林小满依旧靠在床头,脸色苍白,手腕上缠着心电监护仪的导线。
你好,我是《深度纪实》的记者苏小冉。她机械地重复着开场白,声音却有些发抖。
林小满抬起头,眼神迷茫:谢谢……谢谢他来救我。
苏小冉死死盯着她的脸,试图找出任何异常,但女孩的反应和上次完全一致。
他……长得像我爷爷年轻时的战友。林小满低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被单。
苏小冉的呼吸一滞。
一模一样的话。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问道:你还记得他对你说了什么吗
林小满的睫毛颤了颤:他说……‘别怕,人链不会断’。
苏小冉的指尖微微发麻。
这不是幻觉,也不是记忆错乱。她真的回到了张海生跳海之前的时间点,而且已经经历过一次他的死亡。
苏记者林小满疑惑地看着她,你还好吗
苏小冉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没事,只是……有点震撼。她顿了顿,试探性地问道,你爷爷的战友,你还记得他的名字吗
林小满摇摇头:爷爷很少提起以前的事,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他们。
照片
嗯,一张老合影,四个人,穿着军装。林小满的眼神有些恍惚,爷爷把它收在抽屉最底层,从不让我碰。
苏小冉心跳加速。
这可能是关键线索!
那张照片还在吗
林小满迟疑了一下:应该还在爷爷的老房子里,但他不让我……
话音未落,病房的门突然被推开。
小满!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急匆匆走进来,满脸焦急,你怎么样吓死爷爷了!
林小满的表情瞬间变得紧张:爷爷,我没事……
老人这才注意到苏小冉,眉头一皱:你是
我是记者,来采访救人事件的。苏小冉站起身,敏锐地察觉到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没什么好采访的。老人语气生硬,小满需要休息,请你离开。
苏小冉没有动,目光落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他的眼神躲闪,手指不自觉地攥紧,像是在隐藏什么。
爷爷……林小满小声开口,她只是……
我说了,不需要!老人突然提高了声音,几乎是粗暴地拽住苏小冉的手臂,将她往外推,出去!
苏小冉被推出门外,门砰地一声关上。她站在走廊里,心跳如鼓。
data-faype=pay_tag>
这个老人……在害怕什么
***
离开医院后,苏小冉直奔海边。
夕阳西沉,潮水退去,沙滩上只剩下零星几个游客。她走到张海生消失的位置,蹲下身,手指拨开潮湿的沙子。
果然,那块锈蚀的怀表静静地躺在那里。
她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擦去表面的沙粒。怀表沉甸甸的,铜制表盖上布满划痕,像是经历过无数风浪。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打开表盖——
指针依旧停在4:30。
和85年那晚一样……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吓得苏小冉差点把怀表摔在地上。她猛地回头,看到一个佝偻着背的老渔民正站在不远处,浑浊的眼睛盯着她手中的怀表。
陈伯她认出了这个老人,昨天在沙滩上接受过她的采访。
陈伯没有回答,只是喃喃自语:浪里有人喊‘拉住我’……一模一样……
苏小冉的心跳漏了一拍:您是说……1985年的事
陈伯的眼神突然变得清明,死死盯着她:你怎么知道
我……苏小冉一时语塞,但直觉告诉她,这个老人知道些什么。她举起怀表,您认识这个吗
陈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后退了一步:这不可能……它早就沉在海里了!
您见过这块表苏小冉追问道,它和1985年的海难有关,对吗
陈伯的嘴唇颤抖着,像是陷入了某种可怕的回忆:那天晚上……浪比今天还大,十几个人手拉手冲进海里救人,领头的就是老张……
老张
张大山。陈伯的声音沙哑,他带着我们冲进浪里,救下了那几个科考队员,可他自己……
老人说不下去了,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流下。
苏小冉的指尖发冷:张大山……是张海生的爷爷
陈伯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海生
他昨天跳海救人,然后……苏小冉的声音哽住了。
陈伯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踉跄着后退几步,摇着头:不……不该是这样……轮回……这是轮回……
什么轮回苏小冉急切地上前一步,陈伯,您知道什么为什么我会回到过去为什么张海生会消失
陈伯的眼神变得恍惚,他喃喃道:人链不能断……人链不能断……
说完,他转身就走,步履蹒跚,像是要逃离什么可怕的东西。
苏小冉想追上去,但怀表突然在她掌心震动了一下。她低头一看,表盘上的秒针竟然微微跳动了一格——
从4:30:00,变成了4:30:01。
她的血液瞬间凝固。
这块表……在重新走动
3
1985年的秘密
怀表的秒针又跳了一下。
4:30:02。
苏小冉的指尖微微发抖,她死死盯着表盘,仿佛那跳动的指针是某种倒计时。
轮回……她低声重复着陈伯的话,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
她必须弄清楚1985年发生了什么。
***
市档案馆的门在身后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苏小冉站在昏暗的走廊里,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灰尘的气味。她攥紧了手中的记者证,走向前台。
我想查1985年的报纸,关于渔民救人失踪的报道。
管理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她抬头瞥了苏小冉一眼:具体日期
不清楚,大概是夏季。
女人叹了口气,起身走向一排老旧的木质档案柜:跟我来。
档案室里,泛黄的报纸整齐地叠放在抽屉里。管理员熟练地抽出几份:85年夏天,滨海市海域确实发生过一起渔民救人失踪事件,但报道很少。
苏小冉接过报纸,小心翼翼地摊开在阅览桌上。纸张已经脆化,边缘微微卷曲。她的目光迅速扫过标题——《渔民勇救科考队员,一人失踪》。
报道很短,只有寥寥几行字:
8月15日下午,一艘科考船在近海遭遇风浪倾覆。附近渔民张大山等人自发组织救援,成功救起四名科考队员。但在救援过程中,张大山不幸被巨浪卷走,至今下落不明。
没有细节,没有后续,就像是一个被刻意淡化的故事。
苏小冉皱起眉头,翻到下一页。另一份报纸的角落里有一则更简短的报道,标题是《见义勇为渔民追悼会举行》,日期是8月20日。
就这么点信息她抬头问道。
管理员推了推眼镜:那个年代,这种新闻不会大肆报道。
苏小冉不甘心,继续翻找。在另一份报纸的中缝,她发现了一则不起眼的讣告:
张大山,生于1945年,于1985年8月15日在救援行动中不幸牺牲。追悼会将于8月20日上午10点在滨海市殡仪馆举行。
讣告下方列着几个亲属的名字,其中一个是妻子李秀兰,儿子张建军。
张建军……张海生的父亲
苏小冉迅速记下这些名字,然后问道:有没有关于科考队的报道被救的是哪些人
管理员摇摇头:没有具体名单。
线索似乎断了。苏小冉盯着讣告,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讣告的落款是海洋研究所。
这个科考队是海洋研究所的
应该是。管理员点头,85年的时候,滨海市的海洋科考基本都和他们有关。
苏小冉的眼睛亮了起来。她谢过管理员,快步走出档案馆。阳光刺得她眯起眼,但她顾不上这些,立刻掏出手机搜索滨海市海洋研究所
退休人员。
第一条结果就是一篇退休教授专访——《周远:四十载海洋科考之路》。
文章配图中,一位白发老人站在实验室里,手里拿着一块岩石样本。苏小冉放大照片,死死盯着老人的脸——他的眼神温和,但嘴角的皱纹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沉重。
文章中提到,周远曾在1985年参与过一次近海科考任务,遭遇风浪险些遇险,幸得渔民相救。
找到了!苏小冉几乎要跳起来。
***
海洋研究所的退休职工宿舍是一栋老旧的砖红色楼房,爬山虎爬满了半面墙。苏小冉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门开了,周远教授出现在门口。他比照片上更瘦,背微微佝偻,但眼神依然锐利。
周教授,我是《深度纪实》的记者苏小冉。她出示记者证,想请教您一些关于1985年那场海难的事。
老人的表情瞬间凝固。
进来吧。他沉默片刻,侧身让开。
客厅里摆满了海洋标本和旧照片。周远给苏小冉倒了杯茶,然后缓缓坐下,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手指微微颤抖。
苏小冉直视他的眼睛:因为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昨天,一个叫张海生的退伍军人跳海救人,然后消失在同一个地方。
茶杯从周远手中滑落,砸在地上碎成几片。
张……海生他的声音嘶哑。
他是张大山的孙子。苏小冉一字一句地说。
周远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颤抖着站起身,走向书柜,从最底层抽出一本皮面日记本。
我早该想到的……他喃喃道,翻开日记本,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三十八年了……它又回来了。
苏小冉接过照片。那是四个年轻人的合影,背景是一片海滩。四个人都穿着老式军装,肩并肩站在一起,笑容灿烂。
她立刻认出了年轻时的周远,站在最右边。左边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那轮廓,分明就是张海生!
这是张大山她指着那人问道。
周远点点头,又指了指照片上另一个年轻人:这是林建国,林小满的爷爷。
苏小冉的呼吸一滞。
照片上第四个人是个面容冷峻的军人,站在最边上,和其他三人略显疏离。
他是谁
周远的目光变得复杂:王振国……当年驻滨海市部队的连长,也是我们那次科考任务的军方联络人。
苏小冉仔细端详着照片,突然发现张大山的胸前别着一块怀表——正是她手中那块!
这块表……她掏出怀表,放在照片旁边。
周远的瞳孔骤然收缩:它真的回来了……
周教授,到底发生了什么苏小冉急切地问,为什么张海生会消失为什么我会回到过去这块表为什么会在现在出现
老人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那天……我们科考船遇到风浪,船翻了。我和三个同事落水,眼看就要被卷走。突然,张大山带着十几个渔民冲进海里,手拉着手组成人链……
他的声音哽咽了:他们抓住了我们,但最后一个浪打来时,人链断了。张大山……他把我推向岸边,自己却被卷走了。就在他被冲走前,他把这块怀表塞给了我。
他说了什么
周远的眼泪流了下来:他说……‘告诉建军,别恨海’。
建军
他的儿子,当时才十岁。周远痛苦地闭上眼睛,后来我才知道,建军因为父亲的死,从小恨透了海,甚至不许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张海生——靠近海边。
苏小冉突然明白了张海生奶奶那句话的含义——别去海里。
那为什么张海生最后还是……
因为他不知道。周远摇头,我们所有人都默契地隐瞒了真相。林建国转业去了京城,我留在研究所,王振国调去了南方。我们约定再也不提那天的事,甚至没去参加张大山的追悼会……我们不敢面对他的家人。
苏小冉握紧了手中的怀表:所以林小满的爷爷一直隐瞒这件事,才会对我的问题那么抗拒。
周远点点头,突然抓住苏小冉的手:但现在,张海生回来了……而且以同样的方式消失。这不是巧合,这是……
轮回。苏小冉轻声说。
怀表在她掌心微微发烫,秒针又跳动了一格。
4:30:03。
4
跨越时空的人链
怀表的秒针跳动声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清晰。
4:30:04。
苏小冉盯着表盘,指尖发冷。她抬头看向周远:这块表……它为什么会突然开始走动
周远的目光落在怀表上,苍老的手指轻轻抚过表盖上的划痕:它停在了张大山消失的那一刻……现在它重新走动,也许是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他的灵魂还在等待。周远的声音低沉,三十八年前,人链断了,他被海浪带走。而现在,他的孙子以同样的方式消失……这不是巧合,这是未完成的救赎。
苏小冉的呼吸一滞。她突然想起张海生跳海前回头看她的那一眼——那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决绝的坚定。
我必须再试一次。她猛地站起身,下一次循环,我不会让他消失。
周远拉住她的手腕:你怎么阻止时间循环不是你能控制的!
但我可以改变结果!苏小冉挣脱他的手,举起怀表,这块表就是关键。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连接着张大山和张海生……我必须让人链真正完整。
周远沉默片刻,突然转身走向书架,从一本厚重的海洋图鉴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纸条:当年……我们四个人曾经约定过一件事。
苏小冉接过纸条,上面是褪色的钢笔字迹:
人链不断,军魂不灭。——1985.8.14
四个签名整齐地排列在下方:张大山、周远、林建国、王振国。
这是……
出事前一天,我们在海边喝酒,张大山说,如果有一天谁遇到危险,其他人一定要像链条一样紧紧相连。周远的声音哽咽,第二天,他就……
苏小冉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破解循环的方法,就是让人链真正完整
周远点点头:三十八年前的人链断了,现在必须重新连接……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有时间上的。
***
夕阳西沉,苏小冉再次站在海边。
怀表在她掌心发烫,指针已经走到了4:30:15。她知道,循环即将再次开始。
这一次,她做好了准备。
远处传来惊呼声:有人落水了!
苏小冉深吸一口气,转身向人群跑去。和之前一样,张海生正冲向海浪,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挺拔。
等等!她大喊着追上去,在张海生即将跃入海中的瞬间,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秒。
张海生回头看她,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苏小冉紧紧抓着他的手腕,另一只手掏出防火绳手链——那是父亲留给她的唯一遗物——迅速缠在两人手腕上。
人链不能断。她盯着张海生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
张海生的瞳孔微微扩大,似乎在这一瞬间认出了她:是你……
没等他说完,苏小冉已经拉着他冲向海浪:我们一起救她!
海水瞬间淹没了他们的小腿,冰冷刺骨。苏小冉死死抓着张海生的手,感受到他手掌的温度和力量。远处,林小满在浪花中挣扎,眼看就要被卷入深海。
抓紧我!张海生大喊,带着苏小冉向林小满游去。
海水拍打着苏小冉的脸,咸涩的海水灌进她的鼻腔。她拼命划水,防火绳在两人手腕上勒出红痕,但丝毫没有松动。
就在这时,她眼前的景象突然扭曲——
海浪变成了漆黑的夜色,张海生的身影变成了一个穿着老旧军装的男人。
1985年的幻象!
苏小冉看到张大山奋力游向一艘倾覆的科考船,船上几个人影正在挣扎。十几个渔民手拉着手组成人链,向海中延伸。最前方的张大山抓住了落水的周远,将他推向人链……
抓紧!现实中的张海生大喊,将苏小冉的思绪拉回。
她眨眨眼,幻象与现实重叠——张海生抓住了林小满的手,就像当年张大山抓住周远一样。
拉我们回去!张海生对岸上的人群喊道。
苏小冉回头,看到岸边的人们已经自发地手拉手组成人链,最前方的是——
陈伯
年迈的渔民站在海浪边缘,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身后是几十个陌生人,有游客,有渔民,有老人,有孩子……他们的手紧紧相握,形成一条延伸到海中的生命之链。
拉!陈伯大喊,声音嘶哑却坚定。
人链开始收缩,苏小冉感到一股力量将他们拉向岸边。她一手抓着张海生,一手抓着林小满,防火绳深深勒进她的皮肉,但她丝毫不敢放松。
突然,怀表从她口袋中滑出,落入海中。
不!她下意识想抓住它,却看到怀表沉入水中的瞬间,表盖自动打开——
指针疯狂旋转,最终停在了4:30:00。
一道耀眼的白光从海底爆发,苏小冉眼前再次出现幻象:张大山的身影在深海中对她们微笑,然后缓缓消散。
爷爷……张海生轻声呢喃,眼中泪光闪烁。
下一秒,他们被拉上了岸。
林小满瘫倒在沙滩上,剧烈咳嗽着。张海生跪在一旁,手腕上还缠着防火绳。苏小冉筋疲力尽地躺在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泪水无声滑落。
结束了……
陈伯踉跄着走过来,老泪纵横:三十八年了……他终于安息了。
远处,医院的救护车鸣笛声越来越近。苏小冉挣扎着坐起身,看到林小满的爷爷——林建国——正跌跌撞撞地向这边跑来,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小满!你没事吧
林小满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爷爷:爷爷……我见到他了……张大山的孙子。
林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转头看向张海生,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
张海生缓缓站起身,解下手腕上的防火绳,走到林建国面前:林爷爷……我爷爷最后的话是,别恨海。
林建国再也控制不住,一把抱住张海生,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对不起……对不起……我们当年应该……
苏小冉看着这一幕,默默擦去眼泪。她低头看向海中,怀表已经消失不见,但她的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那微弱的滴答声——
那是跨越时空的和解,是三十八年的心结终于解开的声音。
5
打破轮回的条件
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白炽灯在头顶嗡嗡作响。苏小冉坐在长椅上,双手捧着一次性纸杯,热水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的头发还湿漉漉地贴在脸颊上,手腕上被防火绳勒出的红痕已经涂上了碘伏,火辣辣的疼。
护士刚刚给她量过血压,临走时小声嘀咕了一句:真是命大。
是啊,命大。
苏小冉低头看着自己发抖的双手。她清楚地记得海水灌入鼻腔时的窒息感,记得张海生有力的手臂拽着她往岸边游时的温度,更记得那块沉入海底却又诡异地回到她口袋里的怀表——
她伸手摸向病号服的口袋,铜制的冰凉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
苏记者。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小冉转头,看到张海生站在走廊拐角处。他已经换上了蓝白条纹的病号服,左肩的弹痕在敞开的领口处若隐若现。比起跳海前的坚毅模样,此刻的他眼中多了些她读不懂的情绪。
医生说我们观察一晚就能出院。张海生在她身边坐下,他身上还带着海水的咸腥味,林小满只是轻微呛水,没什么大碍。
苏小冉握紧了手中的怀表:你知道我会问什么。
张海生的目光落在她攥紧的拳头上,沉默了片刻。窗外,夜幕下的滨海市灯火通明,远处传来海浪拍打堤岸的声音。
三个月前,我接到调令从维和部队回国。他的声音很低,回来的第一晚,我就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到什么
一片漆黑的海,浪比房子还高。张海生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肩的伤疤,有个穿旧军装的男人站在浪尖上,对我喊人链不能断。
苏小冉的后颈一阵发麻:那是......
我爷爷。张海生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我从来没见过他,家里连张照片都没有。但梦里那张脸,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走廊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苏小冉口袋里的怀表突然变得滚烫。她慌忙掏出来,发现原本锈迹斑斑的表盖焕然一新,表盘上的指针正稳稳地走着——4:35:27。
这不可能......她声音发颤,它明明沉到海里了!
张海生接过怀表,指腹轻轻抚过表盖上的划痕。当他打开表盖时,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表盖内侧刻着两行字:
人链不断,军魂不灭——张大山
1985
生生不息——张海生
2023
下面这行......苏小冉的指尖悬在空中,是新出现的。
张海生的眼神变得深邃:昨天我跳下去之前,这块表上只有爷爷的字迹。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林小满的爷爷林建国踉踉跄跄地冲进走廊,老人花白的头发凌乱地翘着,眼睛红肿得像两颗核桃。
海生......老人的声音支离破碎,真的是你......
张海生站起身,军人的挺拔身姿在走廊灯光下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林建国颤抖着伸出手,却在即将碰到他肩膀时猛地缩回,仿佛害怕眼前的人是幻觉。
林爷爷。张海生主动握住老人枯瘦的手,我爷爷最后的话是,别恨海。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老人尘封多年的记忆闸门。林建国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我们对不起老张啊......那天要是再坚持一会儿......要是人链没断......
苏小冉悄悄退开几步,给这对隔世重逢的祖孙让出空间。她的后背抵上冰凉的墙壁,怀表在掌心发烫。恍惚间,她似乎听到海浪声中夹杂着模糊的呼喊——
拉住我!
别松手!
是1985年的回声。
她转头看向窗外,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在远处的东海湾上。浪花轻柔地拍打着岸边,像是终于得到了安息的灵魂在低语。
怀表的秒针又跳动了一下,4:35:28。
这一次,时间继续向前走了。
6
军魂永存
清晨的东海湾笼罩在淡金色的阳光中,退潮后的沙滩上还残留着昨夜风雨的痕迹。苏小冉赤脚踩在潮湿的沙地上,细碎的贝壳硌着她的脚心。她举起相机,对准远处正在布置的人链纪念馆奠基仪式现场。
这张构图不错。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小冉转身,看到张海生穿着笔挺的白色海军常服向她走来,左胸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个月前的生死时刻仿佛从未发生过,只有他手腕上那道与她如出一辙的勒痕,证明那场跨越时空的救援真实存在。
我以为退伍军人都不爱穿军装了。苏小冉按下快门,捕捉他逆光而立的剪影。
张海生摸了摸领口的军衔: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他指向不远处正在调试话筒的林小满,她紧张得一晚上没睡。
林小满确实与一个月前判若两人。她穿着干练的白色衬衫和藏青色西裤,手腕上的船锚纹身旁边多了一道细长的疤痕——那是被海浪卷走时留下的印记。此刻她正反复检查演讲稿,额前的碎发被海风吹得不断晃动。
女士们,先生们...林小满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海滩,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个英雄的故事,更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
苏小冉的镜头追随着林小满的手势,聚焦在那座透明的玻璃展示柜上。修复一新的怀表静静躺在蓝色丝绒衬布上,表盖微微开启,露出里面两行跨越三十八年的刻字。
我提议成立人链救援联盟。林小满的声音不再颤抖,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英雄的血脉从未断绝。
张海生迈步上前,军靴在沙滩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他接过话筒时,手指不经意地擦过左肩的弹痕:作为滨海市首支民间海上救援队的教官,我将负责培训第一批志愿者。
阳光下,二十名穿着橙色救生衣的志愿者已经列队站好。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渔民,有身材魁梧的健身教练,甚至还有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每个人的救生衣上都印着人链救援四个字。
开始演练!张海生的口令在海滩上回荡。
志愿者们迅速跑向浅滩,手拉着手组成一条蜿蜒的人链。海浪拍打着他们的小腿,但队伍纹丝不动。苏小冉的镜头捕捉到队伍最前方那个佝偻的身影——陈伯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旁边年轻人的手腕,仿佛要把三十八年前断开的链条重新接上。
你知道吗林小满不知何时站到了苏小冉身边,我加入海洋救援队,就是因为小时候偷看了爷爷的日记。
苏小冉调转镜头,对准林小满被阳光勾勒出金边的侧脸。
日记里写着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当年没能多坚持一秒,没能把张爷爷拉回来。林小满摸了摸手腕上的疤痕,现在这个遗憾终于弥补了。
远处的演练还在继续,张海生正示范如何在浪涛中保持人链的稳定。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仿佛天生就该站在海浪与陆地之间,守护这条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防线。
苏小冉突然放下相机,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明天的头版清样。
林小满接过信封,抽出一张报纸样刊。头条标题《军魂不灭:海浪中的轮回救援》下方,配着一张黑白照片——张海生跳海前回望的瞬间,眼神坚定如钢。
这张照片...林小满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
会成为经典。苏小冉重新举起相机,对准海天交界处,就像他们一样。
海风突然变得温柔,浪花声中似乎夹杂着一声满足的叹息。苏小冉眨了眨眼,恍惚看到远处的浪尖上,一个穿着旧式军装的身影朝岸边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化作无数细碎的金色光点,消散在粼粼波光中。
怎么了林小满问。
没什么。苏小冉按下快门,将眼前的一切永远定格——碧海蓝天下,新老两代人的手紧紧相握,组成一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而在照片的角落,一抹阳光正好落在纪念馆的玻璃柜上,让那枚承载着时光的怀表,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