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三王爷成婚的前一天,我的妹妹怀孕了。

    是三王爷的孩子。

    家中不愿丑事败露,也不愿失去三王爷的倚仗,便在当日把我赶出新房,送妹妹出嫁。

    但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和太子的计谋。

    1

    姜初涵此刻正跪在我的面前,她的身边是续弦到我家做正房娘子的当朝长公主。

    两人正梨花带雨哭倒在我的面前。

    我当然知道这又是这两对母女演的戏。

    等一下父亲前来,看到这一幕肯定会不分青红皂白的骂我一通。

    说我不敬嫡母,不爱护嫡妹。

    真是可笑,我生母已故,何来嫡妹一说。

    我算着时间抿了一口茶水,淡淡道:妹妹做了如此不要脸之事,我要如何放妹妹生路,又将茶碗重重放在案桌,语气不并好:这可事关我国公府的声誉!

    这时我的心腹徐嬷嬷从门口匆匆走来,递给我一个眼神。

    站定后大声说道:国公爷事务繁忙,得今天下午晚饭才能回来。

    此话一出,面前的两个母女立马转变了神情,再无刚才哭哭泣泣的可怜模样。

    尤其是长公主,直直将我挤走,坐在了主位上。

    我们如今朝堂混乱,当朝长公主竟然习得一手媚男之术,在丈夫面前娇弱哭啼,让父亲以为自己是什么大英雄拯救公主与为难。

    偏偏我这个爹还真就吃这一套,常常被她的可怜模样骗过。

    之前我百般隐忍,

    但如今,我与他的计谋已经过半,我便不会再忍了。

    2

    被赶到厅下的我立刻伏身,又花言巧语的让姜初涵坐在正席。

    我父亲这个老古董,不在乎姊妹之争,只在乎家族荣耀与外人看来的家中规矩。

    刚刚徐嬷嬷说的那些话自然是假的,只是用来唬得这两个小狐狸漏出尾巴的招数。

    好姐姐,不如你就把三公子让给我,到时我给您找一个农夫嫁了,一辈子不愁吃喝!

    要我说,你觉得和三王爷青梅竹马,人家把你当回事吗他是亲口和涵儿说的一声只爱她一人。

    母女两人一唱一和,明明是求我成全她们,却是万般不屑模样。

    三王爷和我相差五岁,外人看来是青梅竹马,但我却丝毫看不惯这个自认天资聪颖的自傲之人。

    这次说好的婚嫁,也只是我和那个人的计划。

    没有理会母女二人轻蔑的语气,我只是将头伏的更低,身子还时有时无的颤抖。

    算着时间,应该快了。

    放肆!

    果然,父亲不过半刻钟便到了我的庭院。

    见到我一个嫡长女跪在厅下,而她娣次女与当家主母坐在堂上,顿时气的再无往日慈祥面容:这是何规矩!如今朝堂纷飞,我又身为一品大员,若被人参奏这种事可如何是好!

    他愤怒的声音在屋内回荡。

    其实往日的他也不会如此这般与这母女二人发脾气,只是太子那边近日开始发力,父亲有些焦头烂额,回到家中便没有那么多耐心了。

    见父亲如此,我面前的母女二人慌忙起身跪倒在我身边,哭得梨花带雨。

    但父亲此刻只觉叨扰,没有任何心软,伸手指着姜初涵:你,不分长尊嫡幼,回到你屋子禁足一个月!

    姜初涵从小便深得父亲喜爱,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被如此责罚的一天,圆圆的杏眼含着泪呆呆看着父亲。

    而长公主刘竹吟已经反应过来是我的陷害,狠狠转头挖了我一眼。

    我只当没看到。

    而后出现了她娇滴滴软糯糯的声音,虽然我时常听到,但还是不禁浑身战栗了一瞬。

    夫君不可,涵儿她…我侧头看着她的表情,她微微下垂的眸子中仿佛漾出水:涵儿怀了三王爷的孩子…

    什么!我父亲看向她们母女的眼神又惊又气:咱们家里的女儿未婚先孕,要是传出去,在朝堂上是会被参奏的!

    但看着她们二人可怜可爱的模样,父亲的语气有些不耐的看向我:姐妹之前本就是互相帮让,你身为姐姐让着妹妹又有何不可

    然后留下一句:你妹妹之事,我自会定夺。便带着这对母女离开了我的房内。

    他们走后我只是在徐嬷嬷的搀扶下坐到了踏上。

    七岁时母亲去世后长公主嫁到我家,有了姜初涵后便更是要我这也要让那也要让。

    其实我并不在意。

    但在我十四岁时,太子给我传来了一份密报。

    而我也告诉他,同我一起长大的三王爷有不谋之心。

    我和太子形成联盟。

    无坚不摧。

    我要让他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3

    姜初涵如今敢以国公嫡女这样尊贵的身份私会男人,还怀了对方的孩子。

    都因为我这个父亲自小便万事都顺着她从着她。

    所以此刻我的父亲姜将军,正陪我用着晚膳。

    让我将三王爷让给姜初涵。

    欢儿,你妹妹怎么说也是有了孩子,如果此时宣扬出去,对咱们国公府、对你的影响都很大。

    我心中冷笑,却还是装出隐忍委屈的模样。

    我明白,我乖顺的点头:当初聘书上只写了国公府嫡女,并未指名道姓,所以妹妹自是嫁得的。

    对方没想到我会如此懂事,喜笑颜开:欢儿是明事理之人,从小你在书塾习字读书时教书先生就和我连连称赞你,既懂大智又爱百姓,就是可惜是不是个男子!

    听他这话我不禁心里升起不愿。

    为何只有男子才可为黎民百姓,我身为女子也应做得!

    忽然想起我和太子的约定。

    我定可以。

    将父亲送出房间后,听着隔壁院子欢天喜地的选婚宴衣服我不禁摇头。

    我与三王爷自幼相识,所以我知道的自是比外人多。

    他总是觉得自己才高学博又身为皇室子孙,也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总觉得太子只是黄口小儿不足倚靠。

    可他不知道,那时太子虽只有十二岁,却已满腹才华计谋。

    其思虑筹划与爱民之心,我都不禁为之赞叹。

    他又如何争得这本属于太子的天下。

    屋外兴奋的声音一直没有停下。

    蠢就是蠢,为何请帖会写那样笼统的新娘身份,她们一点也没怀疑。

    那你们便一步一步,走入自己选择的不归路上吧。

    第二天,我穿着淡粉色素衣,目送着大红嫁衣一脸喜色的姜初涵踏上那顶红轿子。

    虽然我们这次的消息封锁的很好,但也不妨碍个别人家打听到些什么。

    看着我的眼神带着戏谑与极少的心疼。

    我没空在乎这些妇人的口舌,简单招呼客人后我便向角门走去。

    太子每次都在我之前到约定的地点,这次也如此。

    当初我与太子都在皇宫内的书孰读书,先生一直对我赞誉有加,只是无奈我只是一介女子,不能科举走仕途。

    但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太子找到了我,与我做了约定。

    为了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可靠,他告诉我,我母亲的死其实是父亲和长公主一手策划的。

    而且他们为了让母亲死亡的更真实,用耗尽元气的药物,一点一点吊着母亲。

    甚至我问了太医,那是令人最痛苦的死亡药物。

    每天浑噩不断、痛苦难耐,甚至病痛后期连我都认不出来是谁了。

    世人皆传我母亲发了疯病,又人人夸赞父亲不抛弃发妻,为他赚取了满京城的好名声!

    而在这些夸赞的背后,却要我的母亲为他当作那一块垫脚石!

    我母亲虽然不如长公主的身份尊贵,但也是堂堂开国元老之后,他们竟然敢用如此手段!

    面前出现一抹金黄色的身影,我的思绪瞬间回笼。

    太子金安,我这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见到他后俯身行礼:我父亲与三王爷勾结的下人口共我已收集完毕。

    三皇子看着圣上身体愈发羸弱,自是有起兵谋反的心思,而兵从何来。

    自是我这身为辅国大将军的父亲了。

    所以抛弃我、让姜初涵代替我做三王爷的正妻,是他们早就说好的。

    他们为我演出戏,我自然也要回他们一出。

    太子看向我的眼神一直都是从不藏匿的欣赏:我自是信得过的,三皇叔那边,我也是安排好了。

    回到房内,我想到姜初涵即将发生的事情心中不住的兴奋。

    姜初涵遭了难,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的刘竹吟自是不会好到哪里去。

    第二天我早早就醒来。

    想着一会传来的信息我就激动的忍不住颤抖。

    甚至徐嬷嬷给我挽发髻时竟能把我惊了一下。

    但是我一直等到了午饭,都没有收到姜初涵那边传来的消息。

    甚至父亲和刘竹吟也是一如往常的出门。

    如果姜初涵在家里遭了什么委屈定是第一时间就要扑到她母亲怀里好好哭诉一番,但今天却没有消息。

    太子出手的事从没有意外。

    这是怎么回事

    4

    徐嬷嬷找了小果打听后才得知,原来是那日三王爷与众人喝酒,他自己也知道我这个妹妹怀有身孕,当晚便宿在了侧房。

    太子也派了身边的小厮回了话,但徐嬷嬷告知他后便又从后门离开了。

    我将烛火吹灭,房间瞬间漆黑。

    她这个孩子不能留。

    若将来长大后以皇室子孙的身份为父母报仇,那朝廷岂不是再次动荡,百姓又难安定了。

    想到六岁时父亲还没赢得功名,我们一家去边疆战乱处随军打仗,那里的流民衣衫灰旧、土地破败,随处可见饿死的老人与啼哭的婴孩。

    当时父亲将我抱起,双手覆盖住我的眼睛。

    但我能听到。

    我清清楚楚的听到了。

    听到了在昏庸皇帝的愚昧治理下,百姓发出的声音!

    黑夜中,我的神情再渡充满熠熠。

    5

    本想着等过了回门之日我再亲自拜访。

    但姜初涵第三日回门时,我瞧出了不对劲。

    果然,太子从无披露。

    虽然姜初涵脸上脂粉摸得厚重,我却能看出她难以掩盖的憔悴。

    似有似无抚摸小腹的手和微微皱眉的表情,让我顿时了然。

    看来我这个妹妹成婚后更能稳得住了,如此之事竟未派人来家中通穿。

    我假意离开后,又绕到后方,在她屋外悄悄站了很久。

    听到了她们母女的对话将我心中猜想肯定。

    如今你没了孩子,现如今就该在家里好好养着,回门之日我自会帮你言说的。刘竹吟话语中满是心疼。

    这怎说得,我本就是未婚先孕,王爷洞房之日便使我小产,这如何敢让他人知晓。姜初涵不住啜泣。

    对嘛,太子的药是我亲手交予他的。

    我母亲对于制香极有研究,我自是遗传到了她的这点,制得一手好香料。

    男女欢好难抑,三两依兰足矣。

    三王爷爷真是的!怎的知道你有身子还做这种事!刘竹吟的语气中带着些不满。

    话音刚落姜初涵的啜泣更甚,话语中止不住的委屈:我也不知那日他是怎么了,但我嫁到府中这几日小翠帮我打听过,说三王爷本就是个蛮横之人,在府中也经常打骂奴仆…

    他竟敢将你与奴仆做比较

    刘竹吟有些急了,但我知道,她不敢以自己这个长公主的身份来为自己的女儿讨说法。

    因为她并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脉。

    这也是她为什么处心积虑的要将女儿嫁给三王爷的原因之一。

    我正想着,又听到刘竹吟低声说着:如今你没了孩子,便不能轻举妄动,当初那份《天下治言》是偷隔壁院子的,才让王爷选择了你,这事可万万不能暴露。

    原来如此,我说一直对我青睐有加的三王爷,为何会只因父亲一介武将而选择姜初涵。

    这份《天下治言》是我交予太子的投名状。

    留在屋内梳妆匣里的,只是关于军事的一部分稿文。

    我说怎么前段时间找不到,没两天又突然看到了。

    原来是被她们偷了去,当三皇子的投名状了。

    不过,他们赌错了。

    三王爷也赌错了。

    西南战事将近,我在家中读书时听到徐嬷嬷传话,三王爷自清出兵。

    但他用兵方面并不擅长,但当初姜初涵那一份军事的文书让王爷觉得她身为武将之女,定有技法。

    便让她代为部兵。

    可我的那一份只写了京都的步兵训兵之法,没有对世界局面的安排。

    但事到如此,三王爷又不是个好相与或任人拿捏的。

    她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就在她焦头烂额之时,我主动去三王府找上了她。

    data-faype=pay_tag>

    坐在马车上有些无奈笑笑。

    隐忍十几载,刚刚等到大事过半,扬眉吐气没两日,又要低眉顺眼的迷惑众人了。

    6

    到了三王府,姜初涵身边的小翠便带着笑主动迎我进门。

    她是个衷心的,自然也知道如今自己家姑娘遇到的情况只有我能帮忙。

    姐姐是说,愿为妹妹出谋划策

    姜初涵坐在席子上满脸不可置信,但事情既然已经到如今这般地步,她的脸上也出现一丝期盼。

    我抿了口热茶点点头:我特意选在了三王爷不在之日登门拜访,妹妹以为所为何事

    你毕竟是我的妹妹,从小我们一起长大,再不济也是有情分的,更何况少食你经常讲喜欢的糕饼分给我吃。

    她少时为了保持曼妙身材,经常将剩下的吃食掺些闹肚子的药物送到我屋中。

    徐嬷嬷母家从医,自是看出其中不妥,这才免得我遭受这些罪。

    想到这里,我只觉得她是在愚蠢又恶毒。

    怕她不信,我又继续说道:而且所作所为都关乎着我们国公府,我定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我还找了一个很好的原因:

    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战事还有六日,已迫在眉睫。

    她似是被说动,也似是被逼到绝路,我看着她疑惑的眼神渐渐带着希翼。

    我的学识与能力在整个国公府中都是明白的。

    如果有我出马布阵,就一定不会让她所做之事暴露。

    或许还能让三王爷对她青眼有加,若是将来事成,她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后宫之主!

    但刘竹吟对我还是有些不信任,我只是以为她怕我坑骗她们,虽然我就是如此打算。

    第二天下午偶然经过她们的屋外时,我知道了她真正的顾虑。

    这个小贱人本就与三王爷认识更早、情分更深,若她想借此机会可以尝尝到王府中与王爷再续情缘该如何若生下了男胎,事成之后可是要争皇位的!

    我听着她的猜测差点笑出了声。

    我孩子的身份我又如何在意,我是要让世人明白,女子也如男!

    要让整个王朝在我辅佐的明君手下,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姜初涵的声音传来。

    似被说服般,语气充满着紧张:可是母亲,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三王爷定会知道我们的那份信件并非我本人之词,三王爷脾气并不好,我怕…

    刘竹吟似是拍了拍她的背:放心女儿,姜初欢这样聪明,定是知道背叛我们后,等三王爷继位她的下场会如何,她定会帮忙,

    至于刚才的顾虑,我自有打算。

    果然晚饭时她邀我到她屋中一起用膳。

    7

    我听涵儿说了,你愿为家族出谋,见到我的刘竹吟只有冷眼:你自小没了母亲,小时性子木讷但如今也有了几分性格,尤其最终是涵儿嫁进了王府…

    我立刻跪在地上,神情紧张:如今木已成舟我便再无肖想,我明白妹妹如今难处,也不希望父亲出征战败受伤。

    她轻笑着起身将我扶起:好孩子,你从小便是个明事理的,然后给了身边侍女一个眼神,将手中的汤药放在我面前。

    听闻前些时日你有些受了风寒,这是我特意找了御医抓的一副方子,不仅药到病除,还有强健气魄的功效,喝了这碗药我也才放心呀。

    她眼角带着丝毫不掩饰的算计,刚刚挂着的笑意也渐渐消失。

    前段时间为了专心制香,我放出消息说我感染风寒,没想到倒是给了她一个为我下药的好借口。

    看着棕黑汤水我努力在袖中用指甲抠着手心的肉。

    这里有藏红花。

    8

    我的手缓缓抚摸上冰凉的碗沿。

    但一瞬间我想到了五岁时随父打仗,满脑子回荡着那些流民的困苦、边关战士的绝望。

    我的抱负不能被这种私事影响。

    仰头一股脑喝下,便起身告退。

    刚到我的房间就感受到下体一阵湿热。

    徐嬷嬷在扶我离开刘竹吟处时就让小宫女叫来了信得过的太医。

    此刻章太医也匆匆赶到。

    我咬着软棍努力保持清醒。

    我屋中动静闹的这样大,家中竟没有人前来问候,便是他们都说好了的。

    那我只有忍耐。

    终于一个时辰后,章太医满脸惋惜:姑娘这身体便是不能再受孕了,我已开了方子,每日抓药,三日后便可恢复。

    我有些脱力,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徐嬷嬷将章太医恭敬送出了门。

    我合眼休息,脑中算着时间。

    五日后出征,三日后的时间足够。

    9

    身体大半恢复后,姜初涵常常趁三王爷不在家时回府到我的屋中。

    每次我都将行兵之法告知于她。

    我并未有做什么手脚,加上我喝下汤药后刘竹吟的担心也再无可能。

    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在她们母女二人前表露明白如今妹妹才是三王妃的身份。

    又经常在她们身边表露衷心。

    更何况前线日日传来捷报,三王爷布兵的队伍连连获胜,如今对我这个妹妹是万般疼爱。

    她们也从之前的有所怀疑,到如今对我言听计从。

    看着前线的捷报,我勾起唇角。

    收复西南、夺取信任。

    一石两鸟。

    如今朝廷动荡,日后与别国打仗的机会可多着呢。

    而太子这边,也将局布好了。

    10

    自从我常常帮姜初涵出谋划策,家中变得安定异常。

    父亲也常常感到欣慰,一家人经常在一起用膳。

    晚饭时,我们家中就传来了圣上病倒在寝殿内的消息。

    刘竹吟和姜初涵这对母女到底是蠢笨无脑,传信的小厮话音刚落便激动而起,眼中仿佛闪着光。

    而坐在主位的父亲就显得沉稳许多,看着这两人的反常举动只是清了清嗓子,转头对小厮说道:圣上身体抱恙,明日我和吟儿亲自去探望。

    这句话出口,刘竹吟反应过来换上了难过的表情。

    虽然她只是自小养在皇后宫中,但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哥哥,还是要有几分悲伤的。

    我坐在一旁脸上展露着十分的悲伤。

    11

    当晚三王爷就前来府中找我父亲商议之后的安排,而姜初涵在我的屋中和我讲述了他们的计划,又找我商量应当如何行事。

    我故作纠结:如今太子虽才十六,但毕竟是圣上钦点承继大统之人,三王爷虽有宏图伟略,但也不能忘记二王爷,若他这一方要参与进来,也是与三王爷有着同样身份的。

    此刻屋中侍从早已被我们清出,姜初涵心急的心情完全没有多余考量,急急反驳道:但二王爷手中并无军权,父亲身为辅国大将军定是会尽力辅佐王爷。

    我似被说服般点了点头,但心中不禁冷笑。

    如今父亲这位辅国大将军,应尽力辅佐的是圣上,何来辅佐三王爷之说。

    继位肯定要的是百姓与朝廷心服口服,我故作沉思:如今太子手中军队只有御林军,但三王爷却有父亲,上次西南战事已经赢得满朝赞誉,如今还有西北与东南边关混乱。

    然后又从书桌一角拿出地图为她展示:圣上刚刚病倒,此时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不如此次让三王爷先治理西北战乱,若皇上有什么不测,到时在东南治理也更好赶回。

    那我等会回去就和王爷讲。姜初涵点头。

    看她没有怀疑,我又补充道:此次出兵以把握人心为主,如果王爷与王妃可以亲自前往一线,想必更会获得百姓爱戴。

    她感激的起身朝我轻轻作揖:多谢姐姐指点,但抬眸看向我的神情又多了几分猜忌不过…

    我明白我点头起身,叩首在冰凉的地面:三王妃为百姓为朝廷,小女子不胜敬佩。

    姜初涵满意的起身离开。

    第二日,三王爷夫妇与国公府夫妇二人便带兵启程前往西北。

    看来是我这个好妹妹将我的建议好好思索了一番,还将刘竹吟带了过去。

    临行前,我让徐嬷嬷在姜初涵的衣物包裹中加了点秘制香料。

    站在城墙看远去的队伍,我很期待,你们一家三口到时候的痛苦呢。

    12

    刚回到府中,就看到了等待多时的太子。

    如今家中只留我一人管事,所以太子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样通过小厮或飞鸽来联系我。

    将父亲与三王爷一行人员的名单与口供递到他手中。

    太子答应我的,依旧作数吧。我握着信件的手并未松开。

    对方扯了一下信件纹丝未动,无奈笑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之后我便算着日子等待着随行西北的眼线回寄情报。

    又继续研究着如今的治国之策。

    皇帝昏庸,如今边关四面楚歌,朝廷上下贪官污吏数不胜数。

    之前的那份《天下治言》只是站在上位者视角的安排。

    而如今大事将近,我要以辅佐丞相的身份来治理弱处、促进国家的兴盛。

    就这样,待七日之后,我们便收到边关连连败仗的消息。

    临行前和姜初涵说的那些出兵之法只是皮毛,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浮在表面的方法。

    她只大致听得,不过纸上谈兵。

    所以不出几日,大军连连衰败损伤惨重。

    也不能全怨她,毕竟这些年我爹太过在意朝中名声与享乐,士兵训练次数和效率也减少了许多。

    但三王爷却发现她其实并无才识,如今又处在千钧一发之际,为了笼络军心,将她送给每场战斗杀敌最多之人。

    而我那个将军父亲,在三王爷答应他顺利继位后将自己的亲妹许配给他后便将自己关在营内充耳不闻。

    当初父亲本想求取真公主,但念在续弦,圣上便只将没有皇室血缘关系的长公主许配于他,他虽不悦但却不敢显露。

    如今三王爷的笼络之言正和他意。

    而我在姜初涵包裹中放的香料也有催情之效,再加上军中男子本就力大无比,她也只能每晚痛苦度过了。

    听着每晚女儿痛苦的叫喊,刘竹吟也发了疯病。

    正如当初我的母亲一般。

    我看着密函中墨黑的字迹心中冷笑。

    这都叫做自食恶果。

    而太子这边也顺利继位。

    其实先皇早已离世,不过怕三王爷贸然出兵弄的京城腥风血雨又是民不聊生,便瞒下此事,将他们支远后在做下一步定夺。

    而让三王爷出征的原因无非是我当初说过的,为了名正言顺。

    但他们不知道,只有名不正言不顺的人才在乎他人的服气,本应承继大统的人只需要使用各种手段成功接手。

    13

    太子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向西北支援。

    我们之前商谈,若是两地战事太久士兵损耗严重也不是个办法。

    并且也要让反叛之人自投罗网。

    此次我们二人兵分两路,他支援西北,我布兵出击东南。

    太子手中并非对外的御林军,而是曾征兵三十万,将士全是为国为家之君子,日夜苦训。

    加上我们二人的兵法,战事捷报连连。

    太子只说父亲在他们出兵第三日便西逝,并且念在三王爷为国出兵要册封他为郡王。

    几人回京后我特意在府中迎接。

    果然没有见到那对母女。

    但我还是装作不明的问候了她们二人。

    东南战事大捷后已成皇上的太子后我已位列朝臣,皇帝召见时告诉我,等了结郡王府便有了由头许我当初答应的。

    我自是明白,当朝宰相若只有布兵只能不足服众,但若为朝廷亲手检举自己的亲生父亲自是表明为朝廷肝脑涂地的心。

    父亲神色有一瞬间等复杂,但又转变了神情,一脸悲悯的皱着眉:西北苦寒,你母亲和妹妹发了病…

    还撒了几滴眼泪。

    我顺着他的话说到:女儿自会全力辅佐,为咱们将军府挣得一片天地。

    如今西北损伤严重,他已无精力去追究为何我在当今朝廷有了官职。

    我在家中也依旧装作低眉乖巧模样。

    回到书房看着桌面正中央摆放的密函,还有徐嬷嬷在我耳边讲的话,我脸上染着笑意。

    时间到了。

    14

    第二天我便将被丢弃在西北的刘竹吟和姜初涵母女带上了堂。

    此刻两人的神智都已混沌,嘴里不断嚷嚷着放开我女儿!还有爹爹救我一类话语。

    朝堂一时间猜测混乱之声不断。

    姜卿,这是什么情况皇上在龙椅上满意的看着我。

    我没有看我父亲此刻精彩的表情,只是环手作揖:秉圣上,此前西北战事连连退败,三王爷为赢得战事不惜将我亲妹赠与每日杀敌最多之人!

    可这是我的亲嫡妹,当初婚嫁前一夜父亲和大娘子都劝我让与妹妹,说三郡王亲口说一生爱我妹妹一人,我这才信了他会一辈子对涵儿好让给了她,可如今竟然…眼角实时落了几滴泪,果然是我亲自调配的香,挥动便立刻生了效。

    此话一落众人便议论纷纷:我也曾听说婚娶之事定的是他家大姑娘,结果成婚的却是妹妹,想多问问又不给什么好脸色。

    不是的皇上!我父亲跪在地上辩解:三郡王为皇室亲信,老臣只是一介臣子,若三郡王有意我又如何阻拦!

    一旁有人嘀咕,但音量控制很好,众人听得十分清楚:且不说大婚之事,西北战乱竟舍得将自己亲生女儿委身军汉!自己身在营中又是带兵之人,想要解救女儿有何不易我看就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了!

    听着大家对父亲的不满,我想到了当初满朝夸赞父亲不抛弃发妻之美誉。

    就让你们都败在自己当初所做亏欠之事上吧!

    三郡王,为何如此拼命,甚至连妻子也不顾上座男子语气微怒。

    没等三郡王回答,我抢了先:回皇上,三郡王与我父亲勾结妄想趁先皇病危之时篡位,不知可与此事有关。我从袖中拿出当时小厮的口供。

    这个口供我们早就看过无数次了,所以此刻他只是让身边太监读出内容,在众臣面前揭发他们的真相。

    也有机灵的一下发现其中内涵:若当初三郡王与将军已有了谋逆之心,那换取新娘之事岂不是要抛弃姜太尉。

    我只是直直立在原地,听着谏官不断参奏。

    新帝登基,许多人忙着表明立场,此刻请求赐死三郡王与我父亲的一众大臣全跪倒在地上。

    姜卿,这毕竟与你有关,你的看法呢皇上将问题转到我肩上。

    我抬头看着他略带笑意的神情,我知道他是让我亲自报仇。

    没有理会扯我衣袍的父亲求助的模样,抖袍跪在地上:谋逆之最实属大不敬,皇上如今有着宏图远略,微臣建议应割下头颅悬挂于市场角门,让有此想法之人再无胆量!

    姜卿如此以朝廷为重,又在军事与政治上颇有见地,则宣册封为丞相,为国为民献天下之计。

    声音从正前方的龙椅处传来。

    我将头伏的更低,努力压制于其中的兴奋:多谢皇上!

    15

    三日后行刑之时我并未过多关注,因为我还要见一见我那亲爱的继母与妹妹。

    此刻她们两人在昏暗闭塞的房间内,没有人料理她们的起居、在意她们的混乱。

    没想到我这个妹妹反而率先清醒。

    你都是故意的!她见到我只顾着扑上来,想要掐我的脖子。

    我向后一步,她扑了个空摔在了地上。

    我的眼神瞥在一旁麻木呆坐的刘竹吟身上:当初我母亲的死,可是父亲与大娘子一手推动的。

    提到父亲,她眼中早已没了当初的崇拜与依赖,只是木木的看着我:你如今已位列权臣,来找我又作何事。

    自是来了解了你,我没有隐瞒:传皇上口谕:西北战事,罪妇姜初涵贸然用兵,导致我国士军损伤惨重,赐毒酒一杯。

    我将匣子内的酒盅拿出,满上了上好的梨花春。

    她愤怒的将酒杯摔碎:贱人!明明是你当初说一家人,要为我出谋划策,如今看来是你早有预谋!

    我有些悲悯的看着像被捕上岸的鱼儿痛苦挣扎的姜初涵:当初若不是你们早已打算谋反,不惜怀孕踢走我嫁入王府,若不是你们为了夺取信任,偷了我的布军书投诚,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我又拿出一个杯盏灌满美酒:若你不愿这一条法子,大可与其他府上女子一般,发配三千里为奴为婢。将酒端到她面前:知道妹妹生来高傲,如今的处罚,是我特意为妹妹求来的。

    她从小便嚷嚷是长公主独女,做什么都要高人一等,对我更是百般不快。

    其实一想到她侍奉人的模样其实很愿意的,不过念在一家人,我还是为她求得毒酒一杯。

    果然一听为奴婢她浑身一颤,我知道她定会走我为她选择的道路,便转身出了着阴冷旧屋。

    自从喝了那碗汤药,我的身子便极怕冷。

    走了几步,阳光打在我身上才觉得有了几分暖意。

    至于刘竹吟,此刻疯癫模样便也活不了几日了。

    16

    在我行宰相册封大礼那日,身边的徐嬷嬷传来消息。

    刘竹吟吃了我给的汤药昨日有一瞬清醒,知道女儿去世及她在世时的苦楚,愣是活活气死。

    去收尸的小厮们说她人都僵了眼睛还瞪的老大。

    我只是将册封服饰换下,着上了母亲生前最喜欢的嫩蓝色衣衫。

    走出屋门在月光下叩首。

    母亲,我为您报仇了。

    17

    第二日,我将草拟好的《盐务税查》与《权政之议》递交到皇帝手中。

    我们二人一直商讨到天已漆黑,才不得不将我送回府中。

    我站在高处看着万家灯火。

    我定会辅佐这位高明远识的君王,让百姓安乐,国家繁荣。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